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化_第1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化_第2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化_第3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化_第4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第三节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2024/6/271人不学习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妮尔的芳心》又译《大地的女儿》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特征三、社会化的类型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2024/6/274一、社会化的含义(一)社会化的定义

★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人的个性→健全和完善;社会文化→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维持和发展。★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2024/6/275理解社会化的三个视角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承,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社会心理学:个性发展,形成自我(内化他人态度,按照他人的一般期待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社会学:角色承担(了解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遵从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顺利完成角色义务)2024/6/276二、社会化的特征社会强制性;个体主观能动性;终身持续性教化(强制性)+调适(能动性)2024/6/277活到老,学到老三、社会化的类型(一)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

1.基本社会化2.继续社会化2024/6/279

1.基本社会化★一个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这是社会化中最主要的内容。(1)儿童期社会化——初始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儿童通过学习、模仿同类或邻近其他个体的活动方式,逐渐将其他个体的行为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则。(2)青少年时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学习技能和将来要扮演的角色2024/6/27102.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指成年人为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2024/6/2711(二)按社会化的方向划分1.正向社会化★长辈将社会文化规范和知识传授给晚辈。2.平向社会化★是指学习发生在同辈人之间。3.逆向社会化★晚辈给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2024/6/2712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前喻文化(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同辈相互学习)后喻文化(长辈向晚辈学习)第一章过去前喻文化和学富五车的长辈第二章现在并喻文化和亲密无间的同辈第三章未来后喻文化和前途未卜的晚辈2024/6/2713★前喻文化是一种传统支配现在的社会,在那里,年轻人的生活是听从长者筹划安排的,他们的生存任务就是保存和复制传统;而后喻文化与此相反,它是一种将来支配现在的社会,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社会,长者要向年轻人学习,并永远保持年轻人的心境。★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永远不可能再年轻。”——摘自《文化与承诺》2024/6/2714

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学习生存技能(生活技能社会化)2、习得一定社会文化3、培养社会角色4、了解社会行为规范5、明确生活目标2024/6/2715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二、社会化的社会主体2024/6/2716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2024/6/2717二、社会化的社会主体(1)1.家庭(情感性)2.学校(专门性和半强制性)3.同辈群体(强调自发和认同感)4.社区(平等互利)5.职业场所(社会性)6.大众传媒(引导性、开放性和无强制性)2024/6/2718二、社会化的社会主体(2)大众传播在社会化中的作用大众传播对个人社会化作用的特点开放性和无强制性(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的强制性灌输,无职业环境的束缚和限制)大众传播的有控性和介入性形式和内容的形象性作用效果的两重性大众传播的商业性运作及其对社会化的影响2024/6/2719“沉默的螺旋”理论德国传播学者诺依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理论,意指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孤立状态,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意见同占据强势的观点不一致,便会沉默下去;随后大都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样便开始了一个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螺旋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而其中占强势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大众传媒造成的。例如,在如何认识历史(侵略战争的价值判断)的问题上,日本《产经新闻》等右派媒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了煽动民族主义的宣传,引导舆论把判断标准只定位在两个对立的极端上,即“说日本或日本人好话”还是“说日本或日本人坏话”,而依据历史事实的冷静思考已经淡出。(日)小森阳一:《“沉默的螺旋”:当今日本新闻媒体的质变》,《博览群书》2006年第1期。2024/6/2720第三节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2024/6/2721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一、社会学对于自我的研究二、心理学对于自我的研究三、生命历程理论2024/6/2722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它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质的总和。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它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婴儿刚出生时并不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因而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024/6/2723

一、社会学对于自我的研究

(一)库利:“镜中我”(二)米德:“角色扮演”理论(三)戈夫曼:自我表现2024/6/2724(一)库利:“镜中我”理论

查尔斯·霍顿·库利(C.H.Cooley)美国社会学家自我意识和人格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是在不断观察和反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

2024/6/2725三个阶段首先,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像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2024/6/2726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24/6/2727

[注意]:自我的发展并不依赖于准确的评价,即使我们误解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错误的判断也会成为我们自我观念的一部分。在这个社会镜子中,一种肯定的反应会导致积极的自我观念,一个否定的反应则会导致消极的自我观念。2024/6/2728美国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1.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二)米德:“角色扮演”理论2024/6/27292024/6/2730★社会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模仿阶段:孩子缺乏感受他人态度的能力,只能简单地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角色扮演”是非常有限的,自我意识也是非常弱的。(2)嬉戏阶段:孩子开始扮演一些特定的、重要的角色,这些角色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爸爸、妈妈、身边的朋友等)只是承担角色,而不懂角色间的联系。(3)游戏阶段(博弈阶段):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的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化他人”(如邮递员、售货员、医生等)的角色。(三)戈夫曼:自我表现欧文·戈夫曼(ErringGoffman,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拟剧论的倡导人。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的主张延续了库利与米德的观点,认为个性是通过社会化以及我们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形成的。2024/6/27311.印象管理:是指个人通过某些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印象整饰)

例如,一个店员在老板的监视下,可能会表现出比实际情形忙碌的样子。(1)通过努力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这种方式叫获得性印象管理。(2)通过努力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这种方式叫保护性印象管理。

如:“这次考试没考好是因为考试当天我生病了。”2024/6/27322.面子功夫(face-work)

★(1)面子:物体的表面;表面的虚荣;情面;

