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5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94页”练习与实践”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
解。
2、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判断两个比能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与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学生交流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点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
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
再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判断。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
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
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
不成正比例。
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
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
例尺)
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学生量出的图上距离。
利用的线段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二、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复习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lo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
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o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
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o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
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
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
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
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
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3
教学内容: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
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
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
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
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
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
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
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分析: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取而代之的
是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一问题
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旧
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旧教材这样
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
律。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
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
令在行动。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
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
课的前提。教材精简了例题,教材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
是提供观察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设计理念:
教材的改动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寻找出表中的规律,而不是像原来那
样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去回答。但是如果一开始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规
律,学生会感到盲目,不知从何入手,那势必会造成合作学习的低效。新课程
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
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
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带着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
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因
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
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
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
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
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
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用字母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正
比例的认识。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
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
比例。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
学思维训练。
重点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重难点处理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但要他们用很专
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
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
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能得出较为完整的
结论。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
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
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
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教学过程:
说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入新课。
首先提供情景素材,接下来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学
生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观察一讨论一一再观察一再讨
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
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
趣。
本环节将书中的表格分两层呈现,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研究变
量,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量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定量,出示表格1、表格2,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面
积,让学生体会周长和边长的比值相等、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感受变
量、常量,此时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模糊的,所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讨论:周长
和边长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面积和边长两种变化的量又具有什么特
征?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正方形的周长、面积都随着边长的变
化而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边长增加、周长(面积)也增加,周长
(面积)降低、边长减少,但周长和边长的比值总是一定的,而面积与边长的
比值不是相等。所以,周长与边长能成正比例,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周
长、边长”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自主归纳出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在此基础
上让学生自学:这里的周长和边长是成正比例的量,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关
系。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增加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情
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如果说例1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补
充做一做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过程,再次感知正比
例关系。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成正
比例的量的特征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能说出更好(估计优生部分可以,但不
能说出这时也不必追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字母式y/x=k(一定),加深对正
比例的认识。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今天的新知,由于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
授的教学过程中,因此,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反例的对比中,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
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
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
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
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
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
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
(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
吗?
(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
多少?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
(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宽与面积(长与面
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
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
的。(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
比值都是5(2)。提问:这里比值5(2)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
式?板书:面积/宽=长(一定)面积/长=宽(一定)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
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宽一定
时,面积和长比的比值一定)
2.教学例2。
出示例2。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
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相关
联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谁来
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把板书补充成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比的比值一
定)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大家比较例1和例2,你发现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①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②都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③两种量里对应数值
的比的比值一定)
(2)概括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看课本
第95页最后连个自然段。说明:根据刚才学习例1、例2时发现的规律,这里
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叫做正比例关系。追问;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值是不
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
上面这种数量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
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正比例
关系。所以,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我们就用式子=k(一定)来表示。
4.教学例3学生看书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1)数量与时间是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数量与时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比值是谁?比值是不是不变的?
(3)判断数量与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
5.完成97页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L(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
么?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
是成正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2.做练习4■•一第1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题里的问题。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正比
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只要先看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
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比值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比值一
定,它们就是成正比例的量,相互之间成正比例关系。
3.下列题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为什么?
一种苹果,买5千克要10元。照这样计算,买15千克要30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和
x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看什
么?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五、家庭作业
练习十一第2飞题。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
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课件
二、谈话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我们的楼房有多么高?
2、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
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楼房的大概高度。看
谁学得最棒。
三、新课教学: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课件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
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1404-2某5
=70某5
=350(千米)
答:。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四、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
(3)行驶的和的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
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
一定要用
比例的方法解。
(2)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
解题步骤。
1.分析判断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五、练习提高
1、变式练习,出示课件
(1)例题改编
①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
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③小结: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1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出没有改
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基本练习,出示课件
3、实践运用
(1)汇报数据: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怎样测量和计算楼房的大概高度,课前我
请几位同学去测得一些数据。现在请这些同学跟我们汇报一下。
(2)能用这些数据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吗?
