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湖北卷)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9分)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①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②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____、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____。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____和____。也就是说,③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④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A]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B]腐败[C]堕落[D]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它之所以千古传诵而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也是因为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或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感慨(kǎi) B.喟叹(wèi) C.晋宋(jìn) D.弥漫(mí)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____、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____。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____和____。A.沉沦留恋觉醒追求B.沉沦依恋追求觉醒C.颓废依恋追求觉醒D.颓废留恋觉醒追求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A]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B]腐败[C]堕落[D]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A., B.、 C.、 D.,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它之所以千古传诵而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也是因为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A.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B.它之所以千古传诵而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也是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C.它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原因。D.它千古传诵而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也是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5.将“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2分)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B2.D3.A4.A5.C【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1.ACD.正确;
B.有误,“喟叹”中的“喟”应读作“kuì”。
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第一处:沉沦:指陷入困苦的境界。颓废:指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精神不振,填“颓废”更合适。第二处:依恋:舍不得离开。留恋:不愿意离开或舍弃,程度更深。结合前面“强烈的”可知,填“留恋”更合适。
第三、四处:觉醒:喻指醒悟、觉悟。追求:指尽力寻找、探索。根据逻辑事理,先思想觉醒,然后才有行动上的追求,故第三应填“觉醒”,第四空应填“追求”。
故答案为:B3.BCD.正确。
A.有误,“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为连续问句,[A]应为问号。
故答案为:A4.BCD.错误。
A.正确,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文中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千古传诵”与“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调换位置;句式杂糅,应删去与“因为”。
故答案为:A5.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还原句句意为“都是虚假或者值得怀疑的”,结合第③处下一句“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语意前后形成对比,故还原到③的位置最恰当。
