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二十年来腐败趋势_第1页
一、近二十年来腐败趋势_第2页
一、近二十年来腐败趋势_第3页
一、近二十年来腐败趋势_第4页
一、近二十年来腐败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腐败问题资料搜集:马玉荃、何大伟曾栋鸿、蒋东伟编辑、主讲:马玉荃PPT制作:曾栋鸿、蒋东伟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的腐败状况在不断的恶化,不仅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构成了对政府合法性的严重挑战,也形成了严重的社会污染,使得腐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病。多项社会调查说明,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下面是我们对腐败问题的一点探讨……

一、近二十年来腐败趋势1.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受到司法惩办的高官数量和严重程度都大幅度增加严重的腐败案件,也就是真正受到严厉的党纪、政纪处分,甚至被司法机关判刑的高官数量,1992年之后大幅度增加。从涉案金额上说,90年代查处的案件与80年代相比更是有大幅度提高。2.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成为腐败的高发期

只是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而没有同时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并不能有效地到达减少腐败行为的目的!3.80年代国家部委的腐败现象比

较严重,90年代沿海地区成为腐败高发带

在1992年之前,国家部委的腐败要案所占比重较高;90年代初期有所减少,但90年代中期开始又有显著增加。从地域分布来看,改革开放之后,沿海地区高官腐败的发案率稍高于内陆地区,但平均案值明显高于内陆地区。4.腐败窝案、串案在增多

原泰安中共市委书记胡建学(正厅级)因受贿61万元被判死缓,此案涉及原泰安市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副市长、公安局长6人2000年侦破的“慕马案”,涉及副省级干部1名,副厅级4名,正处级11名,县处级7名成克杰受到查处之后,广西一大批从玉林地区走出来的干部都腐败“东窗事发”,仅省部级就有徐炳松、李恩潮两人受到查处

5.进入90年代,腐败潜伏期在变长

1992年以后高官腐败案发案时间大都在90年代初期。高官腐败案从被发现到宣布查处结果(包括宣判结果)的时间跨度来看6、高官腐败主要是通过案件牵连而被揭露

9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些案例,简直到达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知情者应该很多,但没有人敢于捅这些马蜂窝,造成了少数腐败分子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后果,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对于腐败案件“一查到底”的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腐败分子有相当高的震撼力。7.受贿已经成为高官腐败的主要罪名

1980-1988年受贿案3起.占37.5%,案值都很少,其中一起是收受西服、收录机等物品1989-1992年涉及受贿罪4起,占44.4%93年之后受贿罪37起,占78.7%。此外,犯有贪污罪占12.8%;挪用罪占6.4%;犯有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占4.3%8.腐败案件数量与涉案金额的变动

1980—1988年是第一个腐败周期1980年1—9月检察机关立案数量4400件1982年1—9月32605件1996年到达顶峰49557件涉案金额从1984年的0.9亿迅速上升到1986年的8亿元此后该走势开始下降,至1988年第一个周期结束。1988—1992年是第二个腐败周期检察机关立案数量和大案要案数量全线上扬1989年分别达58926件和13057件,涉案金额在1990年达8.1亿元其后,腐败趋势得到遏制,于1992年降至低位。1992—1998年是第三个腐败周期。1992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此起步,上述三个指标逐年上升,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到达历史顶峰145497件、48066件和67.8亿元。1997年后,三大指标出现迅速下降的态势。1998—2002年是第四个腐败周期。1998年后,腐败仍然在滋生蔓延,但其势头受到扼制,波动幅度明显减小。9.腐败案件涉案人数的变动

1988—1992年为一个腐败周期1988年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人数为10356人,法院判刑的腐败分子人数为9832人1991年检察机关公诉人数增加到24176人,法院判刑人数增加到20670人1992年,公诉人数下降为18536人,出现衰退。1992—1998年为下一个腐败周期检察机关公诉人数于1994年到达新高点39802人经过短暂下降之后迅速反弹,在1997年攀升到顶峰96349人。法院判刑的腐败案件人数在1996年创出新高65424人随后,其趋势开始下降。1998—2002年为新一个腐败周期。全国法院判刑的腐败案件人数从1998年的15670人起步,逐年增加到2001年的20120人,此后开始向下减少到2002年的13839人。10.涉案县处级以上官员人数的变动

