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地数据传输中高速调制解调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解调器_第1页
星地数据传输中高速调制解调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解调器_第2页
星地数据传输中高速调制解调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解调器_第3页
星地数据传输中高速调制解调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解调器_第4页
星地数据传输中高速调制解调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解调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3.060

CCSM30/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

星地数据传输中高速解调器技术要求和测

试方法

第2部分:解调器

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forsatellite-to-earthdatatransmission

Intermediate/Highdataratedemodulationequipment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北京空间信息中继

传输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4

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科、张波、陈颖、唐婷、张国亭、王磊、刘洋、张雨濛、兰霞、许冬彦、叶

曦、刘景元、罗强、谢玲、钟瑜。

II

GB/TXXXXX—XXXX

星地数据传输中高速解调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解调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星地数据传输中高速解调器(以下简称解调器)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

环境适应性要求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接收卫星、空间站、探测器、飞行器等航天器下行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在5Mbps~

2500Mbps之间的解调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10-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39348-2020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遥测同步与信道编码

GB/T42041-2022航天术语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

ETSIEN302307-1V1.4.1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Secondgenerationframing

structure,channelcodingandmodulationsystemsforBroadcasting,InteractiveServices,News

Gatheringandotherbroadbandsatelliteapplications;Part1:DVB-S2

3术语和定义

GB/T42041-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解调器demodulator

部署于地面站,用于接收数据传输速率在5Mbps~2500Mbps之间的航天器下行数传信号,获取航天

器高速数传数据的电子设备。

3.2

调制器modulator

部署于地面站,用于模拟数据传输速率在5Mbps~2500Mbps之间的航天器上行数传信号,用于验证

解调器功能和性能的电子设备。

3.3

符号速率symbolrate

星地数据传输链路中,符号速率为编码和调制后信号的符号速率,单位为符号数/每秒(sps)。

3.4

比特速率bitrate

星地数据传输链路中,比特速率为信道编码后数据的比特速率,单位为比特数/每秒(bps)。

1

GB/TXXXXX—XXXX

3.5

误码率biterrorrate

在一定时间内收到的数字信号中发生差错的比特数与同一时间内所收到的数字信号的总比特数之

比。

3.6

解扰descrambling

加扰的逆过程,在数据接收端的解扰器中完成。

3.7

星座映射constellationmapping

将待传输符号对应成星座图上的信号矢量的过程。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8PSK:8相移键控(8PhaseShiftKeying)

16QAM:16正交幅度调制(16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

16APSK:16振幅相移键控(16AmplitudePhaseShiftKeying)

32APSK:32振幅相移键控(32AmplitudePhaseShiftKeying)

BPSK:二相相移键控(binaryphaseshiftkeying)

BER:误比特率(biterrorrate)

CCM:固定编码调制(ConstantCodingandModulation)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RedundancyCheck)

DNRZ:差分不归零码(DifferentialNonreturntoZero)

Eb/N0:每bit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比(EnergyperbittonoiseDensityratio)

GMSK: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aussianFilteredMinimumshiftKeying)

LDPC:低密度极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ParityCheckCode)

NRZ:不归零码(NonreturntoZero)

NRZ-L:不归零电平码(NonreturntoZeroLevel)

NRZ-M:不归零传号码(NonreturntoZeroMark)

NRZ-S:不归零空号码(NonreturntoZeroSpace)

OQPSK:偏置四相相移键控(Offset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

PCM: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

PN:伪噪声(PseudoNoise)

QPSK: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

RS:RS码(Reed-Solomon)

UQPSK:非平衡四相相移键控(Unbalanced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

VCM:可变编码调制(VariableCodingandModulation)

XPIC:交叉极化干扰对消(CrossPolarizationInterferenceCancellation)

XPD:交叉极化鉴别度(CrossPolarDiscrimination)

5概述

解调器是一种用于接收航天器下行数传信号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模块包含解调模块、数据处理模块、

