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文字类 非选择题汇编(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6 文字类 非选择题汇编(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6 文字类 非选择题汇编(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6 文字类 非选择题汇编(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6 文字类 非选择题汇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文字类非选择题汇编1.(2024常州市金坛区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9世纪是一个充满道德进步、物质进步和文化进步的纪元。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举颠覆了这一切。往日的国际秩序不复存在。——摘编自【英】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材料二

一战后,美国与苏联竞争重建东亚新秩序,日本则意欲领导亚洲排除欧美霸权。中国兴起的民族主义与前三者都有密切的合作竞争关系。我们研究一战后的中国外交,需要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除了注意发扬民族主义的一面外,还应考虑到其他国际面向,进而能提出对全球有吸引力的新的世界秩序构想。——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三大进步的表现。(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一战后中国与“前三者”密切关联的史实。(3)据材料二、指出一战后的外交风云对当今中国的启示。(4)综合上述探究,提炼一个关于20世纪的国际秩序的观点。【答案】(1)三大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史实:五四运动。(3)启示:国家力量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努力发展经济,强胜祖国;坚决维护国家利益。(4)观点:20世纪国际秩序风云变幻。【解析】(1)三大进步:根据材料“19世纪是一个充满道德进步、物质进步和文化进步的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因此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是一大进步表现;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加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起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觉醒,从而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又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史实:根据材料“一战后,美国与苏联竞争重建东亚新秩序,日本则意欲领导亚洲排除欧美霸权。中国兴起的民族主义与前三者都有密切的合作竞争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正当要求;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国内掀起五四运动。(3)启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没有活动的战胜国的待遇,因此,国家力量是一国外交的基础。这也给当今中国带来启示,努力发展经济,强胜祖国;坚决维护国家利益。(4)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的国际秩序是风云变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雅尔塔体系,再到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因此20世纪的国际秩序风云变化。2.(2024常州市金坛区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暴君不会发慈悲,杀人放血乃本性。正义之士站起来,正义终将胜邪恶。——摘自于反殖民主义文学作品《独立战争史诗》材料二

法西斯主义、国家福利主义都已经在20世纪进行了实验,并且都无一例外地无法创造出和平、繁荣和自由。——摘编自【美】大卫·鲍兹《古典自由主义》材料三

在实践层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经历了20世纪的发展和波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军突起,展示了勃勃生机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摘编自聂锦芳《恩格斯诞辰200年:致敬不朽》请回答(1)以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及其被推翻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据材料二、指出两种主义进行“实验”的结果。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出现此结果的原因。(3)材料三所述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有哪些?结合所学,对其作简要评价。(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答案】(1)观点:杀人放血乃本性;正义终将胜邪恶。说明:18世纪末19世纪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在美洲的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激化了美洲人民与宗主国的矛盾,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领导了拉美独立运动,拉美独立运动赶走了西、葡殖民者,拉丁美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2)结果:无法创造出和平、繁荣和自由。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原因: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社会福利政策导致政府开支过大,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波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评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它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4)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发展的追求目标等。【解析】(1)观点:根据材料“暴君不会发慈悲,杀人放血乃本性。正义之士站起来,正义终将胜邪恶”材料的主要观点是杀人放血乃本性和正义终将胜邪恶。说明: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在美洲的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激化了美洲人民与宗主国的矛盾,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领导了拉美独立运动,拉美独立运动赶走了西、葡殖民者,拉丁美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2)结果:根据材料“法西斯主义、国家福利主义都已经在20世纪进行了实验,并且都无一例外地无法创造出和平、繁荣和自由”可知,两种主义进行“实验”的结果是无法创造出和平、繁荣和自由。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社会福利政策导致政府开支过大,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主要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它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4)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发展的追求目标等。3.(2024连云港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散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又提供了的保证。——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材料三