故答案为:C6.“山”是古代诗文里常见的意象,诗人常常借此抒写所思所想。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山”相关的内容。(9分)作者题目批注诗文王湾①《》借景抒情,旅途所见,引发乡愁。②,行舟绿水前。杜甫《望岳》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气概。③,。李白《渡荆门送别》以移动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④,。李清照《渔家傲》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借仙山表达对美好境界的追求。⑤风休住,!⑥《三峡》直接描写了三峡两岸山峰连绵之景。两岸连山,⑦。欧阳修《醉翁亭记》凸显“乐”之情境,以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然而⑧,而不知人之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⑨,波涛如怒,。【答案】①《次北固山下》;②客路青山外;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⑤蓬舟吹取三山去;⑥郦道元;⑦略无阙处;⑧禽鸟知山林之乐;⑨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故答案为:蓬、阙、禽、峦①《次北固山下》②客路青山外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⑤蓬舟吹取三山去⑥郦道元⑦略无阙处⑧禽鸟知山林之乐⑨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阅读与鉴赏。(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两则批注(5分)鹧鸪天·桂花①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②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①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②骚人:指屈原。(1)词作先写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前两句短短十四字,写出了桂花色淡、体轻、香浓的特点,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用“”三句写出了莲花方正、通达、味香的特点。(3分)(2)词作后写所咏之物的精神品质。联系《爱莲说》结尾处提到的菊花和莲花,可知此词中“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之情。(2分)【答案】(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2)衬托(对比);喜爱及赞美【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爱莲说》表现莲花方正、通达、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需注意“蔓”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的意思是: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梅花既有妍丽的外在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在美。菊花更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甚至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桂花的美好。
故答案为:衬托(对比);喜爱及赞美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人的经历,从诗歌主旨的角度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附参考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湿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桂花不被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扛、淮,所至开仓赈之。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①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②,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③其税,罢榷酤④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释】①枢密副使:古官职名。②砦:同“寨”,营垒,要塞。③蠲(juān):免除。④榷酤(quègū):官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射者中③树林阴翳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岁大蝗旱/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仲淹请遗使循行/以光先帝遗德C.悉分遗边将/男女衣着,悉如外人D.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高可二黍许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12.两文中,你发现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有着怎样的政治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8.陈列,摆开;投壶;遮盖9.①容颜苍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②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10.C11.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12.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甲文写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悲观彷徨,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情怀。