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枣强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用黑色字迹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诗词写的很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怎么样分别高下?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诗。关于落花,在《红楼梦》中写得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正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然表现得如此多情,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时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这是写的非常动人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相见欢》,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份悲哀写的很好,而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林花谢了春红”,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李后主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林花谢了春红”,春天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好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朵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红楼梦》的诗词写得很好,林黛玉的《葬花词》写得也很好。在《红楼梦》中,托拟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的《葬花词》,曹雪芹写得很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真正优秀的诗和词想必是多层次而富有哲理,幽微曲折中包含言外之意的。(摘编自《叶嘉莹讲<红楼梦>中的诗词》)材料二:我曾说《红楼梦》带有诗的素质,我后来想起鲁迅老早就说过了,说《红楼梦》是“无韵之离骚”,离骚当然是一首长诗了,鲁迅这句话是赞赏得最恰当不过了。《红楼梦》不用韵,但是有诗的内涵,所以鲁迅这句话实际上已经说在前头了。你闭起眼睛想想《红楼梦》写到薛宝琴穿一件大红斗篷,站在雪地里,贾母远远看到,说,你们看像什么?众人说,这像仇十洲画的一幅画,雪中的美人。这意境是诗的意境,又是画的意境。《红楼梦》最了不起的,是它的诗性美,小说里面描写的人物是独特的,个性非常鲜明突出,有诗人气质。你闭着眼睛想象,晴雯跟袭人就无法混淆,林黛玉跟薛宝钗也无法混淆,王熙凤跟其他人也无法混淆。比如“冷月葬诗魂”,“诗魂”是指林黛玉。我曾经有过文章分析,林黛玉本身并不仅仅因为漂亮,她有诗人的气质,所以曹雪芹是给她写了一句“冷月葬诗魂”。而且这一句带有一种预言的性质,预示她的悲剧的命运,是在凄凉冷落中去世的。庚辰本上是“冷月葬死魂”,旁边原笔改的“诗”,后来我在列宁格勒(今称圣彼得堡)发现苏联的本子上也是“冷月葬诗魂”。还有程甲本,也是“冷月葬诗魂”。“冷月葬诗魂”是对的。《红楼梦》尽管是用散文写的,创造的很多意境是具有诗的意境的,自始至终,从第一回到八十回一直贯穿下来。后面的四十回当然就差多了,有艺术敏感,有艺术经验的人读到后四十回,味道就走了样了,就不是那么耐人寻味了。(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最了不起的是什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黛玉与冯正中写“落花”有差别,在于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的只是一层感动。B.李后主的《相见欢》因为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人生,所以在运用到短小而精炼的句子时,写悲哀写的很好。C.杜甫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形象说明了《红楼梦》诗词和大诗人词人相比有所不同的多种原因。D.《红楼梦》带有诗的素质,具有诗性美,有很多意境是诗的意境,其人物个性非常鲜明突出,有诗人气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诗词写的很好,但是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它们之间有着巨大而明显的差别。B.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而李后主非常精炼,因此李后主写“落花”更好。C.《红楼梦》不用韵,不是诗歌体裁,但有诗的内涵;鲁迅曾赞赏《红楼梦》是“无韵之离骚”。D.“冷月葬诗魂”中“诗魂”是指林黛玉,林黛玉的美貌和诗人气质,使这句诗决定了其悲剧命运。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从正面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B.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C.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D.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手法。5.结合材料一、二,叶嘉莹与冯其庸在诗词这一层面,对《红楼梦》的看法是否矛盾,并谈谈原因?【答案】1.B2.C3.B4.①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红楼梦》经典诗词如《葬花吟》等,用以论证作者观点。②对比论证,将《葬花词》与冯正中、李煜的词进行对比,论证了《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是有差距的。③引用论证,不仅引用了《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也引用了著名诗人词人李煜杜甫等人诗词。④因果论证,作者在论证李煜“落花”词时说“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论证了李煜词的“短和精炼”这一写法的精妙之处。5.不矛盾。原因①叶嘉莹借《葬花吟》与《葬花词》与冯正中、李煜的词进行对比,由点及面,认为“《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观点。②冯其庸认为《红楼梦》不用韵,但是有诗的内涵,因为描写的人物是独特的,个性非常鲜明突出,有诗人气质,也创造出很多具有诗意的意境。③叶嘉莹就《红楼梦》诗词本身艺术价值来说,冯其庸则从《红楼梦》人物创作及内容层面来肯定《红楼梦》的诗性价值。【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B.颠倒因果,原文“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人生”不是“短小而精炼”的原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原文“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作者认为是“有所不同”而非“巨大而明显的差别”。B.“李后主非常精炼,因此李后主写‘落花’更好”以偏概全,“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李后主写的更好不仅仅是因为精炼。D.无中生有,“林黛玉的美貌和诗人气质,使这句诗决定了其悲剧命运”于文无据,原文“黛玉本身并不仅仅因为漂亮,她有诗人的气质……而且这一句带有一种预言的性质,预示她的悲剧的命运”,这句诗是预言性质而非决定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结合全文,材料一认为“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都会影响到诗歌的价值,“真正优秀的诗句和词想必是多层次而富有哲理,幽微曲折中包含言外之意的。”A.描写人物形象,从作者角度看,不是最好的诗词;C、D两项通俗易懂,但是内涵不足,三项从反面都可以论证作者观点。B.通过典型意象表达出游子思乡的情感,内蕴丰富,包含言外之意,属于正面表现作者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在《红楼梦》中写得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红楼梦》的诗词写得很好,林黛玉的《葬花词》写得也很好”这里是举例论证,列举了《红楼梦》经典诗词如《葬花吟》等,用以论证作者观点。“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这里是对比论证,将《葬花词》与冯正中、李煜的词进行对比。“林黛玉《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相见欢》,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这里是引用论证,引用了《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和李煜杜甫等人诗词。