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统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全章节教案

第6章《自然灾害》

6.1《气象与水文灾害》优秀教案

6.2《地质灾害》优秀教案

6.3《防灾减灾》优秀教案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案

第六章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本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6.1《气象与水文灾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介绍有关自然灾害知识,本章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感触较多的,每年度

会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只限

于现象,而对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没有系统的了解。高一学生已经掌握部分

地理基础知识,有了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此阶段正是学生求知欲旺盛、参与

意识强的时期。通过认识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灾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

趣。在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对概念进行说明,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然灾害

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本节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

知识能增强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要点:

1.洪涝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

2.干旱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

3.台风、寒潮灾害的定义、源地、影响地区、主要危害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

危害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自然灾害类型,分析成因、

危害

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图文材料,了解当地自然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并分

析成因、危害

人地协调观:掌握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和规律,做好防灾、

减灾工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难点: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成因分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管子•度地篇》中提到,故善卷阈者,必先除其五害。水,一害也。旱,

一害也。凰霸雹霜,一害也。腐(瘟疫),一害也。蠡,一害也。此耦五害。

五害之腐,水最卷大。可以看到五害中,气象灾害占了很大比例,会给人类带来

严重的危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气象灾害》。

教师板书:气象灾害

教师补充: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

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下

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洪涝这种气象灾害。

教师板书:一、洪涝灾害

教师设问:什么是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什么危害?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100-P101,然后回答,教师进行小结归纳

(教师讲)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

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这里重点强调洪涝包

括洪水和涝灾。

那么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师讲)从气候的角度来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角度来看:多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这些地方水流速度

慢,排水不畅。

(过渡)江河洪水泛滥、低地积水会有哪些危害呢?

学生对照图6.2和PPT展示图片,思考回答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教师小结

洪涝灾害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

经济发展。

5.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洪涝灾害这里可以强调灾情损失,也就是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

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

那中国的洪涝灾害危害严重,那么其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教师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结合案例贵州望谟“6.6”山洪灾害

进行分析。

教师小结:中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

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承转)与洪涝相反的现象是干旱,干旱也是危害人类的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教师板书:二、干旱

课件展示干旱图片,可以看出干旱的影响很大,那么干旱是怎样引起的?主

要分布在哪里?有多大的危害呢?

布置学生读课本P101、P102内容。

教师讲述:

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011年春季,河南

偃师道.遇了严重的干旱.

耕地龟裂,大面积农作

物受灾

图6.4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即

(从灾情损失来看)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

干旱灾害。

2.介绍干旱灾害分布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

频繁发生的地区。

3.干旱灾害危害

(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对照图6.4

(2)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4)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过渡)中国也是一个受干旱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为什么呢?

教师讲述:(特别强调对气候因素的分析)

(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

繁、影响最严重。

活动探究(学生讨论)

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

表6.12011年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1事件名称简介

华西秋雨灾害9月上中旬,华西和黄淮等地降水量异常偏多.部分地区出现严重舞

雨洪涝等灾害.涉及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地

西南地区夏秋连旱夏秋季节.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广西、枇

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受影响

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严重偏少,出现春夏连旱,造成江

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

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严重受灾

6月份,南方先后遭受四轮大范围强降水袭击,多地发生洪涝等灾害.

6月南方洪涝灾害影响池围涉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

广西.张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010年冬至2011年春,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遭受了严重的冬春连

冬麦区冬春连旱

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和甘肃等地受影响

1、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别发生在何时何地?

2、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

什么联系?

(设问)每年夏秋季节,新闻媒体都会报道在我国南方沿海出现的台风,那么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台风会造成哪些灾害?多出现在我国哪些省区?请大家首

先阅读课本P103页相关内容。

教师板书:三、台风灾害

教师讲述: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

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6.5,让学生注意台风是气旋的一种,一个成熟的台风

由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组成。

(承转)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因此

台风能带来危害,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台风的危害。(教师讲

述中注意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及资料,让学生对台风的危害有更直观的了解)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过渡:中国也是一个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这主要与中国的位置有关:

教师小结归纳:

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

图.6.6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

(2)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承转)中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讲完夏秋季节的台风之外,冬季我

们还会受寒潮的影响。

课件展示: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图片和资料

教师板书:四、寒潮灾害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寒潮的定义,影响范围和造成的危害。

教师讲述:

寒潮的概念: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

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

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图6.7寒潮造成农业损失

I图6.8寒潮破坏输电线陷

寒潮的危害(结合图6.7、图6.8掌握知识)

(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

线路等。

(承转)中国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同样深受寒潮的影响。

教师讲述中国的寒潮灾害:强调掌握以下几点

(1)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寒潮源地: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分析图6.9侵入我国的寒

潮路径示意)

图6.9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

(3)影响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指导学生自学《为什么会有人盼着台风到来》

6.2《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要学的内容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掌握地震、滑坡

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其核心是自然灾害类型及所带来的影响,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或者世界上其他地区所发生的重大自

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尤其注意

要结合当地实例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措施

核心目标:

1.地震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防御措设

2.地震的要素、影响烈度的因素

3.滑坡与泥石流的概念、分布、危害及措施

4.滑坡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造成的危害及

防御措施,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和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形

成原因

地理实践力:了解当地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

主要危害及应对措施

人地协调观: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保护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

2.难点: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地质作用吗?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地质

作用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人类难以觉察到,有时却进行得十分剧烈,瞬间给人

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叫地质灾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设问: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地震是怎么样形成的?(展示图片材料)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感受思考。

教师小结:

地震是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它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

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

教师用关联图展示;

地应力岩层倾斜或弯曲地应力超限岩层断裂或错位能量急

剧释放

地震波传播地面震动

(过渡)地震发生会释放大的能量,哪么用什么衡量地震大小呢?

学生回答:衡量地震大小用震级表示,它是用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

标。

震级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何关系

解析: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多。

(教师设问)地震时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用什么来表示?影响其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P106,回答

地震的破环程度用烈度来表示。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是震级、震源深度、震中

距等。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

教师展示图6.11,解释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含义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教师设问)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与地震烈度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讲解,(正比关系)。

教师补充:地震能量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波分类,其对地面的影响

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地震时,从震源传出横波和纵波,

但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

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过渡)地震能量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播,会传到地面,对地面造成很大的

影响。哪么地震发生到底会造成哪些危害呢?请同学阅读教材P107回答

教师多媒体展示地震破坏的图片,再归纳小结

地震的危害,

1.造成房屋倒塌。

2.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3.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师介绍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的人

员伤亡)

4.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5.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过渡)地震造成的危害如此之大,探寻地震发生的规律尤其显得重要

(教师设问)首先我们要了解地震的分布规律,那么地震有什么分布规律呢?

教师多媒体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然后归纳小结

地震的分布地区

1.地震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

2.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过渡)中国也是一个深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

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教师设问)哪么中国的地震有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讲述: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我国的地震灾害:

特点: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主要分布地区: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承转)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

下有关另外两种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关知识。

(教师板书)二、滑坡和泥石流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滑坡、泥石流的概念?

2.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

3.滑坡和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教师讲述:

滑坡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

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教师设问)那么滑坡灾害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教师小结:滑坡多发原因: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

覆盖较差、工程建设频繁的山地丘陵地区

(过渡)滑坡时岩体和土体往下滑动,必然对坡下的人类生产与生活造成影

响,滑坡的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

2014年5月2日,阿富汗东北部山区发生山体滑坡,掩埋了山下村庄约300

户人家,造成2000多人死亡。

图6.12滑坡

滑坡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可能造成重大人员

双亡

(过渡)在了解了滑坡灾害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泥石流这种地质灾害

教师设问:什么是泥石流呢?

教师讲述: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

殊洪流。(这里注意概念中的地点、形成条件、特点)然后讲述泥石流的发生条

件:

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的大量水流

(过渡)当大量泥沙、石块的夹带着水一起流过来会对其下游造成很大的影

响,其危害性表现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

2016年9月17日,我国云南元谋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成昆铁路中断

图6.13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比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承转)滑坡和泥石流每年都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损失,那么在中国滑坡和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里呢/,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图并讲解:

中国的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过渡)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活动探究:P109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分析讲解)

板书设计

6.3《防灾减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自然灾害会给人们带来中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本课要学的内容是怎样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低,也就是要掌握一些防

灾减灾手段,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或者世界上其他地区所发

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看人们怎样进行防灾减灾。通过本节内容的

学习,让学生明白灾害确实可怕,但比灾害更可怕的是无知,只有认真学习“防

灾减灾”的基本常识,提高逃生的自救互救常识,完全可以把灾害的损害降低到

最低,甚至完全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措施

核心目标:1.识记主要的防灾减灾手段。

2.掌握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3.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

