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寨县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1.“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下表体现出我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人员代表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无党派人士民主建国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华东解放区内蒙古自治区16人16人16人5人10人12人10人15人6人A.民主的直接性B.形式的多样性C.内容的开放性D.代表的广泛性3.下列事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A.北平和平解放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刘胡兰5.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时间及标志是()A.1949年南京解放B.1949年开国大典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D.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6.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7.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共同印证了()A.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B.国家工业化建设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国防科技的发展八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8.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激动地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以下属于这次会议成果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9.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方式是()A.政企分开B.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公私合营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0.为战胜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一五计划B.提出多快好省建设总路线C.进行三大改造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11.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成就不包括()A.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B.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C.中共八大的召开D.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彻底废除13.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采取的关键性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材料旨在表述改革开放的()A.原因B.经过C.结果D.影响14.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形成了“苏南”“温州”“珠江”等模式;9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向股份制新型企业发展,到1993年,其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这表明()A.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B.掀起大跃进运动的热潮C.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15.1988年,有外媒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即将诞生!这一特区的设立无疑展示了中国人持续打开国门的坚定决心!”材料中所说的经济特区是()A.南京B.厦门C.海南岛D.深圳16.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八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A.创新B.开放C.协调D.共享17.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18.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我国()A.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发展B.西部民族文化繁荣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D.重视少数民族发展19.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了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B.大力发展航天技术C.积极推进强军之路D.努力发展文化事业20.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强调:“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的这一原则立场出自()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D.一国两制构想21.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体现了()A.经济全球化体系的逐步形成B.中国加强了与欧美国家间的合作C.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D.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22.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A.核能利用B.走向太空C.大国外交D.军队改革23.我国把航天梦藏在一些熟悉的名字里,如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叫“嫦娥”,还有“天问”、“玉兔”、“祝融”、“鹊桥”、“悟空”、“墨子”等等。这些彰显中国魅力的航空航天器命名()A.维护了世界和平B.体现了文化自信C.提高了国威军威D.提升了科技实力24.感动中国颁奖词中写道“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八年级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此颁奖词赞誉的是()A.钱学森B.翟志刚C.屠呦呦D.杨利伟2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行、消费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简单的一日三餐到“绿色食品”,从粗衣土布到名牌服装,从自行车到私家车,无不体现了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进步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B.我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二、辨析改错(10分)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改正:【】(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第一座跨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改正:【】(3)从1954年起,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改正:【】(4)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改正:【】(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农村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改正:三、材料解析(2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正确决策】材料一: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1)请从历史性决策的角度来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要的转折点”。(2分)八年级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实践探索】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2)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6分)①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②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中心环节:③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理论创新】材料三: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是什么?(4分)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12分)材料一:《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进行了总结,每个时期的奋斗都有标志性的特点。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点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史实①②③④(1)将下列史实填入①②③④相应位置(将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8分)A.大庆油田建成B.深圳经济特区设立C.中共二十大D.红军长征材料二:《决议》总结提炼了百年党史积累的宝贵经脸,即“十个坚持”。“十个坚持”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胜利之本和根本价值追求。——摘编自王毅《“十个坚持”的逻辑体系与深刻内涵》(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或现实,参照示例,谈谈对“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历史经验的认识。(4分)示例:八年级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坚持党的领导”: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四、活动探究(16分)29.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已经实现从外交大国到外交强国的转变,赢得世界的赞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年代尺材料三: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列举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4分)(2)写出材料二中年代尺上的A、B处的历史事件。从A到B体现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出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了什么“中国方案”?(2分)(4)综合上述外交大事,请你说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