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课程类型:新课教学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分配:45分钟教材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第四首词。本首词是秋瑾女士在冲破家庭与婚姻牢笼之后所写,主要通过描写秋天景色,表达了词人参与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理与敢于为革命奋斗、为国家奉献的爱国热情和远大政治抱负。学情分析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与思想感知能力,能够基本感知文章大意,但对词人敢于为革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与强烈的爱国情感等方面把握方面不足,特别是对本文词人与家庭决裂后,准备投身革命的复杂情感与矛盾思想掌握不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词人走向革命道路的复杂心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敢于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如“拭、强、侬、莽、殊、胸襟、蛾眉、俗子”等重点字词的音形义。把握好词重音与停连,读出秋瑾的豪情万丈。体会文中用典手法的妙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理解词人矛盾复杂的心情,把握词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革命者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敢于为革命奋斗、为国家奉献的爱国热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感与勇于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高尚品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秋瑾巾帼不让须眉的女革命者形象。把握词中词人思想情感的变化,理解词人矛盾复杂的心情。教学难点体会词中借典抒情的妙处。把握词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与敢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过程(两课时)新课导入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许多先烈,为追求中国独立解放而牺牲流血。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本首词的作者秋瑾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中国革命而舍身求法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近秋瑾,去了解她甘于为革命奉献的高尚品德与强烈的爱国情感。作家作品简介作家简介: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人(今天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满江红介绍: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扫清文中字词障碍,理解特殊词语。拭(shì)强(qiáng)、侬(nóng

)、莽(mǎng)、为(wéi)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为:介词,作用同于、在,表示时间或处所。这里表示地点,篱笆之下。为篱下:在那篱笆下面。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楚汉相争中楚军被围困于垓下的故事,感叹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苦将侬:苦苦地让我。侬,吴语经典特征字。本意是人,在古吴语和现代吴语中有四种意思:你、我、他、人,这里是我的意思。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烈:刚正,不轻易屈服。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莽(mǎng):广大。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知作者情感。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精读课文,全面理解作者写这首词的时间、地点、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一句中可以看出?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明确:时间为中秋佳节;地点为北京。词人此时的心情是孤独郁闷的。“小住京华”说明词人在北京的居住时间不久;尽管是中秋佳节词人也用的“早又是”,说明在这个万家欢庆的日子里她并不开心,“早又是”是一转眼又是的意思,传神的把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苦闷与压抑全部写出来。在词的上阙中词人的心情还有怎样的变化?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明确:“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为用典,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楚汉相争中楚军被围困于垓下的故事,感叹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一个“终”字写出了清王朝在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时毫无办法的形象,同时也写出词人终于突破家庭束缚。“八年风味徒思浙”则是出面对山河破碎,词人被约束在家庭闺阁中白白的蹉跎时光的无奈。“徒思浙”中的“徒”是空、徒的意思。此句是词人深沉的叹息,深藏着词人对国家破碎的痛苦无奈的心情与现实生存状况的不满。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明确:此句进一步说明表面词人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1903年春,王廷均化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官职,因此偕妻子秋瑾来到京城居住。一次,秋瑾身着男装去戏院看了一场戏,遭到丈夫辱打,秋瑾因此和她的丈夫决裂。“殊未屑”

