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始与结束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始与结束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始与结束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始与结束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始与结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开始与结束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四个四重奏》(英国·艾略特)材料二:“开始”与“结束”是生活中常见现象,也是充满哲思的话题。有时,开始是洋溢欢笑的启航,结束则是用血与汗水换来的回报;有时,开始意味着对新道路的探索,结束则是阶段性的总结;有时,结束往往又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关于“开始”与“结束”,你有着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开始和结束是一件事情的两端,有人认为:开始是一种憧憬,结束是一种释然;有人认为:开始需要破土而出的勇气和力量,结束则意味着奋斗之后的收获。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开始更值得重视还是结束更值得期待?请依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经典说说)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作为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的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译文:没有谁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材料二: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译文:做事一直到结束都像开始那样谨慎,那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材料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开始做得好的有很多,但能够善终的很少。古代先哲的智慧,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民族振兴,这些智慧依然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驻时,初冬伊始,寒意渐浓;归来时,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最美人间四月天,最美太空归来人。据航天专家透露,中国太空三人组回家以后,今年年内,会有六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拥有更高实验水平设备的空间站,将静待“宾客”入住。航天人的梦想飞船,随时都在启动,每一次出发皆为梦想,每一次归来都有壮志,结束意味着新的出征,结束是为了新的开始。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例文:开始与结束,本自同根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开始,或是去往某地:或是开始一段学习。或是启动一项任务……“为者常至,行者常成。”我们也常常达到终点、取得成果、完成任务,我们常常“结束”。许多人认为,开始是因,结束是果;开始是始,结束是终;开始在前,结束在后。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开始和结束应当是循环往复、相辅相成的,他们交错相替、贯穿生命,“许多人”的看法不免落得片面。开始不是盲目无主的埋头苦干,而是明确目标的坚定执行,蒙田有言:“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此言得之。有人认为,“开始”是洋溢欢笑的启航,“结束”则是血汗换来的回报。这话固然不假,但试问,倘若一开始的启航便错了方向,血汗换来的回报是否真的值得?由是,没有正确的开始,何来正确的表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结束不是一劳永逸的纸醉金迷,而是驻足小憩的总结之举。或言:“开始意味着对新道路的探索,结束则是阶段性的总结”,这句话言在“阶段性”。方仲永少有神童名,习学诗,可谓“探索新道路”吧,可最后落得泯然众人。为何?将“阶段性”作为“永久性”,一劳永逸所致。既是阶段性,则必有总结,然后继续开始,结束新的阶段,接着总结,由是开始和结束循环往返,方能成事。结束便像是一座座驿站,让你重拾心情,再度开始。由是,结束终究是为了更好地开始。高士其说:“我能做的是有限的,我想做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将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其实开始和结束贯穿生命,如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开始是结束的别称,结束是开始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和结束,或许只有生与死,贯穿生命。这条路上的许许多多结束与开始,或许都是为了最后的结束。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一般的终身追求。有如钟扬探索生命的高度,有如黄旭华探索深度,有如陈祥榕丈守国界,有如王选探索虚拟……许许多多的开始与结束,丈量着他们生命的长度。回望当下,有如青少年,除了坚定目标,坚持行动,又当如何把握方向,明确开始,顺利结束,成就终身?或许最重要的便是乐观。大仲马说:“乐观是一首激昂雄越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在事业的道路上勇猛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们坚信有所成,终可达彼岸!“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开始与结束,本自同根生。冀青少年牢牢把握开始与结束,心有所依,行有所成;中流击楫,激扬人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题目聚焦于“开始”与“结束”这两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和充满哲思的话题。题目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开始”与“结束”的内涵、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材料一中,“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意味着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从生命开始到生命死亡,衰败折射曾经的繁荣,而衰败又蕴含着新生的开始。艾略特带着对社会历史、人类生死的深沉思索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荒原破败,但荒原已死,在这死亡中孕育了新生。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死观念是一种积极的寻求,结束也同样意味着开始,死亡亦是新生。材料二中,作者则对于“开始”与“结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哲理性思考。