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2024年6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秦岭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提出的“北岭淮水"说,是近代以来最早以秦岭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观点。中国地理自古以南北来划分,少以东西来界定,因秦岭阻隔,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铁马秋风"的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风景,也存在南稻北麦、南船北马的迥异生活方式。以秦岭为轴心地带形成的华夏文明具有鲜明的南北文化差异,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具有强烈的南北意识,文化的各个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然而中国人的南北意识不是早就有的,秦汉时,“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关中和山东,曾是两个高度的开发区"。汉唐文献中,秦岭之南经常被描述为沼泽与丛林之地,到处是烟瘴之气、怪鸟异兽,故而开发较迟。及至晋室南迁,才初步改变北方经济、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势。中国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观存在差异。秦岭具有横亘东西、划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清都有秦岭南北疆域空间和政权上“大一统"的行政区划。晋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国又以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划分而分裂,从而出现南北中国的局势。从十一到二十世纪,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的地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现象。中国哲学,春秋时孔墨在北,老庄在南。北方兴盛儒学,南方尤喜道家。《春秋繁露》及其他经说,北学之代表;《淮南子》及其他辞赋,南学之典范。文学艺术的南北分化特征也很鲜明。黄河流域的《诗经》与长江流域的《楚辞》是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学的两座高峰。南北朝时,北朝诗歌常有慷慨悲壮之气,南朝辞赋多有婉丽柔媚之美。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远古以来华夏民族就在秦岭一带繁衍生息,发展绵延。秦岭北麓关中平原是华夏民族文化摇篮,是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华夏文化基因产生源地。沿着渭河流域向东形成一条华夏文明中心轴,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秦岭南麓的汉中是汉文化发祥地,刘邦在此经过长时期力量积淀,入关中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今天的汉字、汉语、汉族都与发祥于汉中的西汉帝国有密切关系,汉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亦有深远影响。秦岭重峰叠嶂,河溪纵横,山中云气变幻、四季景色壮美,骊山晚照、华岳仙掌、太白积雪皆为秦岭著名景观,这孕育了相当发达的山水隐逸文化。隐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最早是与“出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有才能却无法出仕,或暂不出仕的士人,隐居山中,或求志,或避世,或待仕,或悟道修行。唐时有很多名士隐居终南山中与达官贵人结交,借此走上仕途之路,唐人称之为“终南捷径”。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半官半隐于秦岭,在辋川隐居时,将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禅境,富有意趣。秦岭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诗文、山水画、园林艺术。历代文人墨客或隐居秦岭,或游历于此,写下流传千古的诸多诗篇,既有对秦岭的整体描述,也有对各山岭、山脉的吟咏,由此构成绚丽的秦岭山水文学。以秦岭山水为创作对象,中国北方山水画取得突出成就,王维所绘的《辋川图》,对后世山水画产生巨大影响。北宋著名画家关全、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对华山、终南山潜心揣摩临摹,对景造意,自成一家,其作品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虽然秦岭阻隔南北,文化也存在南北差别,但自古以来秦岭南北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在进行。秦岭山中诸多河流形成的天然河谷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自东至西,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皆是沟通南北的著名古道。这四条古道均通达汉中盆地,在陕西境内被称为秦古道,从汉中进入四川后则被称为蜀道。子午道开通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全长在千里以上,长而险,沿途居民很少,汉代全程均无行政建置,一般不为人所用。傥骆道开通时间约在两汉之间,在跨越秦岭四条道路中最短,道路沿途多坡坂,且骆水与傥水之间隔水距离较长,行走不易,故这条道路通行耗时最长。