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套_第1页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套_第2页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套_第3页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套_第4页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同步练习全套《第1课长恨歌》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深闺(ɡuī) 凝脂(zhī)闲暇(xiá) 回眸一笑(móu)B.姊妹(zǐ) 骊宫(lí)鼙鼓(pí) 霓裳羽衣(shánɡ)C.钗擘(bò) 萦纡(xū)栈道(zhàn) 排空驭气(yù)D.池苑(yuàn) 人寰(huán)绰约(chuò) 含情凝睇(tì)答案A解析B项,“裳”应读“chánɡ”;C项,“纡”应读“yū”;D项,“睇”应读“dì”。2.下列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始是新承恩泽时 承:承受。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寂静无声。B.到此踌躇不能去 去:前往。尽日君王看不足 不足:不厌,不够。C.上穷碧落下黄泉 穷:穷尽,走到尽头。天生丽质难自弃 自弃:自我埋没。D.含情凝睇谢君王 谢:道歉。遂教方士殷勤觅 殷勤:频繁地,反复地。答案C解析A项,悄然:忧愁的样子。B项,去:离开。D项,谢:感谢。3.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答案D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4.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A.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答案C解析A项,正常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常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常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5.“题词”是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写下来的话,使用“题词”,要考虑相应的场合,如________,适用于新婚,以表达道贺之意;________,适用于长辈寿庆,以表达庆贺之意;________,适用于教育机构开办,以表达祝贺之意。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百年好合齿德俱尊启迪有方B.宜尔室家寿比南山杏林春暖C.珠联璧合福寿全归英才渊薮D.琴瑟重调松鹤延龄时雨春风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可以使用排除法。“琴瑟重调”指夫妻续婚,不适用于新婚,排除D项。“杏林春暖”适用于医馆,不适用于教育机构,排除B项。“英才渊薮”适用于人才聚集的地方,不适用于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排除C项。二、文本训练(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6.节选的这部分诗句表现了唐玄宗什么样的心情感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部分诗句表现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7.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融情于景,如“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②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尽沾衣”“信马归”“孤灯挑尽”等。③直接描写心理,如“思悄然”“谁与共”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8.从“天旋日转”起,作者是如何层层表现“长恨”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先在叙事中抒情表现“长恨”:“天旋日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然后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玄宗感慨,借以表现长恨:回长安后,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而这种苦苦的思恋,“花开夜”是这样,“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而后又转入直接描摹玄宗的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想要梦见故人竟不能,好不容易入眠,竟也看不见丽人的影子。通过玄宗的思念之苦表现“长恨”。三、名句默写(5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者借杨玉环的“一笑”来展示她的绝代美艳和万种风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恨歌》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孤灯挑尽未成眠”来形容唐玄宗晚年生活的凄苦。(3)作者以“梨花”为喻,来写杨贵妃珠泪潸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以对天长地久的否定来表现唐玄宗的千古遗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唐玄宗失去杨玉环后见月伤心、闻铃断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夕殿萤飞思悄然(3)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四、拓展阅读(18分)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9分)读长恨辞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下列对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首句写“蜀道如天”,用“夜”“雨”二字,更显艰难。二句写泪“沾襟”,用一“倍”字,足见其中的情感。三句写“更有”,四句写“不动心”。B.袁诗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C.李诗感慨的对象是《长恨歌》。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于个人情感而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D.袁诗全诗含意深沉,层层递进,而且讽喻之意颇为尖锐,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答案C解析C项,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一代君王唐玄宗对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不动心,而对宠妃杨玉环之死哀恸万分,诗人将其“倍沾襟”与“不动心”做了对比。(2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表达了诗人对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2分)解析诗歌第二句“倍沾襟”、第四句“不动心”都流露出了不同的情感,是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哀恸和对将士的冷漠。由此可知用了对比手法。然后从诗歌主题、思想情感的角度对表达效果进行分析。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羁病”交代了诗人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诗人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D.诗人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答案B解析B项,“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独、愁苦。(3分)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推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歌虚实结合,表现了白、元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3分)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辨别两首诗歌表现手法的不同,然后再各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指出运用该种手法的妙处。《长安月夜》主要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诗人将“万人行乐”与“一人愁”对比,突出这“一人”的孤独、愁苦。