从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两者并非完全割裂的个体,而是水乳交融,相生相成。因此,在审题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开始”与“结束”的内涵:“开始”通常指的是开始行动、启程、启程前的准备等,它带有一种起始、启程、展望未来的意味;而“结束”则指的是达到目的地、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等,它带有一种到达、完成、实现目标的意味。分析“开始”与“结束”的关系:两者在生活中常常是相互关联的。每一次的“开始”都是为了某个“结束”,而每一个“结束”又可能是下一个“开始”的起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挖掘“开始”与“结束”背后的深层意义: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我们还需要思考这两个词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人生态度、价值观等。例如,“开始”可以代表着勇气、探索、梦想等,而“结束”则可以代表着成就、满足、回报等。写作时首先,要清晰地理解并阐释“开始”与“结束”这两个核心概念。开始,通常指的是开始一个新的旅程或阶段,它蕴含着勇气、探索和希望;结束,则标志着旅程的结束或阶段的完成,它代表着成就、收获和满足。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挖掘它们的深层含义。开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起点,它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代表着不断追求、勇于挑战的精神;结束也不仅仅是一个终点,它更是一种成长和转变,代表着经过努力后获得的提升和超越。接下来,要思考“开始”与“结束”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不是孤立的两个点,而是一条连续线上的两个环节。每一次的开始都是为了到达一个更好的地方,而每一次的结束又都是下一次出发的起点。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生的旅程。立意:1.开始与结束,人生旅途的哲思。2.生命不息,航行不止。3.在开始与结束间寻找生命真谛。2.例文:开始与结束,本自同根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开始,或是去往某地;或是开始一段学习;或是启动一项任务……“为者常至,行者常成。”我们也常常达到终点、取得成果、完成任务,我们常常“结束”。许多人认为,开始是因,结束是果;开始是始,结束是终;开始在前,结束在后。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开始和结束应当是循环往复、相辅相成的,他们交错相替、贯穿生命,“许多人”的看法不免落得片面。开始不是盲目无主的埋头苦干,而是明确目标的坚定执行,蒙田有言:“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此言得之。有人认为,“开始”是洋溢欢笑的启航,“结束”则是血汗换来的回报。这话固然不假,但试问,倘若一开始的启航便错了方向,血汗换来的回报是否真的值得?由是,没有正确的开始,何来正确的表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结束不是一劳永逸的纸醉金迷,而是驻足小憩的总结之举。或言:“开始意味着对新道路的探索,结束则是阶段性的总结”,这句话言在“阶段性”。方仲永少有神童名,习学诗,可谓“探索新道路”吧,可最后落得泯然众人。为何?将“阶段性”作为“永久性”,一劳永逸所致。既是阶段性,则必有总结,然后继续开始,结束新的阶段,接着总结,由是开始和结束循环往返,方能成事。结束便像是一座座驿站,让你重拾心情,再度开始。由是,结束终究是为了更好地开始。高士其说:“我能做的是有限的,我想做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将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其实开始和结束贯穿生命,如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开始是结束的别称,结束是开始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和结束,或许只有生与死,贯穿生命。这条路上的许许多多结束与开始,或许都是为了最后的结束。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一般的终身追求。有如钟扬探索生命的高度,有如黄旭华探索深度,有如陈祥榕丈守国界,有如王选探索虚拟……许许多多的开始与结束,丈量着他们生命的长度。回望当下,有如青少年,除了坚定目标,坚持行动,又当如何把握方向,明确开始,顺利结束,成就终身?或许最重要的便是乐观。大仲马说:“乐观是一首激昂雄越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在事业的道路上勇猛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们坚信有所成,终可达彼岸!“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开始与结束,本自同根生。冀青少年牢牢把握开始与结束,心有所依,行有所成;中流击楫,激扬人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题目聚焦于“开始”与“结束”这两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和充满哲思的话题。题目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开始”与“结束”的内涵、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材料中,作者借一些人的观点,看似展现了关于“开始”和“结束”之间的隔离性关系。但实际上,从生命开始到生命死亡,衰败折射曾经的繁荣,而衰败又蕴含着新生的开始。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开始就是走向结束的过程,而结束也同样意味着开始。两者并非完全割裂的个体,而是水乳交融,相生相成。因此,在审题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开始”与“结束”的内涵:“开始”通常指的是开始行动、启程、启程前的准备等,它带有一种起始、启程、展望未来的意味;而“结束”则指的是达到目的地、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等,它带有一种到达、完成、实现目标的意味。分析“开始”与“结束”的关系:两者在生活中常常是相互关联的。每一次的“开始”都是为了某个“结束”,而每一个“结束”又可能是下一个“开始”的起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挖掘“开始”与“结束”背后的深层意义: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我们还需要思考这两个词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人生态度、价值观等。例如,“开始”可以代表着勇气、探索、梦想等,而“结束”则可以代表着成就、满足、回报等。写作时首先,要清晰地理解并阐释“开始”与“结束”这两个核心概念。开始,通常指的是开始一个新的旅程或阶段,它蕴含着勇气、探索和希望;结束,则标志着旅程的结束或阶段的完成,它代表着成就、收获和满足。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挖掘它们的深层含义。