(3)小组合作编题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学过的应用题。解答的步
骤怎样的呢?
七、课后反思
1、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不会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的关系
3、列出的比例式不是正比例的形式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6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培养学
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判断。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景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下面各题,先口答列式及得数,后说数量关系式。
1、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2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种布,买3米共要27元,平均每米布多少元?
3、某印刷厂5天生产2.5万本练习册,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万本练习册?
师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引新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上面这些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
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等。现
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有
什么关系?或者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
这方面的知识。正比例的意义。(板书)
三、新授
1、教学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12345678
路程(千米)90180270360450540630720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
(2)边观察边思考下面问题:
(1)表中有哪几种量?这两促量有没有关系?
(2)这两种量是怎样设化的?(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页变化。时间扩
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从表内找出几组相对应的两个数,求出比值,再比较比值的大小。
指名口答,师板书:
90/1=90360/4=90540/6=90
(2)从下面的比式中,你能不能找出变化规律?这个90实际上就是这列
火车的什么?(速度)
(3)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4)小结。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
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
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在布店的柜台上,有像下面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
总价的表。
数量(米)1234567
总价(元)8.216.424.632.841.049.257.4
(2)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的数据。
(3)回答下面风个问题:
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较这些比值的大小,
相等吗?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花布的什么?
(4)小结。
花布的米和总价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米数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
律是: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
(1)比较上面的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是什么?
(3)师:例1中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
度保持一定。年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大家想一想:在例2中,有
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4)概括关系式:
Y/X=K(一定)
4、教学例3。
出示例3
师:大家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说说?指名口述、师帮
助纠正。关系式是:总重量/袋数=每袋面粉重量(一定)
5、小结。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
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四、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五、总结。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
2、怎样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作业:完成练习六第1—3题。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
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
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
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
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预设:
一、概念复习:
1、提问:怎样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字母关系式。
二、书本练习:
1、第9题。
(1)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讨论前三个问题。
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表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再进行
判断。
(2)组织学生讨论第四个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条件直接写出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直接作出判断。
2、第10题。
(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
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
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
3、第11题。
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成反比例量的特
点。
4、第12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
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
5、第13题。
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补充练习
1、对比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4)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5)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6)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7)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8)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10)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
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
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
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预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准备去水果超市买一些苹果,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
元,如果我准备买1千克,你能求出什么?(总价)
2、出示表格
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填写完整。
提问:如果买()千克,总价()元……;
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买的千克数越多,总价就越
高)
师小结: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叫
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在这里一一“买的千克数”和“总价”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探索新知
(一)体会两种相关联的量
1、出示例1表格
2、提问:这张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相关联?
学生发现: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补充板书)
(二)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谈话: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
规律?
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2、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
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
比,并求出比值。
3、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
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路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时间=速度(一定)
4、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
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
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反问:在什么条件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呈正比例?
三、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
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四、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
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x=(一定)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第63页的“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你是怎样判断的?
2、做练习十三第广3题。
第1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第3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
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
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补充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②每人树植棵数一定,参加植树人数和植树总棵数。
③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④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⑤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2、选择。
a和b相关联的两种量,下面哪个式子表示a和b成正比例?
①a+b=12②=5③ab=④a—b=3.8⑤b=7a
3、x、、z是三种相关联的量,已知*某=2。
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9
教学内容:P50第3——8题,正反比例关系练习。
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
意义正确判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知识练习
1、正、反比例意义
提问: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正、
反比例的关系?判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2、练:950第4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成什么比例?
三、综合练习
1、练习:P50第5题
想一想:这三种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你能找出哪几种比例关系?
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二第6题、第7题
第7题评讲时追问:在一个乘法关系式里,什么情况下某两个数成反比
例:什么情况一某两个数或正比例?
3、做第8题
提问:从直线上看,支数扩大或缩小时,钱数分别怎样变化?
