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考试复习题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考试复习题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考试复习题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考试复习题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考试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考试复习题

57[简答题](江南博哥)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上午江苏省扬州市面试考题

1题目: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2内容:

人【1增———出生♦.心广今■自一增长,一指钵

队同构成的.依M4、同历史的网人”的出41.此「军和H居

情止卡.世界人”增KK?式可以V分为粕帏型.传优蟹和凡代

V,,F(国19).

4,,在"吊命以h.曲"

>»*d:帧旧家,他X的1♦化遗程知

,\"公N将北・用*的V文,市

W人IIMRMI式的“KCW

HC9

也■之,A.tKA狄KE

W人Ml以脑,财界人

J\\|大的城14k#更加蜩H.

二,历史发“我制.人“旧长

・。,■・、・**•安博大是由岛出*1率.A*「*

试讲题目■,•人口・融•式■,学■知线愣长率的晚蛤制同编出

!♦,ft>tt氏率第性优T・厘而向低出生«,低屹

mnJBWi■♦的爬代飞也小过it.和似纪5<>q代,i・巾达

M*的人“出*1率八好2低.用704代中期.IZKJC^WXr

ey人。的虫★

为代入的上d*3的入口口哂f均《、足1•..人“旧艮

奉.M*f<

模式已遇人及代争.||巾・人名It"*中国*的人”屹1・11

♦之间约MJL圣儿.M

降*。发达3室相当的米▼・也是人”的出生车仍K枚A.人

建・修型.伶帆型修典

H馈K模式逐段介彳成由传统干向理代量的H堂.由卜方长中

代大三,人口情大—人

国军的人“八世界人H的壮人Utt.所以.0体*行・世界人

忙模式仍tt卜由传统F辑向年代中的日It阶笈.

收国M世界人【IAIM的IN*.人“*艮懵大处以"“宝N

M会.“潜,人”MK偿式的“宝超#事星K•的力m.?om

纪70<r代以柬.我国由jn1H.IIMCU

4寞N广人11E忖・式乂传统中网代代事的H鱼.

3.基本要求:

(1)结合人口增长示意图进行讲解。

(2)试讲时间控制在十分钟。

(3)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

1请简要解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答辩题目

2请说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参考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衡量人口额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人

ZI的自然增长率,而自然增长率世生率一死亡率,这三项指标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口再生产

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构成人口的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类型,有什

么变化规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人口增长模式及其传变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有哪些?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哪些人口发展的模式?

【教师总结】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

上人口增长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二教师PPT展示,学生读图回答。

北亡*、出-----------卢力本+

------------------------叫同

【问题】

(1)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人口熠长模式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

\特自

\点

出死然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所处历史

:墙原因自然地长率、人口增

人口大阶段

率长长)

长模式\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原始社会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低自然增长率,且波动

原始型高高低

时期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较大,人口增长处于低

很差速增长状态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

出生率保持校高水平,

农业社会、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

死亡率迅速下降,自然

传统型高低高产业革命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

增长率不断提高,人口

时期济时劳动力数量依籁

急剧增长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和

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

现代社会

现代型低低低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缩小,自然增长率很

时期

生条件好,社会福利、低。有些国家出现零增

养老保障制度改善长或负增长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同学们的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有关段落,分析问题: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

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

环节四:d给作业

分析案例“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板书设计】

人口跳模式瓦

一、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二、人口增长的模式的成因及特征

三、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答辩题目解析】

L请献解析不同的人口增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

人口的出生率和

出生率高,能满足

“高高低”模死亡率都比校高,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行劳动力

农业社会对劳动

式(原始型)自然熔长率低,目不足,从而梵响经济发展

力的需求

波动较大

加大对经济,就业方面的压力,

“高低高”模自然增长率高,人劳动力充足,出尽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

式(传统型)口增长快经济发展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

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少年儿童比重下人口压力减小,就劳动力和兵源短块,养老费用增

“低低低”模

降,老年人口比重业就会增多,利于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

式(现代型)