世界经济的形成,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世界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和社会的范畴。世界经济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任何国家都不能不和这个整体发生某种程度的联系。而且,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条件的变化必然使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不断地发生变革。——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贸易呈现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归纳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2)归纳材料三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阐述合理)。【答案】(1)变化:贸易规范、范围扩大,商品贸易的种类、数量增加,出现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影响世界合作的因素消除,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2)观点: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起来的。论述: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经济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出现世界经济的萌芽;15世纪后期,葡萄牙、西班牙等开启探索世界并进行殖民扩张,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19世纪70年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瓜分基本结束,世界经济最终形成。【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分析可知贸易规范、范围扩大;根据材料“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分析可知商品贸易的种类、数量增加;根据材料“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分析可知出现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原因:根据材料“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散化的趋势”“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又提供了的保证”归纳可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科技革命的推动,影响世界合作的因素消除,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2)观点:根据材料“世界经济的形成,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起来的”可归纳出观点: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起来的。论述过程需要结合史实,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参考示例如下:论述: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经济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出现世界经济的萌芽;15世纪后期,葡萄牙、西班牙等开启探索世界并进行殖民扩张,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19世纪70年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瓜分基本结束,世界经济最终形成。4.(2024苏州一模)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社会变革的前奏。人类历史上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运动,矗立起一座座高大的思想丰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材料二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

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作品有《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等。——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的言论属于哪个学派的思想?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历史上称为什么?(2)材料二中的“革新运动”是指哪一次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口号是什么?(3)写出材料三中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三部作品共同提倡的主要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认识。【答案】(1)学派:儒家。史称:百家争鸣。(2)运动: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与科学。(3)名称:文艺复兴。思想:人文主义。(4)认识: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解析】(1)学派:根据材料一“《论语·为政》”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所以材料一中的言论属于儒家学派的思想。史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所以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2)运动:根据材料二“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所以“革新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所以口号是民主与科学。(3)名称:根据材料三“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所以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为文艺复兴。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的作者是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他们都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所以三部作品共同提倡的主要思想是人文主义。(4)认识: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回答。5.(2024苏州一模)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摘自林肯演讲《裂开的房子》(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并分析清朝巩固国家疆域的历史意义。(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为扭转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林肯发表了哪部宣言?【答案】(1)内容: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2)原则: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3)目标:维护国家统一或防止国家分裂。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得出内容是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根据材料一“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可得出内容是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可得出内容是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2)原则:根据材料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可得出原则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意义:根据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可得出历史意义是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3)目标:根据材料三“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可得出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或防止国家分裂。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扭转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6.(2024苏州一模)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苏俄之“变”材料一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摘编自《列宁全集》美国之“变”材料二

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世界形势下开始的……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中国之“变”材料三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大除旧布新力度,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摘编自邵梦姝《与苏联东欧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材料一中“改良主义的办法”指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具体举措。(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应对哪一事件?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据材料三,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4)综上所述,20世纪世界经济之“变”,体现出哪些智慧?【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措施:粮食税。(2)事件:经济大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成效: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4)智慧:与时俱进,顺势而变;立足国情,调整政策;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勇于创新等。【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并结合所学苏俄的经济发展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措施: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的知识可知,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事件:根据材料二“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可知,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特点:根据材料二“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可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成效:根据材料三“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可知,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根据材料三“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可知,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4)智慧:从顺应时代潮流、调整政策的角度回答即可,如与时俱进,顺势而变,立足国情,调整政策,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勇于创新等。7.(2024苏州市吴江区一模)近代以来,面对西学冲击,如何对待中国的文化遗产成为时代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欲造成一种新国民者,不可不将其国古来误谬之理想,摧陷廓清,以变其脑质。而欲达此目的,恒须藉他社会之事物理论,输入之而调和之,如南北极之寒流,与赤道之热流,相剂而成新海潮。——梁启超《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1901年)材料二