《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主要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诗歌中“实”的地方是自己在中秋之夜想念远方好友,“虚”的地方是诗人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又到一年端午时。人们在多姿多彩的节日内容中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________,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________。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_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_______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行的力量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B.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C.家国情怀思接千古,前行的力量在其中积蓄D.也在积蓄前行的力量,从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之中答案B解析根据前文可知,括号中的内容承接前文,讲人们在端午节的收获,即“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积蓄前行的力量”,据此可知,括号中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人们”,“人们”承前省略,据此排除A、C两项;对比B、D两项,B项的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更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故选B项。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浑然天成交相辉映兼容并蓄物是人非B.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包罗万象物换星移C.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包罗万象物是人非D.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兼容并蓄物换星移答案D解析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天成:形容诗作、文章的结构严谨自然,或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能、品德完美自然。句中形容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应用“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由上文“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可知,应用“交相辉映”。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结合下文可知,用“兼容并蓄”更符合语境。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句中形容时间推移,应用“物换星移”。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B.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C.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D.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答案B解析画线句中存在两处错误:“不断创新、植根传统”语序不当,可改为“植根传统、不断创新”;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删掉“使”。A项,第一处错误未修改;C项,第二处错误未修改;D项,中途易辙,应删掉“人们”。15.下面是一封家长来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孩子原来不懂事,经老师的奉劝,才解开心结,我们非常感激。听闻敝校下周举办“家校合力”主题家长会,我一定按时光临。为了表示支持,惠赠大会矿泉水五箱。秋日初寒,托福各位老师,顺祝教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奉劝”改为“开导”或“教育”。②“敝校”改为“学校”或“贵校”。③“光临”改为“到场”“前往”或“参加”。④“惠赠”改为“奉上”或“敬赠”。⑤“托福”改为“感谢”或“祝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①“奉劝”是敬辞,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改为“开导”或“教育”。②“敝校”,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上,“敝校”就是我们学校,应改为“学校”或“贵校”。③“光临”为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为“到场”“前往”或“参加”。④“惠赠”称人赠予的,属敬辞,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谢谢惠赠!”此处为我送上,所以改为“奉上”或“敬赠”。⑤“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的意思。答人问候才用“托福”,改为“感谢”或“祝福”。16.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志愿者行动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次志愿者活动,分为三个小组,各小组分别先查阅到景区和景区敬老院线路,准备好行装,7月15日早上6点出发,一组到敬老院整理内务和演出,一组到景区捡拾垃圾,一组到景区维持景区秩序。《第2课湘夫人》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渚(zhǔ)袅袅(niǎo)眇眇(miǎo)B.沅水(ruán)薜荔(bìlì)澧水(lǐ)C.潺湲(chányuán)云汀(tīnɡ)九嶷山(yí)D.水裔(yì)屋椽(chuán)馨香(xīn)答案B解析沅(yuán)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兮 愁:使……发愁袅袅兮秋风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B.与佳期兮夕张 张:张设罗帐观流水兮潺湲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C.擗蕙櫋兮既张 擗:剖开缭之兮杜衡 缭:缠绕D.捐余袂兮江中 捐:捐献搴汀洲兮杜若 汀:水中平地答案D解析D项,“捐”,丢弃。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名词作动词,举目)与佳期兮夕张(名词作动词,约会)B.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作动词,水波泛动)荪壁兮紫坛(名词作动词,用荪草装饰;用紫贝筑)C.桂栋兮兰橑(名词作动词,用桂树做;用兰草做)辛夷楣兮药房(名词作动词,用辛夷做;用白芷装饰)D.罔薜荔兮为帷(名词作动词,编织)狼吞虎咽(名词作动词,像狼一样;像虎一样)答案D解析D项,“狼”“虎”的用法为名词作状语。4.下列各句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属于白描,表现了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B.《九歌》中的内容大多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内容以叙事为主。C.“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个问句表现了自然现象的错位和颠倒,比喻诗人评价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D.本文主要写湘君求会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加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着。答案B解析内容以描写爱情为主。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B.“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C.“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珍惜现有的光阴,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答案C解析“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意思是: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叹。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被贬后的无奈和凄凉。C项语境要表达的是一种淡然的处世态度,因此诗句与语境不相符合。二、文本训练(12分)(一)阅读屈原的《湘夫人》,回答第6题。(3分)6.“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的情况?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湘君到了约会地点,却迟迟不见湘夫人到来,心绪十分低落。