乙文写范仲淹疏通河道、减免赋税、赐金边将等作为,表现他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崇高的人格。【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或语境分析句子大意,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流畅。注意对重点词语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不仅可以将语法、句式结构中的标志点作为依据进行断句,如领起句子的语气词前应该断开;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句子的大意来辅助断句。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本题,首先要分别理解两篇文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异同点即可。
【参考译文】:
[甲]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在闲暇时请求上言说:“皇宫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仁宗皇帝听后心生哀怜,就派遣范仲淹去安顿江、淮地区的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灾民。一年以后,调任苏州知州。苏州发生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招募民众兴修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完成,就被调任明州知州,转运使向朝廷上奏,暂时留下范仲淹完成水利工程,被批准。刚好遇到边境有军情,范仲淹和枢密副使富弼就请求巡视边防。这样,范仲淹被任命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给黄金百两,但范仲淹全部分赠给守边的将领。麟州新近遭到了敌寇的大肆侵扰,进言的人多数主张放弃麟州,范仲淹却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三千多户,免除他们的赋税,废除当地官府对酒类的专控权,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安定下来。8.(1)句意: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2)句意:投壶的人中了。射:投壶。
(3)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故答案为:陈列,摆开;投壶;遮盖9.(1)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乎:相当于“于”,在。“……者,……也”是判断句式,可翻译为“……,是……”。
(2)知:知道,了解。从:跟随。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该句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快乐。
故答案为:①容颜苍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②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10.A.大:形容词,严重/形容词,壮观;
B.遗:动词,派遣/动词,遗留;
C.悉:都是副词,全部,都;
D.许:动词,答应,允许/副词,用于表示约略的数量或程度,即“大约”的意思;
故答案为:C。11.句意是:苏州发生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州”做主语,“大水”做宾语,此处省略谓语,其后应断开;“民田”做主语,“不得”做状语,“耕”做谓语,其后应断开;“仲淹”做主语,“疏”做谓语,“五河”做宾语,其后应断开;“导太湖注之海”是“仲淹疏五河”的目的,应单独成句。据此可断句为: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故答案为: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12.甲文所表达的“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主要体现在欧阳修对滁州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参与中。文中描绘了滁州百姓出游的欢乐场景,以及太守设宴与民同乐的情景。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因此陷入悲观彷徨,反而以积极的心态与百姓同乐,这既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展现了他关注民生、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乙文则通过范仲淹的多个事迹,展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文中记述了范仲淹在灾荒之年积极赈灾救荒,兴修水利,修筑营寨,安抚流亡,奏免商税等事迹。这些行为无不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范仲淹的这些行为,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实际问题,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综合两文来看,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有着深厚的政治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关心百姓,关注民生,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情怀和品质,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中,更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他们为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和行动准则。
