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研究_第1页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研究_第2页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研究_第3页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石,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中国化学史、文学典籍、古字、成语、诗句、传统思想文化等方面。在初中化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遵循典型性、化学性、适度性原则,同时要进行创造性运用,可巧妙创设传统文化情境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元素,从而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化学高阶思维思政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石,为民族的进步提供坚实支撑。教育部2014年从宏观层面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从中观层面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另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多处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教材内容选择、开发文本资源等方面。[1]由此可以看出学科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了教育发展趋势,但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传统文化运用于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较为广泛,运用于化学、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的较少。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一、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分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所有文明成果,包括物质和精神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中国化学史、文学典籍、古字、成语、诗句、传统思想文化等。(一)中国化学史中国化学史记载着中国化学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化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生动写照。[2]傅鹰先生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在化学中融入中国化学史教学,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精神。(二)文学典籍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浩如烟海,《梦溪笔谈》《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一大批古籍都记录着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光辉成就。把中国古代优秀科学技术文献中的内容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了人文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审视未来,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三)古字、成语、诗句古字中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它可以与化学学习结合起来。如“盐”的古文字“鹽”字是会意字,由“臣”“人”“卤”“皿”组成,可用“鹽”字开展粗盐提纯这一课的教学,即用“臣”部与“人”部讲解盐对人们的重要性,用“卤”部引入过滤操作,用“皿”部讲解蒸发操作。一个简简单单的古字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折射出中华悠久的文化底蕴,围绕古字开展课堂教学,可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记忆深刻。[3]成语来源广泛,大多来自历史故事、传说、寓言、文人笔记等。成语是中国语言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简洁、形象、生动的方式传达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以精练的字词代表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具有启发作用与教育作用,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是诗人抒发自己感情,记录自己所见、所感、所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将蕴含化学知识的诗句融入化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于谦的《石灰吟》、杜甫的《客从》、苏轼的《石炭行》都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名篇,它们都是化学和文学相结合的范例。(四)传统思想文化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例如《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与儒家的中庸思想等,它们强调道德、伦理和人生哲学,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的社会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将这些传统思想文化融入化学教育中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且使化学教育更加具有人文关怀,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化学教学需遵循的原则(一)典型性典型性原则就是选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应具有立足世界的民族性、立足民族的历史性、立足历史的先进性。[4]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用两种方式将具有典型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一是直入主题,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上氧气这一课时,可以讲述唐代炼丹家马和与氧气的故事,强调马和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人。运用“最”“第一”“首次”等极限词,可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典型性。二是间接对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在上元素这一课时,先介绍国外的元素发现史,再讲解中国元素发现史,通过间接对比,让学生理性认识中国对元素发现的成就与不足。(二)化学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丰富多样,然而并非所有素材都与化学课堂相契合。在化学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素材的选择必须紧密围绕着化学这一核心展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目标在于实现文化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时,必须兼顾化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遵循化学性原则。(三)适度性在化学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过程既涉及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又需要深入挖掘化学学科本身的人文内涵,同时还要关注基础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教师需要全面而精准地把握这三个方面,才能实现课堂的优化。适度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量的适度,在量的方面,要把握好融入传统文化的数量。[5]虽然传统文化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过多的传统文化素材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地引入传统文化素材,使之成为化学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成为主导。二是质的适度,在质的方面,要注重传统文化素材的质量。教师应当选择那些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传统文化素材。同时,教师还应当对所选用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使之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呼应,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强大与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创造性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一)创设传统文化情境,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高阶思维指发生在高层次认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是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的核心”[6],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创设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解水的净化时,可用唐代陆羽《茶经·五之煮》导入:“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上述内容指出像瀑布这种急流奔腾、翻涌回旋的水不适合饮用,长期饮用这种水可能会导致颈部疾病。由此提问学生:瀑布中的水为什么不适合饮用?可能有哪些杂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让他们将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激发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能力。在讲到过滤操作时,引用《茶经·四之器》:“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提问学生:上述内容体现什么净水原理?“漉水囊”“囊织”相当于过滤操作中的什么仪器呢?学生回答后,以小组合作设计过滤污水的实验方案,将是否正确选取实验仪器、是否准确精练实验步骤、是否列出实验注意事项作为评价标准。对实验方案进行小组内部自我评价、小组间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将茶叶过滤与过滤实验进行类比,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并在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方案时,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然后开展深入的研讨和互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二)挖掘传统文化思政元素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讲解化学知识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实现智育与德育并行。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为例,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如表1所示。对相关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整理后,可以编制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试题来评价教学效果。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