傍晚鸟儿归巢、渔人收网的景象,使他想到自身的处境,深感失约的孤独和苦恼。在懊丧中将现实的景物设为假想景象,使原先看到的景象发生变形。“鸟何……麋何……”二句,就是主人公在极度懊丧的心情下出现的假象。此二句以反常现象作比兴,突出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所愿不得,所感失常的感受。(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9分)渡河北王褒①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②,亭障③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注】①王褒:原南朝梁代文学家,官至吏部尚书。梁元帝时,西魏攻梁,元帝不敌投降,王褒随降西魏。②常山,代郡:郡名。③亭障:军事防御工事。④“异方乐”“陇头歌”:均为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名。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化用屈原《湘夫人》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因物起兴,虚实结合,情随景生。B.中间四句,一写北渡所见,一写北渡所闻。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肝肠寸断的悲凉感,故国之思尽在其中。C.结尾两句,是说天快黑了,还要上马出征,结果因人生地不熟而迷失了道路,流露出对西魏异族统治的强烈不满。D.“常山临代郡”之“临”字写出北渡行程之快,写尽诗人离故国越来越远之悲,和下句“绕”字呼应,极具抒情意味。答案C解析C项,此句并非“流露……强烈不满”,而是诗人渡过黄河继续前行在河北那陌生且一片孤寂的大地上的悲苦失落内心的写照。8.有人评价“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中“还似”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全诗,就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还似”,依旧、仍然、好像的意思。这里是说诗人虽渡过黄河目睹北国“秋风吹木叶”的景象,但心里依然念着江南故国家乡。②从结构上看,“还似”总领下面四句的景物描写。③从内容上看,“还似”二字把诗人看到北国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之景所触发的故国之恨、怀乡之愁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每点2分)三、名句默写(5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湘夫人》中以香草起兴,写湘君对湘夫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牧《阿房宫赋》在总结秦国灭亡历史教训之后,委婉劝谏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报国无门的压抑,借用典故,悲愤反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阮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四、拓展阅读(18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月夜泛舟刘著①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B.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C.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D.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其中A项,对“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理解有误,一般应当理解为“出岫孤云”,写诗人身世漂浮之感。(2)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句中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映衬。此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和,色调和谐,音韵优美。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的题目,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以及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句从手法看,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移情入景,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句中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与之前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和,色调和谐,音韵优美。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武昌阻风①(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晓过鸳湖②(清)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注】①阻风:被风阻滞。②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城南,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首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B.古人多以水喻思,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C.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D.“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比喻手法错,“绿”借代碧绿的湖水,以颜色词代指名物词。(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此外,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句。(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感情:都抒发了对故乡浓厚的热爱、依恋之情。(2分)方诗尾联:乐景反衬哀情(1分)明明是心中有无穷归思,有无尽乡愁,根本无心欣赏柳絮飞花,他却说贪看飞花忘却愁,抒情委婉曲折。(1分)(若答“正话反说”亦可给分)查诗尾联:“过”字用语精妙(1分),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诗人把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写出了对家乡最独特的感受,这花味唤起了诗人浓厚的乡情,引人遐思。(1分)(若答“以景结情”并分析准确亦可给2分。若答“嗅觉描写”并分析准确,可给1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解答此题需要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试题要求比较两首诗的感情相同之处,并分别赏析尾联,思维跨度较大。先说感情,两首诗都抒发了对故乡浓厚的热爱、依恋之情。再赏析尾联,赏析类试题,既要考虑诗歌内容、诗人感情,又要考虑诗句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方诗尾联:乐景反衬哀情,表面上说“贪看飞花忘却愁”,实际上心中有无穷归思,有无尽乡愁。查诗尾联:“过”字精妙,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唤起诗人浓厚的乡情,引人遐思。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中国金融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高位,()。近些年来,从暴露出来的风险案例可以看出,影子银行业务是资金脱实向虚的________。各种金融产品层层嵌套,多种业务模式叠床架屋,服务实体经济渐行渐远,金融风险慢慢集聚。避免“灰犀牛”不冲撞,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放到加强监管防控风险的大背景下观察,银行业密集出台的严监管政策看似________,实则顺理成章。银行业对于中国金融业具有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则金融稳,金融稳则经济稳,守住银行业风险底线,是防控金融风险的主要抓手。银行业稳定与否,关乎老百姓的账户安全,关系到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切不可________。中国银行业曾经因为不重视风险防控,走到了技术性破产的边缘。只有吸取历史教训,切实防控风险,才能避免________,保住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长期高速且粗放的发展,使程度不一的风险隐患滋生出来B.长期高速且粗放的发展,滋生出程度不一的风险隐患C.程度不一的风险隐患,因中国金融行业发展长期高速且粗放而滋生D.