“李后主使用很短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这里是因果论证,论证了李煜词的“短和精炼”这一写法的精妙之处。【5题详解】本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首先明确观点,不矛盾,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分析材料一“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可知,叶嘉莹认为“《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是有差距的”。分析材料二“《红楼梦》带有诗的素质”“《红楼梦》不用韵,但是有诗的内涵”“小说里面描写的人物是独特的,个性非常鲜明突出,有诗人气质”“《红楼梦》尽管是用散文写的,创造的很多意境是具有诗的意境的”可知,冯其庸认为《红楼梦》有诗的内涵,人物有诗人气质,也创造出很多具有诗意的意境。比较二人看法可知,叶嘉莹侧重从《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性进行评价,而冯其庸侧重从《红楼梦》人物层面评价其诗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文章,完成各题。智斗[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山坡上走过。胡传魁:嘿,阿庆嫂!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胡传魁:你好哇?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胡传魁:哈哈哈……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刁德一:好说好说。阿庆嫂:参谋长,您坐!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当时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胡传魁:你这个人哪!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胡传魁:哈哈哈……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注】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他是个“草包”,虽然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却有他的可爱之处。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的表现。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唱词前八句是整句,音韵谐和,后三句是散句,显示了阿庆嫂的生意兴隆,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B.运用对偶、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阿庆嫂身份又回答巧妙。C.这段画线文字是阿庆嫂针对刁德一怀疑自己和新四军来往所作回答,说明自己和新四军没有一点关系。D.“人一走,茶就凉”软中带硬,“有什么周详不周详”一句话中有话,巧妙地把刁德一的刁难顶了回去。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9.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B8.(1)“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2)泼茶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9.①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戏。②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③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错误,从文中来看,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仅仅是寒暄应付,他对阿庆嫂自始至终是持怀疑态度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显示了阿庆嫂的生意兴隆”错,这几句唱词是阿庆嫂针对刁德一怀疑自己和新四军来往所作的回答,点明自己和客人的关系,自己开茶馆,开门做生意,是来自己这里的都是客人,自己都笑脸相迎,走了不考虑他是什么人。C.“说明自己和新四军没有一点关系”错,阿庆嫂是表明自己开茶馆,只是开门做生意,不管客人是什么身份。D.“人一走,茶就凉”话中有话,“有什么周详不周详”一句软中带硬。这段唱词的意思是:自己开茶馆,开门做生意,来自己这里的都是客人,自己都笑脸相迎,走了不考虑他是什么人。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文中第一处画波浪线的舞台说明是刁德一初次见到阿庆嫂时的表现。刁德一初次见到阿庆嫂,就认为阿庆嫂不一般,对阿庆嫂起了疑心,而“上下打量”这一细节正是刁德一起了疑心的具体表现,也表现了刁德一的阴险、多疑,为下文的矛盾冲突做了铺垫。文中第二处画波浪线的舞台说明描写了阿庆嫂泼茶的动作,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发生在阿庆嫂唱“人一走,茶就凉……”之后,结合特定的环境以及特定的人物语言来看就有了深意,实际上这是阿庆嫂对刁德一多次试探的有力回击,既表现了阿庆嫂对刁德一的不满,也表现了阿庆嫂的机智、果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内涵及作用的能力。这场戏名为“智斗”,斗的双方应是阿庆嫂和刁德一。阿庆嫂作为一名抗日战士,在不明刁德一身份的情况下,要探明对方身份;在明确对方身份后,又要巧妙地应对刁德一的盘问;而刁德一怀疑阿庆嫂的身份,狡猾的他耍尽花样想要探出对方的真实情况,这就难免有一场“智斗”了。刁德一是“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是“察言观色把他防”。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阿庆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可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出对手言谈中的漏洞。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所以,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智斗”主要体现在双方斗智上。剧本中并没有出现真刀实枪的斗争,但刁德一对阿庆嫂产生怀疑,不断用言语来试探阿庆嫂,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如“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等;阿庆嫂则一眼看破刁德一的性情,并巧妙地利用胡传魁“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来作为自己的盾牌,并用泼茶和唱词来反击了刁德一的试探,保护了自己,也保住了新四军的秘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曰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曰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10.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B.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C.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D.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两句中的“度”含义相同。B.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C.泉府,古代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的部门。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所以古人将“钱”称“泉”。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相当于副宰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辩解说,他可以承认自己对国家不够尽心,未能让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B.司马光认为,法度的好坏取决于人。坏的法度交由良吏执行,弊端也会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执行,也显现不出其优势。C.唐介预言,王安石虽然学识渊博,但拘泥古法,见解虚浮,不合实际,如果让他执政,一定会变换现行法度,使国家陷入困扰之中。D.孙固认为,王安石文章、品行都很高,但心胸狭隘,难以容人,担任谏官可以,若出任宰相,就不如司马光等人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2)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14.