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全面改造国人文化思想才能救中国,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出现了“打倒孔家店”等偏颇过激行为,一些人认为中华文化等同于落后文化,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刻意忽视中国文化积极方面。——摘编自赵剑英《“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材料三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要求将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和“民主性精华”区别开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摘编自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主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传统文化应持的态度。【答案】(1)主张:变法图强基本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2)存在问题: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中国文化积极方面持有态度: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取思想精华,挖掘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一“而欲达此目的,恒须藉他社会之事物理论,输入之而调和之,如南北极之寒流,与赤道之热流,相剂而成新海潮”可知,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因而主张是变法图强。基本内容:根据材料二“必须全面改造国人文化思想才能救中国,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2)存在问题:根据材料二“出现了‘打倒孔家店’等偏颇过激行为,一些人认为中华文化等同于落后文化,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刻意忽视中国文化积极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的问题在于: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中国文化积极方面。持有态度: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很多优秀的,与时代相符合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取思想精华,挖掘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8.(2024苏州市吴江区一模)经济交往中,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二战后,联合成为欧洲一些政治家的共识。1946年,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其结构将使单一国家的物质力量变得不那么重要。小国将与大国平起平坐,并通过对共同事业的贡献来赢得尊重。”“重建欧洲大家庭的第一步必定是法德之间的伙伴关系。”只有联合,欧洲才可能复兴。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条约,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一体化方式。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上述六国就关税税率达成一致。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成立,12个国家同属一个组织,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摘编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1)据材料,指出欧洲联合的基础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二战后欧洲一些政治家主张联合?(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表现。【答案】(1)基础:地理位置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二战后国际地位变化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实现欧洲复兴。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力量,英、法沦为二流国家,德国分裂,欧洲处于美苏争霸的中间地带,面临严重的威胁。(2)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上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解析】(1)基础:根据材料“战后,联合成为欧洲一些政治家的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国家地理位置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特别是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希望通过联合提高国际地位,从而联合称为欧洲一些政治家门的共识。目的:根据材料“小国将与大国平起平坐,并通过对共同事业的贡献来赢得尊重”“重建欧洲大家庭的第一步必定是法德之间的伙伴关系”只有联合,欧洲才可能复兴”可知,欧洲联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欧洲复兴。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力量,英、法沦为二流国家,德国分裂,欧洲处于美苏争霸的中间地带,面临严重的威胁,所以,二战后欧洲一些政治家主张联合。(2)表现:据材料“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条约,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一体化方式。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上述六国就关税税率达成一致。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成立,12个国家同属一个组织,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表现有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上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9.(2024无锡市滨湖区一模)构建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该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三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扩张引起的……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四中华民族历来秉持“亲仁善邻”的理念。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只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迎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该体系”的名称。(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用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印证这一观点。(3)材料三中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的起源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答案】(1)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观点:欧洲只有联合才能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史实:欧盟成立(欧共体)。(3)起源:苏联扩张;不同意;理由: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于苏联扩张。(4)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一“《火山口上的分赃》”“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一战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集团分别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2)观点:根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可得出作者的主张是:欧洲只有联合才能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史实: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有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盟成立。(3)起源:根据材料三“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扩张引起的……”可得出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的起源是苏联扩张。是否同意、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归因于苏联扩张,故我不同意这种观点。(4)主张:根据材料四“只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迎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可归纳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2024无锡市江阴市一模)红色经典歌曲是历史的回响、时代的号角,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勇抗争、不畏不屈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歌》(1926年)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1939年)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材料四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天的故事》(1994年)(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怎样的时代诉求?为了实现这样的诉求,当时国共合作发动了哪一场军事行动?(2)材料二的歌曲创作于哪一历史时期?随后,为了“保卫华北”,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发动了哪一次大规模的进攻?(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获得了什么赞誉?(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写下诗篇”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色经典歌曲中蕴含了哪些永恒的时代精神?(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反帝反封建/打到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2)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最可爱的人”。(4)设立经济特区;南方谈话。(5)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时代诉求:根据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诉求;军事行动: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2)历史时期:根据材料“《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1939年)”和所学可知,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进攻:根据材料“为了‘保卫华北’,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封锁”和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打起了百团大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3)目的:根据材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赞誉: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战斗,最终打退了敌人,被誉为“最可爱的人”。(4)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画了一个圈”“写下诗篇”和所学可知,“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写下诗篇”是指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材料四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和“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分别指设立经济特区和南方谈话。(5)时代精神: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11.(2024无锡市江阴市一模)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一次次的“发现”中不断突破束缚,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发现自我】材料一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主要强调的是人性的卑微和人生的悲惨。相较之下,文艺复兴则致力于实现人的“自我肯定”。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不再将人类仅仅视为上帝的附属品,而是极力歌颂人的价值,强调人自身所具有的尊严和荣誉,并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进一步肯定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郝苑、孟建伟《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发现世界】材料二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大国崛起》解说词【发现力量】材料三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巨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马克思【发现真理】材料四