面子分为两种:自我的面子、他人的面子

★(2)面子功夫指的是人们用以限定并提升自己的面子和支持或威胁他人面子而采用的一套交流的行为,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3)研究面子功夫就是研究人际互动的交往法则。戈夫曼认为最理想的交往情况是同时保全自己和他人的面子,即:自己的形象要树立,别人的面子不可伤。一个人愿意做出或帮助他人完成多少面子功夫是其社会化的标志。2024/6/2733库利、米德和戈夫曼都强调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因素,把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库利强调自我发展的过程;米德强调自我如何在与他人接触的学习中发展;戈夫曼则强调我们有意识地为他人塑造自我形象的方法。2024/6/2734

二、心理学对于自我的研究

(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二)皮亚杰:发展认知理论(三)埃里克森:认同危机和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2024/6/2735(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1.人格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超我2024/6/2736(1)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愿则。

2024/6/2737(2)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刻和全部得到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于是,这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就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自我遵循是现实原则(趋利避害)。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着调节作用。2024/6/2738(3)超我是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在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至善原则)2024/6/2739

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本我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那么人格发展过程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疾病。2024/6/2740★2.人格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theoralstage,0~1岁)(2)肛门期(theanalstage,1~3岁)(3)性器期(thephallicstage,3~6岁)(4)潜伏期(thelatencystage,6~11岁)(5)两性期(thegenitalstage,也称青春期)2024/6/2741(1)口腔期(theoralstage,0~1岁),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咀嚼、吸吮或咬东西。若母亲对婴儿的口腔活动不加限制,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将倾向于开放、慷慨及乐观;若其口腔需要受到挫折,则未来性格发展可能偏向悲观、依赖和退缩。可见,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会有长期的影响。2024/6/2742(2)肛门期(theanalstage,1~3岁),随着括约肌的逐渐成熟,婴儿获得了依照自己的意愿大小便的能力。按自己的意志大小便是满足婴儿性本能的最主要的方式。但这一时期也正是成人对婴儿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要求婴儿在找到适当的场所之前必须忍住排泄的欲望,这与婴儿的本能产生了冲突。弗洛伊德认为母亲在训练婴儿大小便时的情绪气氛对其未来人格发展影响重大。过分严格的训练可能会形成顽固、吝啬的性格;而过于宽松可能形成浪费的习性。2024/6/2743(3)性器期(thephallicstage,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性器官成为全身最敏感的部位,儿童常以抚摸性器官获得快感。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都会产生想与异性父母有性爱关系的欲望,即所谓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会通过儿童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吸取他们的行为、态度和特质进而发展出相应的性别角色而获得解决。2024/6/2744(4)潜伏期(thelatencystage,6~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性本能是相当安静的,有关性的侵犯的幻想人部分都潜伏起来,埋藏在无意识当中。性器期时性的创伤已被遗忘,一切危险的冲动和幻想都潜伏起米,儿童不再受到它们的干扰。儿童可以自由地将能量消耗在为社会所接受的具体活动当中去,如:运动、游戏和智力活动等。2024/6/2745按照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6~11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潜伏期,由于性本能相对安静,儿童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所接受的各种活动中去。因此小学阶段正是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2024/6/2746(5)两性期(thegenitalstage,也称青春期),一般女孩于11岁开始,男孩于13岁开始。随着生殖系统逐渐成熟,性荷尔蒙分泌的增多,性本能复苏,其目的是经由两性关系实现生育。这一时期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在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及结婚等活动中,以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2024/6/27473.理论特点和评价:★特点:(1)强调生物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强调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评价:弗洛伊德的理论曲于过分强调性欲的作用而被称为“泛性论”观点,他也因此而受到广泛批评,但他对无意识的发现和早期社会化的强调也深受重视。2024/6/2748

(二)皮亚杰:发展认知理论

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JeanPaulPiaget,1896—1980),研究了社会互动对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发展认知理论(cognitivetheoryofdevelopment)中,主张儿童思想过程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024/6/27492024/6/2750★一:感觉运动期(出生~2岁),儿童靠感觉来发觉事物,对他们来说,能感觉到的就是存在的。

★二:前运算期(2~7岁),儿童开始运用文字与符号来分别事物与思想。——儿童还不能抽象概括,需要具体的物理环境。★

三:具体运算期(7~11岁),儿童开始追求更多逻辑性的思考。他们学习到即使一堆土被塑造成蛇的形状,它还是一堆土。——随着身体经验的积累,儿童开始能形成概念,创建逻辑结构解释他的身体经验。在这一阶段,抽象的问题解决也成为可能。比如,数学方程可以用数字而非仅仅是物体来解决。★四:形式运算期(11~15岁开始),青少年能够应付复杂的抽象思考,并能用逻辑性的态度来处理思想与价值观。——到此为止,儿童的认知结构已跟成人类似,并包括概念推理。皮亚杰理论如何影响学习:

对于课程来说──教育者必须规划合适的发展性课程,以促进学生的逻辑和概念形成。

对于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注重经验(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024/6/2751(三)埃里克森:认同危机和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医师,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1950年出版了重要著作《童年与社会》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观点以及人格在四五岁时即已基本完成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对于人格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并且人格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人格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必须解决的心理困境。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2024/6/2752★社会化过程(P93)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3.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2024/6/2753三、生命历程理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与宏观社会结构密切相关。★人生就是一个由无数生命事件所构成的序列,宏观社会结构通过影响生命事件的排列方式而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历程。理论要点: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生命的相关性生命的时间安排人的能动性2024/6/2754第四节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一、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早期社会化需要到一致性的、权威性的社会环境◎困境:不同社会化主体之间的分化、脱节甚至冲突2024/6/2755二、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化失败1.社会化不足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与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以及社会行为模式存在某种偏差,导致个体行为受挫,这种现象叫做社会化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