《劝学》学习任务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劝学》学习任务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劝学》学习任务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劝学》学习任务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劝学》学习任务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链接课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疏通文意君子(有学问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符合)绳,輮(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以为(把(木材)做成)轮,其曲(弯曲)中(符合)规;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曝晒),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句式:判断句

)。故木受(经…划过)绳则(就)直,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锋利),君子博学而(表递进

)日(每天,名作状)参省(对照反省)乎(对)己,则(就)知(通“智”,智慧)明而(表递进

)行无过(过错)矣。吾尝(曾经)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一会儿)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跟站)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表修饰)招,臂非加(更)长也,而(表转折)见者远;顺风而(表修饰)呼,声非加疾(强,大)也,而(表转折)闻者彰(明显,清楚)。假(借助)舆(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表转折)致(达到,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泳)也,而(表转折)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本性)非异(不同,有差别)也,善假于(引出对象)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之,在那里);积善成德,而(表因果)神明自得(自然达到),圣心备焉(语气词,了)。故不积跬(半步)步,无以(没有办法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千里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功在不舍。锲(雕刻)而(表顺承)舍之,朽木不折;锲而(表顺承)不舍,金石可镂(雕空)。蚓无爪牙(爪子和牙齿)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利,筋骨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强,(句式:定语后置

)上(向上,名作状

)食埃土,下(向下,名作状)饮黄泉,用(因为)心一(专一)也(句式:判断句

)。蟹六跪而(表并列)二螯,非蛇鳝之穴(洞穴)无可寄托(寄居托身)者,用(因为)心躁(浮躁)也。(句式:判断句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知识精讲一、正音①中绳()②輮()以为轮③其曲()中规④槁()暴()⑤砺()⑥参()省()⑦跂()而望⑧舟楫()⑨善假()于物⑩蛟()龙⑪跬()步⑫骐()骥()⑬驽()马⑭锲()而不舍⑮金石可镂()⑯二螯()⑰蛇鳝()①zhòng②róu③qū④gǎopù⑤lì⑥cānxǐng⑦qǐ⑧jí⑨jiǎ⑩jiāo⑪kuǐ⑫qíjì⑬nú⑭qiè⑮lòu⑯áo⑰shàn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是继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认识顺应自然,主张“性恶论”。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风格: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善于用喻。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门人的创作。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这篇文章里,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从中选取了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持的_态度

。文章紧扣“学不可以已”

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2.背景剖析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三、文言现象

【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3.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4.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5.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1.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

12.下饮黄泉

古:地下的泉水;

今:阴间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一词多义】

虚词(一)而1.而青于蓝(可是,却,表转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4.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5.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6.而见者远(但,表转折)7.顺风而呼(表修饰)8.登高而招(表修饰;承接)(两种解读)9.而致千里(却,表转折)10.而神明自得(因果/承接)(两种解读)11.锲而舍之(如果/顺承)12.锲而不舍(如果/顺承)13.蟹六跪而二螯(并列)(二)之1.青,取之于蓝(代词,指“青”)2.冰,水为之(代词,指“冰”)3.輮使之然也(代词,木)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取独)(两种解读)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后标志)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7.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三)者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助词,表停顿,提示下文要说明的原因;……的原因)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表停顿,提示下文要说明的原因;……的原因)3.而见者远(的人)4.假舆马者(的人)(四)于1.取之于蓝(从)2.而青于蓝(比)3.而寒于水(比)4.善假于物也(对,向)实词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6.一①用心一也

