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

情感目标: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

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

方面。

3.抽象雕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

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

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

的?(学生讨论)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

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4.多样与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

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

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

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

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

行静物写生。

教学难点: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5.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

的习惯及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

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写生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难点:学习写生的构图知识,学会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

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

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

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3、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1、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

察生活的能力。

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6.喜怒哀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

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

教学难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1、创设情景。(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

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

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3)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

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第7课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

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

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

的圈圈"淹没"了下颗,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

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

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

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

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一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

国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板书设计:第7课夸张的脸

课后小结:

漫画课是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孩子们兴趣浓厚,绘画效果良好。

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上肥皂粉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拓宽

学生对绘画领域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取舍,设计制作一幅

抽象装饰画。

3、通过尝试体验皂粉撒点作画,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

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准备:

师:课件、示范用具、笔刷、颜料、调色盘、纸板、肥皂粉等材料。

生:颜料、调色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

难点:能根据彩色底板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进行剪裁和创意想象,设计制

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出示图片肌理有几种类型?

生:回答肌理的形成和类型。

师: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是物体表面,理是纹理。肌理主要分为自

然形成的肌理和人工制造的肌理,如土地、木材、水波纹、玻璃。人工肌理

表现的方法有很多,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能创造出丰富的肌理变化。除了以前

所学的拓印和对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肥皂粉进行绘制肌理效果。(出示

课题:《神奇的肥皂粉》)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肥皂粉撒点肌理效果的形成,尝试制作具有

激励效果的彩色底板。)

师:为什么肥皂粉会使画面形成这种斑驳的肌理效果呢?同学们打开教材,

看一看教材上的制作步骤图,就知道这些斑驳的效果是怎样形成的了。教材

中提供的步骤图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上的步骤

图,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肌理效果的彩色底板。

学生:边制作边思考问题;

2、肥皂粉撒在色画纸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效果。

3、肥皂粉遇到色画板后为什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教师:这是因为干肥皂粉在吸收周边水和色彩时,肥皂粉和水、色彩的多少

不一,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聚变。平淡无奇的肥皂粉竟然变成了绘画媒材,是

不是非常的神奇呀!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彩色底板图,比较、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尝试制作一张皂粉撒点肌理效果的彩色底板。对比一

下,你所制作的彩色底板与教材中提供的彩色底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老师的示范,纠正问题原因,巩固所学新知识。

师:根据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师示范错误做法,引导学生提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A、水分刚好,肥皂粉太多|太少对比;

B、色彩涂抹太厚|太薄对比。

生观察思考并说出解决方法皂粉的聚与散'色彩的厚与薄,水分的多与少。

3、引导学生再次动手试做彩色底板,了解制作要领,避免问题再次出现。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总结,我们初步掌握了皂粉撒点制作彩色底板的方法。

请同学们根据总结出来的注意要点,再尝试制作一张彩色底板。(学生:再

次练习制作彩色底板。)

三、欣赏作品,创作表现

师:如何把制作好的彩色底板变成一幅有趣的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制作的。

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学会用对折剪贴方法和拼贴方法和拼贴方法制作有

趣的物体。

《用彩色底板剪出的花瓶》这幅作品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的?

生:直接利用制作好的彩色底板剪出花瓶的造型。

《小松鼠的世界》这幅作品又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它又是怎样制作的呢?

2、师出示步骤:A制作彩色底板,B剪贴色块,C组织画面。

3、引导学生欣赏大师作品,了解抽象艺术形式表现有肌理效果的艺术作品

的方法。

生对照作品说感受,师总结和归纳制作步骤。

四、示范引导,激发想象

师:结合所学的《形的魅力》一课,用彩色底板剪裁出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

自由行,然后进行联想,创作抽象人物画。

五、作业要求

教师:通过老师的分析、讲解和示范,同学们了解并掌握了肥皂粉神奇特征

和制作方法,也学会了怎样利用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根据作业要求,请同学

们根据事先制作好的彩色底板进行构思想象,剪裁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制作

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要求:作品构思新颖、构图饱满,画面组织富有层次感,统一中有变化。

学生:设计制作。

六、展评阶段

1、你是怎样根据彩色底板进行联想的?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

2、你觉得这些作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3、通过本课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七、拓展阶段

1、能否掌握皂粉撒点的方法,制作彩色底板。

2、能否运用彩色底板进行联想,设计制作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第9课写意蔬果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写意蔬果国画作品欣赏和写意蔬果国画技

