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表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棉花24.195.56棉纱13.385.56斜纹布14.925.56A.割让香港岛B.战后赔款C.五口通商D.协定关税2.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重视海关税收征收C.维护外商经济利益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3.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4.近代中国关税中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水平,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这差等税率的实施()A.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D.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5.1925年10月,北京、武汉等地200多个团体召开了国民关税自主运动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12月,在各界舆论压力下,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在关税特别会议上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迫使对方做出让步,基本接受了中国提出的草案。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A.北京政府外交策略得当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C.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D.国人民族意识觉醒6.唐宋时期,依据租佃契约,无地或少地的佃户,在交纳地租之后,可以享有土地增值的部分收益。在某些地区,佃户“耕佃”达到一定年限后,土地“父子相承,以为己田”。据此可知,租佃制()A.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B.强化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C.阻碍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D.刺激政府实施“一条鞭法”的制度7.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A.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B.按土地和财产征税C.“两税法”加剧社会矛盾D.户籍制度日趋完善8.秦代经济比较落后的湖南西部地区,每亩田租高达1斗3升,而西汉末年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东部地区,每亩田租大约8升。据此可知()A.秦代徭役繁重 B.秦代土地兼并严重C.西汉田租降低 D.西汉赋役一概折银9.“正经界论”是要求国家通过强制手段,整理确定不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土地疆界区限,以维护土地所有权的思想主张。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815—819年),提出“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柳宗元的举措()A.反映了唐初税收运行乱象 B.为租庸调制实施创造条件C.折射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0.西周时期,从事地区间贩运贸易的主要是官贾,商货过关时,检查的重点是有无携带违禁品或是否交纳市税。《孟子·梁惠王下》载:“昔者文王之治岐也……关市讥(同‘稽’)而不征。”据此可知,当时“关”的主要职能是()A.稽查过往商旅 B.扩大征税范围C.维护官商地位 D.抑制商品交换11.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才傅籍。上述措施()A.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D.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12.为落实政府的“摊丁入亩”政策,一些地区采取通省摊丁做法,即将一省总丁银平均摊入地亩田赋之内统一征收。下面是直隶十府五州通省摊丁后负担变化表。府、直隶州原征丁银/两摊入丁银/两顺天府36264.7626903.77永平府26783.2414357.44天津府8278.3717183.69大名府47188.4156760.58………………总计400171.7404854.9这说明()A.永平府地区相对地少丁多 B.大名府农民赋税负担最高C.古代中国农业税最终废除 D.地方财政收入陷入负增长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白居易集》卷2《重赋》材料二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三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各一项。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表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棉花24.195.56棉纱13.385.56斜纹布14.925.56A.割让香港岛B.战后赔款C.五口通商D.协定关税解析:《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直接导致清政府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材料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适应了英国商品输出的需要,故选D项;A项导致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排除A项;战争赔款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排除B项;C项反映出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排除C项。2.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重视海关税收征收C.维护外商经济利益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解析:闭关锁国是指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而非禁止,故A项错误;材料“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表明清政府比较重视海关税收的征收,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财源,故B项正确;设立广州十三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非维护外商经济利益,故C项错误;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故D项错误。3.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解析:据表格数据可以发现19世纪末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发生了明显变化,关税占比不断提高,传统的封建赋税(田赋、厘金)占比变化不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D项;表格中关税占比不断提高说明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没有体现政府强化对关税的控制,排除A项;田赋占比变化不大说明农村经济没有日趋凋敝,排除B项;表格中关税占比不断提高说明民族工商业发展,排除C项。4.近代中国关税中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水平,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这差等税率的实施()A.