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龙岭中英文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二考试题九年级化学科试卷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学生答题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C-12H-1O-16S—32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小题中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注入一股文化清流。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溶液 B.闻气体气味C.氧气的验满 D.过滤粗盐水中的泥沙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金刚石制成钻石B.石墨制成金刚石C.木炭使二氧化氮气体褪色D.石墨导电5.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又叫足球烯,足球烯又叫石墨烯②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③足球烯有可能广泛应用于超导等领域④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C-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C-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6 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7.某市商河境内有许多温泉,经检测分析,该温泉属于硅酸盐温泉,对心脏、高血压等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A.H2SiO3 B.SiH4 C.NaHSiO4 D.Si8.下图是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1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9.X是一种常用能,X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A.C2H6 B.C2H6O C.C2H4O D.C2H4O210.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内液面上升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11.某纯净物4.6克,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下列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C、H两种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含C、H、O、三种元素D无法判断12.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一:验证空气的密度大于CO2 B.实验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C.实验三:验满O2 D.实验四:验证反应前后质量相等1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式ACO(O2)缓慢通过灼热铜网BCu(Fe)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CCO(CO2)缓慢通过灼热木炭粉D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14.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15.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題8分。18、19、20、21小題各10分,共55分。16.学习化学离不开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回答:(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物质总质量②分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元素的化合价(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____(填“>”、“=”或“<”)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3)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气体烙铁”是以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6)某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已知该燃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现取16g该燃料充分燃烧,可以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g。17.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1)2个氧原子_____;(2)3个铁离子_____;(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_____;(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5)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中,这里的“气”指的是_____;(6)天然物中最硬的物质_____;(7)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过程中作为还原剂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1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实验室制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4)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19.一氧化碳常在冶金工业中作还原剂。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具有还原性,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然后再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___。(2)该实验中,能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3)装置B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4)经过思考,小明同学改进了实验(如图2所示)。请参与完成下列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①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铜丝表面变成黑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再次灼烧铜丝至红热,趁热将铜丝迅速伸入盛有CO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对比原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20.我国煤炭资丰富。目前人们除了将煤作为燃料外,更把煤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下:(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3)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的转化:CO+H2O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4)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的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6)以CO2和H2为原料还可生成液体燃料乙醇(C2H6O)和水,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21.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O2的质量(圆底烧瓶内气压变化在安全范围),绘制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试验编号H2O2的质量分数(%)H2O2溶液的体积(mL)对应曲线Ⅰ3.410.0aⅡ2.4100bⅢ1.710.0c(待绘制)(1)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从曲线a、b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2)计算实验Ⅰ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质量,并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5%-5.0%H2O2溶液的密度取值1.0g/mL)。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小题中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注入一股文化清流。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答案】B【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A.炉火照天地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B.风雨、花落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中有蚕丝和蜡烛燃烧的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D.江枫渔火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A.火上浇油是提供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如果是隔绝空气,燃烧就会停止,选项A错误;B.风助火势,空气流通加快,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燃烧更旺,选项B正确;C.釜底抽薪,隔离可燃物,燃烧停止,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C正确;D.钻木取火,通过做功,是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D正确。故选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溶液 B.闻气体气味C.氧气的验满 D.过滤粗盐水中的泥沙【答案】D【解析】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不符合题意;B.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金刚石制成钻石B.石墨制成金刚石C.木炭使二氧化氮气体褪色D.石墨导电【答案】B【解析】A.金刚石制成钻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墨制成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木炭使二氧化氮褪色利用的是吸附原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石墨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5.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又叫足球烯,足球烯又叫石墨烯②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③足球烯有可能广泛应用于超导等领域④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又叫足球烯;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错误;②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错误;③足球烯有可能广泛应用于超导等领域,正确;④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只含有碳原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故选B。6.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C-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C-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电荷数为碳-14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6;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可知核电荷数为6的碳-14原子的中子数为14-6=8。根据分析判断:A.中子数为8,说法错误。

