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钱塘江流域河道监测技术导则》_第1页
《数字钱塘江流域河道监测技术导则》_第2页
《数字钱塘江流域河道监测技术导则》_第3页
《数字钱塘江流域河道监测技术导则》_第4页
《数字钱塘江流域河道监测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70

CCSA76

团体标准

T/XXXXX—XXXX

数字钱塘江流域河道监测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sforrivermonitoringindigitalQiantangRiverbasi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发布

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浙江省水利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XXX、XXX、XXX。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XXX、XXX、XXX。

II

T/XXXX—XXXX

引言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

力”。2021年,水利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

计》、《“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

明确提出了智慧水利建设任务和要求。浙江省委在十四届八次全会中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印发《浙

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加快建设“数字浙江”,从整体上推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

的变革。按照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设总体要求和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浙江省水利厅相继出台了《浙

江省水利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水利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进水利数

字化改革,构建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的智慧水利网。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数字孪生钱塘江流域是浙江省智慧水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孪生流

域建设是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流域数据底板建设是构建数字化流场、开展智慧化模拟、支

撑精准化决策的重要基础。水利地理信息数字化是钱塘江流域数字孪生建设的重要基础路径,建立标准

化、规范化的钱塘江全流域河道监测长效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流域河道地形和常态化断面监测,

全面反映流域干流及支流河道地理信息情况,为流域数据底板建设及更新提供坚实保障,为流域防洪等

业务系统开展智慧化模拟、支撑精准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II

T/XXXX—XXXX

数字钱塘江流域河道监测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字钱塘江流域河道监测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数据基准、监测范围和内容、监测

要求、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数据共建共享和数据安全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钱塘江流域河道数字化监测,其他流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12327—2022海道测量规范

GB/T139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2505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32874机载InSAR系统测制1:100001:500003D产品技术规程

GB/T39608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元数据

GB/T39624机载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范

GB/T51269—201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CH/T3005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CH/T6004车载移动测量技术规程

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

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CH/T9009.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高程

模型

CH/T9009.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正射

影像图

CH/Z301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

GM/T0054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JGJ/T448—201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JT/T790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

SL/T213水利对象分类与编码总则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T/CWHIDA0006—2019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T/CWHIDA0007—2020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底板地理空间数据规范(试行)》

1

T/XXXX—XXXX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1.1

船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Boat-basedabove-andunder-waterrangingsystem

指将多波束测深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定位设备、姿态测量设备等多种传感器集成于一体,以船为

载体,对河道临水线范围内的水上水下地形进行量测,实现对近岸的水上水下地形数据同步采集的系

统。

3.1.2

点云密度Pointclouddensity

单位面积上地形点的平均数量。

3.1.3

水域管理范围线Watermanagementarealine

指为保护水域功能正常发挥而依法划定的管理范围外边线。

3.1.4

水面线Watersurfaceline

指河湖等水域常水位所对应的水面外边线。

3.1.5

防洪保护圈Floodprotectioncircle

在防洪标准内受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

3.1.6

重要河道Importantwaterways

省级、市级河道以及其他行洪排涝骨干河道。

3.1.7

一般河道Generalrivercourses

重要河道以外的河道。

3.1.8

水利数字高程模型HydraulicDigitalElevationModel

水利数字高程模型是统一考虑涵洞、倒虹吸、桥梁、堤防、圩垸等水工建(构)筑物对自然水系的

连通或阻挡,通过后期编辑反映区域地貌空间形态和水流连通性的一种数字高程模型。

2

T/XXXX—XXXX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DSM: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SurfaceModel)

HDEM:水利数字高程模型(HydraulicDigitalElevationModel)

4数据基准

4.1平面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时间基准

时间基准应采用公元纪年和北京时间。

5监测范围和内容

5.1监测范围包括钱塘江流域河道水域管理范围线或防洪保护圈等范围内的区域。

5.2监测内容包括省级、市(地)级、县(市、区)级及以下河道监测范围内的DOM、HDEM/DSM、BIM、

倾斜摄影影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图、断面图等地理空间数据。

6监测要求

6.1一般要求

6.1.1河道地理空间数据分为陆域和水下两个部分,陆域部分为水面线至监测范围部分,水下部分为

水面线所包围的河道区域,陆域和水下部分应同步测量。当测区已有地形图,且岸上部分无变化时,岸

上地形可套绘已有地形图;若局部地形有变化,应对局部地形进行修测。

6.1.2河道地理空间数据宜采用无人机、无人船、地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新技术装备为载体,应