故答案为: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甲文写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悲观彷徨,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情怀。乙文写范仲淹疏通河道、减免赋税、赐金边将等作为,表现他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崇高的人格。(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7分)精神长相张冬青①哲宗元符二年,大文豪苏轼由惠州再贬谪儋州,年逾花甲,重疾缠身,在生活困顿、内心煎熬时纵笔:“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须发皆白,满身风霜,英雄难掩垂暮。然而,东坡借三子苏过之口自嘲,曲笔一抖,诗境荡开,生出灿烂,酒后的醉容“虽红不是春”,却永久定格了洒脱放旷的东坡那一抹饱经世故而存天真的笑容。②这是令人仰慕的精神长相。③然而,人生海海,“每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这样生动地描摹。我们恐怕都是海海人生中的一粒沙,面对生活的磨砺,作为一个平凡人,内心都会有微澜,投射到身体语言上,便是情绪。④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像行走的情绪垃圾桶,柴米油盐的一地鸡毛、管教孩子的鸡飞狗跳、工作的暗无天日、未来的一片茫然……随身荷载满满的负面情绪,随时倾倒情绪垃圾。经过的人闻到了腐败的气息,不良情绪快速复制传播,你无形中就会被情绪黑洞消耗能量。更有甚者,情绪暴躁、情绪失控,像一枚危险无时不在的情绪炸弹,让人望而却步。⑤情绪,就像机械的操作系统,是保持运转的底层逻辑。而稳定情绪的能力,才是它最卓越的实力。⑥一个人,稳定的情绪是自爱也是爱人的能力,只有随时保持情绪觉察才能做到情绪自洁。在自我管理上,很多人抱怨天资平庸、时运不济,放纵消沉,怒而无节;在对他管理上,无视被管理者的情绪,怒而过夺,喜而过予。这些都不是稳定的情绪管理。常言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的确,一个人自我博弈,是理性战胜情绪的无声厮杀,不见硝烟,旷日持久。我们经常会看到树干上有粗粝隆起的树疤,那是大自然赐给植物自我修复的秘密武器。而一个人没有观众的情绪消解则是一把未出鞘的剑,引气封喉,将藏起来的崩溃锻造成心灵的勋章。⑦当时不杂、当事不杂是拒绝精神内耗、重建精神秩序、达到精神自治的高标。⑧杞人忧天、伯虑愁眠,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当下,拖延症、焦虑症、疲惫症把我们围堵得水泄不通。想想看,你是否经常为一件小事左思右想而不得要领,是否明明可以三下五除二就完成的任务偏偏拖延好久也不能下决心去开始,是否一整天什么都没干却感觉心情疲惫异常?这就是典型的精神内耗。过多的无效的思虑像一块块积木越搭越高,越摞越上瘾,让人在自我搭建的精神幻象里不能抽离,这种无谓的情绪劳动是世上最亏本的生意,除了搅乱生活节奏、干扰工作效率,一无益处。⑨晚清政治家、文学家、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推崇:“____”这与庄子“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子讲修养高尚的智者心就像一面镜子,不藏一切恩怨是非,来者即照、去者不留,所以能行事果决,随物而应。曾公说人就应该好好活在当下,不为眼前所牵绊,不为将来所忧患,也不因过往而苦恋,如能以通透的性情与清净无尘的心态处世,当下便是最好的圣境。⑩体貌之相经不起时间的噬琢,倜傥风华终会隐没于尘烟;心灵之相却会在时间的长河里历经淘洗,明媚生辉。精神自治的人才配拥有精神长相,这是一种令人仰望的气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厚度和精神力量。⑪林语堂说:“____”一切福田皆源心地。愿我们播种良善,做一个情绪稳定、精神自律的人,阅过万千凌厉,内心依然向暖;脚下荆棘丛生,眼里星辰闪耀。(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25期,有删改)13.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作者将负面情绪比作情绪垃圾,将情绪暴躁、情绪失控比作情绪炸弹,意在阐述人需要具备稳定情绪的能力。B.我们要做到情绪自洁。怒而过夺是消极自我管理上的表现,而怒而无节则是对他管理上无视他人的具体体现。C.我们如果没有观众的情绪消解就是一把未出鞘的剑,想要跟植物一样进行修复,就应该去跟观众进行倾诉释放。D.杞人忧天、伯虑愁眠表明过多无效思虑的负面影响,我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马上去做,不要太多思考。14.请你将下面名言放入文中的横线处。(填字母)(3分)A.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B.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C.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15.本文借用了苏轼、曾国藩、林语堂等人的事例或话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请说说其事例或话语在后续的学习或生活中能给你什么启示。(2分)【答案】13.A14.C;B;A15.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精神自律的人。无论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生活上的挫折,都要保持自己相对稳定的情绪,不做行走的情绪垃圾桶或情绪炸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13.A.根据文章第④段描述,“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像行走的情绪垃圾桶”,作者明确将负面情绪比作情绪垃圾,同时将情绪失控者比作情绪炸弹,这都是为了强调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因此,A项正确理解了文章中的比喻,并准确阐述了作者意在阐述的观点。
