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9000字(论文)】_第1页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9000字(论文)】_第2页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9000字(论文)】_第3页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9000字(论文)】_第4页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9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摘要语文学科博大精深,中小学语文学习作为知识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部分,不断为广大求学者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新课程改革日程的深入化和创新化,让提高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有效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对学习以及生活的理解能力。本文对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本质和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整合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内容,明确现有中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并提出一系列提高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对策,希望为今后中小学生语文教育中阅读能力提高的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目录TOC\o"1-2"\h\u引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进展 1(三)研究目的和价值 2一、语文阅读能力的本质与形成过程 2(一)语文阅读能力的本质 2(二)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 2(三)语文阅读能力与思维活动的关系 2二、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内容 3(一)阅读分析能力 3(二)阅读评价能力 3(三)阅读相关能力 3三、培养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4(一)培养浓厚的阅读习惯 4(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三)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 5四、提高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6(一)鼓励海量阅读,慎推阅读考级 6(二)享受幸福“悦读”,简化阅读手册 7(三)回归自主评价,跳出检测藩篱 8结语 10参考文献 11引言(一)研究背景阅读能力是指阅读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其他阅读相关能力,考察的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同时它又一直是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如何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阅读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增进对生活、对世界理解认识,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品格。(二)研究综述基于提高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很多学者对这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二十一世纪初,傅伟(2000)指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构成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帮助学生提高品词评句、整体把握文章、比较阅读和想象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苏金良(2002)也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也要和阅读主体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他对语文阅读能力本质和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并建构了一套较为合理的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体系。赵晓英(2012)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阅读态度等方面进行探究。张莹(2013)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入手,探讨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施书霞(2013)通过对当今中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审视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段海燕(2014)指出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喧宾夺主、以假乱真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饶玲芳(2014)指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赵胜花(2019)讨论了互联网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展开的新方向。郭居荣(2020)梳理了新课改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很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李倩(2020)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针对性的分析与论述。综上,目前针对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都只是对不同重点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内容较为分散。缺少系统的将理论、内容与实践指导整合到一起的研究。(三)研究目的和价值本文对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本质和形成过程进行整理,梳理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内容,明确现有中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并提出一系列提高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对策,希望为今后中小学生语文教育中阅读能力提高的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一、语文阅读能力的本质与形成过程(一)语文阅读能力的本质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自主获取并加工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个体心理特征。任何阅读活动都是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策略,那么阅读活动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当然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阅读能力了。因此,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应该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策略。在后者的引导和整合下,前两者内化、结构化、网络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阅读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构成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高品词评句、整体把握文章、比较阅读和想象阅读等方面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阅读时‘手到’的习惯,使学生成为‘会阅读’的人。”[1](二)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渐进的。“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2]首先,学生要阅读必须拥有一定的阅读知识、技能和策略,这是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但并不能把它等同于阅读能力。其次,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和不断地整合,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要素与原有的知识技能相互作用,消化为一种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自身知识水平、技能结构和网络化水平是决定阅读能力水平和发展的关键。最后,在解决具体任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活动任务和问题类型为线索和中心,重组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实现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的融合,并形成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三)语文阅读能力与思维活动的关系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其贯穿于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没有思维活动,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从文章中提取一定的有效信息,经过不断地分析、比较、推理、综合活动,理解隐藏在文章中的连贯性,并补充出空缺环节的过程。