1988—1993年为一个腐败周期1988年检察机关查办的县处级以上人员194人1990年跃升为1188人1992年到达1488人的顶峰1993年回落到1037人。法院判刑的县处级以上人员比较少见,甚至有逐年减少的趋势1993—1998年为一个腐败周期1996年达2699人1997年达2577人1998年下降为1820人法院判刑的县处级以上人员也从1993年的低谷迅速攀升,除1996年之外,每年迭创新高,1998年达491人可以明显地看出法院判刑人数的变化在时间上滞后于检察院2年之久。1998—2002年为一个腐败周期1998年的小幅回落之后,检察机关查办的县处级以上人员数目重新上升2002年创出历史最高3269人法院判刑的县处级以上人员数目那么自1998年的高点持续下降到2000年的阶段性低位405人,其后重拾升势,同样于2002年出现历史最高点819人。11.中国腐败现状的主观测量

1998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贿赂和腐败指数中,中国得分3.53,在59个样本国家中排名第31位,居于中下游。1999年国际管理开展学院公布的贿赂和回扣指数中,中国得分2.222,在47个样本国家中排名第37位,处于末尾。200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腐败控制指数中,中国得分0.289,在151个样本国家中排名第82位,也是中下游。在透明国际的腐败感觉指数中,中国得分波动较大,从90年代前的5.13、4.73直降到1995年的2.16、1996年的2.43,并分别处于样本国家中的倒数第二位和倒数第五位,说明中国清廉状况迅速恶化。1997年后,中国得分大致稳定在3左右,在各国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12.家人涉入腐败现象增多

研究发现,配偶(一般是妻子)、儿女在高官腐败案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的时候,家人的贪婪助长了官员的腐败行为,使得他们加快暴敛财富的速度而有的时候,政府官员自己并不出面,而由家人通过办公司的方式把黑钱洗白。13.相当一局部腐败高官有生活作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往往成为官员跨出腐败的第一步

二、腐败现状的测量及危害

1腐败现状的测量方法

由于腐败活动具有隐秘性,直接测量腐败是相当困难的。目前主要有客观测量法和主观测量法。所谓客观测量法,是通过统计分析各种被曝光和查处的腐败案件情况来揭示腐败的总体状况,包括腐败行为主体的层级分布和数量分布、腐败案件发案数量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客观测量法是一种间接的方式,有着很大局限性。因为在现实中被曝光和查处的腐败案件只是实际所发生的腐败的“冰山一角”,只占腐败实际数量的一局部,它只能反映社会反腐败的努力程度,而不能准确说明腐败的实际程度。主观测量法,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材料分析等方式了解不同人群对腐败现状的主观评价,以此为根底建立评估腐败状况的指标体系。从主观感觉的角度对腐败进行定量研究是一个权宜之计,但有时候主观的感觉可能比客观情况更为重要。例如,对一个国家腐败的感觉程度越高,外国投资者在该国进行投资的可能性就越低,而公众对政府施加的反腐败舆论压力和政治压力也就越大

2、中国腐败后果的估算

准确估算出腐败所造成的各种后果,是一件既非常重要又非常困难的任务。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尝试性地估算中国腐败引起的经济损失。1〕.根据官方公布的腐败案件来计算腐败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3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称,1998—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207103件。其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大案5541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12830人。查办危害国有企业改革和开展,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犯罪的国有企业人员84395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20多亿元。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那么称,1998年至2002年全国法院依法严惩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共判处犯罪分子83308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公务人员2662人。2〕.引入腐败黑数和破案率来估算腐败的经济损失显然,由于腐败活动具有隐秘性,并不是所有的腐败都能够被发现和查处,上述官方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只是中国日益猖獗的腐败现实中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卡内基梅隆基金会的裴敏欣认为,1999年中国腐败的总经济本钱为3430亿元,占GDP的4.79%.而胡鞍钢教授认为,在90年代后半期,我国各类税收流失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寻租性腐败等四种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12570亿元之间,占当年GDP总量的13.2%—16.8%.3〕.根据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类租金的规模来估算腐败的规模和损失1987年我国商品、资金和外汇的双轨差价高达2000亿元以上,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20%万安培认为,1992年我国因商品差价带来的价差租金不少于766.6亿元因银行贷款利差带来的利差租金达1983亿元,因汇率差而形成的租金为1157.1亿元,其他租金2437亿元,当年各种租金总额合计6000多亿元贪污腐化的主要类型对中国这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而言,寻租活动与腐败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通过寻租而进行的贿赂型腐败是一种最为主要的腐败类型。所以,很多学者运用寻租理论对各类租金进行了估算,并将之等同于腐败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但我们认为,租金的存在只是说明了寻租的潜在收益和腐败的潜在诱因大小,它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发生寻租和腐败行为;腐败的形式也不仅仅限于寻租,还包括直接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等。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租金直接视为腐败的经济损失.“贪财好色”型刘方仁

【终极官阶】贵州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案件追踪】中共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原委员刘方仁利用职务之便,为贵州省军电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及其子谋取利益,受贿149万元;长期与有夫之妇、某星级酒店理发员郑某某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收受私营企业主陈林贿赂人民币12万元、美元1.99万元。