四、延伸练习
下面题里的数量成什么关系?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如
果每小时行80千米,2.5小时到达。
2、某工厂3小时织布1800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织布X米。
五、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练习与测试》P25第五、六题。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0
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
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用投影逐一出示下列题目,请同学回答: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
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3小
时行驶180千米,4小时行驶240千米,5小时行驶300千米,6小时行驶360
千米,7小时行驶420千米,8小时行驶480千米??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3)边填表边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时,使之明确。
①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②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60千米,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20千
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
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点拨: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③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提示:请每位同学任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
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60或都一样,固定不变等。
教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
“一定”。(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④比值60,实际就是火车的速度。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
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
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
的表。
(2)观察上表,引导学生明确:
①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③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④比值3.1,实际就是这种花布的单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
(3)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
么样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为什么?(总价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怎样
变化?(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
小的规律是怎样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4、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初步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
①例1中有路程和时间两种量;例2中有米数和总价两种量。即它们都有
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2中米数变化,总
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点拨: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板书)
③例1中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例2中总价与米数的比的比值一
定。概括地讲就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引导、点拨,并补充板书:两种量中)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两例的共同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
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4)教师指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
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
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补充板书:如果这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
关系)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5)看书11、13页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6)教师说明:在例1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的比值
(速度)保持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7)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
量?为什么?
(8)教师提出:如果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
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9)教师提出: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构
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教学例3
(1)出示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
例?
(2)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3)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教师板书: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6、反馈练习
让学生试做第13页的做一做,并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先想一想成正比例的量要满足哪几个条件?再算出各表相对应数的比的比
值。如果相等,列关系式判断。第(3)题不成比例,订正时要学生说明为什
么?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再订正。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n
教学要求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同学们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新知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
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6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再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
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总价8.216.424.632.841.049.257.4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①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②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
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③看书,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④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
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⑤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
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教学例3
(1)出示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
比例?
(2)学生讨论解答。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
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
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
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
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
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
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
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
(1)表里的两种量是所行时间和所行路程。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
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板
书: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因为路程和时间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0。提
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
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
一定)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
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
这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比值L6是什么数量,
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把板书补充
成c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枝数比的比值一定)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大家比较例1和例2,你发现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②都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③两种量里对应
数值的比的比值一定)。
(2)概括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
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追问: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值是不是一定)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上
面这种数量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
可以用y/x=k(一定)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下列题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为什么?
一种苹果,买5千克要10元。照这样计算,买15千克要30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
和x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