“盘庚迁都”作为论据,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解读有何不同?【答案】10.C11.A12.A13.(1)况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只把这些作为要务吗?(2)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徒,介甫您可能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14.①王安石认为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②而司马光认为,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帝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荐。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所以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帝欲用安石”为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可独立成句;“曾公亮”是“力荐之”的主语,故“曾公亮”前应断开,可排除A;“安石难大任”是“言”引出的内容,故“言”后应断开,可排除B;“帝问之”为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可独立成句;“介”是“曰”的主语,故“介”前应断开,可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不同,“度”,计划;/考虑。句意: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B.正确。“其介如石”,心志操守坚如磐石。C.正确。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错,依据“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意思是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可知原文说的是“现在不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而不是“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且”,况且;“以此独为”,唯独把这些作为;“顾……乎”,反问句式,“反而(或难道)……吗?”(2)“彼”,他们;“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者……也……”,判断句;“未之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察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知,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由此可知,王安石认为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依据“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可知,司马光认为,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参考译文: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制订法令并交给执行部门去施行,这当然是您的权限范围的事。但是应当抓大放小,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应不分巨细,只图新奇而将所有旧的法令全部改变。况且法令需要人来执行,倘若介甫您能选择良才在执行部门任职,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执行部门任非其才,即便每天给他们好的法令,终究无所补益。介甫您所说的先王之政是指的周朝的泉府所做的赊贷吗?我琢磨那时的赊贷,似乎与今日借贷青苗钱还是有差异的,况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独独以此为要务吗?至于说到排除邪说,责难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与变法和逐利的人走得越来越近,身边少不了那些好歪理邪说的奸佞小人。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逄迎之徒。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这都是说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劝您不以国事为重,以媚俗从众为荣?只是说天下有不同的意见,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体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荐。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所以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唐介退朝后对曾公亮说:“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应该知道。”宋神宗问孙固,孙固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够胜任侍从或献纳之职。宰相要有(宰相的)气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您如果)一定要物色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都是合适的人选。”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事务。”皇帝说:“这样那么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题河中鹳雀楼张乔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十载重来值摇落①,天涯归计欲如何?【注】①摇落:草木凋残、零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高楼”“鹤雀”点题,用“今无”二字写出鹳雀已无、野燕飞过的景象,徒留此楼触动悲情。B.隔树远望,五陵一带已经一片秋色,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广袤的大地,秋色与夕阳相互映衬。C.“归计”多为文人登临所致之情,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D.全诗虽以“怀古”开篇,却以“十载”思归作结,于开阔苍茫的境界之中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无奈。16.颈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在谋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5.C16.①紧承颔联对鹳雀楼周围景色的描写,渔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与上联的三晋秋景远近结合,共同描绘出登楼所见的冷寂画面。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用语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为尾联抚景思归作了铺垫,使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归计’……,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情,并无“归计”。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二句描摹远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隔树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依次北眺,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大地,一片夕阳景色,“秋色早”、“夕阳多”,自然会“动悲歌”。景色冷寂,情感悲凉。颈联二句描摹近景,诗人低头向下俯瞰:“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打鱼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用语十分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用简洁的两个字组成“寒夜”这个冷寂的背景,情由景生,在此背景之下必登高望远常会产生思乡之情,为末联抚景思归,留下了铺垫。(三)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历代帝王中有好开局的很多,然而“____________”;这并非因为创业易而守业难,而是因为其人一旦得志“____________”,最终导致民心背离。