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达标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达标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达标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达标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达标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第一单元\o"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A卷•达标通关卷)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1单元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煤气燃烧【答案】B【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根据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测得的液体实际偏大还是偏小考虑,利用赋予数值法进行解析。【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属于正确的读数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小,所以可认为是4mL,所以倒出液体体积为:20mL﹣4mL=16mL,所以大于15mL。故选:A。3.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白糖,就“可能是白糖”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得出结论 B.设计实验 C.操作实验 D.猜想与假设【答案】D【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他认为可能是白糖,是对物质种类的一种猜想,属于猜想与假设。故选:D。4.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蒸发皿 B.椎形瓶 C.坩埚钳 D.药匙【答案】C【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仪器为研钵,故不正确;B.该仪器为锥形瓶,故不正确;C.该仪器为坩埚钳,故正确;D.该仪器为燃烧匙,故不正确,故选:C。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滴加液体试剂 C.​倒入液体试剂 D.​点燃酒精灯【答案】D【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进行分析;B.根据胶头滴管使用时,应该垂直悬滴,不应伸入试管内进行分析;C.根据试剂瓶的瓶塞应该倒放,试剂瓶应与试管口仅靠且试管略倾斜,标签应朝向手心进行分析;D.根据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引燃进行分析。【解答】解: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B.胶头滴管使用时,应该垂直悬滴,不应伸入试管内,故B不符合题意;C.试剂瓶的瓶塞应该倒放,试剂瓶应与试管口紧靠且试管略倾斜,标签应朝向手心,故C不符合题意;D.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引燃,故D符合题意。故选:D。6.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材燃烧 B.酒精挥发 C.铜丝弯曲 D.水结成冰【答案】A【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进行分析。【解答】解:A、木材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酒精挥发是酒精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铜丝弯曲是铜丝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水结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空气用于工业制氧气 B.​焦炭炼铁 C.​稀有气体制闪光灯 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答案】B【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解答】解:A、空气用于工业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沸点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A错误;B、焦炭炼铁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和可燃性,还原性和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B正确;C、稀有气体制闪光灯,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选项C错误;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利用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主要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选项D错误;故选:B。8.下列叙述与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不一致的是()A.比较法: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B.推理法:依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定量实验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控制变量法:探究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答案】B【分析】A、根据对比实验探究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呼出气体进行分析;B、根据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属于纯净物,含有多种物质的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C、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五分之一进行分析;D、根据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受接触面积、酸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与呼出气体中不相同,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呼出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低于呼出气体,故A正确;B.纯净物中含有一种物质,含有多种物质的属于混合物,是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多少来区分,不是推理法,故B不正确;C.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五分之一,采用定量实验法测定,故C正确;D.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受接触面积、酸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故D正确。故选:B。9.以下有关汽车工程的研究课题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A.远程操控汽车 B.研究车用电池 C.新车宣传策划 D.车身外形设计【答案】B【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解答】解:A、远程操控汽车,属于信息技术学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B、研究车用电池,属于开发新能源,可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C、新车宣传策划,属于市场营销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D、车身外形设计,属于汽车设计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故选:B。10.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附着大量水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CO2和H2O C.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答案】C【分析】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B、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以及检验方法来分析;C、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D、根据实验设计来分析。【解答】解:A、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和H2O,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融化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A正确;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中有CO2生成;U型管内有大量水雾形成,说明有水生成,故B正确;C、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中一定有碳和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C错误;D、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方便观察到U型管内有水雾,操作方便,故D正确;故选:C。11.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胶头滴管,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A.​放置胶头滴管 B.​取用稀盐酸 C.​搅拌溶液 D.​滴加酚酞【答案】D【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解:A、用完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污染试剂,以防止药液腐蚀橡胶乳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溶液,搅拌溶液用玻璃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12.