袋斜道由秦岭北侧的斜水谷地与南侧的褒水谷地组成,整个道路多谷地少坡阪,且里程不足八百里,成为秦汉魏晋各代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主要交通道路;褒斜道早在西周时期已开通。陈仓道北起今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故此道被称为“陈仓道";陈仓道的开通应在商周之际,历史久远,道路长达一千二百里,沿途多山间谷地,不但易行走,而且适宜居住,村落相连,故秦汉时期沿道路设有故道、河池、沮县三个县级建置,唐代设有风州、兴州两个州级建置。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道路建设蓬勃发展,改写了古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交通道路的畅达,带来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南北文化交融以唐为最。贞观初,孔颖达、颜师古等奉诏撰《五经正义》,有折中南北之意。书家欧阳修、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皆兼北碑南帖之长,别开生面。近世以来,汽车、轮船、铁路沟通南北,文化和合而趋于统一。毋庸置疑,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在秦岭南北的黄河与长江间推移,华夏文明在南北地域空间上展开,南北文化区分与融合状态,秦岭是其发展的历史见证。(摘编自白宽犁《秦岭与华夏文明初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基于秦岭阻隔形成南北迥异的生活方式,张相文提出“北岭淮水”说,认为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B.南北自然地理的差异,促使中国人的南北意识在秦汉时期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C.秦岭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在此产生的汉文化影响了东亚文明的发展。D.秦岭南北文化存在着差别,但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存在,陈仓道等古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与《楚辞》是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学的两座高峰,也是中国文化存在南北分流的例证。B.秦岭壮美的风景孕育出的山水隐逸文化与士人关系密切,隐居与出仕成为隐逸文化的一体两面。C.北宋画家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以秦岭山色为对象进行创作,所以他的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D.本文从不同角度探究秦岭与华夏文明之间的多重关系,论述了以秦岭为分界线中国南北的区分与融合。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秦岭古道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沟通南北的秦岭古道在天然河谷基础上形成,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B.因为子午道道路长且险,没有利用价值,所以汉朝廷又开通了路途最短的傥骆道。C.《华阳国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之师进军道路可能是褒斜道。D.陈仓道沿途多山间谷地,易行走,秦汉在此建州立县,出现了村落相连的景象。4.秦岭于华夏文明而言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加以梳理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浪街贾平凹丹江流经竹林关,向东南而去,便进入了商南县境。一百十一里到徐家店,九十里到梳洗楼,五里到月亮湾,再一十八里拐出沿江第四个大湾川到荆紫关,淅川,内乡,均县,老河口。汪汪洋洋九百九十里水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江东荆紫关,关内关外住满河南人,江西村村相连,管道纵横,却是河南、湖北口音,惟有到了山根下一条叫白浪的小河南岸街上,才略略听到一些秦腔呢。这街叫白浪街,小极小极的。这里最崇尚的颜色是黑白:门窗用土漆刷黑,凝重、锃亮,俨然如铁门钢窗,家里的一切家什,大到柜子、箱子,小到罐子、盆子,土漆使其光明如镜,到了正午,你一人在家,①家里四面八方都是你。街里九棵柳树,位置最中的,身腰最弯的,年龄最古老而空了心的是一棵垂柳。树下就侧卧着一块无规无则之怪石。既伤于观赏,又碍于街面,但谁也不能去动它。那简直是这条街的街徽。重大的集会,这石上是主席台,重要的布告,这石上的树身是张贴栏,就是民事纠纷、起咒发誓,也只能站在石前。就是这条白浪街,陕西、河南、湖北三省在这里相交,三省交结,界牌就是这一块仄石。一条街上分为三省,三省人是三省人的容貌,三省人是三省人的语言,三省人是三省人的商店。三省人在这里混居,他们都是炎黄的子孙,都是共产党的领导,但是,每一省都不愿意丢失自己的省风省俗,顽强地表现各自的特点。湖北人在这里人数最多,也是三省之中最富有的公民。若是有客稍稍在门口向里一张望,就热情出迎,介绍饭菜,帮拿行李,你不得不进去吃喝,似乎你不是来给他“送”钱的,倒是来享他的福的。在一张八仙桌前坐下,先喝茶,再吸烟,问起这白浪街的历史,他一边叮叮咣咣刀随案板响,一边说了三朝,道了五代。又问起这街上人家,他会说了东头李家是几口男几口女,讲了西头刘家有几只鸡几头猪;忍不住又自夸这里男人义气,女人好看。要问起这儿特产,那更是天花乱坠,说这里的火纸,吃水烟一吹就着;说这里的瓷盘从汉口运来,光洁如玻璃片,结实得落地不碎,就是碎了,碎片儿刮汗毛比刀子还利;说这里的老鼠药特有功效,小老鼠吃了顺地倒,大老鼠吃了跳三跳,末了还是顺地倒。说的时候就拿出货来,当场推销。一顿饭毕,客饱肚满载而去,②桌面上就留下七元八元的。