B.文章第⑥段提到“怒而无节”是自我管理上的问题,而“怒而过夺”是对他管理上的不当表现。B项中将这两者颠倒,与原文不符,因此B项错误。
C.文章并未提及“应该去跟观众进行倾诉释放”作为情绪消解的方法。C项中的这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与文章内容不符,因此C项错误。
D.文章第⑧段强调了过多无效思虑的负面影响,但并未建议遇到事情应该马上去做,不要太多思考。实际上,适度思考是必要的。D项曲解了文意,因此D项错误。
故答案为:A14.本题考查句段的衔接、内容的理解。(1)根据文章第⑨段“晚清政治家、文学家、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推崇:‘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可知,曾国藩推崇的是活在当下、不为将来所忧患、也不为过去所苦恋的态度,这与C项中的“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相吻合。(2)根据文章第⑨段“庄子讲修养高尚的智者心就像一面镜子,不藏一切恩怨是非,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心如明镜、不为外物所伤的境界。而B项中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正是对这一境界的生动描绘。(3)根据文章第⑩段“心灵之相却会在时间的长河里历经淘洗,明媚生辉。精神自治的人才配拥有精神长相,这是一种令人仰望的气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厚度和精神力量”可知,精神长相与心灵的纯净和情绪的稳定密切相关。A项中描述的“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正是具备精神长相的典范,这样的人会给人带来安全感。
故答案为:C;B;A15.本题考查谈看法和启示。具体来说,需要从这些名人的事例或话语中提取出与情绪稳定、精神自律相关的核心观念,并结合个人实际,探讨这些观念如何指导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保持积极、稳定的态度和自律的精神。
故答案为: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精神自律的人。无论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生活上的挫折,都要保持自己相对稳定的情绪,不做行走的情绪垃圾桶或情绪炸弹。(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我说个比喻何羽①这个比喻是我年少气盛时的顺口一说。没想到,几十年来,它似一条蛇影,时不时地窜出来,让妈妈惊慌,忧心忡忡。②二十来岁时我迷上文学,第一份工作也是搞文字的。周末在家,我关上房门埋头爬格子。每每当我写得入神的时候,就会听到“笃、笃、笃”的敲门声。妈妈在外头说,“囡啊,出来走走吧,都写了一个多钟头了。”“噢。”我头也不抬,随便答应了一声,继续写。③过了十来分钟,妈妈又说了,“囡啊,出来活动活动腿脚。”“噢,来了。”④刚好写完一个段落,我就开了房门出来了。妈妈手上端着一个镶金色花边的玻璃碟子,碟子里盛着已削好皮、切成小块的脆苹果,旁边斜插着一枚小叉子。我接过小碟子,叉起苹果送进嘴里,边吃,边散步。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一副很满足的样子。⑤妈妈的提醒就像人工闹钟,每隔一小时左右就会响一次。妈妈读书不多。但她知道,久坐不动对健康非常不利。写文章费心耗神,更加需要静动结合、劳逸结合。她说得没错。但我经常一扑进去写就根本停不下来,早把这劝告抛在脑后了。有时候,还会嫌她啰嗦,嫌她烦,嫌她吵。⑥有一次,我赶写一个很要紧的长稿子。对着桌面上高高低低一摞摞材料,我沉浸在抽象思维的密闭空间里,苦苦求索出路,刚理出一条头绪准备下笔的时候,妈妈敲门了,“笃、笃、笃”,猛地把我从虚境中拉到现实,那一丝刚刚露出苗头的创意线索突然断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又急又怒,气呼呼地站起来,走几步,拉开房门,冲妈妈大吼,“都跟你说了,我在写东西,你又来敲敲敲,灵感都被你敲没了。”⑦妈妈有点尴尬。停顿了一下,她放低了声音,说,“老坐着,不好。你得出来走一走,我怕你忘了。”我怒气未息,继续凶她,“你根本就是没文化,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别人写文章多累多辛苦!”⑧“我就是知道写文章很累很辛苦,才叫你注意休息的呀。”妈妈柔声解释。⑨看着她茫然无措的样子,我的声音也慢慢低了下来,“唉,该怎么说你才会明白呢?这样吧,我说个比喻,写文章的时候,我就像钻到地底下挖洞、找矿,我已经挖得很深很深了,你突然一叫我,我就突然回到了洞口,然后,我又得从头开始……”⑩听到这里,妈妈的脸色灰了,她望着我,眼神里满是内疚、自责、心疼,她转过身,默默走开了。⑪文章发表了,我很开心。拿着报纸或杂志给妈妈看,“喏,这是我写的!”妈妈瞥了一眼,并没有我期待的那么高兴,只是淡淡地说,“哦,又挖了一个洞。”我出版了第一本书,三十多万字,托在手上有点沉,送给妈妈看,她笑得似乎有点勉强,甚至还皱了皱眉头,说,“这个洞,得挖多长多深多久啊?”⑫后来,我到上海来了,工作还是写文。不过,父母都在浙江老家,自然也没有人像妈妈曾经那样定时敲门催我了。我心里有点空落落。有时候,妈妈会晚上打来,她带着歉意,怯怯地说,“我打也是犹豫了蛮久的。打吧,怕突然打扰你,不打吧,怕你一写起来忘了休息。”⑬直到我的孩子攻读某大学编剧专业,假期里的一天,她抱怨说,“你不要老是敲我的门,我在写剧本呢,别吵!”我才惊觉自己在重复妈妈做过的事、重复妈妈叮嘱的话,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这么多年来的忧心、焦虑、难受,我才醒悟过来,想把那个愚蠢的比喻从妈妈的印象中连根拔除,不留任何痕迹。