程度不一的风险隐患滋生,表明中国金融行业发展长期高速且粗放答案B解析根据前后文可知,“长期高速且粗放的发展”与前文关联紧密,“风险隐患”与后文关联紧密,因而“长期高速且粗放的发展”应在前,“风险隐患”应在后,据此排除C、D两项;A、B两项中,B项的表述更简洁,更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据此排除A项。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始作俑者脱颖而出掉以轻心前车之鉴B.始作俑者横空出世漠不关心重蹈覆辙C.罪魁祸首脱颖而出漠不关心前车之鉴D.罪魁祸首横空出世掉以轻心重蹈覆辙答案D解析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首要分子。句中强调的是影子银行业务是造成资金脱实向虚的主要因素,用“罪魁祸首”更准确。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横空出世:突然出现或(不被注意的人)突然做出引人注目的事情。文中是说政策看似突然出现,应用“横空出世”。掉以轻心:对某种问题漫不经心,不当回事。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句中指要将“银行业稳定与否”当同事,放在心上,应用“掉以轻心”。前车之鉴:指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避免”与“前车之鉴”不能搭配,句中应用“重蹈覆辙”。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避免“灰犀牛”不冲撞,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是当务之急。B.避免“灰犀牛”冲撞,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是目前的当务之急。C.避免“灰犀牛”冲撞,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是当务之急。D.避免“灰犀牛”冲撞,是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当务之急。答案C解析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避免‘灰犀牛’不冲撞”否定失当,可删掉“不”;“目前的当务之急”语义重复,可删掉“目前的”。A项,第一处错误未修改;B项,第二处错误未修改;D项,“避免‘灰犀牛’冲撞,是……当务之急”改变了原意,修改不当,根据原文,“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也是“当务之急”。15.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依据律诗的要求将下列标有序号的四句话分别填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5分)每逢佳节更情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出和谐方大同。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③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答案④①③②(答对一处得1分,全对得满分)解析既然是律诗,则必然要符合律诗平仄、对仗的要求。本题突破口在于“政出和谐方大同”一句,此句为颈联的下句,可据此确定上句。根据平仄相对、词性相同的要求,只有②可作颈联的上句。其次颔联也应当符合上下句词性相同的要求。由①与③中“快意”对“寒霜”,“秋月”对“一旗”,“满”对“红”,可知①③词性相同,为颔联,又根据“仄起平收”的要求,可确定①为上句,③为下句。由此可确定顺序为④①③②。16.下面是淘宝培训客服的“快递查询服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买家咨询快递状态时,立刻确认快件发送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告知买家;如果发现问题,首先登记问题件信息,然后安抚买家,同时通知相关人员跟进处理。(6分)解析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细读题干,准确把握图表中的内容,依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本题要求介绍淘宝培训客服的“快递查询服务流程”,解题分两部分,一是正常件,告知买家。二是问题件,首先登记问题件信息,然后安抚买家,同时通知相关人员跟进处理。《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酌酒(zhuó)歧路(qǐ)冰塞川(sài)B.鲍照(bào)踯躅(zhízhú)应届(yìnɡ)C.珍馐(xiǔ)迂讷(nè)膝盖(xī)D.投箸(zhù)尽管(jǐn)比拟(nǐ)答案D解析A项,歧(qí),塞(sè);B项,应(yīnɡ);C项,馐(xiū)。2.下列句子中的“复”字与例句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答案D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复”意思相同,都是副词,“又,再”。A项,动词,恢复;B项,形容词,重复;C项,动词,报复。3.下列对加引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B.“开元元年”,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纪年的。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禀进谏等。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答案B解析并非所有的帝王专用一个年号。历史上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只是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C.通过“酌酒”“吞”“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答案C解析情感琐事不正确。5.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答案D解析不是五言体,而是五七杂言。二、文本训练(12分)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6、7题。(6分)6.作者前面说“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经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从第二个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7.“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消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拟行路难(其三)鲍照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1)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2)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三、名句默写(5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诗人对命运不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奖罚一视同仁的观点。(5)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不能觊觎身外之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四、拓展阅读(18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放言五首·其一①(唐)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④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④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答案B解析B项,“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句意为世人只爱臧生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贤,从诗人“但爱”“可知”两个词语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但性质不同。(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2分)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4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解答此题需要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①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②阐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9分)入黄溪闻猿①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江上闻猿②雍裕之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1)下列对柳宗元《入黄溪闻猿》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句直接入题,写黄溪小路绵延弯曲,猿猴悲鸣。