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译丛2024年第14期(总第640期):绿色产业政策的整体理念-加水印_第1页
赛迪译丛2024年第14期(总第640期):绿色产业政策的整体理念-加水印_第2页
赛迪译丛2024年第14期(总第640期):绿色产业政策的整体理念-加水印_第3页
赛迪译丛2024年第14期(总第640期):绿色产业政策的整体理念-加水印_第4页
赛迪译丛2024年第14期(总第640期):绿色产业政策的整体理念-加水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念》。随着经济气候议程和绿色产业政策的兴起,供应链韧性全和美中关系恶化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报告认为,在贸易和国面,应更多地考虑美国气候战略,将气候战略与《通胀削减法案从“去风险”评估、创新、全球治理机制、稳就业等方面提一、研究主题在美国,供应链韧性、经济安全问题和日益恶化的中美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气候问题和绿色产业政策被提上议事日程。贸易、地缘政治、国内经济政策和气候政策相互影响,政策制定者以及整个社会需要采取全新观念,以制定更具可持续性、更有效的政策方案。美国制定气候战略应考虑更多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贸易与国际关系问题;二是《通胀削减法案》和绿色产业政策的协调。二、综合权衡气候与贸易政策气候因素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制定经济政策需考虑气候问题。借助绿色产业政策促进碳减排可增强供应链韧性、提升美国国内制造业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鉴于全球清洁能源存在巨大资金缺口,社会愈发重视气候投资和政风险”措施正在发挥作用。然而,需注意贸易壁垒增加和投资分配不当会影响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同时,不应将国家安全、气候和经济目标混为一谈,否则可能导致政策重点不突出,最终影响低碳技术的应用。为更好地将贸易以及相关政治和经济问题纳入气候政策机制,发展全新理念十分必要。在《通胀削减法案》中,经济、国家安全和气候目标之间的联系表现得尤其突出。自2022年8月《通胀削减法案》通过以来,政府和企业不断推出行动措施,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气候技术的应用,重塑了全球供应链。实施《通胀削减法案》旨在实现三大目标:振兴美国制造业、通过增强供应链韧性来加强国家安全以及加速能源转型。由于上述三大目标较为宽泛,《通胀削减法案》实施难度增大。《通胀削减法案》及其他相关法律(如《两党基础设施投资法案》)存在共同目标,彰显出美国国内复杂的政治格局。倡导雇佣本国劳动力、发展本国制造业、节约能源和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团体联合在一起,为气候政策带来了一场政治革命,因此具有广泛意义的《通胀削减法案》得以通过。然而,机构、地方和整个社会意识到在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目标与加速实现气候和环境目标权衡时,与非常规伙伴合作挑战极大。在美国气候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国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是气候技术及其大量所需资源的主要生产国,与中国的竞争是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讨论的核心内容。传统上不受中国政策影响的领域如今也出现了政策变化,中美全面竞争图景已显现。此外,中国具备限制出口能力,以2023年为鉴,为防止因台湾问题爆发军事冲突,大陆限制重要矿产出口,依赖中国零部件的美国可再生能源企业正在制定应急预案。由于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相关决策制定极具挑战性。尽管在讨论气候技术时会使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行业中的“去风险”术语,但涉及脱碳关键技术时,由于中方企业占据优势,因此“去风险”挑战有所不同。目前在中国制造电池板的成本比在美国低60%,美国超过80%的太阳能电池板都由中国制造。最大的两家锂离子电池生产商是中国企业,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和价格,其企业规模也迅速扩大。中国还是矿物原料和加工品的主要出口国,全球60%至70%的钴和锂都在中国精炼。中国在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实力强劲,因此对美国企业来说,寻找替代供应商并非易事。另外,依靠传统产业政策有针对性地逐步改进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也具有挑战。换言之,美国企业可能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从中国进口原料,就无法获得政府补贴;另一方面,在政府规定时限内又难以找到原料的替代供应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受益于规模经济效应,制定的价格更具全球竞争力,因此美国企业在价格方面也面临一定压力。决策者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具备紧迫性的气候变化,日益激烈的中美竞争以及国内政治影响,例如领导层更迭带来的优先事项调整,因此他们设定的时间期限紧迫,要求也十分严格。其他国家同样存在相似的权衡难题,全球贸易治理挑战和政治摩擦也随之出现。绿色转型可增加就业机会,并催生新产业,但在推进转型并减轻对传统产业的潜在冲击的过程中各国政府已经加剧了经济竞争,还可能引发新的贸易冲突。相关趋势还会导致企业裁员,大规模公共投资取消,会有更多企业因市场碎片化、成本高昂以及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加剧而倒闭。《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税收抵免与地点和所有权挂钩,这并非美国独创,某种程度上也受中国政策的启发,但该法案加剧了美国与贸易伙伴间的紧张关系,许多贸易伙伴指责美国政府奉行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各国竞相补贴绿色产业发展会带来一定正面影响,但尚未达到倡导者预期效果。例如,欧洲始终难以跟上美国的投资步伐。政策协调和保持全球化价值链开放可减少一些不可避免的浪费性支出。在开展国内投资或建立太阳能和电池技术等并非处于新兴技术的国内供应链时,需关注国际动态,以便确定价格和需求,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三、明确问题考虑政策影响后才能做出具备前瞻性的决策,从而明确管理风险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就当今美国的“去风险”、贸易和气候政策而言,将各种问题混为一谈会加大风险辨识难度。