专一

②骐骥一跃

数词③

一如既往

一概,都

④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⑤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一旦,一经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三)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四、特色总结1.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指出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阐述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助力自己做到更好,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有贵在积累、重在坚持、用心专一等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文章基本上每段阐述一个问题,一般都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使用比喻进行论述,最后再照应自己的观点。2.通篇设喻。本文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设喻,比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更容易接受。(1)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为喻体。“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说明了学习的意义。(2)设喻方式多样。①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组成四组比喻,反复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观点。②用相反的情况设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将“骐骥”与“驽马”对比,“舍”与“不舍”对比,说明学习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3)设喻与说理紧密结合,形式灵活。①单写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隐含着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观点。②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吾尝跂而望矣······善假于物也。”先连设五喻,后引出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③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从正面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进一步论述,说明学习要靠积累。3.对比论证鲜明。文章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很有特色,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对比论证主要集中在第4段,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坚持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舍”与“不舍”对比,说明“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一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道理就在于前者“用心一”,而后者“用心躁”。通过对比,作者形象鲜明、深刻透彻地阐明了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同步达标练习】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边加粗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为下列各句加粗字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功劳,功勋B.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D.成功,功效7.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10.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答案及解析:D解析:A项“知明而行无过”;B项虽有槁暴(pù);C项善假(jiǎ)于物。2.C解析:A项“智”;B项“性”;D项“曝”。3.C解析:考查重点字词的释义,借助、利用。4.A解析:考查重点字词的释义,在那里。5.B解析:考查重点字词的释义,曝晒。6.D解析:考查重点字词的释义,成功、功效。7.D解析:考查重点字词的释义,横渡。8.B解析:A、C、D三项都属状语后置句,B项没有倒装的用法。9.B解析:A、C项中的“焉”都是“在那里”的意思,D项是“怎么”,都属有实意的实词,B项是语气词,无实义。10.B解析:②③⑧三项的“之”字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⑦两项属结构助词,作“的”用。

11.“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11.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

5.B

12.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A

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骐骥(jì)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金石可镂(lǚ)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où)参(cēn)省乎己14.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假舆/马者B.故/木受绳则直C.善/假于物也D.吾尝/跂而望矣15.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6.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C.故不积跬步跬:一步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17.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求人可使报秦者B.甚矣,汝之不惠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D.吾日三省吾身13.B(A.“中”应读“zhòng”,C.“镂”读“lòu”D.“参”应读“cān”。)14.A(假/舆马者)15.D(A.“日”,名词作状语B.“上”“下”名词作状语,C.“水”,名词作动词)16.C(A.暴:晒干B.须臾:片刻D.省:反省)17.A(A.定语后置句B.主谓倒装C.宾语前置D.陈述句)18.C(例句中的“备”是具备的意思。A.完备;B.准备;D.防备。)19.⑴排比⑵对偶⑶对比20.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段从“积土成山”到“金石可镂”设喻论证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从“蚓无爪牙之利”到“用心躁也”运用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A项,只强调积累对学习的作用;B项,强调了坚持与积累才能学有所得;C项,强调学习上要精益求精;D项,强调逆境对成才的作用。18.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A.求全责备B.有备无患C.德才兼备D.攻其不备19.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0.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21.下面对《劝学》一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举例论证来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21.A【解析】A项,“运用举例论证来”错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是比喻论证。故选A。2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文章先以……来举例说明……”错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故选A。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B.第三段着眼“登高而招”等日常生活现象,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C.第四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必须重视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说理生动透彻。D.本文大量运用短句,又适当运用长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文气流畅而不板滞,增强了论辩的力量。2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B.“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错误,这一段连设五喻,展开论证,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故选B。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B.课文第2段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C.课文第5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D.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2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错误,全文是围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的。故选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B.“青”胜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甚至超越自我。C.“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作者连用五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设喻,从而论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D.作者以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25.C【解析】C.“从而论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错误,意在阐明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选C。二、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资与其他人并无差异,通过“

”来弥补自身的不足。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论述了学和思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4.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都不能一蹴而就,要勤于积累。6.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也不足十步远,“”的“不舍之功”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7.《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学习需要用心专一;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劝学》中说让远方的人也能看到自己就“

”,即使“

”也会有好的效果。9.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的两句是:“

”。10.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自省以成君子的结论,强调了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1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12.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1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14.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1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劝学》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学不可以已4.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5.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6.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7.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8.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9.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阅读拔高《虽有嘉肴》《劝学》(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不知其旨也(