而不是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个精确地、逐词逐句地辨认语言信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种运用阅读策略的活动。无论是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学会阅读,都得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3]如果从阅读能力的构成和实质来看,阅读策略比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强的迁移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在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策略具有方法性和调控性,是很好区别“学会”和“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二、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内容任何能力的培养,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阅读能力的教学也是循序渐进的。叶黎明认为,“当我们的教材还是印刷品时,语文阅读教学就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的教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4]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分析能力。根据这一特征可以推断,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一)阅读分析能力分析是将文章的全部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并对每一部分进行独立的研究。综合则是把分解的每一部分按照一定的价值重新组合成为新的整体,它不是简单的部分之间的叠加,而是再现出事物各部分、各方面、多种多样的内在本质的联系。综合能力其实是对阅读材料中具体的内容进行抽象的、理性的概括能力。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而综合往往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整体的、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二)阅读鉴赏能力阅读鉴赏评价能力是对作品美的感受、识别、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是在分析、比较、提问、推理、综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阅读相关能力阅读相关能力,是指那些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一个层面,但是不直接与个体的阅读理解水平相关的能力。包括选择、速度、迁移、创造等。1.选择能力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纷杂到让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接不暇的,筛选信息顺势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基本、最为需要、最为实用的阅读能力。2.阅读速度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阅读都是在课堂或考试下限时进行的。阅读速度的训练意味着提高阅读效率和增加所吸收的知识容量,而对阅读速度的追求,不能一蹴而就,反之,要在平时的训练里逐步提高。3.迁移能力这是指运用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策略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讲,阅读迁移能力是学生从“接受知识”到“讲解知识”,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转变,包括阅读参考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和阅读分类能力。4.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指的并不是单一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也不是评价和欣赏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它的目的是凭借通过阅读获得的新的创意和理解,完成对文本的二次创造。三、培养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一)培养浓厚的阅读习惯“大多数学者认为,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要强调人文思想的熏陶。语文学科既要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又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情感。从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上看,是通过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这种工具,并且通过语言的体悟受到人文精神的关怀,并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者并重,而又不能偏废。”[5]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都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我们在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编上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之下,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却严重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方法相对简单甚至粗暴,中小学的阅读教学过程大多如此: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的讲解、字词的识别、划分结构、段落大意的总结、文章主旨的归纳、还有写作手法的分析等。与此同时,许多教师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所以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阅读任务,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容易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反感和抗拒。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都被压制,从而对语文,对阅读产生一种厌烦感,又谈何从阅读中获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生活是语文的真正源泉,学生是生活的个体,阅读更是与学生息息相关,所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将自己的阅读知识和自己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让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上更有实用性。”[6]阅读兴趣的培养才是实现其他一切阅读目标的基础。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认真挑选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采用灵活多样、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毫无疑问,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出,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以及收藏图书资料,爱护图书的习惯。许多西方国家十分注重从小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上一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无独有偶,自1965年起,日本每年也都会发起“亲子读书运动”,要求成人每天陪孩子读书至少20分钟。2001年11月,日本还颁布了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活动的法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公认这一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首先,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的阅读氛围,传播人人崇尚阅读的理念,推动国民阅读行为的改变。其次,学校是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首先要改变“学习阅读是为了应试”这一观念,避免将阅读课变成单纯乏味的文本解读课。要真正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使学生获得自主阅读能力。最后,家庭还应加强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三)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阅读、能够阅读,将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质的飞跃,也没有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关于阅读能力的界定历来有多种说法。是不是说孩子们在培养阅读和阅读课文的能力时学会了阅读?显然不是。现代阅读科学创始人叶圣陶在《汉语精读指导书》中,将属于基础训练的阅读能力分为六个项目:“如果需要查阅,他可以搜索;如有需要,可参照;如果我们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得很详细;如果意义上有遗漏,可以指出省略。这六种阅读能力的分解要求中学生具备初步考察、分析解释、综合阅读和阅读欣赏的能力。这一序列是一个相对完善的阅读能力体系,从低到高都需要。钱梦龙认为,“阅读能力目标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①阅读常规(使用工具书、草图点、提问);②阅读方法包括音频阅读(读、读、读)、视觉阅读(扫描、跳过、精读)、阅读(摘要、摘要、书籍类型),③阅读步骤(识别、辩论、问题解决、抽象、问答、评论和评论)④阅读心理学(内在动力、注意力、记忆、思维能力、想象力)。