在地缘政治竞争时代,新气候政策的制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对依赖中国而产生的相关风险进行分类,二是确定国际合作有效机当产业政策、“去风险”措施和气候目标相结合是,发现风险和缓解风险的难度加大。本报告提出了一个实用框架,用于评估各种气候技术的国家安全风险(包括基础设施和军民两用技术)和经济风险(包括国内失业情况、知识产权侵犯和供应链中断)。风险性质的确定有助于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解决方案。例如,许多气候技术具有互联性,智能电网可能受到网络攻击,企业或政府可能不当利用私人数据,因此基础设施或数据保护难度变大。针对供应链过度集中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或失业有关的经济风险,可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而数据管理风险则可通过健全数据管理法规来缓解。总体而言,中国在气候技术领域的发展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于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无论是意外还是蓄意的供应链中断风险都和中国有关,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域尤其是关键矿产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凸显了美国的脆弱性。例如,镓、锗和石墨是生产具有军事用途的半导体和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中国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明显是要利用经济工具达到政治目的。将风险混为一谈会导致应对手段不具针对性,可能带来不利影响。例如,美国目前正采取税收抵免、补贴以及关税等贸易壁垒在内的绿色产业政策来实现“去风险”目的,提升经济安全水平。对于一些产业来说,此举有利于赢得多方支持。然而,有些产业不具备与中国企业竞争的实力,要么竞争失败,要么需要获得持续补贴并在受保护的市场才能发展。针对不太可能成功的产业,要确保其供应链在国内稳定运行,以维护国家安全。政府可采取适当支持措施,维持工厂运营,促进国内生产发展,并依靠贸易或外资工厂来满足剩余国内需求。与此同时,政府还可降低外国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提高合规性或透明度要求,以换取美国市场准入机会。从广义上讲,通过供应链多元化来降低气候技术供应链风险是可行方案。减少对单一生产国(即中国)的过度依赖,同时为替代供应链的发展提供支持,以期减少因灾害或政府限制贸易流动带来的问题,并降低供应链中断可能性,从而增强供应链韧性。然而,增加冗余度和建立替代供应链缓慢且成本高昂,需要政府和企业持续发力。未来几年内,《通胀削减法案》的成本将达到一笔可观金额,但仍不太可能完全填补实现能源转型所需的资金缺口。国际能源署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初,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需要增加两倍才能达到所需的2.8万亿美元。因此,美国政府最好根据技术发展和期望结果来确定优先投资目标。供应链多元化可“去风险”,但也可能带来其它问题,比如成本上升和价值链不稳定。承认存在风险并不意味着决策者应全盘放弃现行政策,特别是考虑到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投资不足和规模经济有限仍然是主要问题。相反,继续推行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多元化的政策,同时更加细致地权衡利弊,推动整个社会参与讨论,有助于消除负面影响。更准确的量化分析利于开诚布公的探讨,从而权衡风险和成本。许多国家正在设法应对当前能源转型引发的经济转型挑战。因此,不少国家正采取贸易和产业政策,试图获取更多脱碳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减轻其负面影响。鉴于中国对全球制造业生产,尤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影响巨大,世界各地绿色产业政策和“去风险”战略大多直接针对中国企业,这也是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回应。这一趋势的表现形式多样,一些国家试图吸引中国投资,另外一些国家则引入贸易壁垒,而欧盟等则是两种措施兼而有之。然而,在气候与贸易的关系方面,不仅仅是与中国的合作面找到合作与协调的方向至关重要,这有利于提高现行政策对供应就必须与更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建立伙伴关系。与供气候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一个更大胆、更广泛的框架。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供应链多元化,不应排除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可能性。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双方需就标准制定、研发议程设置和技术部署展开讨论,并进行更具创造性的思考,从而为一些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气候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此外,无论是否有资格享受美国的税收抵免或关税,中国企业都可能继续在全球关键气候技术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因此忽视中国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力等同于忽视全球价格和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最后,本届美国政府似乎不再试图改变中国立场。这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当前政治格局的现实评估,但同时也意味着美国不再像以往一样专注于提高企业透明度和合规性、或寻求解决贸易对产业政策的连带影响。可以推进供应链管理认证工作,激励企业提高透明度、尊重人权并降低碳足迹。四、利益重叠和冲突要解决气候、贸易和国家安全问题,就必须明确竞争性目标以及各方共识和冲突点,其核心是产业政策的复苏。美国一直有产业政策,但其潜在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官方充分认可。直到最近,随着《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以及《两党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的出台,这种看法才彻底转变。