【处理结果】2003年4月22日,中共贵州省委常务委员会决定开除刘方仁党籍。

姓名:刘方仁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6年

职务:原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党政纪处分:开除党籍

触犯罪名:受贿罪

刑罚:无期徒刑“妻儿失教”型李嘉廷【终极官阶】云南省委原副书记、省长

【案件追踪】1994年上半年至2000年7月,李嘉廷在担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10人谋取利益,先后30次伙同其子李勃或单独受贿达人民币1810余万元。案发后,李嘉廷向检察机关揭发了他人的犯罪事实,使检察机关得以侦破多起重大案件。

【处理结果】2003年6月20日终审裁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李嘉廷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一审判决。“

曾经风光一时的李嘉廷

李嘉廷受审独断专横”型程维高【终极官阶】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案件追踪】经查,程维高在担任河北省主要领导期间,插手行政事务,为他人和其子程慕阳牟利,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利用职权,对如实举报其问题的郭光允同志进行打击报复;前后两任秘书吴庆五、李真违法犯罪分别被依法判处死缓和一审判处死刑,程维高对他们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犯罪活动,负有重要责任。

【处理结果】2003年8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审查,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

1933年9月生,江苏苏州人1950年12月入党,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49-1959年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苏省常州地委干事1959-1965年任江苏省常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人委办公室副主任1977-1980年任江苏省常州市计委副主任1987-1988年任河南省委副书记1997年12月起任河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此外还有如下:“表里不一”型田凤山“以权谋私”型刘长贵“追求享受”型潘广田“知法犯法”型田凤岐“丧失信仰”型丛福奎“晚节不保”型王钟麓“为儿牟利”型刘克田“职务犯罪”型王雪冰“无耻贪婪”型王怀忠“司法腐化”型麦崇楷

贪官简录:山西翼城原县委书记卖官两天进帐百万

兰州市计委原副主任魏国真受贿22万元被公诉

湖南加大反腐治本力度两年撤免276名干部

安徽滁州外贸局原局长邱德昌贪污受贿被判14年

安徽滁州外贸局原局长贪污受贿30万被判14年

湖南高院两名原法官一审分别被判刑12年和8年湖南郴州贪官挪用亿元案追踪:原副市长被双规

广东韶关原副市长在澳门赌博嫖妓被停职

湖北监利原县委书记涉嫌受贿58万元受审

原安徽蚌埠原郊区交通局长挪用公款被判14年

上海一名公司出纳员挪用1700万被判19年

安徽蚌埠原郊区交通局长贪污公款获刑14年

安徽明光市卫生局局长为儿子大办婚宴被免职

黑龙江双鸭山粮库科长携款200余万元潜逃被抓获南京整治问题干部去年139人被调离23人被免职

原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涉嫌贪污400多万被起诉长江水利委员会原副主任沈泰因受贿被判5年广东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涉嫌贪污400多万受审湖南宁乡县原交通局长涉嫌受贿今日出庭受审

长江水利委员会原副主任沈泰因受贿被判刑5年

浙江镇海炼化下属公司主任受贿1500多万受审

四川乐山扶贫办原副主任侵占巨额公款被判15年成都原市委常委涉嫌索贿受贿1114万元受审

四川南充原区委书记因受贿12.5万元受审安徽定远原副县长因受贿被判刑10年湖南郴州原住房公积金中心主任侵占公款上亿元安徽宣城原常务副市长涉嫌受贿150多万受审

中银温州分行原行长被查出新罪加刑三年半

原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勇堕落轨迹

从工控领域专家到贪污犯:魏庆福毁于晚年贪欲航天功臣厉建中入狱:双重体制下的腐败空间福建永安市长陈美绵受贿案:照顾大厦被拉下马福建周宁11名科级干部用公款向三光书记行贿成都巨贪朱福忠:收买监视法警露出受贿铁证辽宁锦州原水利局长堕落轨迹:曾亲自开口索贿原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投老总陈楚原加控两罪安徽亳州市政协原秘书长徐保庭春节腐败记录原青岛市长助理王雁借国有土地生财终落马四川绵阳前市委书记黄学玖:被车祸撞下马民众对现状的看法“对于自己手里的权力很清楚,但对于自己的义务就不清楚了。”这是对中国局部腐败公务员的真实写照。唯亲是用,只要有权力,就要把自己亲戚安排在自己单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

中国每年揪出多少贪官,而到底揪出了百分之几呢?哪个贪官是一伸手就被抓的呢?大局部是事隔三年五年,十几年才查出来的,而更多的恐怕是永远也无法查出来了。这证明什么?中国政府对公务员的监督力度不够啊。