上升经济水平的提高单等

2.请说明人口协化带来的1砸破M却施。

【参考答案】

带来的问题:引起劳动力不足;增加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导致兵源稀块。

解决措施:移民或加强国际劳务进口;进行贸易移民,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转移劳

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

58[简答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江苏省苏州市面试考题

1题目: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2.内容:

1-1」|■

Ml*1产力水尼”期必Ml14H和的iM.文m必一h

M.fw*|fI.n/快匕.发收网「匕幡.公翊匕

论.附匕检.1fl心忡if!匕帔.juih.H*1炭加J々MS*

h大石fit>,«・6♦t公少产和7\&,1・柝我H•。曲ft,H(Z

、•11.

••♦・・,・・・〃我6睡”

方K«AttA

tlUttkM・—・.•—・A1MB,、.・・・・■♦*.

・・■»卓■■tfll*t*.M.•”・.■

):■・■9•方攵.帆■・1A

”〃w*.if9t“nx•”**c■.

旧文・*的峪・tJ<・■■A.HVTD.・,・.x/An

<NM»IO—・■.*永£-00、・♦n*<・・・■

fr

■,情代“•小.•・,入电1||Q•

■与«.ttWK.tt<V4t^NI.

AMfunfllflWd-,大.Wil■・◎♦”■■・■•!«・&.M

*■,・*■•■■■JC・■水.■,《«■■.DAft>.

试讲题目

«・人/”▲・・K怨•一,•••・”•aw•“工9・a

■・黛•♦久.

■/]Jft,*.411•i3J)^||<'*|II)人Itj々,1911,>.A・(4'4:

由i,.々>/XMI,》4ciia[,电,匕人《匕■«”,匕

,,|««|书内.f.,M必x.|Il(V/»/•fi(*t!(tt.HHilltft.Iffhtl

4s•J1金•,「人i£a1BQft*)箕*QKI♦S,X»z;141^f,■1

WHlft,Qfff111.(V|[:,配牖MiQ]曲,,lMt1t..(VulIK1,Cur,Wl।j

3.基本要求:

(1)利用地图迸行授课;

(2)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3)要有学生犯错以及纠错环节;

(4)课堂评价多样性和有效性;

(5)明确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

L清比校说明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抉点。

答雉题目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教师通过分析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引出需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

补。设置疑问: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进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呢?进而

导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PPT展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

题。

【问题】

(1)结合运量、运速、灵活性等项目,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有哪

--,

⑵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何优缺点?

【学生活动】通过填写表格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总结】

①铁路运输: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

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但是修建铁路的造价高,消耗

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②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优点

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但

是运量少、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高。

③水路运输: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但是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

大。

④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但

是运量少、能耗小、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⑤管道运输: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

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的矿浆。气体不发挥,液体不外流,

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但是管道运输需要铺设专门的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2.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PPT展示4个案例:①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第二天必须到

达;②1000万吨石油由大连运往上海;③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访

问;④从武汉到郑州探亲。,让学生结合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思考下列情况下,最合理的交通工具。

【问题】在选用何种交通运输方式时,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原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教师总结】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运费、运速、运量、

灵活性等。

①数量较少,鲜货、短程运输一一公路;②数量较大,远程运输-

铁路、水路;③贵重、急需、轻巧一一航空;④液体、气体、粉末状物

质一一管道。

例如:①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第二天必须到达一一航空运输(飞

机),因为路程较远,而且时间紧迫。②1000万吨石油由大连运往上

海一一水路运输(海轮),因为货物的运量大,而且大连和上海均是港

口。③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访问一一公路运输(汽车),考虑到沿

途参观访问,需要不时停留,要求交通的灵活性。④从武汉到郑州探

亲一一铁路运输(火车),两城市均是铁路的枢纽城市,从运费和运速

来考虑为适合的方式。

3.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

教师PPT展示《高速铁路》、《集装箱码头》和《巨型油轮》,学生

读图回答。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高速化、专门化、巨型化。

【教师总结】从普通铁路发展到高速铁路,可以看出交通运输方式正

朝着高速化方向发展,统一运输的集装箱码头,正在促进交通运输的

专门化,航行的巨型油轮也使交通运输方式朝着巨型化方向迈进。然

而,各种形式和层次的交通形成了单一和综合的交通网络,促进交通

运输方式的网络化发展。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交通运输方式是日常生活中促进地域联系的基础,对于日常沟