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该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式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据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该核心精神的内涵。(2)材料二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事件对世界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一世纪中”“蒸汽大王”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发明,“另外一个巨大无比的革命力量”主要指什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并列举这一理论“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的具体史实(任举一例)。(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不断产生“发现”的根源是什么?【答案】(1)人文主义;把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人为中心而不再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尊严、独立性和自主性。(2)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相互隔绝的局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3)蒸汽机车/轮船;电力/内燃机。(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写出任一点即可)(5)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解析】(1)核心精神:根据材料“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主要强调的是人性的卑微和人生的悲惨”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内涵:根据材料“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不再将人类仅仅视为上帝的附属品,而是极力歌颂人的价值,强调人自身所具有的尊严和荣誉,并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进一步肯定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核心精神的内涵是把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人为中心而不再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尊严、独立性和自主性。(2)重大事件:根据材料“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5世纪后期兴起的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影响:根据材料“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相互隔绝的局面,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3)重大发明:根据材料“蒸汽大王”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时代的交通领域的发明是蒸汽机车、轮船;革命力量:根据材料“另外一个巨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和所学可知,人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入到电气时代,使用的动力是电力、内燃机。(4)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体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指导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如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5)根源: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进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弊端。因此,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不断产生“发现”的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12.(2024盐城市大丰区一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材料二

以1949年为节点,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节选自中共二十大报告(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40—1919年中国在技术、制度方面探索的史实,并分析中国近代化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历史性转变”,写出“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及时间。(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西方国家的“老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分析两条道路对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答案】(1)技术: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特点: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1956年。(3)老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新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老路影响: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新路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4)献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解析】(1)技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919年中国学习西方技术的代表事件为洋务运动。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919年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代表事件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可知特点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标志:根据所学知识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根据所学知识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老路:根据材料三“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可知老路是指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新路:根据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知新路是指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老路影响:根据材料三“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可知影响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新路影响:根据材料三“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可知影响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4)献策: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可知实行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13.(2024扬州市广陵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班固《汉书》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措施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实施了什么政策?执政期间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4)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措施:统一度量衡。(2)政策:休养生息;盛世局面:文景之治。(3)原因: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著作:《齐民要术》。(4)因素:先进技术;安定的环境;政府的政策。【解析】(1)措施:据题干“一法度衡石丈尺”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措施是统一度量衡。(2)政策:据题干“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盛世局面:据题干“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并结合所学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3)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著作: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4)因素:综上所述可知,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先进技术;安定的环境;政府的政策等。14.(2024扬州市广陵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刘全智《“冷战”史》材料三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摘自新华网(1)材料一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三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答案】(1)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原因: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措施:马歇尔计划。(2)区别:“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3)主张: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由反法西斯盟国变为冷战对抗的对手;原因:根据材料一“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可得出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是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措施: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一方面防止西欧爆发革命,控制西欧;另一方面遏制苏联,企图称霸世界等;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2)区别: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和材料三“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世界新秩序”是要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为了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实质是称霸世界;而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实现各国的“共赢共享”。(3)主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家间关系、国际组织、国际秩序的角度分析回答,如:国与国应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合作共赢等。15.(2024扬州市邗江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形态曾经历过一次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唐长安城内临街坊有围墙,临街的坊墙不准开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唐末开始,在封建统治者的干预下缓慢前进,坊墙逐渐消失,前店后宅的沿街商业出现,到宋代新的、开放的、外向的、自由的街巷制度形成。商业氛围浓郁是北宋末年东京城街区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摘编自汪睿等《从“坊里”到“街巷”——浅谈唐宋时期街区开放的影响和启示》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还出现了专业市镇,如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枫泾镇、洙泾镇居民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专业市镇的形成,是明中期以后国内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表现。——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证实北宋东京城街区“商业氛围浓郁”。(2)据材料二,简述明中期以后商业市镇发展的状况。(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古代中国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变化:唐朝城市总体特点是封闭,宋代城市总体特点是开放;唐代街坊分开,宋代坊墙消失并形成商业街。举例:出现早市和夜市;大相国寺的庙会交易;瓦子和勾栏。(任选一个即可)(2)状况: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专业市镇的形成。(3)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海陆交通的拓展;封建统治者的干预等。【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形态曾经历过一次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看的出唐朝城市总体特点是封闭,宋代城市总体特点是开放;根据材料一“唐长安城内临街坊有围墙,临街的坊墙不准开门”和“到宋代新的、开放的、外向的、自由的街巷制度形成”可得出变化是唐代街坊分开,宋代坊墙消失并形成商业街。举例:结合所学宋代时期城市经济繁荣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主要表现是出现早市和夜市;大相国寺的庙会交易;瓦子和勾栏。(任选一个即可)(2)状况:根据材料二“明中期以后,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可得出状况是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根据材料二“还出现了专业市镇,如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枫泾镇、洙泾镇居民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专业市镇的形成,是明中期以后国内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表现”可得出状况是专业市镇的形成。(3)因素: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唐宋时期城市的变化和明朝中后期商业市镇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交通、统治者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海陆交通的拓展;封建统治者的干预等。16.(2024扬州市邗江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1921年,苏维埃政府用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这一系列措施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对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材料二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补资本主义有两重含义,一是资本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二是国家制度方面的“福利化”。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表现的方式是西欧“一体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并简析这一探索的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修补资本主义”和“修正民族国家”的具体举措。(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政策调整的认识。【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积极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对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2)举措:适度扩大国有化程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欧洲的联合(欧洲一体化)(3)认识:符合国情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缓解社会危机;顺应民意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要敢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要结合本国国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定恰当的政策;加强区域合作等。【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1921年,苏维埃政府用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是新经济政策;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这一系列措施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对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同时,对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2)“修补资本主义”举措:根据材料二“修补资本主义有两重含义,一是资本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二是国家制度方面的‘福利化’”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适度扩大国有化程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修正民族国家”举措: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3)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政策调整的认识有:符合国情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缓解社会危机;顺应民意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要敢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要结合本国国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定恰当的政策;加强区域合作等。17.(2024扬州市仪征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科学,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它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前者是为后者做理论论证的。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科学,它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运用而被印证和发展。——摘编自赵曜《马克思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材料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摘编自俞红霞《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并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近代革命进程的影响,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答案】(1)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特点:开放性、发展性、科学性、实践性。(2)影响: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标志。【解析】(1)组成部分:根据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前者是为后者做理论论证的”可知,马克思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特点: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科学,它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运用而被印证和发展”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发展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2)影响:根据材料“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在马克是主义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联系: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标志。18.(2024泰州市姜堰区一模)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过程中的精神积淀,关注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走向成熟、社会走向理性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