光伏板锂电池光伏板锂电池计算电动汽车出口的HS编码为870360和870380。用于查询和计算锂离子电池和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的HS编码分别为850760和850231。在中国通常被视为产业政策的典范。事实上,从国家层面出发为气候技术发展提供支持非常重要,如今气候技术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产业(见图1)。报告使用中国海关最新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23年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19年的1.5%上升到了4%以上。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钢、铁及相关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还不到5%。鉴于中国出口规模庞大且多样,4%这一份额相当可观。这也意味着,随着气候产业在全球的扩张和企业地位的巩固,要求中国政府管控相关行业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最近涌现出大量绿色产业政策研究,但绿色产业政策与日益脆弱的全球贸易体系的兼容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一种方案是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以协调气候目标和贸易目标,这有利于明确绿色产业政策实施以及能源转型关键商品关税征收的条款和条件。然而,世贸组织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当前许多与气候技术贸易和绿色工业政策相关的问题却亟待解决。例如,美国政府正在公开讨论引入或提高进口关税,以应对电动汽车或太阳能产业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中国廉价商品出口的激增可能会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可能导致全球企业不得不依赖政府支持,或在合并浪潮中被迫关闭。行业整合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但对规模更大、更成熟且拥有强大国家支持的企业更有利,而这些企业大多在中国。如此一来供应链只会进一步集中在中国,难以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此外,时间上也存在挑战:由于某些相关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因此很难在当前行业引领者不参与的情况下建立替代供应链。此外,与拥有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经验、强大制造能力和稳固市场地位的公司竞争的难度也很大,而且许多中国企业正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以扩大海外生产规模。《通胀削减法案》的实施面临着上述诸多挑战,在推动美国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同时,该法案还须权衡开放贸易和气候目标。在部分关键案例中,《通胀削减法案》与采购条款相关联,或是对地域进行限制,例如,汽车生产必须在北美进行或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矿物必须来自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是限制采购敏感外国实体(FEOC)产品。根据美国财政部2023年12月发布的拟议指南,敏感外国实体将包括中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实体。因此,《通胀削减法案》将扩大国内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政策目标与重塑国际投资环境、限制特定类型中国投资等目标相结合。具体而言,这意味着同时对矿产等原材料和制成品征税,这与传统产业政策相悖,传统产业政策通常避免此类情况以激励供应链特定环节发展。与化石燃料相比,气候技术需要更具成本优势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力,因此做好权衡并不容易。总之,平衡国内发展目标和国际贸易的挑战始终存在,如今也日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和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将国内政策的国际经济影响纳入气候经济分析。为更好地了解《通胀削减法案》的实施情况,及其与贸易、“去风险”和气候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报告深入剖析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趋势,包括电动汽车行业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比较,以及《通胀削减法案》所推广的一些尚未成熟的技术。五、电动汽车行业:未来贸易战?电动汽车行业在拜登政府的气候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对全球汽车行业影响巨大,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电动汽车行业从小众话题一跃成为美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通胀削减法案》推动了电动汽车在美国的普及,2023年上半年,美国新车销量中电动汽车的占比达到9%。电动汽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企业在电池技术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汽车行业在许多国家都具有政治敏感性,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在美国更是如此。汽车行业仍然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制造业雇用员工人数超100万,据估计,2021年,该行业对GDP的贡献比重超过2.5%。此外,汽车相关工作岗位大多集中在密歇根州等对美国大选具有决定性影响且工人可通过工会产生政治影响力的区域,因此美国预先保护该行业理由充分。中国和美国对华政策主要通过两大方面影响美国的电动汽车推广政策。第一,生产电池所需的许多材料都是在中国或由中国企业负责提炼或生产(见图2)。电池生产也主要在中国开展。第二,通过实施各种税收抵免措施,《通胀削减法案》旨在激励本土电池制造投资,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美国在全球电池制造业中的份额将从2022年的4%增至2025年的10%。此外,从《通胀削减法亿美元的投资。