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单波束测深系统、机载激光雷达、三维倾斜摄影测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船载

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手持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网络RTK等设备进行采集。

6.1.3监测仪器装备在使用前应选择同一试验区域进行稳定性试验,对所用仪器装备的可靠性进行评

估,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使用,宜提供相应的校准或检测报告。

6.1.4数据采集宜采用自动化设备或系统,并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宜提供实时同步、定时采集、数据订阅、日志采集等服务;

——支持条件过滤:按照指定条件进行指定过滤采集;

——支持数据标签:依据数据清洗要求为数据标记数据标签。

6.2省级河道监测

6.2.1监测范围和内容

6.2.1.1监测范围为钱塘江流域内省级河道防洪保护圈范围内的区域。

3

T/XXXX—XXXX

6.2.1.2应按照《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底板地理空间数据规范(试行)》L2级地理空间数据监测的规定

开展三维点云测量、倾斜摄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等监测工作,形成DOM、HDEM/DSM、倾斜

摄影影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图、断面图等数字成果,

6.2.1.3钱塘江闻堰至金山河段的三维点云测量、倾斜摄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工作视情况选做。

6.2.2地形监测

6.2.2.1监测频次

DOM、HDEM/DSM、倾斜摄影影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数据每3年更新1次。

6.2.2.2DOM数据要求

6.2.2.2.1空间分辨率应优于1m。

6.2.2.2.2DOM地物点相对于高精度检查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表1要求,最大误差不超过其2

倍。表1中未涵盖的空间分辨率DOM数据平面位置中误差应符合CH/T9008.3、CH/T9009.3要求。

表1DOM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平面位置中误差

空间分辨率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1±5±7.5

±5±7.5

6.2.2.3HDEM/DSM数据要求

6.2.2.3.1格网尺寸不大于5m。

6.2.2.3.2高程精度采用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表示,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未涵盖的格网尺寸高程中

误差应符合CH/T9008.2、CH/T9009.2要求。

表2HDEM/DSM高程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格网点高程中误差

格网尺寸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5±0.7±1.7±3.3±6.7

注1:陆域格网点的高程限差应不大于高程中误差的2倍。影像弱纹理区域,建筑物遮挡、大面积植被覆盖、反射率

较低等困难区域,高山地、陡崖、山谷等地形变化剧烈的区域,高程中误差可放宽至表2规定的1.5倍。内插

点的高程精度应不大于格网点高程精度的1.2倍。

注2:水下网格点高程中误差参照GB12327—2022执行。

6.2.2.4倾斜摄影影像数据要求

6.2.2.4.1空间分辨率应优于0.08m。

6.2.2.4.2倾斜摄影影像的平面几何精度和高程精度见表3。

表3倾斜摄影影像精度要求

4

T/XXXX—XXXX

单位为米

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

空间分辨率

平地、丘陵山地平地丘陵山地

优于0.08±0.6±0.8±0.25±0.7±1.0

注:高山地一般不进行倾斜摄影模型生产,确因需要时可适当降低精度,高程中误差可参照山地的1.5倍执行。

6.2.2.5三维点云数据要求

6.2.2.5.1三维点云密度应优于4点/平方米。

6.2.2.5.2数据精度分为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平面位置精度采用明显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表

示,高程精度采用点云构建的不规则三角网的高程中误差表示,具体指标见表4。

表4三维点云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

点云密度

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

优于4点/平方米±0.6±0.8±0.15±0.35±0.50±1.00

注1:在植被覆盖密集区域、反射率较低区域(如水域、光滑表面等易形成镜面反射的区域)等特殊困难地区,点

云数据高程中误差在表4基础上放宽0.5倍。

注2:水下网格点平面中误差参照GB12327—2022中1:2000比例尺的规定执行。

注3:水下网格点高程中误差参照GB12327—2022执行。

6.2.2.6水下地形数据要求

6.2.2.6.1格网尺寸应优于5m。

6.2.2.6.2数据精度分为平面精度和测深精度,平面精度要求为平面测量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1

mm,测深精度要求见表5和表6。

表5深度测量极限误差规定

单位为米

测深范围Z极限误差2σ(置信度95%)

