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冥有鱼》教案一、课时计划:1课时二、课型:新授三、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2、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3、体会庄子语言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4、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四、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五、教学难点: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六、教学流程:(36min)(一)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鲲鹏展翅”等成语祝福他人或激励自己,鲲鹏也出现在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如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写道“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上学期我们还学过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白在《大鹏赋》中,则用“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来描绘它。鲲鹏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年而历久弥新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庄子的《北冥有鱼》中一探究竟。(二)学习目标:(导入+目标2min)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2、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3、体会庄子语言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4、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三)走进作者:(3min)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创造了鲲鹏这一形象的先哲——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散文的语言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及艺术魅力。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制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文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以此作为阐明事理的根据,构思巧妙,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四)初读感悟:(6min)先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听名家范读,并将不会读的字注上音。请同学们写一写屏幕上的重点字词及拼音。北冥(míng)鲲(kūn)徙(xǐ)齐谐(xié)抟(tuán)正色邪(yé)请同学们再听范读,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在书上标注出停顿。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请同学们跟着视频,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并尽量读出感情。给同学们2min的时间,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做到熟读全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五)梳理文意:(10min)1.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注释,翻译课文。(详见PPT)(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注释: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而:表修饰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垂:悬挂译文: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注释:海运: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力南飞则:就徙:迁移于:到南冥:南海译文: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3)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注释: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译文: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4)《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水击:击水,拍打水面击:拍打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而:表修饰去以六月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去:离开以: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译文: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释: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气息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注释: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代指大鹏是:这样已:罢了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2.归纳总结(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2)古今异义:古今怒而飞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愤怒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到某个地方(3)一词多义①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指“鹏之背”其视下也代词,代指“鹏”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②为其名为鲲是,叫作化而为鸟成为③息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六)整体感知(5min)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这篇文章很明显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北冥有鱼······其翼若垂天之云。”分别描绘了鲲和鹏的外形,同时也点明鲲和鹏是一种生物的两种形态。第二段从“是鸟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写了大鹏的迁徙活动。第三段从“天之苍苍”到文章结尾,作者通过想象,猜测大鹏俯瞰大地时,会看到怎样的景象。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中描写大鹏的句子,总结一下你从作者的笔下,认识了一只怎样的大鹏?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也请同学们听听老师从文中认识了一只怎样的大鹏。我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等句子中认识了一只硕大无比的鹏。我还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认识了一只力大无穷的鹏。这只鹏不仅外形伟岸强大,内心还有着远大理想,它从鱼“化而为鸟”,显示了它不因循守旧,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变化,最终成了翱翔长空的鹏。它抱负恢弘,毅然弃低下昏蒙的北海,奋力飞向光明的南海。同时这只大鹏也并没有因自己的伟岸强大而鄙弃一切,而是凭借长天劲风,万里南征。这只善借长风的鹏,让我想到了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想鹏也是这样一位君子。3、庄子的文章常通过虚构的形象或故事,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读完本文,每位同学应该都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了大鹏展翼翱翔的场景,那庄子是怎样让这只虚构的大鹏活起来的呢首先,庄子用极度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庄子在文中多处用了夸张的修辞,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水击三千里”等,又用比喻的修辞,将鹏的翅膀比作“垂天之云”,与日常生活中的景象相联系,使人更容易产生想象。当然,只有外在的形是不够的,还要有内在的神。在文章的最后,庄子又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他大胆想象,大鹏飞上九万里高空以后再向下看,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庄子也做出了猜测,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往下看人世,跟人往上看无限遥远的天空,大概是一样的吧,人世间应当全都融进了一片湛蓝之中。其想象之奇妙令人叹为观止。(七)思考探究(10min)1、本文节选自《庄子》中的第一篇《逍遥游》,“逍遥”的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那么作者在文中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呢?我们能否完全的“逍遥”呢?庄子以极度的夸张,塑造了鹏伟岸强大的形象,即使如此,鹏依旧要借长风之力,才能徙于南冥所以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大鹏能从北海徙于南海,状似逍遥,其实依旧要凭借长风之力,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2、庄子的文章不仅有奇特的想象,其结构也十分巧妙,我们一起来探究一番。(1)读完全文,不难看出,本文内容均出自庄子之手,那他为什么要假借《齐谐》之言呢?作者假借《齐谐》之言,是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庄子在本文中想要论述能否做到“逍遥”,为何不直接写鹏鸟的迁徙,反而在文章开头,用不少笔墨描绘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作者先写鹏的伟岸强大,然而如此伟岸强大的鹏,展翅高飞,仍须凭借六月的大风。更能说明世间之物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没有完全的“逍遥”。(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似与鲲鹏毫无联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读到这句话之前,同学们心中应该猜想过,鹏需借长风之力迁徙,是否是因为体型太过庞大,那么微小的物体能否做到无所依凭的活动呢?所以作者举了雾气和尘埃的例子,为《齐谐》中的话作补充,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连雾气、尘埃这样极其轻微的物体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更不用说背部几千里之大的大鹏了。也更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依凭的。3、随着历史的推移,庄子笔下的这只大鹏,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寄托了不同的的情感,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常用大鹏自比,课本118页的《上李邕》便是较为经典的一首,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时任渝州刺史,李白游历至渝州时,便去拜见李邕。但李邕并不喜欢不拘俗礼、放言高论的李白,因此并未以礼相待。李白对此颇为不满,临别时便写下了这首《上李邕》。请同学们结合以上信息,看看在这首诗里,李白在大鹏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在首联和颔联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表现出了自己的凌云壮志。颔联中写到,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它扇动翅膀尤能簸干沧海之水。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颈联和尾联,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孔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怎么能轻视年轻人呢!敢对时任刺史的李邕进行讽刺,也看出了李白的不拘俗礼。4、《庄子》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在这篇文章中用他雄奇瑰丽的想象,为我们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又将哲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精神上的启迪。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呢?我想同学们从文中至少能获得以下启迪:1、想象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无论是学习、科学发明,还是生产劳动,都离不开想象。庄子之所以能跳出固有的思维,创造出鱼变化为鸟的鲲鹏之变,凭借的正是他的想象力。2、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纪守法、懂得自律,才会获得自由的空间和生活。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无论是宏大的鹏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