⑭我想跟妈妈多聊聊写作的好处。于是对妈妈说,“写文章是像挖洞,可指不定哪天我真的挖到了金矿呢!”妈妈说,“我们普通老百姓粗茶淡饭过日子就挺好了,你要那么辛苦挖金矿做什么?不需要。”⑮我又劝她:“您就忘了那个比喻吧。文章写出来,发表了,别人表扬写得好,我很有成就感!”妈妈说,“什么成就感不成就感的,我不懂,我只晓得,人过了这辈子就没有下回了,一切都是空的。你用不着为了别人的表扬这么使劲。”⑯后来,有一次在餐桌上,我与孩子谈到学习,顺便问她,“做编剧需要大量读书、采风、写作。当初选了这个专业,你现在后悔吗?”她摇了摇头,表情坚决,“不后悔。写剧本,我开心!”⑰听到她干脆利落的真话,我很高兴,连连说,“开心就好,开心就好!能享受到写作的快乐,那就成功了……”⑱孩子马上打断我的话,补充说,“这个快乐就像一颗钻石。为了得到这么一丁点的宝贵的快乐,我要承受大山一样的创作过程。”(选自2023年2月12日《钱江晚报》,有改动)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题目“我说个比喻”写了哪几件事。(2分)17.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每题3分)①妈妈手上端着一个镶金色花边的玻璃碟子,碟子里盛着已削好皮、切成小块的脆苹果,旁边斜插着一枚小叉子。(赏析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②有时候,妈妈会晚上打来,她带着歉意,怯怯地说:“我打也是犹豫了蛮久的。打吧,怕突然打扰你,不打吧,怕你一写起来忘了休息。”(赏析加点词语对于表现妈妈人物形象的作用)18.文章发表之后,“我”兴致勃勃地将文章拿给妈妈看,但是妈妈却并没有“我”想的那么高兴,这是为什么?(3分)19.我才惊觉自己在重复妈妈做过的事、重复妈妈叮嘱的话,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这么多年来的憂心、焦虑、难受,我才醒悟过来,想把那个愚蠢的比喻从妈妈的印象中连根拔除,不留任何痕迹。“我”在重复的是什么事情?代际重复之间体现了什么?(4分)20.选文和七年级的课文《荷叶·母亲》都与“母爱”有关,请从母爱的角度,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说说你对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理解。(3分)【答案】16.本文围绕说个“比喻”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我”把写作比作是像钻到地底下挖洞找矿,另一件是女儿将写作的快乐比作一颗钻石。17.①母爱渗透在生活的各种小细节中,“端”“盛”“切”“插”生动地写出了妈妈准备苹果的全过程,体现了妈妈对“我”的关爱无微不至。②“怯怯”体现了妈妈的关爱非常的小心,妈妈害怕打扰到“我”写作的思路,所以她不知道该不该打这个,但是即使她害怕叨扰“我”写作的思路,仍然坚持给“我”打了这个,提醒“我”记得休息。这体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与爱,将妈妈对“我”的关爱直观地体现了出来。18.因为妈妈认为人过了这辈子就没有下回了,一切都是空的。用不着为了别人的表扬这么使劲。所以她更在乎“我”的身体健康,妈妈看到“我”每天久坐不动,这样对健康非常不利,她不需要自己的女儿有多么高的成就,但她想让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19.①“我”在重复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儿做过的关心的小事、重复妈妈叮嘱的话,深切体会到妈妈这么多年来的忧心、焦虑、难受。②代际重复之间体现出来的是作为“母亲”,一直关心女儿的生活状况,担忧女儿的身体健康,并且并不奢求任何回报的无私的母爱。20.相同点:都蕴含对母亲的爱与赞美。不同点:《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而本文作为一篇小说,则是通过妈妈与自己,自己与女儿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表现母爱的厚重与无私。【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我说个比喻》及第①段“这个比喻是我年少气盛时的顺口一说。没想到,几十年来,它似一条蛇影,时不时地窜出来,让妈妈惊慌,忧心忡忡”可知,第一个比喻是“我”对妈妈说的。根据文章第⑨段“我说个比喻,写文章的时候,我就像钻到地底下挖洞、找矿,我已经挖得很深很深了,你突然一叫我,我就突然回到了洞口,然后,我又得从头开始”可知,“我”告知妈妈,写作就如在地底下挖洞、找矿,一被打扰就好像要重头开始;根据第18段“这个快乐就像一颗钻石。为了得到这么一丁点的宝贵的快乐,我要承受大山一样的创作过程”可知,第二个比喻是作者女儿提的,她把创作的快乐比作钻石,把创作的压力比作大山。
故答案为:本文围绕说个“比喻”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我”把写作比作是像钻到地底下挖洞找矿,另一件是女儿将写作的快乐比作一颗钻石。17.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①这句话运用了大量动作描写,“端”“盛”“切”“插”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给“我”准备水果到端过来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在生活上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与赞美。②“怯怯”意为胆怯不前的样子。根据第⑥段“猛地把我从虚境中拉到现实,那一丝刚刚露出苗头的创意线索突然断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又急又怒,气呼呼地站起来,走几步,拉开房门,冲妈妈大吼”,第⑨段“写文章的时候,我就像钻到地底下挖洞、找矿,我已经挖得很深很深了,你突然一叫我,我就突然回到了洞口,然后,我又得从头开始”可知,“我”在妈妈敲门的时候大声斥责了她,并告诉了她被打断思路对“我”的影响。所以再次打,通过“怯怯”一次写出了她打这个时内心的不安,恐怕会再次打断孩子思路。