法与练习两大部分。

教学目标:

掌握蔬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用写意技法表现蔬菜瓜果的练习。

教学难点:

造型的准确、下笔的肯定。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齐白石的《荔枝》、《白菜蜻蜓》和徐家昌的《葫芦》,感

受作品在选材、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体会画家崇尚自然、热爱

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补充其他欣赏作品。

2、活动二:演示和体验毛笔的用笔方法,包括中锋、侧锋、逆锋等的具体

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与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作相应练习。

3、活动三:分析具体作品的作画步骤,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教材中是

以葫芦的画法为例,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师应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理解。当

然,教师也可以选用其他蔬果画法作例子。

4、活动四: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练习。

5、活动五: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加以点评。

6、活动六: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第9课写意蔬果

讲解示范

第10课写意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意动物的笔墨特点,运用水、墨、色表现动物的结构、神态、特

点。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习运用笔、墨、色概括表现动物的方法,画出动

物的特点。

3、欣赏名作,体会水墨动物画的美。

二、教学准备

师:课件、写意动物作品图片,写意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生: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笔、墨、色概括动物的形体、动态、神情等特点,用水墨画表现一

至两种动物。

难点:巧妙地运用笔、墨、水、概括表现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a播放水墨动漫作品《功夫熊猫》。让学生观察视频画面是用什么方法来表

现的。

b组织学生对水墨动漫《功夫熊猫》中的表现技法、表现主体进行交流。

2、发展阶段

a欣赏教材中的三幅名家写意动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用笔、

用墨特点。

b小组交流分享,最后由教师总结用笔方法,即点乱法、和破笔法,以及用

墨方法,即破墨法、积墨法等。

3、分析教材中《松鼠》的画法,了解动物结构与用笔的关系,并进行示范。

师做范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作画顺序,以及如何用概括的方法来表现松

鼠的结构特点(头、胸、腹、臀、四肢、尾巴等)。

4、欣赏教材里的三幅学生习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师重点引导学生围

绕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的笔墨特点、构图形式等进行欣赏。

5、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并提醒

学生注意用水、用墨的好习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五、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开展喜欢的动物作品展评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写意动物画法的一

些体会,比如,如何应用笔墨特点表现动物特征等。

六、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学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第10课写意动物

第口课学画松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

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美。

二、教学准备

师:搜集赞美松树的诗词、名家松树摄影图片,准备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生:带齐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

特点。

难点: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a出示课件请学生诵读南朝范云的《咏寒松》诗: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

将。凌风劲节,负雪见贞心。

b交流诗意并点题:松树是我们民族的吉祥树,是长青不老的象征,因此成

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水墨的

表现方法画松树。

2、发展阶段

a欣赏一组松树摄影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挺拔型与虬(qiu)

曲型并从图片中探究"树分四歧(qi)的特点。

b欣赏图片了解松针的基本组成:圆形、扇形、马尾型等。

C对比欣赏:出示摄影作品《迎客松》的图片,与胡也佛的国画作品《迎客

松》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悟画家是如何描绘松树枝干形态及体现“树

分四歧”特征的。

d欣赏金农的《百木之长》,观察画家表现松树的用笔用墨方法。

e示范与实践(1):临摹教材中有关松树枝干及松针的画法,提醒学生用中锋

干笔表现枝干,松针的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组织松针的方法为"品"

字形结构。

示范与实践(2)师示范整棵松树的表现方法(含画题与落款),学生进行第

二次练习。

五、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六、拓展延伸

欣赏几幅古今画松名家的作品,渗透有关松树品格的德育内容。

七、收拾整理。

板书设计:第11课学画松树

讲解示范

第12课十二生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肖的来历,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会用彩泥制作富有个性的十二生肖形象。

二、教学准备

师:课件、生肖剪纸作品、彩泥、泥塑范作等。

生:彩泥及制作生肖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十二生肖文化背景。

2、学会用彩泥塑造有创意的十二生肖象。

难点: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块面等方面塑造富有个性的十二生肖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导入:

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学生交流收集

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

狗、猪"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十二生肖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积极