本分类从阅读常规、阅读风格、阅读步骤和阅读心理四个方面对阅读能力进行了归纳。但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生只有初步的浏览能力,只能进行浅读,阅读方式单一,多为无声阅读,阅读策略使用较少,阅读心理不够活跃,阅读技能普遍偏低。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对于阅读能力理解不够全面,没有注意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重点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认识到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应当是所有阅读教学目标中的重中之重。四、提高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基于现有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三点策略,希望对改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提高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实质性的帮助。(一)鼓励海量阅读,慎行阅读考级以学生为本,以兴趣为先,热爱阅读才是享受阅读的基础。校园里,不少学生喜欢读妙趣横生的故事,奇幻的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等等。这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阅读现象。老师不必阻止学生阅读这类书籍,而应该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范围,多读书,即便是看起来荒诞的志怪故事,也有其存在的意义所在。教师负有阅读指导的职责,在为学生推荐书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自己的审美、喜好、阅读能力而选定读物的倾向。虽然老师推荐的书都是好书,但如果学生不喜欢,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减弱甚至消失。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往往过于注重推荐书目的质量和数量,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兴趣方面的差异。因此,在阅读中对“量”的追求应该是辩证的,不宜盲目地用目标书的高分率来评价阅读效果;用教师认可的书目对学生阅读能力来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公平的。不能以过级的数量来评定学生阅读的质量,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协助学生选择喜爱的书目,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断丰富学校和班级的藏书量,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目前,很多学校都热衷于建立阅读评价系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阅读评价系统,通过等级测试,这就是所谓的“阅读测试等级”,以合格书目的数量或“优秀”、“良好”等级别来评价“阅读明星”。采用类似的“分级测试”的初衷,是为了迅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增加阅读量。但由于评价体系书目题库和学生操作技能的限制,一本书只能设置选择题或判断题等有限的试题。这样,在有限的题库中,经过反复测试,学生就可以猜出题库中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有的学生为了争取“阅读明星”或达到老师提出的通过率,通过猜题的方式参加考试。这样一来,教师、家长甚至评价体系都很难控制这种现象,分级考试也会失去初衷,甚至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如此以来,长期的阅读“分级考试”,将滋养一批不读书的“读书明星”,并催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如此,还会使真正勤奋且热爱阅读的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二)享受幸福“悦读”,简化阅读手册人们常把阅读表述为“悦读”,意思就是以快乐、享受的心态去阅读,去享受阅读带来的感动与喜悦。因此,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爱上阅读,让他们能享受阅读的幸福与乐趣,让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是推进学生阅读建设的关键。应该说只有阅读成了“悦读”,这样的读书才能持续下去。“早读课前琅琅读,下午课前默默读,晚上睡前美美读”“每天阅读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一些学校为保障阅读时间而提出的口号。如果真如口号所言,学生每天有近一小时的阅读时间,久而久之,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非常可观;与此同时,阅读速度自然会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近在眼前。“阅读对学业成绩的提高贡献率不大。”“读与不读一个样!”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在推广阅读后普遍而直言不讳的质疑。学生们每天有将近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为什么阅读量依然偏少,阅读质量依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从根本上探究问题,寻找解决瓶颈的方法。为了追求课外阅读活动的即时效果,一些学校经常规定学生“每天三记”(好词、好句、心得)的策略,这就硬性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即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记笔记、做摘录。我们都知道,读书时及时记录有利于储存知识,积累素材,提高阅读效率。读书时做笔记,也是成年人阅读的基本要求。然而,如果用同样的标准来苛求中小学生,那就是“揠苗助长”,忽略了成年人和中小学生之间巨大的年龄差异和能力差异。不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对本就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中小学生来说,阅读可能是一件好玩的事,但同时还要做笔记,做摘录,却使好玩的事情也变得麻烦、复杂了起来。久而久之,对阅读产生负面情绪也就有情可原了。这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根据老师的阅读规定,学生在阅读时填写阅读评价手册,还要求家长签字确认等,初衷是要求学生好好阅读,但偏离了培养阅读兴趣的目标,没有完成提高小学阅读能力的核心任务。在重重任务下进行的阅读还能称之为“悦读”吗?虽然学生们费时努力使手册完美,交上了令老师满意的答卷,但阅读兴趣可能会被扼杀在幼小的心灵里。“如果要在图书馆、阅览室写下一条‘第一原则’,我将毫不犹豫地写:自由阅读。阅读从来都是阅读者个体的事,无需代替也无法代替。事实上,‘代替性’阅读还真是存在的,甚至是比较普遍的。比如,制定一条又一条规定,规定一本又一本书目,布置一项又一项作业……几乎是一种‘投食模式’的阅读。”[7]这话一语中的。如今,学生每天都有很多科目的作业,然后再加上临摹、写作、绘画等“喂”读作业。这种以“留分”和手册为依据评价学校是否开展阅读的实践性阅读是片面的,与课程减负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阅读手册,使阅读成为“悦读”。(三)回归自主评价,跳出检测藩篱很多学校以进行考试的方式来评价阅读效果,这使得教师把课外阅读转向课堂教学,使原本自由舒适的阅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样一来就非常可怕。阅读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要不断地建设、完善和推广。如果以测试的形式进行评价,很容易使阅读陷入“分数僵局”,从而使阅读变成负担,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阅读需要评价,评价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基础。近几年来,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阅读分享和评价平台,如“课堂阅读会”、“课堂故事会”、“课前三分钟”、“我是读者”、“演讲会”等,在这些平台上,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向所有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目或必修、选修书目中的自读或共读收获,如好书推荐、书评、书评等,阅读感悟,分享精彩的故事片段,阅读新发现,让他们获得交流的兴趣和自由阅读的价值。阅读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读他们喜欢的、健康的书籍,说他们想说的话,诵他们有共鸣的片段,讲他们想讲的故事。这种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出形式不一的阅读收获,才是成功的阅读,也是最好的阅读评价。阅读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活。如果老师不断提醒学生阅读考试的“考点”,自由的“阅读梦”总会被一群不懂梦的人打断或唤醒。这才是读书的痛苦和悲哀。我们要在学生的阅读情绪和阅读情境上下功夫,让学生静下心来,专注地阅读,让阅读在他们的生活中,成为像吃饭喝水一般日常又自然的事情;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在阅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精神的润泽与文明素养的提升。没有功利的阅读是最美的,这才是幸福“悦读”。结语阅读是人们必备的生活技能,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否是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新课改为阅读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丰富了阅读内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但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和行之高效的训练体系仍遥不可及。许多语文教师都陷入了一种“改革→否定→推倒”的困局,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急迫、浮躁等状态,偏离了教育改革真正的初心。基于以上现状,本文对中小学生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