但是内心的担忧又让她克制不住打过来提醒“我”休息,这种矛盾的心情把母爱表达地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①母爱渗透在生活的各种小细节中,“端”“盛”“切”“插”生动地写出了妈妈准备苹果的全过程,体现了妈妈对“我”的关爱无微不至。②“怯怯”体现了妈妈的关爱非常的小心,妈妈害怕打扰到“我”写作的思路,所以她不知道该不该打这个,但是即使她害怕叨扰“我”写作的思路,仍然坚持给“我”打了这个,提醒“我”记得休息。这体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与爱,将妈妈对“我”的关爱直观地体现了出来。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⑪段“妈妈瞥了一眼,并没有我期待的那么高兴,只是淡淡地说,‘哦,又挖了一个洞”“她笑得似乎有点勉强,甚至还皱了皱眉头,说,‘这个洞,得挖多长多深多久啊””可知,在妈妈心里,她深知这是孩子埋案工作换来的,是牺牲休息时间、损害健康换来的;根据第⑭段“我们普通老百姓粗茶淡饭过日子就挺好了,你要那么辛苦挖金矿做什么?不需要”可知,妈妈认为觉得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平淡的幸福。不希望“我”因为写作影响健康;根据第⑮段“什么成就感不成就感的,我不懂,我只晓得,人过了这辈子就没有下回了,一切都是空的。你用不着为了别人的表扬这么使劲”可知,妈妈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其他都是虚的,不必在意被人的表扬,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根本。妈妈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她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大成就,只希望她健康、快乐。
故答案为:因为妈妈认为人过了这辈子就没有下回了,一切都是空的。用不着为了别人的表扬这么使劲。所以她更在乎“我”的身体健康,妈妈看到“我”每天久坐不动,这样对健康非常不利,她不需要自己的女儿有多么高的成就,但她想让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⑬段“假期里的一天,她抱怨说,‘你不要老是敲我的门,我在写剧本呢,别吵””及第⑤段“妈妈的提醒就像人工闹钟,每隔一小时左右就会响一次”可知,作者在敲自己孩子门被埋怨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和妈妈一样都在关心着自己的孩子,当自己被孩子嫌弃的时候才能更加体会到当时自己对妈妈的伤害,更明白妈妈的担忧和挂念以及被抱怨的伤心;这种重复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位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这种爱是不求回报,是本能,只要孩子健康、平安,作为母亲就会很知足。
故答案为:①“我”在重复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儿做过的关心的小事、重复妈妈叮嘱的话,深切体会到妈妈这么多年来的忧心、焦虑、难受。②代际重复之间体现出来的是作为“母亲”,一直关心女儿的生活状况,担忧女儿的身体健康,并且并不奢求任何回报的无私的母爱。20.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相同点:根据第⑤段“妈妈的提醒就像人工闹钟,每隔一小时左右就会响一次”,第②段“自然也没有人像妈妈曾经那样定时敲门催我了。我心里有点空落落”可知,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写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关心,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根据《荷叶•母亲》中“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不同点:根据第⑬段“我才惊觉自己在重复妈妈做过的事、重复妈妈叮嘱的话,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这么多年来的忧心、焦虑、难受,我才醒悟过来,想把那个愚蠢的比喻从妈妈的印象中连根拔除,不留任何痕迹”可知,见到自己孩子同样不理解自己,“我”终于意识到当初对妈妈的伤害。故本文还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此外,在体裁上,本文属于小说。而根据《荷叶•母亲》中“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故这里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另外,在体裁上,《荷叶•母亲》属于散文诗。
故答案为:相同点:都蕴含对母亲的爱与赞美。不同点:《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而本文作为一篇小说,则是通过妈妈与自己,自己与女儿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表现母爱的厚重与无私。(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10分)【甲】杜少卿收了这银子,随即叫了娄太爷的孙子到书房里,说道:“你明日要回去,我这里有一百两银子给你,回家去做小生意养活着。这事不要告诉你爹。”娄太爷的孙子欢喜接着,把银子藏在身边。次日辞回家去,娄太爷叫只称三钱银子与他做盘缠打发去了。杜少卿送了回来,看管杜氏祠堂的黄大等在家里,一见他就说道:“小的住的祠堂旁边一所屋原是太老爷买与我的。而今年房子倒了。小的把坟山的死树搬了几棵回来,添补梁柱。没想到被本家这几位老爷知道,就说小的偷了树,把小的打了一个臭死,叫十几个管家,到小的家来搬树,把房子也拉倒了。小的没处存身,如今来求少爷向本家老爷说声,弄出些银子来,把这房子收拾收拾,赏小的住。”杜少卿道:“你这房子,既是我家太老爷买与你的,自然该是我修理。我没银子,且拿五十两银子与你去。你用完了,再来与我说。”拿出五十两银子给了黄大。