河南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人小孩没有不会水性的,每三日五日,结伙成群,背了七八个汽车内胎逆江而上,在五十里,六十里的地方去买柴买油桐籽。柴是一分钱二斤,油桐籽是四角钱一斤。收齐了,就在江边啃了干粮,喝了生水。憋足力气吹圆内胎,便扎柴排顺江漂下。一整天里,柴排上就是他们的家,丈夫坐在排头,妻子坐在排尾,孩子坐在中间。夏天里江水暴溢,大浪滔滔,那柴排可接连三个、四个,一家几口全只穿短裤,一身紫铜色的颜色,在阳光下闪亮,柴排忽上忽下,好一个气派!偶尔排撞在礁石上,将孩子弹落水中,父母并不惊慌,排依然在走,孩子眨眼间冒出水来,又跳上排。到了最平稳之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家人就仰躺排上,③看天上水纹一样的云,看地下云纹一样的水,醒悟云和水是一个东西,只是一个有鸟一个有鱼而区别天和地了。月到江心,柴排靠岸,连夜去荆紫关拍卖了,柴是一斤二分,油桐籽五角一斤;三天辛苦,挣得一大把票子,酒也有了,肉也有了,过一个时期“吃饱了,喝涨了”的富豪日子。精打细算与他们无缘,钱来得快去得快,大起大落的性格使他们的生活大喜大悲。陕西人,固有的风格使他们永远处于一种中不溜的地位。他们是真正的安分农民,长年在土坷垃里劳作。土地包产到户后,地里的活一旦做完,油盐酱醋的零花钱来源就靠打些麻绳了。走进每一家,门道里都安有拧绳车子,婆娘们盘脚而坐,一手摇车把,一手加草,④一抖一抖的,车轮转得是一个虚的圆团,车轴杆的单股草绳就发疯似的肿大。再就是男子们在院子里开始合绳:十股八股单绳拉直,两边一起上劲,长绳就抖得眼花缭乱,白天里,日光在上边跳,夜晚里,月光在上边碎,然后四股合一条,如长蛇一样扔满了一地。一条绳交给国家收购站,钱是赚不了几分,但他们个个心宽体胖,又年高寿长。河南人、湖北人请教养身之道,回答是:不研究行情,夜里睡得香,心便宽;不心重赚钱,茶饭不好,却吃得及时,便自然体胖。一条白浪街,成为三省边街,街上有三份报纸,流传阅读,一家报上登了不正之风的罪恶,秦人骂“瞎怂”,楚人骂“操蛋”,豫人骂“狗球”;一家报上刊了振兴新闻,秦人说“燎”,楚人叫“美”,豫人喊“中”。只是可惜他们很少有戏看,陕西人首先搭起戏班子,湖北人也参加,河南人也参加,演秦腔,演豫剧,演汉调。条件差,一把二胡演过《血泪仇》,广告色涂脸演过《梁秋燕》,以豆腐包披肩演过《智取威虎山》,越闹越大,《于无声处》的现代戏也演,《春草闯堂》的古典戏也演。那戏台就在白浪河边,看的人山人海。那戏台两边的对联,字字斗般大小,先是以红纸贴成,后就以红漆直接在门框上书写,一边是:“丹江有船三日过五县”,一边是“白浪无波一石踏三省”,横批是“天时地利人和”。(节选自贾平凹《白浪街》,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两段以丹江流向及沿江的地理、人文环境引入,在宏阔的视角中自然地交代了白浪街方位,与结尾呼应,并以秦腔点化了主题。B.文章第三段着墨于白浪街居民崇尚的颜色和街中的怪石,以点带面地介绍了白浪街风貌,描写也颇具隐喻性,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咀嚼。C.文章第四段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对三省人不同特点的描写。五到七段是全文主体,是写白浪街,也是写白浪人,更是写作者对生活的体察。D.文章结尾写三省居民虽风俗各异,但对善恶的态度相似;虽娱乐生活单调,条件简陋,但文化相融,其乐无穷:收束很自然,令人回味。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凸显家里所有家什都像镜子一样亮,形象地写出了白浪街百姓对生活的讲究和热爱。B.句子②以“七元八元”写出了湖北人生意的寒微,而“就”字则对这种效果起到了强调作用。C.句子③用水纹形容云,又用云纹形容水,描绘出水天一色的意境,表现了河南人恬然的状态。D.句子④用“抖”字传神地表现了婆娘们打麻绳的娴熟,而叠词的使用又增强了动作的画面感。7.贾平凹曾说:“写散文主要写自己的情绪。”作者的抒情方式、语言的节奏、整体的文气都可以体现这种情绪,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材料一:《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不知纪极,犹自败累,况士庶乎?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顷,堂室才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求之。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高此者,便当罢谢,偃仰私庭。(选自《颜氏家训》)材料二: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①。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选自《曾国藩家书》)【注】①《孟子·公孙丑上》载,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缩(理直),虽千万人,吾往矣。”8.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福益外A家B若专C在胜人处D求强E其能强F到底G与否H尚I未可知。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厌恶,与“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礼运·大道之行也》)中的“恶”意思相同。B.趣,意旨、目的,与“园日涉以成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趣”意思不同。C.偃仰,安居、休息,与“偃仰啸歌,冥然兀坐”(《项脊轩志》)中“偃仰”意思不同。D.智力,智慧和力量,与“可谓智力孤危”(苏洵《六国论》)中的“智力”意思相同。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做官、积财都要有限度,官位太高、财富太多容易招致祸患,少欲勿贪方可安身立命、保全门户。B.材料二以天地之道切入,阐释做人应刚柔并济的道理,指明成事关键在于适时做到强矫与谦退,富有思辨性。C.材料二认为人生应当自强不息,赞成在开创家业、自修处求强,而对成功后一味寻求安稳的行为则表示不屑。