译码模块、数据存储转发模块等。解调器示意如图1所示。

2

GB/TXXXXX—XXXX

数据数据储

中频信号解调译码数据输出

处理存转发

模块模块

模块模块

中高速解调器

图1解调器组成框图

6技术要求

6.1功能要求

解调器功能要求如下:

a)具备CCM信号接收能力;

b)具备VCM信号接收能力;

c)具备数据本地存储和通过网络输出能力。

6.2性能要求

6.2.1接收解调

中频信号

中频信号满足下列要求:

a)中频输入信号中心频率:720MHz、1.2GHz或1.5GHz;

b)中频输入信号电平范围:-50dBm~0dBm。

解调模式

解调模式满足下列要求:

a)解调模式:BPSK、QPSK、OQPSK、UQPSK、GMSK、8PSK、16QAM、16APSK、32APSK;

b)星座映射:支持各调制体制的多种星座映射方式,各调制模式的映射方式见附录A。

符号速率

符号速率5Msps~500Msps,各解调模式对应比特速率满足下列要求:

a)BPSK:5Mbps~500Mbps,连续可变;

b)QPSK、OQPSK、GMSK:10Mbps~1000Mbps,连续可变;

c)UQPSK:单通道5Mbps~500Mbps,连续可变;

d)8PSK:15Mbps~1500Mbps,连续可变;

e)16APSK:20Mbps~2000Mbps,连续可变;

f)16QAM:20Mbps~2000Mbps,连续可变;

g)32APSK:25Mbps~2500Mbps,连续可变。

多普勒频率动态

多普勒频率动态特性满足下列要求:

3

GB/TXXXXX—XXXX

a)多普勒捕获范围:-2MHz~2MHz;

b)多普勒变化率:-30KHz/s~30KHz/s。

位同步

位同步满足下列要求:

a)时钟捕获范围:±0.3%符号速率;

b)在PCM信息流中,两次bit状态转换之间的位数不超过128bit时能可靠工作。

同步门限

同步门限满足下列要求:

a)BPSK、QPSK、OQPSK、UQPSK、GMSK:Eb/N0≤1dB;

b)8PSK:Eb/N0≤3.5dB;

c)16APSK、16QAM:Eb/N0≤5.5dB;

d)32APSK:Eb/N0≤6.5dB。

锁定门限

锁定门限满足下列要求:

a)BPSK、QPSK、OQPSK、UQPSK、GMSK:Eb/N0≤2.5dB;

b)8PSK:Eb/N0≤5.5dB;

c)16APSK、16QAM:Eb/N0≤7.5dB;

d)32APSK:Eb/N0≤9.0dB。

载波捕获时间

载波捕获时间应不大于1s。

匹配滤波

匹配滤波满足下列要求:

a)匹配滤波类型:升余弦、平方根升余弦、不成型;

b)匹配滤波系数范围:0.1~1.0(步进0.05)。

6.2.2数据处理

码型

PCM码型变换满足NRZ-L、NRZ-M、NRZ-S。

差分译码

在QPSK、OQPSK调制方式下,满足8种差分译码:DNRZ(I+Q)、DNRZ(I/+Q)、DNRZ(I+Q/)、DNRZ(I/+Q/)、

DNRZ(Q+I)、DNRZ(Q/+I)、DNRZ(Q+I/)、DNRZ(Q/+I/)。

帧同步

帧同步满足下列要求:

a)帧同步类型:帧同步分路、帧同步合路、帧同步关;

b)帧同步码组长度:8~128bit;

c)帧长:16Byte~32KByte;