一个农民不交几十块农业税,不到一天上面就可以查出来,而身处北京的陈希同,贪污挪用十几亿,要十余年才查得出来?而真正有几个贪官是查出来的呢?大半还是群众举报的,还有局部为贪官之间分赃不均,内部造反举报的。但群众举报的贪官,到底有多少检察院能一查到底?恐怕大局部案件又是查一下就中断了,因为查下去恐怕会牵连到自己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官官相卫,中国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了-------------一网民抓一百个官员来都杀掉,也许有冤枉的。但杀五十个,必有漏网之鱼----民谚惟腐者,悖民意,窃黑财,饱自己。斗士出,何惧生死别离?老年狂发风华气,青年热血酣战起。今犹在,宝剑高擎举,前线去!------------------------网民宣言三、腐败滋生原因浅探1、权钱交易的巨大利益。“行贿是回报最大的投资”2、公务员合法占据社会优势资源。住房,交通,就医,子女上学,灰色收入3、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重点讨论“权钱交易”。花钱打通关节的行贿方式并非国粹,“黑金”事件任何国家皆有。但“聪明”的中国人将“黑金”包上“红纸”,变成“礼敬”,性质就大变了。不要小看这一层薄薄的红纸,它既将非法的“利”变成了仁爱之“礼”,又将黑暗的“贿银”,变成了难以拒绝的“礼金”。这样,中介物便由“钱”变成“礼”,彼此的关系也就超越了行政、司法或其它社会关系,变成情缘、交情关系,双方便要依“仁义权益回报”法那么行事了。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人被做官这一条道吸引得如痴如狂如醉,其原因何在?〔1〕有权在手,可以某种程度〔视官之大小而定〕地为所欲为。

〔2〕受人崇拜。

〔3〕学问变大。〔洋人知识即权力,中国权力即知识。〕

〔4〕财产增多,洋人以经商为致富之源,中国人重士轻商,且受孟子“何必曰利”的影响,所以口不言利,但心里却想利,想得要死要活,乃以做官搜刮为致富之源。我们常用的贺语就是“升官发财”,可见在国人的心中,“升官”是和“发财”有某种必然联系的。4体制不健全官员的任命制,选举的形同虚设〔没有对市政纲领的阐述,选民只能对几个陌生名字随机挑选〕许多腐败分子却不是这样看问题的。他们在理论上是否成认权力属于人民已经毫不重要,但他们却会不成认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有的人认为,权力是个人奋斗得来的,是凭“关系”取得的,甚至认为是某上司恩赐的。认为权力是自己奋斗得来的,显然是看问题的方法偏差;而认为权力是凭“关系”取得的,是某上司恩赐的,这可能已经不是一个认识误区,而是一个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让我们看一下国外的经验国外经验:(一)设立专门的反腐败组织加强监督监察机构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综合各国情况,主要有5种机构具有反腐败的功能。一是司法检察机构二是立法机关三是监察机关四是专门的反腐败组织五是反腐败协调组织(二)加强廉政立法和反腐败立法经过长期的法律建设,在反腐败法律方面有很大开展,有关廉政和反腐败法律的特点:一是比较周全、缜密、具体,是与非,罪与非罪的界定清楚,对某一违法犯罪行为的适用法律一目了然,法律的可操作性很强。二是认定有罪标准和处分措施严格,但凡口头同意、企图获取利益而未实施的行为,仍认定有罪,这对隐形犯罪和预谋犯罪都有极大威慑。三是专门的防止腐败法律’越来越多,专门法便于公民了解和举报腐败罪行,也便于执法机构依法查处腐败行为。(三)普遍实行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四)实施“透明”制度和“阳光”法案(五)、充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下面请看一下李金华的例子官员的权力来自人民,但未必完全都是由人民赋予的。解决这个“脱节”,一要扩大民主,真正由人民自己来授予权力;二是改革现行的干部任命制度,在任用干部时多让老百姓说了算。过去,一些地方发生“人民不要,党要”的怪事,就是因为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所谓“党要”,其实就是党的某个负责人“要”罢了。而这样上台的干部,你能说是人民把权力赋予他吗?根本不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有些地方政府和公安局门前甚至打出“坚决杜绝越级上访事件”的横幅,反腐遭到报复的新闻司空见惯调查显示76%的人担忧审计长李金华遭打击报复2004年07月19日05:21中国青年报“揭出了这么多的黑幕,李金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退休在家的李女士这样对记者说。在她看来,一下子审出了这么多严重的问题,审计署长一定冒了不小的风险。针对前一段时间掀起的“审计风暴”,7月13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华网联合进行了一项题为“你是否为审计署署长李金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