开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起点,它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代表着不断追求、勇于挑战的精神;结束也不仅仅是一个终点,它更是一种成长和转变,代表着经过努力后获得的提升和超越。接下来,要思考“开始”与“结束”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不是孤立的两个点,而是一条连续线上的两个环节。每一次的开始都是为了到达一个更好的地方,而每一次的结束又都是下一次出发的起点。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生的旅程。立意:1.开始与结束,人生旅途的哲思。2.生命不息,航行不止。3.在开始与结束间寻找生命真谛。3.例文:终点也是起点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一个穷人不甘于贫困的生活,发誓要富起来。他用仅有的150元钱去投资炒股,凭着他独特的眼光很快就富起来了。但后来由于股市不景气,他很快又倾家荡产,他想去寻死,一位邻居开导他:“你本来就这样穷啊,也许再过五年你又是一个富翁呢!”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不知有何感想?我仿佛悟出了一点儿道理:那个穷人由穷到富,再由富变穷的经历,不正是从一个起点到达一个终点,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吗?噢!我明白了,原来终点也是起点。也许有人会反驳:“真是一派胡言!按这样的推理,科学哪来的发展?世界哪来的进步?人类哪来的进化?……”一连串的反问真让人有点招架不住,不过,大家不用着急。请听听我的看法。终点也是起点,是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燕子去了,会再来;杨柳枯了,会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万物生长,悄无声息,生命从它诞生起就开始默默地等待着下一个轮回。试想,没有燕子的飞去,哪有燕子的飞来?没有杨柳的枯萎,哪有它的再次吐芽?没有桃花的凋谢,你哪能感受到它含苞欲放时的那份羞涩与娇媚?……在这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枯萎与繁茂,凋谢与盛开是那样的浑然一体,是那样的密不可分。当你看到片片枯叶如黄蝶纷纷扬扬地飘向大地的时候,难道你就没有想到正是枯叶的腐败才孕育了嫩叶的新生吗?没有枯萎,便无所谓繁荣;没有凋谢,哪来的盛开?枯萎是繁荣的铺垫,凋谢是盛开的前奏。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终点也是起点。生命的传承一晃便是上亿年,生生不息,环环相扣,仿佛永远也没有终点,所以哲人曾说,我们要在一个生命中死去才能进入另一个生命中。有这样一幅漫画,在一条长跑道上,一个满头大汗的男孩,正面带微笑,即将奔向终点,可他前方有一个箭头,上面赫然写着“起点”二字。漫画的含义是深刻的,深刻就深刻在它道出了人生的哲理——终点也是起点。终点也是起点,是人生历程的不变规律。杨振宁教授曾用一个圆描述他的人生轨迹,说清华园是他人生的起点,也是终点。是啊,当杨教授还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是清华园为他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当他享誉整个世界时,他又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当年携着他梦想起飞的地方,难道这不就是杨教授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吗?终点也是起点,是科学研究的不二法则。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人们攻克了一个难题后,成千上万的新问题又将接踵而至;当这些成千上万的新问题得以解决时,成万上亿个更难的问题又会摆在面前。连锁似的反应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千奇百怪的未知世界,使人们看不到它的终点。因此,谁也不敢夸下海口说,我们即将爬到科学的巅峰,达到科学研究的尽头。当人们面对着这些新问题,忙得焦头烂额时,他们也就不会为以前的一点点成就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更没有时间沉迷于过去的成就中。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即都要经过否定——肯定——再否定的循环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事物发展达到更高阶段。这不就是终点也是起点的辩证关系吗?起点和终点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千里之遥,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出了成绩时,我们应该明白自己不过是在生命的圆形轨道上划圈而已,没有永恒的终点;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想到挫折和失败是不会长久的,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胜不骄,败不馁,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细读题目中给出材料,可从中提炼出本次作文的话题应围绕“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果”来展开。第一句话强调“出发”即“开始”的重要性,只有“出发”才可能会到达“终点”,有个“结果”;第二句是说经历了“过程”,有了“结果”,才明白“开头”的意义;第三句富有哲理,“终点”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第四句的“起点”可以指理想、初心等,那么“终点”就是理想的实现。总之,这里的“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果”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我们在拼搏奋斗的路上,必须“出发”,即开始奋斗,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而学业上取得的成绩、工作上获得的成果、事业上赢得的成就等,这些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身边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度日,没有了进取的动力,这是很致命的。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起点”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先天条件,有些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不懂得自身变得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个道理,以为“起点”就是“终点”,终日享乐。也有人家庭条件差,很自卑,不敢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努力,拥有自信,我们一样可以变得强大,要知道“起点”不是“终点”,可根据以上分析立意写作。具体行文,以自己对于“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果”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从生活中选取能表现这一主旨的事件,写出真实感悟,真实感情来。