4

GB/TXXXXX—XXXX

d)帧同步码容错位数:0~15bit。

解扰

解扰满足下列要求:

a)解扰类型:解扰、不解扰;

b)解扰位置:译码前解扰、译码后解扰、译码前和译码后解扰;

c)扰码生成多项式和初相:可设置,最大32bit;

d)扰码结构符合GB/T39348-2020标准和ETSIEN302307-1V1.4.1标准。

CRC校验

CRC校验满足下列要求:

a)CRC校验适应以下标准:CCITT、CRC16;

b)CRC校验不包含帧同步字。

IQ识别

帧同步分路条件下,IQ识别方式满足下列要求:

a)IQ具有不同的帧同步码组情况下,通过帧同步码组进行识别;

b)IQ具有相同的帧同步码组且IQ解扰初相不同情况下,通过航天器标识符和版本号识别。

6.2.3译码

卷积译码

卷积译码满足下列要求:

a)卷积译码类型:码率1/2、2/3、4/5、5/6、7/8,编码方式符合GB/T39348-2020标准;

b)卷积译码方式:分路译码、合路译码。

RS译码

RS译码满足下列要求:

a)RS译码类型:(255,223)、(255,239),及其对应的缩短码,编码方式符合GB/T39348-2020

标准;

b)交织深度:1、2、3、4、5、8;

c)RS译码方式:分路译码、合路译码。

级联译码

级联译码满足下列要求:

a)级联译码类型:由RS和某一种卷积码组合而成,级联码编码方式符合GB/T39348-2020标准;

b)级联译码方式:支持分路译码、合路译码。

LDPC译码

LDPC译码满足下列要求:

a)LDPC译码类型:LDPC7/8及其缩短码,具备对LDPC1/2、LDPC2/3、LDPC4/5(码长1K、4K、

16K)译码的扩展能力,编码方式符合GB/T39348-2020标准;

b)级联译码方式:支持分路译码、合路译码。

解调译码损耗

5

GB/TXXXXX—XXXX

解调译码损耗指标满足下列要求:

a)Eb/N0偏离理论值≤1.5dB(符号速率≤300Msps);

b)Eb/N0偏离理论值≤2.0dB(符号速率>300Msps)。

6.2.4VCM

VCM信号格式

VCM信号格式满足下列要求:

a)解调方式:QPSK、8PSK、16APSK、32APSK;

b)信号格式符合DVB-S2标准ETSIEN302307-1V1.4.1;

c)VCM信号符号速率范围:100Msps~500Msps。

VCM解调译码损耗

VCM解调译码损耗:Es/N0@1E-7<3.0dB。

6.2.5XPIC

XPIC功能

XPIC功能满足下列要求:

a)支持左右旋信号同源、非同源两种情况下的交叉极化干扰对消;

b)支持左右旋信号调制方式相同、不同两种情况下的交叉极化干扰对消;

c)具备一定的时延差自适应能力,适应左右旋信号电缆线长度差最大10米的实际适应用场景。

XPIC解调译码损耗

XPIC解调译码损耗满足下列要求:

a)BPSK、QPSK、OQPSK、UQPSK、GMSK,XPD≥10dB时,解调译码损耗:

1)Eb/N0偏离理论值≤2.5dB(符号速率≤300Msps);

2)Eb/N0偏离理论值≤3.0dB(符号速率>300Msps)。

b)8PSK,XPD≥13dB时,解调译码损耗:

1)Eb/N0偏离理论值≤2.5dB(符号速率≤300Msps);

2)Eb/N0偏离理论值≤3.0dB(符号速率>300Msps)。

c)16APSK/16QAM,XPD≥17dB时,解调译码损耗:

1)Eb/N0偏离理论值≤2.5dB(符号速率≤300Msps);

2)Eb/N0偏离理论值≤3.0dB(符号速率>300Msps)。

d)32APSK,XPD≥20dB时,解调译码损耗:

1)Eb/N0偏离理论值≤2.5dB(符号速率≤300Msps);