通、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查找相关资料,举

出几个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交脂的由两局__授有试

一、殍乃I*舫式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

二、合理选择交通运检方式

原则:“多、快、好、省”

三、发展趋势

高会化、专门化、巨型化、网络化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匕微说明£种苗i运检版的㈱点。

【参考答案】

学方式优西侬占

当代保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七置大,龙卵,运修筑件路浩侑高,触H国利料多,占地面

解瑞

舫能受铲团得响小,连谢1仔源广,迫建运$成本高

发展靴、战爵广.班立日健黝国万本

公路端版犊舌,雕M快,野昉便,过谷仲目腾运野卜,恁就多,m-运耻潮

件适应阚

龙度慢,灵舌比将连城性差,歌建水文状

播运输

历史且悠久的运赛方式,运i大,投资少,成本任况和气更等自然舞响大

魂小,题大,运费却且玲普段漱,

航=遍湮厦快,期为转,是债唳最懒代化运输方式

技榨求芦格。

运凤财(格3二力■的新52运*方式。炖王要是

爆出、成品油、天然气・煤冢及夏它矿浆。气体不笆通运曜浦役第嵬鼻役爸投笑大,更

官诵端

[就,费体不外却腿小,连獐性强,平稳安全,舌1尊

富F诵,而且可以昼夜襁,运里漱

2.交通运储的区位分。

【参考答案】

(1)自然环境因素一一基础性因素

区位因素影响分析

对线路的限制按小,选线时要尽里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值发展的关系

地原

形山

线路尽里岩等高线修筑,尽里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里避免跨越河流,以威少精通总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悬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里避开断层地常,A

地质

背斜部位穿越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带谢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一一决定性因素

区位因素影响分析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若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

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

经济因素

公路,则以薪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

头等

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福,并或少其对车辆

技术因素

运行安全的威胁

59[简答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面试考题

L题目:山地的形成一一褶皱山

2内容:

(-)*―山

在地无运动产”的强人的坏压价用F'.匕联会发_/

1饵注变杉,产生一条网的源状有曲.叫倒用愉.襦*./

H的"十位必楷曲.即胡诚的

忡M4的形2.怦足所料.仲足向料,从彬念1.

6ar.imt.IMII?;»Z向卜

专曲.从咖的Ui&W.笄斜的中心那分誉Mv

WE.的KZJh较翱,向料中心邮份郭瓜收新.AR

■49■•不•

合层依0施央匕。时候背斜发。成为山岭.向

V发介成为行地.但是,不少槽流构近的例朗倏都因受到索

试讲题目力.京械便他或行地,而向料由上轴簿门性学健不助被传惋.

反而形成山W.

由行料或向科发0而成的山的即作施.院你力场博山.不

依山的现快“人G小.大堤模的睹猿山系可以斓量数ff米.

如织同南北K洲西临的科迪勒“山系.以及横同曾欧人岫中南

格的何尔卑助华吗山系等.小规模的炳流山只“儿卜来.

3.基本要求:

(1)利用地图进行授课;

(2)创设情境进行教学j

(3)要有学生犯错以及纠错环节;

(4)课堂评价多样性和有效性。

(5)讲清楚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13隹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什么不同?

答辩题目

2研究褶皱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意义?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褶皱山的自然风光图,引发学

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基本概念

【问题】

⑴什么是褶皱?褶皱是怎么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

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活动:用自己的书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

(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

弯曲。)

2.背斜、向斜

⑴背斜、向斜及其判断

【问题】

①褶曲的基本形态有哪些?(背斜、向斜)

②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变形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中间向两翼思考总结)?