0<Z≤20±0.3

20<Z≤30±0.4

30<Z≤50±0.5

50<Z≤100±1.0

Z>100±Z×2%

表6水深比对不符值限差

单位为米

测深范围Z极限误差

0<Z≤20±0.5

5

T/XXXX—XXXX

20<Z≤30±0.6

30<Z≤50±0.7

50<Z≤100±1.5

Z>100±Z×3%

6.2.3断面监测

6.2.3.1监测频次

6.2.3.1.1每年汛前应至少进行一次。如发生十年一遇及以上洪水后应加密测量频次。

6.2.3.1.2断面测量周期与地形测量周期一致时,断面数据可直接从地形数据中提取。当周期不一致

时,断面数据应单独采集。

6.2.3.2断面数据要求

对已有固定断面的河道应按固定断面进行监测。对未布设固定断面的区域,断面间隔布设按照表7

中的要求执行。

表7断面数据要求

单位为米

陆域水下陆域最大水下最大陆域点水下点

数据类型断面位置断面间距

点间距点间距点间距点间距偏移距偏移距

一般区域10001.51.54020±4±6

形态复杂或弯道较

500112010±2±5

多河道

监测断面

城镇区域200112010±2±5

水事敏感区域50112010±2±5

河道上游的无人区50001.51.54020±4±6

注1:当断面布置在堤防、水工建(构)筑物等时,各特征位置应进行加密测量,以反映建(构)筑物整体轮廓。

注2:断面图中应标注地理属性信息。

注3:对没有固定断面的河道,应在干流、支流、汊流分、汇口处,河道急弯、卡口、宽阔段、游荡剧烈段、浅滩、

主流顶冲段,险工险段、滑坡、崩岸、比降明显变化处均布设相应监测断面,并记录断面起始点坐标,逐渐

形成固定断面,格式见附录A。

注4:拦河坝断面测点应以坝顶高程为准;桥梁、水闸断面应将阻水部位测量完整,一般水闸应测至闸门顶部,桥

梁应测至底梁位置。

6.2.3.3横断面点平面位置允许中误差应不大于表8的规定。

表8横断面点平面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级别中误差

一般区域±1.6

L2级

形态复杂区域

±0.8

6.2.3.4横断面点高程允许中误差应不大于表9的规定。

6

T/XXXX—XXXX

表9横断面点高程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中误差

级别

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

一般区域±0.13±0.25±0.33±0.67

L2级

形态复杂区域±0.13±0.13±0.33±0.33

注:水下横断面点高程中误差参照GB12327—2022执行。

6.3市(地)级河道监测

6.3.1监测范围和内容

6.3.1.1监测范围为防洪保护圈范围内的区域。

6.3.1.2应按照《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底板地理空间数据规范(试行)》L2级地理空间数据监测的规定

开展三维点云测量、倾斜摄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等监测工作,形成HDEM、倾斜摄影影像、

三维点云、水下地形图、断面图等数据成果。

6.3.2地形监测

6.3.2.1监测频次

HDEM、倾斜摄影影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数据每4年更新1次。

6.3.2.2HDEM数据要求

6.3.2.2.1格网尺寸不大于10m。

6.3.2.2.2高程精度参照6.2.2.3.2的规定执行。

6.3.2.3倾斜摄影影像数据要求

参照6.2.2.4的规定执行。

6.3.2.4三维点云数据要求

参照6.2.2.5的规定执行。

6.3.2.5水下地形数据要求

6.3.2.5.1格网尺寸应优于10m。

6.3.2.5.2精度要求参照6.2.2.6.2的规定执行。

6.3.3断面监测

6.3.3.1监测频次

每2年应在汛前至少进行一次。如发生十年一遇及以上洪水后应加密测量频次。

6.3.3.2断面数据要求

7

T/XXXX—XXXX

对已有固定断面的河道应按固定断面进行监测,对未布设固定断面的区域,断面按照表7的规定布

设,精度要求见表8和表9。

6.4县(市、区)级河道监测

6.4.1一般河道监测

6.4.1.1监测范围和内容

6.4.1.1.1监测范围为水域管理范围线内的区域。

6.4.1.1.2应按照《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底板地理空间数据规范(试行)》L2级地理空间数据监测的规

定开展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等监测工作,形成水下地形图、断面图等数据成果。

6.4.1.2地形监测

6.4.1.2.1监测频次

水下地形数据每3年更新1次。

6.4.1.2.2水下地形数据要求

6.4.1.2.2.1数据分辨率为15m。

6.4.1.2.2.2精度要求参照6.2.2.6.2的规定执行。

6.4.1.3断面监测

6.4.1.3.1监测频次

每3年应在汛前至少进行一次。如发生十年一遇及以上洪水后应加密测量频次。

6.4.1.3.2断面数据要求

对已有固定断面的河道应按固定断面进行监测,对未布设固定断面的区域,断面按照表7的规定布

设,精度要求见表8和表9。

6.4.2重要河道监测

6.4.2.1监测范围和内容

6.4.2.1.1监测范围为河道防洪保护圈范围内的区域。

6.4.2.1.2应按照《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底板地理空间数据规范(试行)》L2级地理空间数据监测的规

