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作业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资治通鉴》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登记户口、土地的簿册)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这反映出唐中期()A.赋役制度亟需改革B.藩镇割据日益加重C.玄宗施政走向腐朽D.户籍制度趋于消亡2.[2023·江苏苏州高一联考]《容斋随笔·四笔》卷5之《韩文公荐士》载: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A.利于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B.不够成熟完善的时代特征C.深受魏晋九品中正制影响D.体现考试程序的公平正义3.[2023·湖南长沙高一期末]尚书作为秘书官吏出现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成为皇宫秘书官。汉朝时,尚书职权增大,初步建立官衙,东汉时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最终取代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职高位重到渐被分权。隋唐时期,尚书所属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有执行政令之责。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尚书权力由小到大的变化D.宰相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4.[2023·辽宁辽阳高一期末]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的实行()A.规范了国家行政B.促进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形成C.保障了吏治清明D.否定了三公九卿制的合理性5.[2023·重庆高一期末]780年,唐朝政府颁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规定:地方官府量出制入,将诸项税收合并为一总额,按照户税、地税两种征税方法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地税按田亩缴纳,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由此可知,两税法()A.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彻底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6.[2023·江苏徐州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新制度(两税法)的用意在于造成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协议……在定额税制下,中央放弃了控制地方经济细节的权利,以换取一项定额缴纳税金的承诺。这表明两税法实施的意图是()A.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B.调和中央与地方关系C.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7.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废除北周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之职,“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这一改革,意在()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减少国事决策失误C.扩大宰相的管理权限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8.唐代门下省审查诏令时,如认为有不合礼法、习惯等处,可以封还另议。所有诏令必须经过中书门下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才能颁行。这反映了当时()A.中书门下掌握最高决策权力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行政体制对皇权的调节机能D.三省之间相互牵制9.“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0.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材料反映出三省体制()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 B.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C.分工明确且彼此制约 D.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11.西晋时,有大臣向皇帝上陈当时的选官制度,指出:“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这反映了()A.官员行政能力提升 B.皇权与相权斗争激烈C.官员素质普遍下降 D.九品中正制弊端显现12.在唐朝,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皇帝诏令是违法的。唐中宗把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的诏敕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这反映了()A.皇权受一定制约 B.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C.中央集权的加强 D.中书、门下拥有决策权二、综合题13.[2023·安徽合肥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唐朝开启和改进的政治体制不仅为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唐以后的各朝的政治制度也有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请根据材料,选择唐代的一项政治制度,自拟论题并结合其运行机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资治通鉴》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登记户口、土地的簿册)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这反映出唐中期()A.赋役制度亟需改革B.藩镇割据日益加重C.玄宗施政走向腐朽D.户籍制度趋于消亡解析:根据材料“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登记户口、土地的簿册)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可知,唐初推行的租庸调制,到唐玄宗末期时遭到破坏,无法正常推行,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困难,亟需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A项正确;藩镇割据日益加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藩镇割据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玄宗施政走向腐朽的问题,排除C项;户籍制度趋于消亡,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江苏苏州高一联考]《容斋随笔·四笔》卷5之《韩文公荐士》载: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A.利于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B.不够成熟完善的时代特征C.深受魏晋九品中正制影响D.体现考试程序的公平正义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世科举的权柄,专门交托给科举主试官,仍旧不把试卷上考生姓名密封起来。又有那些交情深厚的人帮助他们选拔人才,叫做通榜,因此他们选拔人才,害怕公众嘲笑议论,大多公平而审慎。也有被权势胁迫,有的被亲朋好友阻挠,有的被子弟所连累,都是人所不能免的常情罢了,这反映了唐朝的科举制不够成熟完善,B项正确;利于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逐渐转变成家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考试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湖南长沙高一期末]尚书作为秘书官吏出现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成为皇宫秘书官。汉朝时,尚书职权增大,初步建立官衙,东汉时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最终取代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职高位重到渐被分权。隋唐时期,尚书所属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有执行政令之责。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尚书权力由小到大的变化D.宰相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解析:根据材料中“秦统一后,成为皇宫秘书官。汉朝时,尚书职权增大,初步建立官衙,东汉时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最终取代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职高位重到渐被分权。隋唐时期,尚书所属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有执行政令之责”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秦至魏晋南北朝,尚书作为内朝官,牵制并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隋唐以来,尚书演变为外朝官,是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但受到来自中书省和尚书省的牵制。因此,尚书职责的演变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B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考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尚书权力由小到大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相的行政级别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辽宁辽阳高一期末]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的实行()A.规范了国家行政B.促进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形成C.保障了吏治清明D.否定了三公九卿制的合理性解析:据题意可知,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各个机构的职责,改变了之前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所以三省六部制的实行规范了国家行政,A项正确;郡县制的实行促进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形成,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不一定能保障吏治的清明,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并不是否定三公九卿制的合理性,排除D项。故选A项。5.[2023·重庆高一期末]780年,唐朝政府颁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规定:地方官府量出制入,将诸项税收合并为一总额,按照户税、地税两种征税方法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地税按田亩缴纳,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由此可知,两税法()A.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彻底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地税按田亩缴纳,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两税法实行不到30年,即被迫多次下令改货币计征为折纳实物,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在正税之外横征暴敛,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排除B项;宋代不抑土地兼并下,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的较快发展,两税法与租佃关系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彻底解决”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江苏徐州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新制度(两税法)的用意在于造成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协议……在定额税制下,中央放弃了控制地方经济细节的权利,以换取一项定额缴纳税金的承诺。这表明两税法实施的意图是()A.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B.调和中央与地方关系C.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根据材料“在定额的税制下,中央放弃了控制地方经济细节的权力,以换取一项定额纳税金额的承诺”可知,此学者认为,两税法的用意在于协调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税制平衡,以保障中央的财政收入,D项正确;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调和中央和地方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废除北周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之职,“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这一改革,意在()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减少国事决策失误C.扩大宰相的管理权限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解析:隋文帝改革措施是把宰相之职分成三部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这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表现,A项正确;减少国事决策失误是客观作用,不是主观意图,排除B项;扩大宰相的管理权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属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8.唐代门下省审查诏令时,如认为有不合礼法、习惯等处,可以封还另议。所有诏令必须经过中书门下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才能颁行。这反映了当时()A.中书门下掌握最高决策权力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行政体制对皇权的调节机能D.三省之间相互牵制解析:据题意可知,唐代门下省可以驳回它认为不合礼法和习惯的诏令,所有的诏令必须经过中书省的通过,由此可知,当时的行政机构对诏令的施行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说明行政体制对皇权具有调节机能,C项正确;最高决策权力是皇帝掌握的,排除A项;这些机构是对皇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严重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调节政令,并不是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排除D项。故选C项。9.“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中正官依据家世出身对人才的品第进行评定,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内容,C项正确;军功爵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推行,它以军功论赏,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材料反映出三省体制()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 B.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C.分工明确且彼此制约 D.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解析】根据材料“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与皇帝共议国事,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选D项。11.西晋时,有大臣向皇帝上陈当时的选官制度,指出:“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这反映了()A.官员行政能力提升 B.皇权与相权斗争激烈C.官员素质普遍下降 D.九品中正制弊端显现【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大臣认为中正官在选拔人才时,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好恶,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存在弊端,故选D项。12.在唐朝,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皇帝诏令是违法的。唐中宗把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的诏敕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这反映了()A.皇权受一定制约 B.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C.中央集权的加强 D.中书、门下拥有决策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没有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皇帝诏令是违法的,这说明当时的中书、门下两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A项。二、综合题13.[2023·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