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不能在实验室中吃食物 B.无毒的药品可以用嘴尝其味道,这样可获得真实的体验 C.使用药品时需仔细查看标签,确保取用正确的药品 D.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答案】B【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室药品取用的原则,不能在实验室中吃食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实验室中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错误。C、使用药品时需仔细查看标签,确保取用正确的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D、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3.在刚刚结束的理科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抽到的实验为“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下面是实验中出现的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铁钉 B.​倾倒稀盐酸 C.​​滴加硫酸铜溶液 D.​胶头滴管清洗后放回滴瓶【答案】B【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中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底,不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对着手心以防止标签被腐蚀,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试管倾斜,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符合题意;C、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入试管内,以防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不符合题意;D、滴瓶中的胶头滴管不能清洗,以免污染、稀释滴瓶中的试剂,用后立即放回原瓶,不符合题意;故选:B。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样 B.加料 C.加热 D.熄灭【答案】B【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15.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答案】B【分析】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6.天然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天然气分子间距离变大 B.发光,并放出热量 C.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D.不再闻到气味【答案】C【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A、分子间间距变大,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不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发光,并放出热量,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不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天然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项正确。D、不再闻到气味,天然气本身是无味的,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不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7.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氮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答案】D【分析】呼吸前后气体成分会有所变化,主要是呼吸后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会有所增大.【解答】解:擦玻璃时的哈气就是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起到湿润作用,相比较而言呼出的气体含水量变高啦。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与擦玻璃无关。故选:D。18.用如图装置制取氨气并研究其还原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③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B.装置②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C.装置④中酚酞变红,说明装置②中产生气体的水溶液呈碱性 D.冷却后,取装置①中少量残留固体加入足量水得澄清溶液,通入CO2,变浑浊,证明有Ca(OH)2剩余【答案】C【分析】A、根据④中的蒸馏水进入③中,③空间较大,溶液不会继续倒吸入②中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蒸气,而水蒸气不和氧化铜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①中生成的氨气可能进入④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为碱性使酚酞变红进行分析;D、根据氢氧化钙、氯化钙、氯化铵中,只有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能使溶液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解:A.④中的蒸馏水进入③中,③空间较大,溶液不会继续倒吸入②中,所以装置③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A正确;B.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蒸气,而水蒸气不和氧化铜反应,装置②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反应中氨气得到了氧,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①中生成的氨气可能进入④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为碱性使酚酞变红,不一定是装置②中产生气体的水溶液呈碱性,故C不正确;D.氢氧化钙、氯化钙、氯化铵中,只有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能使溶液变浑浊,则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氢氧化钙剩余,故D正确;故选:C。19.盛装下列药品应使用广口瓶的是()A.稀硫酸 B.氧化铜 C.石灰水 D.酒精【答案】B【分析】本题关键要知道四种药品的状态,液体药品一般盛放在细口瓶中,固体药品一般盛放在广口瓶中。【解答】解:A、稀硫酸是无色液体,应装在细口瓶里,故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应装在广口瓶里,故符合题意;C、石灰水是无色液体,应装在细口瓶里,故不符合题意;D、酒精是无色液体,应装在细口瓶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0.小亮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的食盐的实际质量为()A.17.6g B.12.4g C.17.3g D.12.7g【答案】B【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小亮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他用的是10g和5g砝码和2.6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食盐质量=10g+5g﹣2.6g=12.4g。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3分)21.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适当的空格中:①石灰石;②氢氧化铝;③消石灰;④稀硫酸;⑤氢氧化钠;⑥氢气(1)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④;(2)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③;(3)理想的高能燃料是⑥;(4)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①;(5)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②;(6)可用于制肥皂的是⑤.【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确定具体物质的用途.物理性质有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有碱性、酸性、可燃性等.【解答】解:(1)稀硫酸具有酸性,可以除去铁锈,故填:④;(2)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③;(3)氢气燃烧的发热量大,且燃烧时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故填:⑥;(4)石灰石硬度大,可以用作建筑材料,故填:①;(5)氢氧化铝呈碱性,可以用来中和胃酸,故填:②;(6)氢氧化钠可以也拿过来制造肥皂,故填:⑤.22.我们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1)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少;(2)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3)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少;【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体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就会使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变大,同时人体还通过呼吸排出一些水蒸气。