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北京的春节》
学习内容:6《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
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众多的
节日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说说今年春节你都是怎样过
的?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咱们就走进老
北京,去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板题,读题。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
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
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
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
灯结彩
4.检查读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
象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
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
的符号标出来。
四、归纳提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
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一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吗?(时间顺序)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写巩固;
2.根据意思写成语:A、挂起灯笼,系上彩绸。()B、所
有的事物都焕然一新()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还想
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吗?(想)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
课文。
二、自学体验:
1.在这么多节日里,你感受到北京人的春节时候(热闹的,是忙
碌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和小组同学分享:从中感受到这个
节日有什么特点,从中品出怎样的年味?
我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上面自学体验的问题,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
爱,他是怎样表达的?
2.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舍的语言风格:
3.课文是按顺序写的,从写到,重点写
T、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给大家分享你家的春节对联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
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参考1)北京的春节
本课的教学需要着眼于整个篇章,另外,对于重点段的教学需要
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引导学生去分析。还可以通过抓关键
词来进行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用心所在。这样教学的效果必定能够
更好。
(教学反思参考2)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
章语言简洁
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的
参考,我作如下反思:
1、本课教案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深入,针对东部孩子的特
点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给予了充分肯定。
2、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际畅谈过
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
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但是,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
所教学的这
一节课,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
同时忽视
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把握教材,课上适
当的放和收。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
们还没有学
会处理资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关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从一大堆资
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
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
言是很有风
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
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问题即课题,立足于教学实际的研究必将有利的促进教育教学的
发展。
第6课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
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
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
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
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
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
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
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
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
---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
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
“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
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
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
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
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
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
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
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
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
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
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卜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
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
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缗节,但地道
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
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
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
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
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
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
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
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
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
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
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
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
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
灯特别的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
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
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
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
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
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
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
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
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
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
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
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
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
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
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
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
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东北地区
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
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
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
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
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
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
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
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四川除
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湖南
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
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鞋,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
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
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
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
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
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
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一
—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感悟春节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
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
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
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你们喜欢春节吗?你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从
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带入春节的热闹气氛中。然后播放《北京
童谣》观看老北京的春节是如何过的,形成对比,谈感受,引出课题。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
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
PK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这四个小组的成员自己探究,学
习。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
6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
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
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
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
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
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
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
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
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
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
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
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
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
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
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
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
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
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
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
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
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
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
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
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
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
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
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
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
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
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一小年-除夕-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
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
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
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
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
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
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
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④指导学生抓住学
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
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
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
—本目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
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
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
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
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悯读
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
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
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
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
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
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
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
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
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
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
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
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
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
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
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
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
结果记录下来。
7《藏戏》
学习内容:7《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剧种、面具、激流、发誓、鼻祖、咆哮、旷野、
布施、柔顺、压抑、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
无分文、两面三刀、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丰
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生动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
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
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
方法。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介绍:藏戏
2.板题,读题。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2.我会读: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
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两
面三刀、随心所欲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并
画出相关语句。
(1)藏戏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四、归纳提升:
1.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分别是—、、。
2.唐东节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
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难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1.藏戏中“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原因
是O
2.举例说说藏戏面具运用的象征、夸张的手法。
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3.这段话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A.总分B.因果
C.递进D.转折
六、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参考1)藏戏
通过教学《藏戏》一文,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随
手写下来。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本课的一开始,我就采用了极
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
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
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
文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以
随提随时解决掉。最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
环节感受谈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产生了收集资料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气氛包围。但本
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提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
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教学反思参考2)藏戏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文章都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
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
结果也正如我所料。《藏
戏》一文,感受颇深。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
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
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
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
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
随提随时解决掉,然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
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产生了收集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但本节课也存
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
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
堂中逐步完善。
第7课藏戏
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矿业、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
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
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
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
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
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
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
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
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
3.你课前查了那些资料?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师: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
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
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
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
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
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
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
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
的艺术特色。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
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
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
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
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
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
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
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①面具:多样、夸张、
形象鲜明。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③演唱:固
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阅读材料如下:有人
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
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
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
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
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
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
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
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
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
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
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
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
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
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
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尽管短暂的接触,使
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
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
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读后交流:藏戏独特
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
戏的特色。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③评一评这样
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
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
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
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
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板书设计:
藏戏
戴面具演出
特点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
形成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教学反思:本课条理清晰,内容比较易懂,但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
远,可以说是从未接触过,并且本课有些词语属于少数民族特有的称
谓,所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了解藏戏是本课的重点。
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
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
外,我还出示了“哄堂大笑”“赞叹不已”,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
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
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读不通课文。
在教学课文时,我抓住了前三个自然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是
整篇课文的总起,并且与后面的藏戏特点前后呼应,所以我以这三个
自然段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藏戏的特点。然后我因势利
导,先来学习藏戏特点这一部分,以“文中的哪些自然段与前三段照
应”引导学生读、思。但这部分讲到“没有舞台”的特点时,思路有些乱,
没有和下面讲的“剧情”、“固定的程序”联系起来。而且设置的问题导
向性不强,以至于学生的回答一下子到了最后的“表演时间长”一部
分。课后反思时想到如何自然的从“没有舞台”过渡到“剧情”:因为没
有舞台、灯光、道具,那怎样才能区分一幕一幕的情节呢?这就需要
“雄谢巴”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在备课时不够细心,以后一定
要注意设置问题时,多思考,使问题的导向性更强、更清晰。
在本课教学时,适时的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藏
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习面具时,出示面具图片,学生的情绪一下
子被调动起来了。在讲到演出特点时,观看一段藏戏视频使学生与藏
戏亲密接触,直观地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
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还应放在写法的体会上,因为这也是本单元的
习作训练点。让学生搜集其他剧种的资料,仿照本课的写法介绍自己
喜欢的戏剧形式,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本节课的收获很多,我想在以后的备课、授课时会更成熟一些。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7、藏戏
教学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占
1.理解课文,体会藏戏的特色以及艺术魅力
难点
关键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
—、谈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语导入不仅有丰富……
2.展示资料,了解藏戏
3.播放藏戏《文成公主》感知藏戏的特点
二、初1.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读课文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3.和同学交流藏戏的艺术特色
4.指名交流藏戏艺术特色
三、深(-)检查读通情况,积累词语
入探究1.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文,检查读通情况
3.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
4.再读藏戏形成过程的部分,想想自己都
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二)了解藏戏的艺术特色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概藏戏艺术特色的
语句
2.指名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语句以导游的身份
为大家介绍藏戏的哪一特色最感兴趣?