一曲一哀,感物伤情。B.诗歌前两句写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C.“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写作者被贬边州多年,不再流泪,却听到哀猿声声,徒自空鸣,深沉地道出了诗人内心波澜不惊的旷达之情。D.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柳诗三、四句紧承诗题“闻猿”写感受,抒情不落俗套,更让人品出“奇趣”,富含艺术魅力。答案C解析C项,“写作者被贬边州多年,不再流泪,却听到哀猿声声,徒自空鸣,深沉地道出了诗人内心波澜不惊的旷达之情”理解有误。诗意应该是,作者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哪里还有泪可流,哪里还有肠可断啊?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2)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②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须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类试题,学生要注意题干中是让区分不同,要结合对诗句的理解作答本题,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须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聚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围绕西安本地匠人的展示为中心,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当时,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络绎不绝惟妙惟肖推陈出新卓尔不群B.不绝如缕呼之欲出推陈出新特立独行C.不绝如缕惟妙惟肖革故鼎新特立独行D.络绎不绝呼之欲出革故鼎新卓尔不群答案A解析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接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句子强调的是游客很多,应选用“络绎不绝”。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这里形容“牛耕图”非常逼真,应选用“惟妙惟肖”。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这里说的是工料、工艺,应选用“推陈出新”。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句中说的是需要优秀的人才,所以应选用“卓尔不群”。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活动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围绕西安本地匠人的展示为中心,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中国的匠人精神。B.活动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的展示为中心,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中国的匠人精神。C.活动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的展示为中心,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中国的匠人精神。D.活动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的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中国的匠人精神。答案C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应改为“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排除B、D两项;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或“以……为中心”,排除A项。答案为C项。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终极目标C.匠人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答案D解析括号前面有“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括号内用“精益求精的匠心”来承接语意更顺畅,由此排除A、C两项。B、D的区别在于“终极目标”和“初心”,“精益求精的匠心”应该是匠人们做事的出发点且始终坚持的,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切合文段意思。15.下面某校学生会贴出的告示有5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5分)招领启示高二1703班王晓明同学12月8日在食堂吃饭时捡到一个黑色皮夹,内有一张哆啦A梦的饭卡和105元人民币。请丢失钱夹的同学速来认领。学生会2019年12月9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启示”改为“启事”;②删去“吃饭时”;③删去“哆啦A梦”,不能描述得太详细;④“105元人民币”改为“若干人民币”;⑤应明示认领地点。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要根据招领启事的特殊文体特征及要求分析作答,作为招领的内容,自然要“启事”;“吃饭时”多余,故删去;“哆啦A梦”过于具体删去;“105元人民币”过于具体,应改为“若干人民币”;“速来认领”不够明确,应明确认领的地点。16.下面是某市干部任免工作示意图,请把这个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5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领导干部要能上能下。②坚决把那些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干部撤下去。③而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到领导岗位上来。解析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细读题干,准确把握图表中的内容,依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本题要求介绍某市干部任免工作示意图,解题关键,一是要把那些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干部撤下去,再是要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到领导岗位上来。结论就是领导干部要能上能下。《第4课蜀相》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绵官城外柏森森 B.隔夜黄鹂空好音C.三顾频繁天下计 D.长使英雄泪满襟答案D解析A项,“绵”应为“锦”。B项,“夜”应为“叶”。C项,“繁”应为“烦”。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eq\b\lc\{(\a\vs4\al\co1(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 eq\b\lc\{(\a\vs4\al\co1(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答案B解析自:均为“自己”意。顾:前为“拜访”,后为“看”。3.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有错的一项是()A.丞相/祠堂/何处/寻 B.锦官/城外/柏森/森C.映阶/碧草/自/春色 D.出师/未捷/身/先死答案B解析锦官/城外/柏/森森4.阅读《蜀相》这首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首联运用设问形式,自问自答点出武侯祠的位置在一片翠柏之中。B.颔联描写祠堂内景物,仅14个字便写出了一幅美好的春日图景,表达作者对此景的喜爱及作者的欢悦愉快之情。C.颈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事迹与功勋,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D.尾联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这里“英雄”不仅仅指诸葛亮,也包括诗人,表现诗人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答案B解析颔联虽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春日图景,但这美好之景物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凉。5.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选择“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对联。①中“别有天地非人间”明显指“世外桃源”,②中“十年幕府”“唐诗”“蜀风”指向杜甫,③中“狂”与“醉”的程度非杜甫所有,④中“先生骨”“野老心”符合杜甫。故②④适合。