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D.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解析:国民政府差等税率的实施,只能减少外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差等税率的实施,税率的提高有利于保护国内市场,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并不是无力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人对国民政府税率改革的反应,故D项错误。5.1925年10月,北京、武汉等地200多个团体召开了国民关税自主运动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12月,在各界舆论压力下,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在关税特别会议上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迫使对方做出让步,基本接受了中国提出的草案。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A.北京政府外交策略得当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C.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D.国人民族意识觉醒解析:“北京、武汉等地200多个团体召开了国民关税自主运动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说明民众的爱国意识给了政府以底气,故选D项;“在各界舆论压力下,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在关税特别会议上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这里无法体现外交策略,但可以看到民众舆论的压力,排除A项;“北京、武汉等地200多个团体召开了国民关税自主运动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这时只能说明国民的爱国热情高涨,却无法反应综合国力的增长,排除B项,“12月,在各界舆论压力下”可见起作用的是民众的爱国运动,而不是北伐的军事压力,排除C项。6.唐宋时期,依据租佃契约,无地或少地的佃户,在交纳地租之后,可以享有土地增值的部分收益。在某些地区,佃户“耕佃”达到一定年限后,土地“父子相承,以为己田”。据此可知,租佃制()A.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B.强化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C.阻碍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D.刺激政府实施“一条鞭法”的制度解析:根据材料“无地或少地的佃户,在交纳地租之后,可以享有土地增值的部分收益”“佃户‘耕佃’达到一定年限后,土地‘父子相承,以为己田’”,租佃关系的稳定,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排除B项;租佃制与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无直接的关联,排除C项;明代实行“一条鞭法”,排除D项。7.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A.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B.按土地和财产征税C.“两税法”加剧社会矛盾D.户籍制度日趋完善解析:根据“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家无置锥者,乃厚赋……”“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可知,唐朝中期农民赋税沉重,社会贫富悬殊很大,故选A项;当时唐朝实行的是租庸调制,征税的主要依据是人丁,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租庸调制在唐朝中期加剧了社会矛盾,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唐朝的赋税制度,而不是户籍制度,排除D项。8.秦代经济比较落后的湖南西部地区,每亩田租高达1斗3升,而西汉末年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东部地区,每亩田租大约8升。据此可知()A.秦代徭役繁重 B.秦代土地兼并严重C.西汉田租降低 D.西汉赋役一概折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代田租较高,汉代田租较低,说明西汉田租降低,故C项正确。9.“正经界论”是要求国家通过强制手段,整理确定不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土地疆界区限,以维护土地所有权的思想主张。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815—819年),提出“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柳宗元的举措()A.反映了唐初税收运行乱象 B.为租庸调制实施创造条件C.折射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柳宗元主张“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这一举措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故D项正确;材料所示时间已是唐朝后期,排除A项;当时唐朝已废除租庸调制,实行的是两税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排除C项。10.西周时期,从事地区间贩运贸易的主要是官贾,商货过关时,检查的重点是有无携带违禁品或是否交纳市税。《孟子·梁惠王下》载:“昔者文王之治岐也……关市讥(同‘稽’)而不征。”据此可知,当时“关”的主要职能是()A.稽查过往商旅 B.扩大征税范围C.维护官商地位 D.抑制商品交换【解析】根据材料“商货过关时,检查的重点是有无携带违禁品或是否交纳市税”“关市讥(同‘稽’)而不征”可知,当时“关”的主要职能是稽查商旅,故A项正确。11.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才傅籍。上述措施()A.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D.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减轻徭役和赋税,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12.为落实政府的“摊丁入亩”政策,一些地区采取通省摊丁做法,即将一省总丁银平均摊入地亩田赋之内统一征收。下面是直隶十府五州通省摊丁后负担变化表。府、直隶州原征丁银/两摊入丁银/两顺天府36264.7626903.77永平府26783.2414357.44天津府8278.3717183.69大名府47188.4156760.58………………总计400171.7404854.9这说明()A.永平府地区相对地少丁多 B.大名府农民赋税负担最高C.古代中国农业税最终废除 D.地方财政收入陷入负增长【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摊丁入亩”是将以往的人丁税摊入田亩当中,以土地作为主要的征税依据,因此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将会减少纳税额,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永平府原征丁银下降最多,表明永平府相对人多地少,才使得征税数量锐减,故A项正确。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白居易集》卷2《重赋》材料二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三今之散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