情感。

4、深入了解生肖"龙,的文化内涵。

龙的由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龙的艺术表现形式(工艺绘画、民

俗活动、建筑装饰等)。

5、教师制作泥塑"龙",并分析归纳其制作要点。

(1)构思要有独创性。

(2)以大块面做基本形体(要简洁)。

(3)以小块面拼贴主体特征(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与衔接,并适当夸大动

物的主体特征)。

(4)装饰、调整。

6、欣赏其他生肖动物的立体造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动手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泥捏制一件你喜欢的十二生肖小动物。

2、学生分组制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挑选“创意奖”作品并展示。

2、请学生讲评作品。

3、师小结。

五、欣赏各种十二生肖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思维。

六、小结:学生学习认真,积极性较高,作业效果不是很理想。

板书设计:第12课十二生肖

第13课风筝的魔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知识,如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师:竹条、风筝纸、风筝图例、课件、双面胶、棉线、风筝线板。

生:竹条、风筝纸、双面胶、棉棒、风筝线板、飘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运用传统材料制作一件板式菱形风

筝。

难点: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的左右对称和中心问题;风筝中十字形骨架的缠

绕;风筝面与风筝骨架的粘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抢答题形式引入课题:课件出示(1)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

是由古代的哲学家()制造的。

2、风筝又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3、导入课题:风筝的魅力

(二)新授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大的风筝制造地在哪吗?(山东潍坊)山东

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在那里,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风筝节,根据地

域和制作风格差异,风筝在不同城市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现在老师就带

领同学们一起学习风筝的知识。

2、课件展示:欣赏中国传统风筝不同种类的样式,并用结构红线图的方式

将风筝的制作骨架体现出来,学生学习并了解差异。

师介绍风筝的种类及特征:(1)硬翅风筝(2)软翅风筝(3)板式风筝(4)

串式风筝(5)桶形风筝等。

同学们这些不同种类的风筝,在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外形都是对称

的。

师:风筝的骨架一定是对称的,但风筝面的图案就不一定是对称的,可以是

不同的图案。

3、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一个板式菱形风筝。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

风筝的制作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绑。简称"四艺",即

扎骨架,糊纸面,绘花彩,绑风筝线。

(1)扎一一扎骨架

扎骨架时,两根竹条呈十字摆放,横向竹条放在竖向竹条三分之一处,左右

对称。

a缠绕骨架前,棉绳要留出15厘米长的绳头。

b固定骨架时,用交叉缠绕法,即将棉绳对角缠绕,左缠绕5下右缠绕5下,

如不够牢固可再缠绕5下,最后打结,并留出15厘米长度绳尾。

c展示部分骨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

(2)糊---糊纸面

将纸面平铺在桌面上,再把风筝骨架摆放在纸面上。

将风筝面预留3厘米的四边依次折好,用双面胶整条粘贴平整。

粘飘带:装饰风筝的肩膀或尾部,宽2~3厘米,长度30厘米左右。

(3)绘一一绘花彩

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欣赏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风筝样式,还学习了闽南

传统文化知识,用菱形的构图方式创作了一幅具有闽南地方文化特色的绘画

作品。

现在请同学们取出第一课时完成的闽南传统文化绘画作品,告诉你们一个秘

密:它就是"四艺”中的绘花彩环节,也就是我们今天制作菱形风筝的风筝面。

(4)绑一一绑风筝线

师示范打结法。

(三)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制作完成的风筝,师生交流。

(五)放风筝

师讲解放风筝的技巧:一抽一放。

(六)户外放风筝进行小结,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稳。

板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魔力

绘制讲解

第14课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

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

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2、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具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

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

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

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

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

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

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

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课后小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作品没有完成。

板书设计:第14课微观世界

演示讲解

第15课会亮的玩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

3、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

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2、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

玩具。

教具学具: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电路、光源制作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实验器材,(出示:一节干电池,

一小节电线,一个小灯泡,胶布);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可

以使小灯泡发光吗?(师生共同探讨,并进行尝试,也可以请学生现场演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备注:结合科学课的知识,将电线的一端绕在小灯泡的线圈上固定好,另一

端则用胶布固定在干电池的负极,这时只要将小灯泡接触到干电池的正极,

小灯泡即会发亮。

2、新授:

a)引导阶段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做了这一组实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一幅电路图(展

示电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灯泡、电线、开关等的工作原理呢?(可做小

组讨论,师生交流,一起探究得出灯泡发亮的相关工作原理)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了灯泡发亮的工作原理,现在请你们采用小组合

作的方式,为接下来将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做好内芯。(小组合作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b)发展阶段