综合思维:会结合某一种发生的自然灾害案例,认识和理解防灾减灾手段以

及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和地理特征,会理解分析区域内自然灾害的防

灾减灾措施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所在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以及防灾减灾的措

施。

人地协调观:针对不同自然灾害中防灾减灾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难点:自然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天灾无情人有情,防灾减灾要先行。通过前两章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学习,

我们知道自然灾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

们怎样才能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呢,了解一些怎样防灾减灾的知识就

显得很有必要了,今天这堂课我们将学习防灾减灾。

一、防灾减灾手段(教师板书)

(过渡)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都会因为自然灾害给我们带

来各方面的伤害,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主要是以下

几个方面。

(教师介绍)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承转)那么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主要采取了措施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材料

(1)灾害监测(教师板书)

(教师讲解)要对灾情进行监测,必须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教师设问)灾情监测系统有那些组成呢?联系实际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并多媒体展示。

灾情监测系统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教师分析图6.15)、地震台、

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

验的设施。图为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图6.15水文测验

(过渡)灾情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哪些方面进行监测呢?

学生思考回答

灾情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

测。

学生阅读P111案例,地震预警系统,教师分析其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

震的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

磁波发出警报。

(承转)在对灾害进行监测的同时,为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更要注重对自

然灾害的防御

(2)灾害防御(教师板书)

(教师设问)哪些手段可以用来对灾害进行防御呢?

学生举例:

从非工程防御(软件)和工程防御(硬件)两大方面进行解释,并指出二者

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同样落实到位的重要。

教师小结归纳: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主要采取防灾工程与法

律法规结合。

(过渡)当灾害发生时,达到了自然灾害应急等级,需要专业的救援队医疗

人员进行救援、善后工作、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辅导。

(3)灾害救援与救助(教师板书)

灾害发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学生阅读图

6.17)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2010年4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青海玉树地震后开展搜索营救、医

疗救助、后勤保障等救援工作。图为救援队正在废墟中进行搜救。

图6.16灾害救援

(承转)在展开灾害救援与救助的同时,还要尽快进行灾后恢复

(4)灾后恢复(教师板书),教师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图片,

教师讲述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

①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②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对照教材图6.17)教师可以说说中

国在灾后重建的一些成就

③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北川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整个县城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几乎被夷

为平地。图为异地修建的北川新县城

图6.17灾后恢复

学生阅读P121,活动探究,教师讲解

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地震发生后,地震

专业救援队是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世界上多个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美国、

日本、德国、韩国等,成立了地震专业救援队。

时间救援事项时间救援事项1

2003年2新疆伽师地震救援2010年1海地地震救援

月月

2003年5阿尔及利亚地震救2010年4青海玉树地震救援

月援月

2003年新疆昭苏地震救援2011年2新西兰地震救援

12月月

2003年伊朗巴姆地震救援2011年3日本地震海啸救援

12月月

2004年印度尼西亚地震海2013年4四川芦山地震救援

12月啸救援月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救援2014年8云南鲁甸地震救援

10月月

2006年5印度尼西亚日惹地2015年4尼泊尔地震救援

月震救援月

2008年5四川汶川地震救援2017年8四川九寨沟地震救援

月月

表6.2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救援行动(2001-2017年)

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

2.计算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

援次数的比重?

3.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过渡)在自然灾害中,除了政府组织的救援外,自救与互救也是防灾减灾

的必要内容。

自救与互救(教师板书)

自救与互救,是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也至关重要。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教师讲述(多媒体课件展示配合)

1.灾前准备(教师板书)

(1)对可以较准确预测的灾害,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2)对于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的灾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

例如:地震震前准备应急救援包(图6.18),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

避难场所,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

图6.18应急救援包

2.灾中救助(教师板书)

(1)灾害发生: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学生思考,教师讲解时

注意不同的自然灾害,处理措施不一样)

例如:洪涝,则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地震来袭,应及时、有序的撤离

到安全地带,遭遇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2)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3.灾后自我保护:灾害过后,需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学生阅读教材,

再讨论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教师举例讲解)学生阅读

P113,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

图6.19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

板书设计:

防灾减灾

一、防灾减灾手段

1.灾害监测

2.灾害防御

3.灾害救援与救助

4.灾后恢复

二、自救与互救

1.灾前准备

2.灾中救助

3.灾害自我保护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中,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关键关键技术,近年来地理

信息技术才走进课堂,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对此都十分陌生。但实际在生活中,

它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

理解几乎为零,无论是原理还是用途,都不了解。鉴于此,教师讲课时要注意运

用生活中学生了解的自然灾害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通过探究有关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核心目标:1.遥感的概念、原理、特点、应用。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念、原理、特点、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原理、特点、应用。

综合思维:结合某一种发生的自然灾害案例,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

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和地理特征,会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

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所在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以及怎样利用地理

信息技术来防灾减灾的。

人地协调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区,灾害形成

和发生过程,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难点: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

如网上购物一一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浏览世界各地的商品,办理商品邮购;美

团外卖一网上订餐,远程教育一一通过互联网实现老师、媒体、学生的自主交流,

任何人均可享用网上的教育资源。那么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为自然灾害的防灾和减

灾服务么?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遥感?遥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教师讲解:

(教师板书)

一、遥感及其应用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

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分析图6.21,卫星遥感技术原理示意

遥崛阳

侑息接收

与处理信息解译

与分析

(过渡)我们通常说“站得高,看得远”,作为遥感,利用到航空器或航天

器在空中获取地面信息,所以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讲述:遥感特点

2.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

限制少。

(承转)遥感优点这么多,那么在自然灾害中对于防灾和减灾的作用是非常

大的

教师讲述:遥感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3.应用

(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学生

阅读图6.22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对台风“菲特”进行监测

图6.22“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对台风“菲特”进行监测

2013年10月,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我国福建沿海登陆“风云二号”

气象卫星实时监测了“菲特”的行进过程。图a拍摄于10月5日20时,台风“菲

特”已经逼近我国东部沿海;图b拍摄于10月7日3时30分,台风正影响浙江

和福建大部分地区。

(2)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灾害的影响范围,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提供强

有力的支持。学生阅读图6.23,对2008年5月14日四川北川县城遥感影像进

行探讨,遥感对地质灾害的快速识别作用。

北川是汶川地震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遥感影像显示,地震导致北川县

城及其周边地区多处出现滑坡和泥石流,道路、房屋被掩埋,河道被堵塞。这为

抢险救灾提供地理信息支撑。

图6.232008年5月14日四川北川县城遥感影像

(承转)遥感除了在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中起重要的作用之外,在其它方面

还有哪些作用呢?

教师进行知识拓展:按遥感探测的目标对象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农业遥感、

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海洋遥感和水文遥感等。总的来说,遥感主要

用于获取地面信息,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土地利

用现状调查、自然灾害防御监测、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病虫害

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等。

(过渡)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为迅速知道灾害发生地点,还要用到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

设问:什么是卫星导航系统?它是怎样工作的?在防灾救灾中有什么作用

呢?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教师板书)

教师讲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

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成:主要有三部分;卫星星座(空间部

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可以为用户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教师举例分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学生了解全球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介绍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增强学

生的爱国自豪感。(见图6.2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35颗轨道卫星组成卫星星座,集卫星定位、短

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

图6.2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

(承转)在防灾减灾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

教师讲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通过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

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过渡)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地理信息的应

用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

GISo

设问: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呢?它有一些什么功能?对防灾减灾有什么重要

的作用呢?

教师板书:三、地理信息系统

教师讲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

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图6.25)

图6.25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通过图6.25可知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空间查询功能

2.依据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功能(教师分析图6.26)

地理信息系统以图层为基础。图层用图形、符号、文本等描述某个主题的数

据,如道路、村庄、河流等。这些图层可通过位置叠加组合在一起,不同的组合

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实际应用价值的图片、数据及文字信息。例如,将雨量站图层

与行政区图层进行叠加,可以获得雨量站在行政区的分布信息。

图6.26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

(过渡)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既各自

独立发展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防灾减灾领域,三者是如何协调的呢?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

害的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

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学生阅读pl18《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学生探究:P117活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判断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

持续40多分钟,雨量达97毫米,引来特大泥石流。

图6.28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前后卫星遥感影像

1.对比灾害前后的卫星遥感影像,在灾后图中勾勒出泥石流的范围。

2.如果估算泥石流冲毁的住宅数量,还需要哪些信息?