表明词人态度以及词人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殊”是很、甚的意思,是作者态度的鲜明表现。身为女子,不能救民于水火,不能挣脱传统婚姻的牢笼,面对良辰美景,只能徒增烦恼,一个“苦”字写出词人对他们逼迫词人做贵妇人的无比愤怒不甘,一个“屑”更是直接点明词人的态度。在词上阙的结尾中,词人发出“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强烈感慨,在词的下阙中词人又发出了怎样豪迈的宣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明确:这几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词人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与“身与心”两字对比表明自己的决心。尽管不是男儿,但是词人心中的报国热情依然不输于男子,甚至是比男子还要猛烈。“列”与“烈”两字对照鲜明,也是词人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表达出词人的雄伟抱负以及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与慷概激昂的心情。肝胆”是说对人一片赤诚肝胆相照。“因人而热”此处为化用典故,本出自《东观汉记》:“鸿日: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原指梁鸿为人孤傲,洁身自好。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徵琴文书》之义。词人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一副热心肠,有古侠义之上的雄风。在词的下阙中词人的心情还有怎样的变化?为何结尾发出“青衫湿”的悲叹?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明确:俗子胸襟谁识我?”由激越跌入落拓之境,英雄失路,无人赏识的落寞中蕴涵着词人四顾茫然,“高处不胜寒”的悲怆情怀。“俗子”指凡夫俗子,这样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词人以此自比,更是与上句的俗子作比,因世人不知词人心中为国为家的忧愁而苦闷,同时也表达出词人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的苦闷无奈。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偌大的红尘竟然没人能够理解词人,到哪里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知音,词人不近发出了“青衫湿”的悲叹。“青衫湿”为借用典故,用白居易的故事,衬托出词人心灵底层寂寞孤独之情。江州司马尚能从琵琶女的弹奏中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而词人满腔热血,却只能自悲自叹,此情此景又怎不让人心瘁神伤,黯然伤伤。因此作者心情的变化是:孤独郁闷、愤怒不甘、慷概激昂、苦闷无奈、寂寞狐独,反映了词人在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坚定革命道路的复杂心情与知音难觅的落寞。文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中主要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文中三次用典意义各不相同。

“四而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楚汉相争中楚军被围困于垓下

的故事,感叹清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不因人热”,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做也比喻不依赖别人。此处是指词人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一副热心肠,有古侠义之上的雄风。“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愁。明确:文中三次用典皆是词人情感心情发生变化之时,词人借用各种典故抒发自己感情,借典抒情使词人的情感有所依托,同时也让词人的情感更生动具体更具有感染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本词中作者心情经历了多个层次的变化,从词的上下阕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形象?词人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孤独郁闷到最后的寂寞孤独看似没有很大变化,实际上词人的情感已经经过多个层次的变化。词的上阙主要词人对以往生活的回忆与冲破家庭束缚的欣喜,这时的词人情感是无奈的苦闷的,唯一的欣喜就是终于脱离家庭。词的下阙则是对革命道路的展望,虽然道路并不是一帆风,虽然词人只是一个女子,但她的心比男儿还刚烈。词的开篇点明本首词的写作时间与地点,同时也揭露出作者此时孤独郁闷的心情。然后,词人用“四面歌残”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国家身处险境自己却只能在闺阁中白白浪费八年时光的痛苦。接着,词人就发出“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感慨,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词人形象跃然纸上。词的下阙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开头,更加突出词人不甘心只做一个贵妇人,她要像男子一样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形象。词的最后笔锋一转俗“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写出词人知音难觅的忧愁苦闷与孤独寂寞。词人在这里以英雄自比,表明那些不明白她内心为国为民思想的俗子们,是不懂她的。“青衫湿”则化用白居易的典故,在古代只有男子才能做官,在这里词人完全是以男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对前途的担忧,词人知道自己以后会面临怎样的非议,也许会没有同伴,但她依然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整首词通过词人情感与心情的变化,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为国家为革命奋斗,且拥有远大理想与政治抱负、直面现实不愿意沉迷梦境的女革命者形象。在国家破碎山河飘零的大背景下,词人写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当时外族入侵,国家破碎,山河飘零,词人虽然身为一个女子,但她身系天下苍生,愿意为国家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一切,因此她发出了“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呐喊。这是词人对自己女子身份的强烈抗议,她愿意像男子一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强而奋斗,凸显出词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革命者形象,表达出来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坚定。结尾的“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的典故,然而在古代只有男子才能做官,在这里词人完全是以男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对前途的担忧。白居易是为国为民的诗人,一生多次被贬,但他从不放弃。词人在这里借用白居易的典故,表明词人也愿意像白居易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可是偌大的红尘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懂得词人为国家奉献之心,表达了词人知音难觅的苦闷无奈与孤独。小结秋瑾的这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词,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