定开展三维点云测量、倾斜摄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等监测工作,形成HDEM、倾斜摄影影

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图、断面图等数据成果。

6.4.2.2地形监测

6.4.2.2.1监测频次

HDEM、倾斜摄影影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数据每3年更新1次。

6.4.2.2.2数据要求

HDEM、倾斜摄影影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数据要求参照6.2.2.3~6.2.2.6的规定执行。

8

T/XXXX—XXXX

6.4.2.3断面监测

参照6.3.3的规定执行,对已有固定断面的河道应按固定断面进行监测。

6.5乡(镇)级及以下河道监测

宜开展河道监测工作,参照6.4的规定执行。

6.6流域防洪等重点业务关注区监测

6.6.1监测范围和内容

6.6.1.1监测范围为流域防洪等重点业务关注区(桥、隧、管等工程以工程所在河道上下游各200m

为界;易发生泥石流或堤坝决口、地形变化明显等河段以所在河道上下游各500m为界;城镇等人员密

集河段以所在河道上下游各1000m为界。

6.6.1.2应按照《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底板地理空间数据规范(试行)》L2级地理空间数据监测的规定

开展三维点云测量、倾斜摄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等监测工作,形成DOM、HDEM/DSM、倾斜

摄影影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图、断面图等数字成果。

6.6.2地形监测

6.6.2.1监测频次

DOM、HDEM/DSM、倾斜摄影影像、三维点云、水下地形数据每年更新1次。

6.6.2.1.1DOM数据要求

6.6.2.1.1.1空间分辨率应优于0.2m。

6.6.2.1.1.2DOM地物点相对于高精度检查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表10要求,最大误差不超过

其2倍。表10中未涵盖的空间分辨率DOM数据平面位置中误差应符合CH/T9008.3、CH/T9009.3要求。

表10DOM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平面位置中误差

空间分辨率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0.2±1.2±1.6

±5±7.5

6.6.2.1.2HDEM/DSM数据要求

6.6.2.1.2.1格网尺寸应不大于2m。

6.6.2.1.2.2HDEM/DSM数据高程精度采用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表示,应不大于表11的规定,未涵盖

的格网尺寸HDEM/DSM数据高程中误差应符合CH/T9008.2、CH/T9009.2要求。

表11HDEM/DSM高程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格网点高程中误差

格网尺寸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2±0.5±0.7±1.5±2.0

9

T/XXXX—XXXX

注1:陆域格网点的高程限差应不大于高程中误差的2倍。影像弱纹理区域,建筑物遮挡、大面积植被覆盖、反射率

较低等困难区域,高山地、陡崖、山谷等地形变化剧烈的区域,高程中误差可放宽至表19规定的1.5倍。内插

点的高程精度应不大于格网点高程精度的1.2倍。

注2:水下网格点高程中误差参照GB12327—2022执行。

6.6.2.1.3倾斜摄影影像数据要求

参照6.2.2.4的规定执行。

6.6.2.1.4三维点云数据要求

参照6.2.2.5的规定执行。

6.6.2.1.5水下地形数据要求

参照6.2.2.6的规定执行。

6.6.3断面监测

参照6.2.3的规定执行。

6.7河道内水工建(构)筑物监测

6.7.1监测范围和内容

6.7.1.1监测范围为河道内的穿堤、跨堤、穿河、跨河、临河、拦河等建(构)筑物及保护范围线内的

区域。

6.7.1.2一级、二级、三级、三级以下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和临时性水工建(构)筑物的监测内

容见表12。

表12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和临时性水工建(构)筑物监测内容

水工建(构)筑物类型监测内容数字成果

三维点云测量、倾斜摄影测量、水下地形DOM、HDEM、倾斜摄影影像、三维点云、

一级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

测量、断面测量水下地形图、断面图、BIM

DOM、HDEM、三维点云、水下地形图、

二级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三维点云测量、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

断面图、BIM

三级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HDEM、水下地形图、断面图、BIM

三级以下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

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水下地形图、断面图

和临时性水工建(构)筑物

6.7.2数据要求

6.7.2.1一级、二级、三级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监测数据要求见表13~表15,三级及以下永久性