(节选自《儒林外史》)【乙】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节选自《水浒传》)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儒林外史》和《水浒传》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21.两文都写出了主人公仗义疏财,但资助的对象不同。请结合选段,写出宋江的资助对象。(2分)【甲】文:杜少卿重祖上,主要资助跟已故老太爷有关的人。【乙】文22.杜少卿和宋江都仗义,但前者最终活得潇洒,后者最终被赐毒酒而亡。请联系原著和选段的相关情节,阐述原因。(3分)《儒林外史》杜少卿淡泊功名,他推辞做官,拒绝入仕,个性洒脱,一心向往自由的生活。《水浒传》23.《儒林外史》和《水浒传》中都塑造了一些兄弟形象,如《儒林外史》中的杜慎卿与杜少卿,《水浒传》中的宋江与宋清,请简要评析这两对兄弟的不同之处。(3分)《儒林外史》《水浒传》宋江胸怀大志,想要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宋清知足常乐,在宋江死后,承袭宋江名爵,但他不愿为官,只愿在郓城为农。24.《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古代经典小说,请探究《儒林外史》的主旨。(2分)《儒林外史》《水浒传》通过叙述梁山好汉不同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答案】21.宋江重义气,主要资助江湖上的好汉。22.宋江热衷功名,一心要接受招安,且忠君思想浓重,信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23.杜慎卿优雅至极,以至流于袅娜,有“姑娘气”;杜少卿却天生一股豪杰气。杜慎卿对女性有偏见,却又为子嗣纳妾;杜少卿尊重女性。24.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21.本题考查名著对比阅读。根据乙段中“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可知宋江重义气。
故答案为:宋江重义气,主要资助江湖上的好汉。2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宋江最终被赐毒酒而亡,是由他性格中的“忠”决定的。在宋江看来,忠就是对朝廷坚定不移的信念。梁山中,李逵是反朝廷的,鲁智深是怀疑朝廷的,多数英雄则没有什么明确的朝廷概念。宋江则不同,他把朝廷和皇帝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追求的是“功名”二字。所以他做了领袖,梁山的结局就只能是招安,被利用来征辽、平田虎、打王庆、打方腊。最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自己的结局只能是喝毒酒身亡。
故答案为:杜少卿淡泊功名,他推辞做官,拒绝入仕,个性洒脱,一心向往自由的生活。2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中有名士“二杜”,然少卿与慎卿兄弟。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典型的正面刻画的人物。杜少卿出身于一个大地主官僚家庭,性格比较豪放,视权贵和名利为粪土。当时的科举制度大环境下,八股取士成为很多书生追求富贵的桥梁,一旦中榜就变得贪得无厌,追求名与利。杜少卿与这些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藐视县里的秀才,称这些秀才是奴才。皇上征辟对多少人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杜少卿却在家装病极力婉拒。杜少卿开玩笑似的跟夫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做官,向往自由舒适的小日子的愿望,充分表现出杜少卿对功名与富贵的不屑。他是真儒名贤的代表。杜慎卿在《儒林外史》中是一个看似才貌双全的人物,他待人接物、谈吐举止之间,自有一种名士风度。但是他深以门第家世自负,处处想要避开“世俗”。若是有人当面恭维他,他便不屑一顾。实际上,从杜慎卿到南京娶妾、举办“莫愁湖湖亭大会”来寻访男美这些事情可看出他是一个只图一己私欲的虚伪名士。“俗人”的本质在这些故事中暴露无遗,也反映了知识分子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杜慎卿优雅至极,以至流于袅娜,有“姑娘气”;杜少卿却天生一股豪杰气。杜慎卿对女性有偏见,却又为子嗣纳妾;杜少卿尊重女性。24.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主旨。《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汽车销售代理权合同
- 保洁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2024年库房火灾保险合同
- 2024双方关于电商平台运营合作的合同
- 2024丙丁双方广告发布与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广告设计制作及发布合同
- 2024年农产品销售合同模板 generate online
- 2024年度新能源车辆推广:某汽车公司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能源车辆推广合同
- 2024年合作伙伴收益共享合同
- 2024年度EPS声屏障施工合同
- (正式版)JBT 14795-2024 内燃机禁用物质要求
-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 200TEU 长江集装箱船设计
- 办公楼物业服务管理的培训
-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四-名句名篇默写积累过关训练(全国通用)学生版
- 糖尿病性舞蹈病
- 医学类-教学查房异位妊娠(宫外孕)
- 眼视光技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 《第八课 我的身体》参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