)⑵然后能自强也(

)⑶学不可以已(

)⑷故木受绳则直(

)(5)虽有至道

(6)冰,水为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

虽有嘉肴

虽乘奔御风(《三峡》)B.而寒于水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C.蚓无爪牙之利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D蟹六跪而二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选出画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2分)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下列关于【甲】【乙】两篇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开头从“嘉肴”谈起,用意不在于谈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然后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B.甲文文末引用《尚书》中“学学半”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C.乙文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设喻,阐述学习应该做到: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D.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6.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7.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答案:1.(4分,每小题1分)⑴甘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

(5).

道理

(6)凝结

2.(2分)C

3A

4B

5B

6.(4分,每小题2分)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3)(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7.(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秋·江苏南通·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乙】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自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而闻者彰

彰:清楚B.假舆马者

假:借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知识渊博C.是故圣益圣

益:更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D.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一般人

师不必贤与弟子

贤:贤能2.秦观《劝学》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答案】1.B2.D3.A4.D5.(1)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2)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3)(李氏子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博学:知识渊博”错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所以“博学”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选项AB;“殆”,根据语境及实际生活经验推断可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所以不能分开,排除选项C。故选D。3.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错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选A。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错误。由原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可知,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由此可知,原文说的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并不是“有文采的句子”。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负”,依仗;“自放”,放纵自己,宾语前置句;“滑稽饮酒者”,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旬朔”,意思是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较长的时日;“把”,拿,指看书。(2)“善”,善行;“成”,形成;“备”,具备。参考译文:【甲】劝学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乙】劝学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秋·江苏淮安·高一马坝高中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1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B.“金就砺则利”中的“金”代指金属制的刀斧等。C.与孟子的“性恶论”相对,荀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称为儒家“五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B.文章第2段连用了多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在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C.文章第3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人们借助学习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D.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15.文章最后一段论述学习的方法与态度,请简要概括它包含哪三个方面。【答案】11.A12.C13.D14.(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才能够用来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15.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用心专一)。【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蓬生麻中”是“蓬生(于)麻中”的省略句,中间不能断开,且与“白沙在涅”结构一致,所以各自独立,排除选项CD;“兰槐之根”作“是为芷”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与孟子的‘性恶论’相对,荀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错误,荀子提倡“性恶论”,孟子提倡“性善论”。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错误,全文是围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的。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博地学习;“日”,每天;“参”,检验;“知”,通“智”,智慧。(2)“故”,所以,因此;“就”,接近,靠近;“所以”,用来……的;“中正”,中规正直。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文章又进行申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学习需要坚持不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强调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构筑自己的窝巢,再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嫩条上。一遇风吹,芦苇的嫩条折断,蒙鸠的窝巢也就掉到地上,鸟蛋被打破,幼鸟被摔死。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构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所造成的。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瞰百丈深渊,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射干的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混进了黑泥里,也会变得跟就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虽然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它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环境,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劝学》《登泰山记》阅读练习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各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chū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姚鼐《登泰山记》)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姚鼐《登泰山记》)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彰_______________

(2)锲_______________

(3)稍_______________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荀子》为其独著之书。B.“泰”字原来就有“高大、通畅”之意,后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D.“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中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史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劝学》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

答案:6.

清楚

雕刻

逐渐7.B8.(1)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2)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9.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而闻者彰”意思是,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彰:清楚。(2)“锲而舍之”意思是“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锲:雕刻。(3)“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意思是“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稍:逐渐。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荀子》为其独著之书”错,《荀子》部分为荀子弟子记录;C.“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错,“跬”和“步”意思相反;D.“‘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中每月初一称‘晦’”错,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假”,借、凭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2)题得分点有:“或”,有的;“驳色”,颜色错杂;“若偻”,好像鞠躬的样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结构一致,应在“经”和“礼”后断开;“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意思相对,应在“士”和“人”后断开。参考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