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三

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这场运动是由力

图用新的批判与探索的现代历史方法论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材料四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3)材料三中的“新运动”指的是什么?请比较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可以从内容、实质或作用等方面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似性出现的原因。(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答案】(1)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连续性和变革性并存;连续性和兼容性并存;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2)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3)新文化运动相似之处:内容:文学的世俗化(白话文);反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束缚;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提倡人文主义;实质: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传统文化的束缚。(4)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连续性和变革性并存;连续性和兼容性并存;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等特点。(2)物质层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制度层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来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辛亥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学习美国民主共和制,成立中华民国。(3)“新运动”:根据材料“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相似之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的世俗化,新文化掀起白话文运动,也体现了世俗化;两者都反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束缚;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提倡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理念;实质: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作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掀起是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新文化运动也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此都受到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影响;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传统文化的束缚。(4)如何建设新文化:根据材料“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设新文化不能够直接照套照用,一方面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也要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并且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注重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等。19.(2024宿迁市宿豫区一模)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是伴随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不断觉醒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都是出超,在1781—1790年,中国销往英国的商品仅茶叶就达9600万元,而在1781—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所有工业品为1600万元,仅为茶叶的6/1。19世纪初广州流入中国的白银每年为100万两到400万两。——摘编自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1840-1919》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阅读材料一、清朝前中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有哪些?西方殖民者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这种状态的?(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3)根据材料三、“全面觉醒”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怎样的条件?【答案】(1)原因: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中国自然经济自己自足的特征,对外国工业品需求低;方式:向中国倾销鸦片、发动战争。(2)战争:鸦片战争;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特点: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在1781-1790年,中国销往英国的商品仅茶叶就达9600万元,而在1781-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所有工业品为1600万元,仅为茶叶的6/1。19世纪初广州流入中国的白银每年为100万两到400万两”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中国自然经济自己自足的特征,对外国工业品需求低;方式: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倾销鸦片、然后在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2)战争:根据材料“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特点: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条件: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0.(2024宿迁市宿豫区一模)在国家和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历史关头,是否进行革命或者改革,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1689年,议会通过法案,威廉夫妇接受了法案和议会的要求。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选编自九年级《世界历史》材料二

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18世纪以来以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法国、英国、美国,让世界伟大三百年,法国是思想,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我们习惯了这种伟大,它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掌控着绝对的支配权。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有些危机来自我们西方国家自身的错误,而有些则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