水工建(构)筑物和临时性水工建(构)筑物监测数据要求见表14。

表13一级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监测数据要求

工程管理范围至防洪保护

水工建(构)筑物工程管理范围备注

数据类型范围

分辨率频次分辨率频次分辨率频次

10

T/XXXX—XXXX

根据需要

DOM0.1m1m每年2次1m每年1次

确定

根据运行管理需

HEDM2m/5m3年1次10m5年1次

要可提高频次

倾斜摄影

0.03m每年1次0.08m每年1次0.08m每年1次

影像

三维点云0.1m每年1次0.2m每年1次0.2m2年1次

淤积严重、冲淤变

水下地形化明显或其他水

//0.5m每年2次1m每年1次

图下重点区域,分辨

率优于0.5m。

当断面布置在堤

防、水工建(构)

筑物等时,各特征

断面间距断面间距

位置应进行加密

断面图//10m,点间距每年2次20m,点间距每年1次

测量,以反映建

0.5m0.5m

(构)筑物整体轮

廓。断面图中应标

注地理属性信息。

表14二级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监测数据要求

工程管理范围至防洪保护

水工建(构)筑物工程管理范围备注

数据类型范围

分辨率频次分辨率频次分辨率频次

根据需要

DOM0.1m1m每年1次1m每年1次

确定

根据运行管理需

HEDM2m3年1次5m4年1次10m4年1次

要可提高频次

三维点云0.1m每年1次0.2m每年1次0.2m2年1次

淤积严重、冲淤变

水下地形化明显或其他水

//0.5m每年1次1m每年1次

图下重点区域,分辨

率优于0.5m。

当断面布置在堤

防、水工建(构)

筑物等时,各特征

断面间距断面间距

位置应进行加密

断面图//10m,点间距每年1次20m,点间距每年1次

测量,以反映建

0.5m0.5m

(构)筑物整体轮

廓。

断面图中应标注

11

T/XXXX—XXXX

地理属性信息。

表15三级永久性水工建(构)筑物监测数据要求

水工建(构)筑物工程管理范围备注

数据类型

分辨率频次分辨率频次

HEDM2m3年1次5m4年1次根据运行管理需要可提高频次

淤积严重、冲淤变化明显或其他

水下地形图//0.5m每年1次

水下重点区域,分辨率优于0.5m。

当断面布置在堤防、水工建(构)

筑物等时,各特征位置应进行加

断面间距10m,

断面图//每年1次密测量,以反映建(构)筑物整

点间距0.5m

体轮廓。

断面图中应标注地理属性信息。

6.7.2.2BIM数据要求如下:

a)模型精细度等级划分按T/CWHIDA0006—2019第4.2.2条的规定执行;

b)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等级划分按T/CWHIDA0006—2019第4.3.3条的规定执行,并应满足以下

要求:

——应选取适宜的几何表达精度呈现模型单元几何信息;

——不同的模型单元可选取不同的几何表达精度。

c)模型单元信息深度等级划分按T/CWHIDA0006—2019第4.3.5条的规定执行;

d)模型精度应满足数字孪生流域应用需求,不同对象的精度应达到表16中的要求;

e)工程土建、综合管网、机电设备等重要部位发生较大变化后及时更新。

表16对象精度等级要求

对象类型模型精细度等级几何表达精度等级信息深度等级

枢纽工程、引调水工程、渠系工程等土建工程,综合管网、

LOD2.0G2N2

一般机电设备等

闸门、发电机、水轮机等关键机电设备LOD3.0G3N3

注:有条件或应用需求的单位,可适当提高精度。

7监测方法

7.1投影

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测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2000采用1.5°带投影,1:5000~1:10000

采用3°带投影。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投影。

7.2数据采集方法

7.2.1水下地形测量宜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陆域地形测量宜综合采用船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机

载激光雷达、架站式或移动三维激光扫描仪、倾斜摄影测量等。

12

T/XXXX—XXXX

7.2.2水下断面测量宜单波束测深系统,也可从同期水下地形数据中提取,陆域断面宜采用移动式三

维激光扫描仪、机载激光雷达、网络RTK、免棱镜全站仪等。

7.2.3水工建(筑)物以保证测量全覆盖性为原则,宜综合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架站式或移动三维激

光扫描仪、多波束测深系统、船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机载InSAR测量等技术测量。

7.2.4数据采集方法按照以下条款进行:

——多波束测深系统和单波束测深系统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