许多投资来自外国企业,包括中国企业,例如国轩高科(Gotion该公司不顾政治反对意见,正在密歇根州建造工厂。另一份由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与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达成的许可协议也受到了政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中国中国第二大国家第三大国家其他国家 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锂精炼镍精炼钴精炼/data-and-statistics/charts/geographic-concentration-by-sply-chain-segment-2021美国政府重塑供应链的一大有力工具是清洁汽车税收抵免的资格要求。如果在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或加工的关键矿物达到相应比例(2024年为50%,2027年为80%或在北美回收的关键矿物达到相应比例,消费者可获得3750美元的补贴。如果在北美生产的电池组件达到相应比例(从2024年的60%到2029年的100%不等则可再获得3750美元的税收抵免。以上税收抵免总额可达7500美元,要求是车辆也必须在北美组装。除上述要求外,从2025年开始,如果汽车含有由敏感外国实体生产的电池组件,或含有由敏感外国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则失去税收抵免资格。美国财政部于2023年12月发布了一份拟议指南,对《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敏感外国实体”进行定义,能源部也发布类似指南,针对《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敏感外国实体”给出定义。这两个定义都对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政府拥有、控制或管辖的实体设置了限制。限制敏感实体所有权占比不得超过25%。尽管该措辞涵义宽泛,但对此最常见的解释是对国家所有权或政府官员所有权的限制,针对许可协议也有相关限制。财政部还为处理子公司和部分股权问题提供了指南,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更加了解,意识到通过股权投资,中国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尽管许多汽车制造商都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但相比《芯片和科学法案》中对敏感外国实体的定义,该指南已较为宽松,可为一些在中国境外经营的中国民营企业获得资格留出余地。一个可能的直接结果是企业重组,可能造成所有权透明度降低,提高审计成本。但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更严格地规划其供应链,并提供最有力的激励措施,促进供应链多元化发展。该指南仍在征求意见,但预计将于2024年定稿。规则出台之际,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推进生产的国际化,以遵守《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在进入其他对过度依赖中国持谨慎态度的市场时降低自身政治风险。这一趋势在智利或摩洛哥等提供关键材料并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较为明显。自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通过以来,墨西哥电动汽车产业起步,越来越多中国汽车或电池企业前往墨西哥发展,以期获得《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的电池组件税收抵免资格,或者避免产品被征收高额关税。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等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墨西哥的销量也在攀升。为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墨西哥电动汽车组装产业发展,从中国运往墨西哥的锂电池数量大幅增加,这也在意料之中(见图3)。有人担心中国出口商会采取转运做法,先将产品运往墨西哥,利用优惠贸易协定绕过关税进入美国市场。尽管特定部件可能如此,但就组装好的电动汽车而言,数据显示结果不同。中美海关数据对比显示,2023年中国对墨西哥的电动汽车出口额平均不到墨西哥对美国电动汽车出口额的10%。在内燃机和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品牌在墨西哥也越来越受青睐,这表明从中国出口至墨西哥的大部分汽车实际上都留在了墨西哥市场。23年7月23年4月23年1月22年7月22年4月22年1月21年7月21年4月21年1月20年7月20年4月20年1月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算电动汽车出口的HS编码为870360和870380。锂离子电池据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讨论或已宣布计划在墨西哥建厂,以进入美国市场。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致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信中,明确表示了对中国实体在特定国家开展业务以享受优惠贸易协定的担忧。未来几个月,墨西哥很可能受到来自美国的更直接审查。美国政府决策者越来越关注的第二个趋势可能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增长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事实上,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和戴琪已经提及此话题,后者在2024年1月的信函中指出,在年内即将完成的对华301条款关税审查中,包括电动汽一些国际制造商一直在将中国制造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其中特斯拉遥遥领先,在2023年1月至1占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37.3%,2023年全年占34%。然而,在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中,有一半以上是由比亚迪和上汽集团等中资企业生产。欧洲是中国电动汽车最大出口目的地,欧盟尤其关注这两种趋势,并决定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展开反补贴调查。对比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数量和极星(Polestar)的销量可以发现,极星是唯一从中国向美国出口电动汽车的汽车品牌。