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诗歌鉴赏训练(第五单元)_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诗歌鉴赏训练(第五单元)_第2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诗歌鉴赏训练(第五单元)_第3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诗歌鉴赏训练(第五单元)_第4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诗歌鉴赏训练(第五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诗歌鉴赏训练(第五单元)诗歌鉴赏六大题型答题技巧一、分析主旨(情感)型题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答题格式:

(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2)展现了……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注意要点:①如果是咏物诗,不答步骤。②请大家注意归纳不同内容题材的诗歌的思想情感种类。二、分析形象型1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人)”的形象。2提问变体:①诗歌中的“×××(物)”具有什么特点3解答公式:(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身份+性格);(2)描绘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3)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社会意义。三、字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四、炼字型提问方式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公式公式: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诗人的情感?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运用了

的手法,生动的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

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等。五、分析句意型提问方式①这句诗好在哪里?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题公式:公式:诗句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模式:某句诗用了的手法(1分),写了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分),具有的优点(1分)。抒发了诗人的感情(1分)。?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六、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公式公式:

诗句/诗歌有何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模式:某句诗有的语言特色(1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情(1分)?思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一、名句名篇默写1.根据诗文内容填空。(1)《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2)《望岳》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3)《游山西村》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4)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飞来峰》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5)《己亥杂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6)《登幽州台歌》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诗句是:。二、诗歌鉴赏(22-23七年级下·广西梧州·期末)阅读《登幽州台歌》,完成下面小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B.“前不见古人”中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君主。C.本诗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D.第三、四句中各增加了一个“之”“而”,读起来就比较轻快流畅。3.结合下列介绍的写作背景,说说你对诗歌中“独”的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22-23七年级下·福建福州·期末)阅读诗歌,回答各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来者”是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B.前两句的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C.第三句“悠悠”一词是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D.后两句增加“之”和“而”,读来音节比较舒缓流畅。5.结合背景和诗歌,说说你对“独”的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22-23七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诗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乙诗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B.甲诗“前不见古人”中的“古人”指能招贤纳士的文人们。C.乙诗以“闻说鸡鸣见日升”渲染塔高峰高,为后面抒情做好铺垫。D.“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寻”是古代长度单位。7.两诗同为登高抒怀之作,却因人生境遇不同,产生的情思也各不相同。设身处地想象此刻诗人有什么感想,用第一人称表述一下。甲诗:哎!①乙诗:啊!②(22-23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2-23七年级下·广西来宾·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完成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杜甫由设问起笔,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用“”点明泰山的位置特点和它的雄伟阔大;又用泰山可以分割日月,表现泰山的。11.“望”字可以解释为:①向远处看;②有名望的、受敬仰的。请结合古诗内容及作者情感,说说对于诗题《望岳》中的“望”字,你更认可哪种解释。(22-23七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阅读《望岳》,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反衬泰山之“高大”。B.一二两句仰望泰山周围,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C.第三句写大自然将神奇秀美集中于泰山;第四句是说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黑沉沉的,山北仍是晴朗的。D.第五句写泰山上面层云生起,使诗人胸中开阔;第六句写诗人张大眼睛近看飞鸟归林,鸟的翱翔,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13.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后来衍生的意义。(22-23七年级下·河南焦作·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4.如何理解诗中的“浮云”?15.请任选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2-23七年级下·广西柳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6.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来山上千寻塔”,八尺为一寻,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峻,也暗示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B.“闻说鸡鸣见日升”,诗人写因为塔高,故鸡一鸣时可见旭日东升,也体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为整首诗歌奠定情感基调。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即景说理,实则以“浮云”借代奸邪小人,通过用典间接抒发了自己变法革新的决心。D.这首诗歌起首即富奇趣,灵动峭拔,而随后之句,气势上一句再胜一句,到了诗歌的结尾,诗人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跃然纸上。17.有人说:“王安石善于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从生活现象中提炼的哲学思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2-23七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微雨登城二首·其一刘敞①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②闲上倚③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注释】①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本诗是作者秋日登城而作。②重楼:层楼。③倚:依凭,依靠。18.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登飞来峰》首句从正面的角度写出了千寻塔的高耸,第二句写作者登上峰顶,耳听着鸡鸣,眼望着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极具画面感。B.《登飞来峰》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展开抒情、议论,既突出了诗人的形象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C.《微雨登城》首句一个“寒”字,写出了秋雨的清凉之感。“半有无”写出了秋雨如丝,若有若无的景象。D.《微雨登城》第三句“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末句“水墨图”以“江南”修饰,突出了“山色”的清秀。19.两诗都借登高抒怀,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2-23七年级下·福建福州·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0.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记游抒情诗,用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B.颔联写出了诗人见到山野小径,溪水潺潺的景色,因山路陡转,无路可走。C.颈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农人欢天喜地地庆祝一年一度的“春社”。D.这首七言律诗,全诗无一个“游”字,却处处切合“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21.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蕴含的感情。(22-23七年级下·江苏南京·期末)阅读回答问题。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2.班级征集“山西村旅游广告词”,同学们根据《游山西村》一诗拟了三则,你最喜欢哪则?说说你的理由。A.美丽山村欢迎您。B.一坛酒,一盘鸡,一群热情人。C.人生没有绝境,生活须有闲情。我选,理由23.诗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引人遐想。请你描述诗人“夜叩门”之后的情景。(120字左右)趁着月色,我叩开了朋友家的门。(21-22七年级下·北京房山·期末)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4.本诗叙述了诗人闲居江南农村时的一次经历。全诗以“游”字为主线,先写诗人到农家做客,享受了“①”的农家盛情;再写他在村中游走,见到人们庆贺“春社”,赞美了②;最后通过“③”一词,表明了自己将多次前来,体现了不尽的游兴。25.本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各自蕴含了怎样的哲理?(21-22七年级下·湖北襄阳·期末)赏析古诗《己亥杂诗(其五)》,完成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前两句诗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C.诗的后两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D.全诗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诗人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已逝,如“落红”一般。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1-22七年级上·黑龙江大庆·期末)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8.从表达方式来看,这首诗头两句叙事抒情,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既有,又有。29.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