看什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
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
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
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
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苹果、梨、橘子的图片问:起一个总的名称是什么?
2、出示:仿照第一题填空
(1)时间:3小时20分2小时45分
(2)总价:5元()()
(3)():6千克800克3吨350克
填后问:左边的是什么?右边对应的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一种量和它对应
的数吗?
二、学习新课
(一)相关联的量
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称上加钩码问:
(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着的量?
(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
指出:弹簧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把
他们叫做相关联的量。
追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了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19页表格
观察图像,填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20页第2题
3、正比例的意义
(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师指出: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
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自由说说指生回答阅读课本
师板书关系式:y/x=k(一定)
(2)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
三、巩固提高:19页说一说。
四、全课小结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4
本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
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
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
去的教材相比,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
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
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
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
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1.抽象实际事例中的数量变化规律,形成正比例的概念。
例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列表呈现
了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通过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比
值,发现各个比的比值都是80,理解80是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由
此得出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在数量关系中,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
是旧知识,速度一定是这个问题情境里的规律,是正比例概念的生长点。教材
先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用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具体解释
两种量的相关联。再指出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可
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它们是成正比例的量,学生在这里首次感知了正比
例关系。
试一试在另一组数量关系中继续感知正比例关系,购买铅笔数量和总价的
表格里有三个空格,先计算买4枝、5枝、6枝这种铅笔的总价,让学生体会铅
笔的单价每枝0。3元是不变的,总价是随着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总价与数量是
两种相关联的量。然后依次回答其他三个问题,得出铅笔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的结论,并用式子总价/数量=单价(一定)作出解释。试一试的认知线索与例
1相似,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比例1大,使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体验更深
刻。
学生在上面两个实例中感知了正比例的具体含义,教材第63页要形成正比
例的概念。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是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数学思考
的极好机会。首先用字母表示数量,每个实例里都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分别是
路程和时间或者总价与数量,两个量的比的比值分别是速度和单价,因而用字
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然后把路程/时间=速度
(一定)、总价/数量=单价(一定)表示成y/x=k(一定),并指出正比例关系
可以用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用抽象的字母组成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是认知难
点,教学要联系两个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字母表示具体的数量?字母式子表示
常见数量关系?字母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的过程,加强对式子y/x=k(一定)
的理解。
练一练判断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不成正比例,是把正比例概念具体
化,利用概念进行演绎推理。具体地说,是分析这个情境里的生产零件数量和
所用时间的比的比值是否始终保持一定,如果具备y/x=k(一定)这种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否则就不成正比例。学生在第62页试一试里已经进
行过这样的分析和判断,那时是依据连续的四个问题进行的,现在要求他们独
立开展有条理的推理活动,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成不成
正比例的方法。练习十三第广3题配合例1的教学,第3题判断正方形的周长
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成不成正比例。可以根据表格里填的数据进行推理,因为
周长与边长的比4/1、8/2、12/3、16/4的比值都是4,面积与边长的比1/1、
4/2、9/3、16/4的比值不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面积与边
长不成正比例。也可以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推理,从边长4=周长
可以得到周长与边长的比的比值是确定的数4,即周长/边长=4(一定),所以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从边长边长=面积可以知道,面积虽然随着边长
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面积与边长的比的比值是变化的量,即面积/边长=边长,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前一种思考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适
宜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也符合《标准》的要求。后一种思考没有利用数据
信息,推理的难度较大,不必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教材设计这道题的意图
是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突出正比例概念的内涵:两种相关联量的
比的比值保持一定。
2.用图像直观表达正比例关系。
例2是按照《标准》的要求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
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编排的,设计的三个
问题体现了教学正比例图像的三个步骤。第一步认识图像上的点,按照A点表
示1小时行80千米B点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说出其他各点的具体含义,体会
各个点都表示汽车在某段时间所行驶的路程,也体会这些点是根据对应的时间
与路程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的。第二步认识图像的形状,从图中描出的点
在一条直线上,体会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了解正比例图像是直线对
以后画图能起两点作用:一是画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如第64页练一练),可以
根据提供的各组数据描出图像的许多个点,再依次连成直线;二是如果按正比
例关系画出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表明画点出现了错误,应及时纠正。第三
步应用图像,估计行驶时间所对应的路程或者行驶路程所用的时间。要指导学
生利用画垂线或画平行线的技能,尽量使得数准确些。如估计2。5小时行驶的
千米数,要在横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过这点画横轴的垂线,得到垂线
与图像的交点,再过交点作纵轴的垂线,根据垂足在纵轴上的位置估计行驶的
路程。
练习十三第4、5题配合例2的教学。判断实际问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不
成正比例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看画成的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两种
量成正比例;如果图像不是一条直线,那么两种量不成正比例。另一种是根据
正比例的意义,利用各组对应的数据写出比、求比值,从比值是否相等作出成
不成正比例的判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应用后一种思路,在判断活动中加强对
概念的理解。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成反比例的量。
例3教学反比例的意义,安排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楼宇自控弱电系统施工协议
- 商业综合体建设招标合同范例
- 电子竞技中心建设合同
- 商业招商居间合同范例
- 资金拆借合同三篇
- 车险赔付协议书(2篇)
- 工商注销代理服务合同注意项
- 集体发包合同
- 绩效管理合同范例
- 公司营销人员合同范例
- 计算机设备出租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 体育赛事合作终止协议模板
- 电工四级题库+答案
-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 JT-T-860.2-2013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2部分:高黏度添加剂
- 江苏开放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0601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
- 2024年4月自考00155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 商务英语写作1(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管理学院
- 细胞生物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南民族大学
- 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 2024年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3人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