(背斜的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从上到下

越来越老;背斜从中间向两翼由老到新,向斜从中间向两翼由新变

老。)

教师动画演示,并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1-4个岩层,

1-4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这四个

岩层,沿着水平线比较得出:背斜中间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

斜中间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教师总结】

褶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连续性的移动和变形形成的。在实

际工作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

【动画演示】

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动画过程。

⑵背斜、向斜形成的地貌及地形倒置

【问题】

①背斜、向斜通常发育成怎样的地貌?(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

②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

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

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

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这就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

种现象叫地形倒置。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教材P74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展示]

(1)甲是向斜,乙是背斜。

⑵甲地是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乙地

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在乙地,因为背

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

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教师点拨】背斜、向斜除了在修筑隧道方面有重要参考意义外,对

其他的工程选址也具有重要影响,如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采石场的

位置、钻矿位置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选址上的应用。

【板书设计】

山地的形成一一褶皱山

一、概念

二、背斜、向斜

L岩层弯曲

2第i老关系

3地形倒置

【答辩题目解析】

1.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在形成原理上完全不一样: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

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

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

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

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

堡,俗称魔鬼城。

丹霞地貌是水成的红色砂砾岩地貌.是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

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

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

状或峰林状的地形.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

得名。

2.研究褶皱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褶皱是由岩石中的各种面(如层面、面理等)的弯曲而显示的变形。褶

皱是地壳中一种最基本的构造型式,反映了地壳岩石发生了塑性变形。

褶皱的研究对于揭示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研究褶皱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褶皱与许多矿产的形成和

分布的关系极为密切;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

60[简答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广东省广州市面试考题

1题目:商品谷物农业

2内容:

iirnrrr>

fCN七0人.阿根赳.席tW.“a,”等3.

底区点用余M:;埼仪d昔的.氏川1.ILH;八t

也可上⑻&①.曾商甘仆打4学%H凶代g,Mvi

小&幻h址力1M邪W/HB<*2116»

卜14.

■TA,♦与/

试讲题目第

■111

什ZU+.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条理清条,重点突出;

L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主要种植哪些农作物?

答辩题目

2.为什么选择美国为例来讲解?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其特点,提问

“农业地域类型除了季风水田农业外,还有哪些类型呢?它们又有什

么特点呢?”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商品谷物农业》。

(二)新课教学

1.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区(美国,加拿大,

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和主要的农作物(小麦和玉米)。

2.区位条件

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探究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P【教师活动】PT展示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图,学生读图并小组

讨论探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

件”。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小组汇报。

【总结】

自然因素:

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温带

大陆性气候);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交通便利(五大湖区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

市场:市场广阔(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人口:地广人稀(人口密度

小,土地租金低,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

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机械化:机械化程度高;

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3.特点

参照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小组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在经营方式上多为家庭经营,但在我国东北和西

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

品率iWl0

(三)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作业: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商品谷物农业

一、农作物和分布地区

二、区位条件

1.自然

2.社会经济

三、特点

1.作物

2.经营方式

3.特征

【答辩题目解析】

1.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主要种植哪些农作物?

【参考答案】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种植的作物以

小麦和玉米为主。

2.为什么选择美国来讲解?

【参考答案】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最为典型,其分布范围广,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以家庭农庄生产为主,私营,并投入以大量的机器生产。而且有高度

发达的工业做后盾,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生产专业化、区域化

程度都很高。是最为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地区,通过对美国的分析,

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61[简答题]

一、考题回顾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三圈环流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

下的理想模式,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

等不均匀的表面,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

象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问题】

(1)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

(2)冬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哪的气温低,哪的气温高?夏季

呢?

【学生回答】

⑴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2)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冬季气温低于海洋,夏

季气温高于海洋。

【教师总结】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

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快,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

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P36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为什么?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

还是低压?为什么?