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法,深化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注意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事件详略得当的处理,写作顺序学会使用倒叙、插叙都会使文章收到生动感人,波澜起伏的效果。若是议论说理,以“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果”为论题,摆事实,讲道理,向读者传达自己对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看法与观点,以理服人。首段提出论题:起点与终点,激发读者兴趣。主体部分则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对这一论题进行具体有力的议论。末段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还可向读者发出号召。立意:1.出发,才会有从起点到达终点的可能。2.终点不是终结,也可能是新生。3.不忘初心,终点就是起点。4.例文:善始而慎终常言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这句话所强调的,是一种善始善终的精神。然而,许多人在做事时却都是只重视开始而忽略结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而造成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失败结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西楚霸王项羽小时候就是一个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刚开始时,他父亲让他读书,他读了几天就想着去练武,还振振有词说天下大乱,只有武术才是争夺天下的法宝。他父亲只好又教他武艺。但可想而知,不久之后他又想着去学别的东西了。就这样,项羽长大了,后来他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失败了。这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他虎头蛇尾的做事态度。这是他不肯善始善终而造成的恶果。唐玄宗刚刚执政时雄心壮志,决心治理好国家。他也做了很多出色的成绩,使得唐朝再度繁华。可是后来他松懈了,整天与杨贵妃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从而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的繁荣成为了历史。可以说,唐玄宗的开头是做得很好的,不然就不会有“开元盛世”,可是到了后来,他却放松了,所以才招来祸患。注重开始而忽视结尾往往导致失败。西方有一位数学家,毕生从事圆周率的计算。他花了半生的心血把圆周率推算到了小数点后的七百多位数,可是后人却发现他在小数点后的二百多位数那里就出错了,这意味着他后面的努力全是无用功。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果他计算时能由始至终都抱着严谨的态度,也许就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的遗憾了。“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事情一开始时,人们都能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去做,可是,做到一半时,就会有人松懈。只有由始至终都能克服自己的躁动,以不变的态度做下去的人才能成功。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如宋濂、范仲淹等,他们由始至终都抱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谦虚地向别人请教,终于成为了名流千古的大文豪。还有我们的航天工作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枯燥的计算、训练,却始终以热忱的心去对待,不忽略任何一个小数点、任何一个细微的细节,才使得我们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至今还未出现美国“哥伦比亚号”那样的悲剧。开始是重要的,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结尾同样也是重要的。因为如果在事情将要完成之时犯一点小错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请象重视开始一样重视结尾吧!【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审题:本题是多则材料作文,共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强调“善终”的人少;第二则材料强调“慎终”者容易成功;第三则材料强调“善终”者少。材料更突出“善终”的重要性,作文应综合三则材料来写,不宜断章取义。如果写论述文,应抓住“善始”“善终”两点,探讨二者与为人品质、事业追求以及民族振兴等关系,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要明确,价值观应积极向上。可以针对材料二中“则无败事”提出辩证观点,如“成功不仅要依靠善始善终的谨慎与坚持,还需要别的条件辅助”,但是不能脱离“善始善终”这一中心议题而另起炉灶。参考立意:1、善始而善终2、人生因善始善终而精彩3、不轻言放弃,方能善终参考素材:1、善始善终”一词,无非是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要有个好的开始,再一层意思是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开始,估计很多人都能做到,“新官上任三把火”、“三分钟热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工作中,新人往往工作比较卖力,如果不卖力,估计离被炒也不远了;学习也是如此,往往开始容易,能坚持到底就难说了。所以说。相对于好的开始,好的结尾是很难做到。“善始善终”一词虽然忽略了“过程”,却巧妙的取“始”和“终”,两个代表性的重要时间点,其实从这一点上也很能反映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和品质。2、楚汉争霸之初,汉军处于被动,屡吃败仗,刘邦被楚军追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史书记载,汉军在一次奔逃中,刘邦为了自己逃命,甚至几次要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车。他的老婆吕雉那时候也被项羽扣押,他的父亲刘太公也同样落于敌手。形势如此艰难,刘邦都没有放弃,始终坚持与项羽作斗争,他联合多方力量不断壮大自己,最终逆转获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如果刘邦不坚持到底而最先放弃,估计他在楚汉战争的初期就出局了吧?3、俞敏洪曾被媒体评价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成功永远是人的一种心态而不是做事本身;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学会“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具体来说,待人应该像水一般随和,而做事如同爬山,目标永远是山顶,要努力一步一步地去爬,达到成功。在努力的过程中,奋斗的心态就是一种成功,而人的一生中,成功是永远没有终点的。4、张瀚在《松窗梦语》中那段记录的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讲述的是张瀚初任御史时去参见都台长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