现在同学们都能完成内芯的制作,但只有光源材料能称得上是玩具吗?当然

不能。要知道我们要"发明"的可是会亮的"玩具"啊!而且制作光源难道只有

通过制作"内芯"这种方法吗?(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光源制

作的探索,并在完成光源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构思,如何设想会亮的

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完成了"会亮的玩具”的光源制作,下一节我们将在现有

"光源"的基础上,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希望你们能收集更多的材料,结合"

光源",设计出有创意的科学小玩具。

第16课小布偶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小偶人,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制作工艺。

2、尝试运用废旧布料,利用贴、扎、编、粘等制作方法,巧妙搭配布料的

色彩、图案的质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站立的小布偶。

3、感受亲手制作的小布偶的质感与拙朴,体验用小布偶进行表演的乐趣。

教学准备:

师:课件、收集各种不同形式的小偶人资料图片等。

生:乒乓球、纸杯、纸筒、各种废旧材料、毛线、剪刀等工具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身边所能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可以站立的小布偶。

难点:小布偶站立的稳定性和肢体的灵活性,布料色彩和图案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生欣赏各种手工艺小偶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展示制作好的小布偶,提出本课学习要求,运用所带材料制作小布偶。

二、发展阶段

1、探讨如何制作小布偶的支架。了解小布偶外形,观察制作的材料。拓展

如何用废旧材料对小偶人进行装饰。交流不同的布料搭配。(色彩的搭配、

质感的搭配、纹样的搭配等)认真观察,拓展思路,发挥想象,增强审美能

力。

2、讨论把废旧布料经裁剪后能够"穿”在小偶人身上,选择已有的材料表现

出漂亮的小布偶。

3、师演示讲解制作布偶步骤:

(1)制作支架:将卷好的纸筒(身体、胳膊、脖子)和乒乓球一起粘和好。

(2)设计外衣将带来的花布进行合理安排裁剪装饰在支架上。

(3)添加局部五官、发饰等进行装饰。

4、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拼装组合、透叠带来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教师

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课件出示制作要求:(1).做一个布偶;(2).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设计,注

意布料色彩和图案的搭配。(3).注意卫生,把剪掉的纸和碎布放在口袋里。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学生简述制作心得和创作感受。

小组交流,可否给小布偶们配上合适的布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让学

生课后思考。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板书设计:第16课小布偶

讲解演示步骤: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不错,大家也都开动了自己的脑筋。你们今天学得

开心吗?(开心)老师希望你们带着今天所学的知识,走出课堂,制作出更

多更美更有趣的东西,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第17课电脑美术一一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

2、"复制、粘贴"命令和对称图案的关系。

3、试用Windows画图板上各种上具当画笔,设计多种形式的图案,并发展

成多样对称图案。

4、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

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Windows画图板制作形式多样的对称图案。

2、多样工具表现多种样式的图案。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运用课本中的对称图案制作简易的动画表演,激发学生学习

电脑绘画的兴趣。

2、欣赏导入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电脑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对称图案。让学

生初步了解学习电脑美术的意义。

3、探索切入:出示一对称图案,要求用电脑绘制。方法不限。

师归纳小结,引出"复制、粘贴"命令。

4、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是笔刷工具的使用,因为它是windows画

图板里唯一的线条有变化的手绘工具,需要用鼠标反复熟练运用。并懂得改

变它的笔画特点、粗细样式。

5、熟悉各项菜单下的各种命令。特别是编辑菜单下的"复制、粘贴"选项,

图像菜单下"旋转、反转"、"拉伸、扭曲"选项。

6、制作对称图案:

(1)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

(2)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

⑶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

⑷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粘贴"命令,

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

粘贴的状态下)。

7、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

|H]和主题。

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1)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2)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组合成新画

面。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1、把对称图案作连续图案或构成设计练习。

2、鼓励用其他软件制作对称图案。为自己设计的图画添加文字或照片,作

封面或其他平面作品设计。

板书设计:第17课电脑美术一一对称图形

课后小结: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兴趣高涨,能够跟随老师运用各种工具(线条工具或笔

刷工具)绘制图案,效果还可以。

第18课旅游节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

2、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当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

2、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具学具: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

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

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2、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

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

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

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图、文资料介绍)。

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

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o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1、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2、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

字标题等〉。

3、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

师生评析作业: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

构图、画面表现旅游景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板书设计:第18课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