二、文本训练(1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6.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借“柏森森”写出了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现状的寂静荒凉。(2)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7.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的主旨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借赞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8.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眼”分别是“自”“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至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这两个字,使我们能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惋的情调。三、名句默写(5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极写游赏之乐,以至忘怀得失、超然物外。(5)中墨两国人民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祈盼。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答案(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四、拓展阅读(18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遣兴杜甫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杜甫高居成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战事尚未平息,弟妹各自流散不知何处。句中“干戈”代指战争。B.颔联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极言自己思念弟妹之切以及身体衰老之甚。C.颈联写景:地势低平,荒野阔大,天空辽远,暮江缓流。境界开阔而悲壮。D.诗题曰“遣兴”,即借诗以自遣;全诗也托物起兴,即景抒情,自然浑成。答案D解析D项,“全诗也托物起兴”不正确。诗中无此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起兴”,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通常暗含比喻,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古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从而引起全篇。本诗并没有使用这种手法。(2)前人评价此诗说:“结语尤为沉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结语意为,我年老且病,哪能活得长久呢?应当没有机会见到你们(弟妹)了!这是诗人充满绝望的哀叹,其中包含了战乱未平、亲人离散的愁思,漂泊异乡、年老迟暮的伤感,体弱衰病、相见无期的悲伤,所以说“尤为沉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前人评价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结语”指的是诗歌尾联,从本诗来看,即“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结语尤为沉痛”是说本诗的尾联蕴含的情感特别悲伤,令人痛心。再看尾联的意思,杜甫感叹自己年龄既老,身体又不好,发出“那能久”的哀叹,怎么能活得长久!因为战乱与亲人离散,自己年老且病不可能活得长久,应该是不会再与弟妹们相见了,语句中饱含伤感绝望,显得“尤为沉痛”。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即可。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秋兴(其二)杜甫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的壮阔之景。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诗人老病一身,漂泊他乡,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都被眼前的悲凉与凄怆冲淡。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诗歌鉴赏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都被眼前的悲凉与凄怆冲淡”的理解有误,从“画省香炉违伏枕”的诗意看,诗人仍深情追怀往昔在朝为官的生活,一个“违”字,道出了万千遗憾。(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示例: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②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学生要注意结合对题干的理解“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同时要注意结合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赏析诗句,根据理解可以作答为: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手法赏析: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________。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陆羽《茶经》中记有《神农食经》中的一句话:“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陆羽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神农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所以________。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茶,已与中国人的生活________。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________的描绘。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第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第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第三泡”时已是少妇了。()。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莫衷一是不足为据密不可分出神入化B.众口纷纭无案可稽亲密无间炉火纯青C.莫衷一是无案可稽密不可分炉火纯青D.众口纷纭不足为据亲密无间出神入化答案A解析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各种说法很多而不一致。根据语境应当选择“莫衷一是”。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无案可稽:没有证据可查。根据语境应选“不足为据”。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一点隔阂。根据语境应选“密不可分”。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根据语境应选“出神入化”。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正是对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极为传神的演绎B.苏轼有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正是对苏轼名句极为传神的演绎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D.“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这一名句正是被极为传神地进行了演绎答案A解析括号前讲的是林语堂的茶的“三泡”之境说,括号内以“这”字指代前面的内容,领起后面其与苏轼名句的关联,衔接更顺畅,排除B、D;A项和C项相比,A项更加通顺,故选A项。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B.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完整的世界。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答案C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从整个语段来看,语境强调的是一杯茶对中国人的意义,“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存在主客颠倒的语病。二是语序不当,数量词一般在形容词前边。A项,没有解决主客颠倒的问题;B项,没有解决主客颠倒的问题,对语序不当的修改也不正确;D项,没有解决语序不当的问题。15.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