杭州制造商吉利旗下品牌极星计划在北卡罗来纳州投产,未来出口量可能减少。出口量减少的原因是现有的高关税(27.5%)、无资格获得《通胀削减法案》的税收优惠,以及中国企业近期面临的政治风险较高、市场低迷。《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后,随着需求的增长,其他国家电动汽车在美国的出口量均有所增加,而中国在美国的出口量却始终在低位(见图4因此这一举措值得不管当前进口情况如何,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越来越担心,由于中国制造的汽车具有成本竞争力较强,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进入市场。比亚迪等电动汽车企业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销售的各种车型价格低于3万美元。据近期报道,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为4.7万美元。在比亚迪等企业看来,尽管目前关税水平较高,但仍具备与美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竞争的实力,如果更多北美制造的车型因不符合电池组件、关键矿物或敏感外国实体的供应链要求而失去税收抵免资格,那将更是如此。中国中国韩国日本德国欧盟(不含德国其他其他墨西哥欧盟德国韩国17年1月18年1月19年1月20年1月21年1月22年1月23年1月24年1月算电动汽车出口的HS编码为870360和870380。具体数值请参考交互式然而,在第三市场,美国和其他老牌汽车制造商将面临全新竞争。在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及进入市场的数量方面,中国企业都在迅速扩张。比亚迪规模的快速扩张就属于启发性案例(见图5)。截至2024年初,该公司已宣布计划在位于三大洲的至少三个国家(匈牙利、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设工厂,生产电动汽车,今年还将在泰国开设第四家工厂;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后,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投产。此外,据报道,比亚迪正与墨西哥当局就在该国进行大规模投资进行谈判。除电动乘用车生产基地外,比亚迪还在美国、匈牙利和巴西拥有电动大巴工厂。比亚迪还生产太阳能电池板,并在巴西拥有一家工厂;此外,比亚迪还生产电池。该公司正在扩大对电池供应链上游的投资,以确保关键矿产资源的安全,从而加强其垂直一体化模式以降低成本;同时,在供应链下游,投资购买滚装船用于运输汽车。凭借其出色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在诸多领域遥遥领先。如今,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仅在2023年就生产了300万辆汽车。比亚迪国际规模宏大,但并非独一无二,包括合众汽车、长城汽车在内的多家中国公司都在海外投资或试图投资建厂。这一国际规模的迅速扩张离不开全球电动汽车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得益于东道国政府为吸引新投资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中国的产能过剩也可能推动出口增长,一些评论员认为,产能过剩正引发中国主要电动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价格战。据最近发布的一份官方文件,中国政府非常支持其电动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以期获得更多国际合作机会和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运营中已关闭已宣布已报道建设中运营中已关闭已宣布已报道建设中状态未知未来一年,美国政府可能会考虑采取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制造商会拥有更多时间来开发和销售更具竞争力的车型,但消费者的低成本选择也会受到限制,因此选择继续使用内燃机车型。然而,即使在美国不存在直接竞争,在第三市场,中国企业也将与美国企业展开正面竞争,就像在中国国内一样。直接竞争可能推动传统汽车制造商进行创汽车行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公路运输所在碳排放中占比较高,因而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目前,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做法类似,部分美国电池企业和中资品牌极星正尝试在美国进行本地化生产,然而这一选择会受到当前政治环境的影响,对中国产业政策负面效应的担忧也在滋生。最终,政策制定者对风险的评估以及与伙伴国甚至中国开展合作的方式将起决定性作用。六、相关建议经济安全和“去风险”对气候政策的影响日益增大,同时也在塑造着绿色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贸易、国家和经济安全已成为制定气候政策时不容忽视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组织需要全面考虑绿色产业政策,仔细权衡风险和机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随着“去风险”在绿色经济中的大规模推广,政策制定者和整个社会应定期评估其结果及成本。如果发现成本大于收益,也可以考虑其他有效方法。这就需要对各种供应链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将风险、成本和政治因素考虑在内,并更好地定义成功的“去风险”。政策制定者尤其需要优质框架,以便评估中国企业生产国际化的效应,因此有必要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中国企业生产国际化对气候问题、“去风险”和美国国内经济议程的影响。第二,创新仍将是提高安全性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持续支持切实可行的研发工作,以改进现有技术,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是非常有价值的。举例来说,锂和锂电池价格下跌,可能不利于含矿物更少、储量更丰富或更环保的电池化学材料的研发和使用,比如固态电池或钠电池。回收利用也是如此,尽管它是一种更加环保的解决方案,也有助于减少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但是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创新发展。持续支持创新举措可以实现气候和国家安全的双赢。第三,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加强当前全球治理机制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