(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作者考虑到司马光对自己的看重与厚待,不应该马虎回复书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能克终者盖寡②.则纵情以傲物③.吴楚东南坼④.乾坤日夜浮⑤.重念蒙君实视遇厚⑥.于反覆不宜卤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寡”“坼”“覆”“卤莽”。(四)教材链接(本题共2小题,6分)18.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之日久游处:交往共处B.永保无疆之休休:喜庆福禄C.仁者播其惠惠:恩惠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错误。惠:仁爱,宽厚。句意:仁德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故选C。19.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B.举先王之政举:施行C.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特别D.冀君实或见恕也见恕:原谅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特:只、只是;句意:(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故选C。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雷雨》运用“三一律”,让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矛盾在周公馆的一个夏日午后集中爆发。这场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的大“雷雨”,在今天读来依旧有_____________的力量: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_____________地再现了当年的纠葛,也让人_____________了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这段剧情,在全剧的情节结构上至关重要: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雷雨》在紧张激烈的冲突中,用鲜活生动的剧本语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即便是集中了大量反面性格特点的周朴园也不例处。他怀念记忆中的旧时恋人或许不假,但现实中他又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痛苦悲愤、善良自尊的鲁侍萍认清周朴园面目后,虽想尽快离开周公馆,可又忍不住要看看自己分别三十年的大儿子,但见到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她极度失望、悲愤,以至差点失言,曹禺非常巧妙地运用语言转换,让鲁待萍的内心痛苦与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可见作者在创作上的_____________。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振聋发聩拨云见日洞察独辟蹊径B.振聋发聩抽丝剥茧洞悉匠心独运C.摄人心魄抽丝剥茧洞察独辟蹊径D.摄人心魄拨云见日洞悉匠心独运21.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B.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C.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D.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2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选项是()A.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但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的产生。B.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但也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C.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既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D.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既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是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答案】20.B21.D22.C【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结合前文“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可知是“振聋发聩”,排除CD。“拨云见日”,拨开云雾,看见了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再现了当年的纠葛”应该用“抽丝剥茧”,排除A。“洞察”,意思是看穿,观察得很透彻;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洞悉”,意思是清楚地知道;凭直觉或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或辨别出。这里意思是让人清楚知道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用“洞悉”。“独辟蹊径”,意思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这里指作者在创作上构思巧妙,用“匠心独运”。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表解释说明。A.表话题转换或话题突变。B.表插说。C.表中断。D.表解释说明,与例句相同。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原句“虽是……但也”关联词使用错误,由“因由”“根源”等可知后面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所以应把“虽是……但也”改为“既是……也是”。“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句式杂糅,“导致……”与“……的根源”杂糅,且“导致”侧重于结果,“造成”侧重于起因,句中侧重原因,用“造成”更好,故改为“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故选C。(二)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我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减盐”渐成生活新风尚。减盐食品里面的盐少了,①?当然不能。普通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很多消费者认为,减盐食品就是低钠食品,多吃无妨,这可大错特错了,因为一些减盐食品的钠含量不一定低。为什么在减盐食品中,还含有这么多钠?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一款食品想宣称“减盐”,只需找一款大家熟悉的同类食品进行对标,让减盐食品的钠含量少于对标食品的75%即可。换句话说,②,而非减到某个绝对值。如果对标食品含钠量过高,即使减少超过25%的钠含量,减盐食品的钠含量依然可能偏高。“另外,减盐食品的口感也可能让消费者在不经意间摄入更多盐。”有医生提醒道,一些减盐调味品的减盐量一般,但口感却可能清淡很多,这导致人们在做饭时要放更多的减盐调味品,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口感。“比如,近几年减盐酱油很火,但是它的味道会差一些。原先放一勺酱油就能调出的味道,现在需要放2至3勺才行。这样计算下来,③。”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①是不是就能敞开肚子吃了②减盐减的是相对的百分比③盐的总摄入量是增加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从问号看,这里应该填写问句,从横线前的句子看,问句问的是减盐后的情况,而后面“当然不能”,所以答案应该是“是不是就能敞开肚子吃了”这样的内容。第二处,从前后文中的“75%”“25%”来看,减盐减的不是具体数值,而是对标食品的钠含量的百分比,所以答案是“减盐减的是相对的百分比”。第三处,由“原先放一勺酱油就能调出的味道,现在需要放2至3勺才行”,可以推断出,这里的意思是说盐摄入量在增加,所以应填“盐的总摄入量是增加的”。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像高山一样崇高的品德令人仰望,如大道一般光明的行为让人循行。有人认为仰望得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也有人认为不尽然。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