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卷:河南省长垣市蒲北中心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B/17/wKhkGGZ6HvWAN2E_AAL8WUzmbMc219.jpg)
![期中试卷:河南省长垣市蒲北中心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B/17/wKhkGGZ6HvWAN2E_AAL8WUzmbMc2192.jpg)
![期中试卷:河南省长垣市蒲北中心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B/17/wKhkGGZ6HvWAN2E_AAL8WUzmbMc2193.jpg)
![期中试卷:河南省长垣市蒲北中心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B/17/wKhkGGZ6HvWAN2E_AAL8WUzmbMc2194.jpg)
![期中试卷:河南省长垣市蒲北中心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B/17/wKhkGGZ6HvWAN2E_AAL8WUzmbMc21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A.中国边疆的危机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C.鸦片输入的危害 D.中俄《北京条约》的后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中国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边疆的危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鸦片输入的危害”,排除C项;材料与中俄《北京条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C.成立了“洋枪队” D.在中国开设工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未满足英国的利益要求,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获得更多的租界”,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并允许各国驻兵保护,这与题干“英国”不符,排除B项;列强成立洋枪队,是为了应对太平军的威胁,排除C项;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题干“英国”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失败主要原因()A.石达开意气用事 B.杨秀清得寸进尺C.农民阶级局限性 D.反动势力太强大【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C正确;AB项都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排除;反动势力强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天京陷落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答案】D【解析】图示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的①②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①永安建制、②天京事变。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1年9月下旬攻克永安,12月,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受东王节制。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之后攻克武昌,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综上所述,排除ABC项,故选D项。5.19世纪后半期,美国海军军官罗伯特•薛斐尔在写给国内参议院的一封信中提到:中国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独自创办了一个(金陵机器局),与曾国藩合作创办了一个(江南制造局),扩建了一个(天津机器局)。当时,李鸿章参与军工企业建设的最初目的是()A.自强 B.求富 C.海权 D.民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主要目的是自强,A项正确;求富是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海权是创办海军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民主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确立主题,收集材料是探究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这组材料体现的主题是()A.列强侵略下的屈辱 B.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C.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D.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断地进行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综合起来,“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这组材料体现的主题是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C项正确;AB项不全面,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人民的探索,排除D项。故选C项。7.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A.关天培战死炮台B.圆明园惨遭洗劫C.邓世昌殉难黄海D.义和团火烧教堂【答案】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B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8.《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某个地方离开祖国怀抱50年,这个地方是A.香港岛 B.台湾 C.澳门 D.库页岛【答案】B【解析】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政府派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B项正确;香港岛是《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排除A项;澳门是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排除C项;库页岛是被沙俄侵占,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规定,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项正确;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能说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AD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B项。故选C项。10.“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 B.金田起义 C.公车上书 D.廊坊大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项正确;三元里抗英是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A项;、金田起义是1851年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排除B项;廊坊大捷是1900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11.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子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A.外来侵略促进国家意识觉醒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陈独秀的国家民族意识萌芽于甲午战争,成熟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这表明了外来侵略促进国家意识觉醒,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闭关锁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国家观念的形成,而未涉及中国是否落后,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学习,排除D项。故选A项。12.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A.论文《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C.影视剧“公车上书”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一手史料,D项正确;论文《戊戌变法史事考》、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影视剧“公车上书”片段都是二手史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13.“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这一年”是指下面时间轴中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一年,当时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英、美、法等八国联军侵入中国,D项正确;1840年是英国发到鸦片战争,排除A项;1856年英国、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4.一首描绘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诗中写道:“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老将新疆护国门,菜市横刀血溅飞”(注:“菜市”即北京菜市口刑场)该诗中提到的人物有()①林则徐②左宗棠③邓世昌④谭嗣同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答案】C【解析】依据“黄海波涛怒气冲”“老将新疆护国门”“菜市横刀血溅飞”,可知分别对应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牺牲、左宗棠收复新疆、戊戌变法中谭嗣同等人在菜市口刑场遇害,因此该市中提到的人物有左宗棠、邓世昌、谭嗣同,②③④正确;题干没有提到主持虎门销烟的林则徐,①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5.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由此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并毅然发动了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广西起义【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宋教仁改造国民党并在国会占有绝对优势,袁世凯为实现专制独裁,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史称“宋教仁案”,这一事件后,孙中山为维护辛亥革命成果,毅然发动了二次革命,A项正确;护国运动是1915年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后,在孙中山号召下,南方将领蔡锷、唐继尧等人进行的讨袁运动,排除B项;护法运动是1917年7月,由于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的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反对专制独裁的斗争,排除C项;广西起义是1907年中国同盟会领导的一次反清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16.从一个“普通刊物”发展成为全国新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擂响了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战鼓,标志着新一代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舞台。该刊物是()A. B.C. 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全国新文化”“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擂响了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战鼓,标志着新一代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C项正确;《民报》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排除A项;《劳动界》是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刊物,排除B项;《国闻报》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报刊,排除D项。故选C项。17.“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选自诗人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A.邹容的《革命军》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B项正确;邹容的《革命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均与题干“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8.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 B.游行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答案】C【解析】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提出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学生运动,不是工人罢工,排除A项;B中遍及全国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不能看出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排除D项。故选C项。19.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思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七大 D.井冈山会师【答案】A【解析】依据“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有关,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这次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A正确;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于1945年,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时间上都不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20.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说明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均田免粮 B.自由独立 C.富国强兵 D.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内容“中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D项正确;均田免粮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思想,排除A项;自由独立是五四运动时期倡导的思想,排除B项;富国强兵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材料一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2)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由。【答案】(1)严禁鸦片的决心;虎门销烟。(2)原因:中国武器落后;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3)理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解析】【小问1详解】决心:根据材料一“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可得出林则徐严禁鸦片的决心。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是虎门销烟。【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可得出中国惨败的原因是中国武器落后。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得出鸦片战争中英国用船舰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2)材料二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材料三中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解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可知,这是《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据材料“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可知,1895年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据材料“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知,1901年的《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小问2详解】条款: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据所学可知,1901年的《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问3详解】据所学可从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等角度回答。23.阅读以下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李鸿章创办的实业清单时间创办的实业名称1866年中国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天津至大沽及北塘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1888年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山东威海湾内的刘公岛——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答案】观点一:洋务运动推动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论述: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通过模仿西方军事技术以求自强,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如李鸿章等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基础。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结论:总之,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第一步。观点二:李鸿章创办实业对中国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论述: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维护国内统治,开展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李鸿章是其中杰出的人物,通过模仿西方军事技术以求自强,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陆军、海军建设、新式学堂等领域都有新突破。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结论:李鸿章创办的实业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但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基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比如可以从“洋务运动推动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提取观点;论述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通过模仿西方军事技术以求自强,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如李鸿章等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基础。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论述,最后从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进行总结。24.“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不懈努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这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材料三“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1)材料一中,为“谋求政治变革”开展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2)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学习西方,探索救国道路,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答案】(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3)由学习技术(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梁启超”“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谋求制度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知“谋求政治改革”是指梁启超等领导的戊戌变法。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三“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结合所学可知,“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一戊戌变法、材料二辛亥革命、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