四、总师:藏戏历史悠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
结
7、藏戏
「藏面具表演
板书悠久历史J不用舞台
(故事传奇)--[程式固定
设计
唱腔、动作丰富
演三五天毫不稀奇
课后记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内容: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国传
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
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
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导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
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
的民居?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
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
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蔑布局均
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
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傍
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4.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
文。
5.快速浏览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
楼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全班交流展示。
2.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
中心段落)
3.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4.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5.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6.用学牙‘客家民居”的方法,学习“傣家竹楼”。
四、归纳提升: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给加点的字注音。
r()仓偏僻()精米()夯()筑奇草()
竹尊()矛()草
六、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参考1)各具特色的民居
我们知道,抓特点的一种方法是“将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它们的
不同点”。读这篇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对“不同民族的民居”进行了比
较,发现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点。同样是民居,客家民居建造在偏
僻、遥远的山区;而傣家竹楼建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内临水的地方;
客家民居是营垒式住宅,建造成圆形、依照八卦布局排列、有防火墙
的三层以上的土楼;傣家竹楼则用竹子架成正方形、上下两层。同样
是民居,不同的民族在建筑材料、建筑风格上大不相同。这是不同民
族民居的外在特点。那么,为什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会有这样大的
差别呢?文中也作了介绍:客家民居造营垒式的土楼,是为了解决盗
匪的骚扰和受当地人排挤的问题,因此他们夯筑的土墙厚1米、高
15米,坚固耐用。此外,在客家人看来,圆是吉祥、幸福、安定的
象征。所以,客家土楼建筑成圆形,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可以看
客家人通过建造房屋来追求幸福、安定和吉祥。而傣家用竹子建成两
层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放柴禾,是因为防酷热和潮湿。傣家
人建造竹楼也有他们跟客家人不同的文化:一家建楼,全村帮助。不
同民族的民居现不同特点的原因有文化的、习俗的、社会的,还有地
理的。这些背景原因导致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特点。
课文启示我们:到了高年级,我们观察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
“找同类事物属性之间的不同点”上,还要去调查了解、考虑它们存在
不同点的原因,看看是什么原因使同类事物具备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把这个原因找到了,我们对事物特点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
(教学反思参考2)各具特色的民居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南北具有特色的民居,是一篇科普
性较强的文章,本节课的目的在于孩子们能仿照课文。了解民居特色
并且介绍某一民居,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本节课文没有有达到理想状
态,其原因有二。
一、设备简陋、收集资料不足,对于地方特色不够了解。
由于本地区教学资源不完善,对于收集到的资料不能以影像的方
式呈现给学生。孩子在家悼念、整理资料的较少,虽然个别同学有收
集,但只能停留在抄写上,并能用语言介绍,由于资料缺乏,课堂只
能停留在课本上,知识量无扩充,使整节课显得干巴巴的。
二、由于本身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估计不足设计不完
美。
通过与教研员反馈,了解到基于第一个原因,应从本地区实际出
发,让孩子谈谈本地区民居的这样都是孩子身边的事物。孩子谈起来
就会滔滔不绝,既解决重点又避免上课单调。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在这两方面努力。
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演讲与辩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私人车辆转让及绿色环保认证合同3篇
- 2025版金融风险评估与管理服务协议2篇
- 海南师范大学《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作品制作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拆迁项目综合评估居间代理服务协议书模板2篇
- 2025年度版权购买合同属性为图书出版权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办公家具销售与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出口贸易融资续约合同范本3篇
- 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细则模版(2篇)
- 工程临时用工确认单
- 简约清新大气餐饮行业企业介绍模板课件
-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经验分享
- 某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书
- 厂房租赁合同标准版(通用10篇)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3篇)
- 建设单位业主方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图
- 断裂力学——2Griffith理论(1)
- 风电场岗位任职资格考试题库大全-下(填空题2-2)
- 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报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