(2)从海陆分布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如果

分别以这两个空气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

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⑶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1)冬季大陆形成高压。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

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压;夏季大陆形

成低压。因为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压。

(2)冬季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压

带上。气压带不会呈带状分布,气压带会被高低压中心切断。由此可

以说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

(3)实际上的气压带会被切断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

【教师总结】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北半球海陆相

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7月,北半球亚洲大陆

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大西洋形成亚速尔高压;1

月,北半球亚洲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大西洋

形成冰岛低压。

环节三:小结作业

思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对天气、气候有什么影响?搜集南亚季风的相

关资料,列表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哪些不同。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说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

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

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

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

⑵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

灾害。

①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

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

发生干旱。

②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

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2.说明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情况。

【参考答案】

62[简答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7日上午江苏省扬州市面试考题

1题目:热力环流

2内容:

热力环流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耒实现的。大气

运动的能力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福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活动:

请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做一个实蛤。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厘米左右,定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

合板或塑料蒲膜、一盆熟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蛤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由实险可以得出什么样

的结论?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坏流,称为热力外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的成因类似于上面的实将。如图2.3所示,当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空

试讲题目

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图a)。如果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则A地近地面空

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的

空气就会冷扣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图b)。于是,在上空,空

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

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

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向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

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图c)。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

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图2.3热力环流的形成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讲清楚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4)结合热力环流示意图进行讲解。

1等压图有什么阅读技巧吗?

答辩题目

1请谈一谈对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性质的理解。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

给学生播放《军港之夜》,让学生看看歌词里面有哪些问题。进而导

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感知

给学生展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物:实蛤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对熟力环流形成直观的感知。为探究原因奠定基础。

2.探究过程

①请大家四个人为一小组,把刚才的实蛉过程画在草稿本上面,同桌之间尝试着去分析一下整个动态过程。

鳄生展示交添

③教师结合下列图示进行讲解。

1500aM50d<l

近地面1000lift

a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从上述实蛉中引导,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

b大气发生垂直运动,近地面和高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发生怎样变化?(空气流走气压变低,空气集聚气压

变高)

c大气发生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是否一致,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后,会出现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现

象?风是什么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水平)

总结:冷热不均一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一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一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E)巩固拓展

解决课前悬疑:“军港的夜啊你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这个歌词里面的问题在哪

里呢?

教师鼓励:老师籍望大家能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夬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程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四)小结作业

热力环流在生活中具体体现非常多,比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下课后搜集相关资料,绘制示意图,

并且想这些风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板书设计】

助环流

一、过程

过程:冷热不均f垂直运动f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f水平运动

【答辨题目解析】

1.等压图有什么阅读技巧吗?

【参考答案】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h(m)

熟区冷区

(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埋a,PD'=PC'=500hP?。

(2)从气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口、口中,距离地面电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

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贝>PA,PD>PDZ,PB>PBZ,PU>P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柯拔

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

'流流向为B-A-D-C.

(4)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

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5)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型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

得出该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2.请谈一谈对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性质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

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

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

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

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

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

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

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

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

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

“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

与“选修”课程组成。

63[简答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7日下午云南省楚雄市面试考题

L题目: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2.内容:

〜内部.农业'I产条n<7

。行”好•内地JW宜业II次次业

生产.就形或K域内外”精点的

农东北地区衣业生产条

n地婕K对靠方.我业'工产的地

域性安出・恨皿飞帔.,也铁.m

战他I,寞等我业4产门馆条件的

KX《网4.4~4.5)及衣♦“:产

"我的不网.东北地以可也分为

三人&业”.产区械.

试讲题目&I

0*曰43HI444«S45.同■.

IA4-BL,•冷、■”》・工/«•久他・7

2.今£•££。隔•”与化•)总植分#B)♦«tft?

3.余—以。.K•件小,勺此从♦4"什公?

•Mn^JKSI♦”小。fSNKlY.3M

ilT>9*11>1HTKM.aAtt*.Mnil余■的0ft'»-**•I*.I*

A3.小玄.W.八*WGtriQt"*.illHaA

■«-V.小6RI人”0IKfWillrtl.It(VRI*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