3.完成第2题,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

板书设计: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

概念:

工作原理:

特点:

应用: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概念:

工作原理:

特点:

应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

概念:

工作原理:

特点:

应用:

第六章《自然灾害》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射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旱灾频次分布图。读图,回答1一2题。

旱灾频次

函薪

1.甲区域中对冬小麦生长影响最大的旱灾类型是()

A.春旱B.夏旱

C.秋旱D.冬旱

2.乙区域夏季出现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破坏导致地表水蒸发

B.喀斯特地貌地面径流下渗快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

D.锋面雨带在此停滞时间长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I960—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3—4题。

降水量/mm

196019701980199020002010年份

3.图中反映1960—2010年该地区()

A.降水年际变化大

B.气温逐年增高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气温逐年降低

4.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A.1960—1969年

B.1980—1989年

C.1990—1999年

D.2000—2009年

»下图是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灾害具有相似性的地区是()

A.青海湖盆地和青南高原B.混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

C.青南高原和羌塘高原D.羌塘高原和拉萨河谷地

6.柴达木盆地虽然年降水量较小,但洪水灾害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是()

A.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B.年内降水均匀,变率较小

C.地形分异明显,坡度较大D.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

>2017年6月21—24日,京津冀等北方多地受六年以来最大冷涡暴雨的影响,出现入

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

为“冷涡”。而冷涡暴雨,就是在冷涡控制下形成的暴雨,具有分散性强、难预报的特点。

据此回答7—8题。

7.形成这次强降雨的条件有()

①持续的高温②上升气流③空气暖湿④温度骤然下降

A.@@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是()

A.短时降雨量B.城市积水深度

C.农田被淹面积D.河流径流量

>霜冻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农业

气象灾害。霜冻线指地表温度为的一条曲线。下图是2014年12月25日中央气象台发

布的我国部分地区24小时降水预报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季节,霜冻天气易出现在()

A.阴雨绵绵的夜晚B.晴朗无风的凌晨

C.乌云密布的山区D.微风轻拂的江边

10.图中四地中,受此次霜冻影响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T

>2018年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据此回答11—13题。

11.北京地区寒潮致灾的主要原因有()

①大风②大幅降温③强降雨④雷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12.寒潮带来的危害有()

①影响出行②多发洪涝③农作物冻害④病菌、害虫滋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3.寒潮天气有利于()

①污染物的扩散②温室大棚的花卉生长③羽绒服销量增加④生活用电、用气量减少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智利北部地区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20日晚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

造成多名人员伤亡。据此回答14—15题。

14.智利地震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是()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15.下列关于智利地震造成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持续时间短,但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B.自然资源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都能恢复

C.可再生资源受灾后,恢复较快

D.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6—17题。

in

16.图示区域应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地震B.洪涝、泥石流

C.台风、滑坡D.寒潮、风暴潮

17.图示区域该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高山冰雪大量融化

B.人类在沟谷堆积碎石

C.地形起伏大,降水变率大,多暴雨

D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读我国部分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若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沿线受灾,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A.aB.bC.cD.d

19.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A.冲锋舟B.食品C.矿泉水D.棉衣

>2018年4月12日18时41分,新疆阿图什市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震中

位于北纬40.47度,东经77.20度。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应对地震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时的建筑物倒塌会把人埋压和砸伤,所以要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手帕、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21.下列不属于地震来临时保障安全的做法的是()

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

B.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C.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D.地震发生时应快速跳楼逃生

>2017年第23号台风“达维”于11月4日凌晨登陆越南中部,带来的狂风暴雨诱发了

洪涝灾害,造成至少11人死亡、多人失踪。下图为“达维”的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22一

23题。

22.获取台风“达维”图像信息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信息高速公路

23.救灾决策部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

图有()

①土壤类型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a当地时间2017年5月17日下午5时,斯里兰卡暴雨引发泥石流,席卷三处村庄,造

成大规模掩埋。据此回答24—25题。

24.政府欲获取此次泥石流地区图像信息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信息高速公路

25.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正确做法是()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②植树造林,减小滑坡和泥石流的频

率和强度

③陡坡地开山采石,可减少滑坡发生④砍伐森林,让地表水畅流,可减少泥石流发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地震

滑坡泥石流

洪涝、

旱灾

病虫害

森林火灾

(4分

类型。

的主要

然灾害

地区自

归纳该

(1)

(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