B.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C.电子数为6,说法正确。D.质子和中子数之和为14,说法正确。故选:A。7.某市商河境内有许多温泉,经检测分析,该温泉属于硅酸盐温泉,对心脏、高血压等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A.H2SiO3 B.SiH4 C.NaHSiO4 D.Si【答案】A【解析】A.H2Si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x=+4,故A正确;B.SiH4不属于酸,故B错误;C.NaHSiO4是盐,不是酸,故C错误;D.Si是单质,不是酸,故D错误。故选A。8.下图是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1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析】A.实验1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正确;B.实验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正确;C.实验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错误;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C。点睛: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9.X是一种常用能,X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A.C2H6 B.C2H6O C.C2H4O D.C2H4O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6、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6O。故选B。10.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内液面上升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选项A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选项B正确;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选项D错误。故选D。11.某纯净物4.6克,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下列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C、H两种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含C、H、O、三种元素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8.8g二氧化碳中所含C元素的质量=8.8g×(×100%)=2.4g;5.4g水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5.4g×(×100%)=0.6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所含C、H元素的质量和=2.4g+0.6g=3g<4.6g,则纯净物中含C、H、O三种元素。故选:C。12.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一:验证空气的密度大于CO2 B.实验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C.实验三:验满O2 D.实验四:验证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A.倾倒二氧化碳时,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故不符合题意;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不能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故不符合题意;C.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符合题意;D.镁条燃烧有氧气参加,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式ACO(O2)缓慢通过灼热铜网BCu(Fe)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CCO(CO2)缓慢通过灼热木炭粉D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灼热铜网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地加热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会消耗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能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除去了二氧化碳,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足量铁屑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4.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C【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A正确;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目,B正确;C.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不正确;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D正确。故选C。15.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分析】Ⅰ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Ⅱ、Ⅲ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Ⅳ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故A正确;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故B正确;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C正确;D.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題8分。18、19、20、21小題各10分,共55分。16.学习化学离不开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回答:(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物质总质量②分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元素化合价(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____(填“>”、“=”或“<”)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3)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气体烙铁”是以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6)某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已知该燃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现取16g该燃料充分燃烧,可以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g。【答案】①.①③②.水③.>④.C、S⑤.CO2+2NH3CO(NH2)2+H2O⑥.C4H10⑦.36【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是最小粒子,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由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推知,一定变化的是分子的种类和物质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和元素的化合价,例如中分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而中分子数目发生了变化,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而CaO+H2O=Ca(OH)2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了改变,故选①③;(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即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3)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硫是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反应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C、S;(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5)根据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反应物中含26个O,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8、20、26,可以推知X中含有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则燃料X的化学式为C4H10。(6)16g该燃料氢元素的质量=16g×25%=4g,充分燃烧,可以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中的氢元素等于该燃料氢元素的质量=4g,故水的质量=。17.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1)2个氧原子_____;(2)3个铁离子_____;(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_____;(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5)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中,这里的“气”指的是_____;(6)天然物中最硬的物质_____;(7)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过程中作为还原剂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答案】(1)2O(2)3Fe3+(3)

(4)CO2(5)CH4(6)C(7)CO【解析】【小问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小问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小问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表示为:;【小问4】用于人工降雨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小问5】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中,这里的“气”指的是甲烷,化学式为CH4;【小问6】金刚石是天然物中最硬的物质,化学式为C;【小问7】具有可燃性,炼铁过程中作为还原剂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1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实验室制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4)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答案】(1)①.长颈漏斗

②.集气瓶(2)①.BC##BE②.

(3)①.

②.AD(4)①.防止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并与水反应②.没有【解析】【小问1】带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为: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小问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是C或E,故填:BC或BE、;【小问3】二氧化碳也可以用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此法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收集装置是D,故填:、AD;【小问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读取所排出水的体积即可,故填:防止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没有。19.一氧化碳常在冶金工业中作还原剂。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具有还原性,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然后再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___。(2)该实验中,能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3)装置B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4)经过思考,小明同学改进了实验(如图2所示)。请参与完成下列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①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铜丝表面变成黑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再次灼烧铜丝至红热,趁热将铜丝迅速伸入盛有CO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对比原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硬质试管A中的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3)(4)①.②.亮红色③.(5)操作简便,用时较短,现象明显(合理即给分)【解析】【分析】【小问1】因为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需要先通入CO一段时间,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小问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说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所以能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硬质试管A中的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小问3】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4】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