D.两则材料都引入古代典型事例、通过对比来加强说理,劝导家人当修养心性,观点中肯有力,堪称家训宝典。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4分)(2)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觐省①杜甫佳士欣相识,慈颜②望远游。甘从投辖饮③,肯作置书邮④?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注】①觐省:指探望双亲。②慈颜:指父母的容颜。③投辖饮:《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④置书邮: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次句从父母的期望着笔,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B.颔联下句借一“肯”字,形象刻画出诗人意欲托人传递书信时的微妙心理。C.颈联由高鸟暮云、寒蝉碧树构成的晚秋之景,渲染出一种浓重的送别氛围。D.尾联交代了诗人因病淹留长沙而不得归乡的情状,与上文的请托形成呼应。13.本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听到电话铃声,你会紧张吗?根据一项七千多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85.7%的人会从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产生紧张,铃声一响便会开始不自觉各种脑补。“电话恐惧症”引起广泛共鸣。“电话恐惧症”,恐的是什么?有人嫌电话耽误时间,有人怕尴尬、怕沉默,有人怕加班、怕出事,还有人怕诈骗骚扰……实质上,电话恐惧症,恐的不是铃声,而是来电背后的人和事所带来的压力。铃声一响,电话里的内容,是完全未知的,是不可掌控的。正是“电话盲盒”的不可预测性,令人(①)。这种社交症候更多聚集在年轻群体中,而那些“玩不转”社交软件的老年人,拨响老友的号码,接通后听一句“最近还好吗”,还是会被温暖到。作为社会性动物,大部分人喜欢并习惯于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中,任何状态的出现都是(②)的。因此,关于电话恐惧症的探讨,不必赋予其过多的价值评判。我们剖析这一现象,去了解当代人的社交心理,也是对社交中的自我进行内寻。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算起,穿梭于电波之中的信息(③),堪称海量。今天,沟通的途径足够多元,有太多方式去和一个人建立连接。无论媒介如何更新,声音构筑的对话桥梁依然坚韧。人们在一些时刻仍需要电话,需要通话时那一对一的专注沟通,需要那不经修饰、直截了当的情感抵达,更需要某个听到会瞬间心安的声音。14.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关联词的使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而是”与“不是”相呼应,在前文否定的基础上肯定来电背后压力的实质。B.“因此”承上表明“电话恐惧症”是社交正常反应,不必进行过多价值评判。C.“无论”指任何条件下的结果都不会改变,强调媒介更新背景下要多元交流。D.“更”表示前后句子之间的层进关系,突出电话沟通时心与心交流的重要性。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四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名句默写(10分)17.在《陈情表》中,李密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18.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精练的语言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写作者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其还家之归心似箭。20.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对李渤看法更加怀疑,他的理由是,。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2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癸丑(kuí)万殊(shú)峻岭(jùn)B.殇子(shāng)会稽(jī)形骸(hái)会晤(wù)C.悼念(dǎo)修禊(xì)骋怀(chěng)符契(qì)D.嗟悼(jiē)流觞(shāng)激湍(tuān)曲水(qǔ)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贤毕至A.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B.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齐彭殇为妄作2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5.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B.“束发”,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顶上。“归”,旧指女子出嫁。C.汉朝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明清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26.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B.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故交,朋友C.于是怅然慷慨慷慨:指大方的行为D.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