【解答】解:(1)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少(2)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故答案为:多(3)人体要通过呼吸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气,故答案为:少23.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相信你已经使用过多次,请回答:(1)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C(填字母);(2)常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F(填字母);(3)使用B仪器的一点注意事项是加热时,垫上陶土网;(4)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ABG(填字母)。【答案】(1)C;(2)F;(3)加热时,垫上陶土网;(4)ABG。【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图形、名称、用途分析回答.【解答】解:(1)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铁架台。(2)常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B仪器是烧杯,加热时,垫上陶土网,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4)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1)C;(2)F;(3)加热时,垫上陶土网;(4)ABG。24.请你仔细观察一支燃着的蜡烛,完成下列问题。(1)蜡烛的顶端熔化成液态,石蜡熔化属于物理(“物理”或“化学”)变化。(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填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3)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证明有水生成,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另一种物质是二氧化碳。【答案】(1)物理;(2)焰心;a;外焰;(3)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二氧化碳。【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2)根据火焰的分层情况、各层火焰的温度来分析;(3)根据石蜡燃烧的产物以及检验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可以看到a外焰处最先炭化。(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常用干冷的烧杯检验水蒸气。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液滴。所以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证明了水生成。蜡烛燃烧生成另一种物质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物理;(2)焰心;a;外焰;(3)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二氧化碳。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5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所称药品的实际质量是4.5g。(2)小刚量取8mL水时,仰视读数凹液面的最低处,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大于8mL(填“大于”、“小于”)。(3)实验室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4)倾倒液体,试剂瓶标签未向着手心,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是瓶口残留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4)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1)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5g﹣0.5g=4.5g;(2)小刚量取8ml水时,仰视读数凹液面的最低处,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大于8mL;(3)实验室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4)倾倒液体,试剂瓶标签未向着手心,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是:瓶口残留液体流下,腐蚀标签。故答案为:(1)4.5;(2)大于;(3)集气瓶;(4)瓶口残留液体流下,腐蚀标签。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26.根据如图所示仪器。(1)写出图示仪器的名称。B.锥形瓶;E.量筒;G.分液漏斗。(2)从上述仪器中选择所需用的仪器用序号填空。①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需用的仪器是H。②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D。③可存放液体试剂的仪器是C。④用烧杯给液体加热时,需要在烧杯下面垫J。(3)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4)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用坩埚钳(从上述给仪器中,填仪器名称)夹持镁条。镁条燃烧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答案】(1)锥形瓶;量筒;分液漏斗;(2)①H;②D;③C;④J;(3)略向下倾斜;(4)坩埚钳;化学;光;热。【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仪器的名称与用途、注意事项来分析;(3)根据加热试管中固体药品的方法来分析;(4)根据仪器的用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解答】解:(1)仪器B、E、G分别为锥形瓶、量筒、分液漏斗;故答案为:锥形瓶;量筒;分液漏斗;(2)①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需用的仪器是烧杯;故答案为:H;②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试管刷;故答案为:D;③可存放液体试剂的仪器是细口瓶或滴瓶;故答案为:C;④用烧杯给液体加热时,需要在烧杯下面垫石棉网;故答案为:J;(3)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答案为:略向下倾斜;(4)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用坩埚钳夹持镁条。镁条燃烧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故答案为:坩埚钳;化学;光;热。27.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被切下,漂浮在水面上蜡烛的硬度小,密度比水小(2)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火柴梗两端先烧焦变黑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蜡烛燃烧生成了水(4)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答案】(1)小;比水小;(2)外焰;(3)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水;(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分析】(1)根据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蜡烛被切下,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干燥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蜡烛被切下,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硬度小,密度比水小。(2)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两端先烧焦变黑,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将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小;比水小;(2)外焰;(3)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水;(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13分)28.抗疫期间,口罩和乙醇都是稀缺物,乙醇俗称酒精,由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发酵、蒸馏制得,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易燃烧,有特殊气味,沸点78.2℃,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75%的酒精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常用作抗疫消毒剂;酒精还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新能源。阅读以上短文并填空(各写一点)。(1)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沸点78.2℃,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2)描述酒精化学性质的是:可燃性。(3)描述酒精用途的是:酒精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常用作抗疫消毒剂;酒精还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新能源。【答案】(1)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沸点78.2℃,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2)可燃性;(3)酒精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常用作抗疫消毒剂;酒精还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新能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