2)Eb/N0偏离理论值≤3.0dB(符号速率>300Msps)。

6.2.6数据输出

数据输出格式

数据输出格式满足下列要求:

a)数据输出类型:帧同步合路数据输出、帧同步分路IQ数据分路输出、帧同步分路IQ数据合路输

出;

b)IQ数据合路方式:比特交织、帧交织;

c)RS、LDPC译码条件下,校验位数据输出方式:输出、不输出。

6

GB/TXXXXX—XXXX

数据存储

具备数据存储功能,本地存储容量不小于4TB。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功能满足下列要求:

a)数据传输类型:实时数据发送、事后数据转发;

b)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相互独立。

6.2.7时码

具备接收外B时间码,产生与外B时间码同步的时间信息能力。

6.2.8监控

监控功能

监控功能满足下列要求:

a)具备解调器参数控制、状态显示能力,状态显示包括载波锁定指示、位同步锁定指示、帧同步

锁定指示;

b)具备本控、远控能力;

c)日志记录:实时记录解调器工作参数、工作状态、控制操作命令、故障情况等。

测量功能

测量功能满足下列要求:

a)具备输入信号频谱、星座图显示能力;

b)测量类型:输入信号电平、Eb/N0、数据码率、载波多普勒;

误码检测

数据误码检测和统计满足下列要求:

a)具备实时数据的误码检测和统计功能,数据类型包括固定帧、PN码;

b)具备帧同步码组的误码检测和统计功能;

c)具备存储数据的误码检测和统计功能。

6.3接口要求

6.3.1中频信号输入接口

中频信号输入接口满足以下要求:

a)中心频率及电平:与节相同;

b)物理接口:SMA或BNC;

c)阻抗:50Ω。

6.3.2频标输入接口

频标输入接口满足以下要求:

a)频率:10MHz或100MHz;

b)幅度:不低于500mV。

c)阻抗:50Ω;

7

GB/TXXXXX—XXXX

d)物理接口:SMA或BNC。

6.3.3时码信号输入接口

时码信号输入接口满足以下要求:

a)时码类型:IRIG-B(DC)或IRIG-B(AC);

b)幅度:IRIG-B(DC)符合RS-422接口标准,IRIG-B(AC)为0.25V~5V;

c)调制比:IRIG-B(AC)的调制比为2:1~6:1;

d)阻抗:IRIG-B(DC)符合RS-422接口标准,IRIG-B(AC)为600Ω;

e)物理接口:IRIG-B(DC)采用DB-9插座或航空插头插座;IRIG-B(AC)采用SMA或BNC插座。

6.3.4数据传输接口

数据传输接口满足以下要求:

a)物理和电器特性:符合IEEE802.3规范,兼容IEEE10BASE-T和IEEE10BASE-TX以太网接口;

b)传输协议:TCP或UDP;

c)物理接口:RJ-45插座或多模光纤接口。

6.3.5监控网络接口

监控接口满足以下要求:

a)物理和电器特性:符合IEEE802.3规范,兼容IEEE10BASE-T和IEEE10BASE-TX以太网接口;

b)传输协议:TCP或UDP;

c)物理接口:RJ-45插座或多模光纤接口。

6.4环境适应性要求

6.4.1温度

解调器满足下列温度要求:

a)工作温度:0℃~+40℃;

b)存储温度:-15℃~+60℃;

6.4.2振动

解调器满足下列振动要求:

a)频率范围:(1~35)Hz(交越频率8.45Hz);

b)振动量值:小于交越频率,位移振幅3.5mm,大于交越频率,加速度振幅1g。

7测试条件

7.1测试环境

除非技术文件中另有规定,所有测试应在如下环境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80%;

7.2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应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主要测试设备及要求见表1。

8

GB/TXXXXX—XXXX

表1测试所需设备清单及其指标要求环境试验项目及条件

序号仪器名称仪器性能指标要求

a)频率测量范围:≥5GHz

1频谱仪b)频率分辨率:≤1Hz

c)输入信号电平范围:-110dBm~+20dBm

a)调制方式:BPSK、QPSK、OQPSK、UQPSK、GMSK、8PSK、16QAM、16APSK、

32APSK

b)符号速率:5Msps~500Msps,连续可变

2中高速调制器

c)编码方式:卷积编码、RS编码、级联码、LDPC编码

d)加扰方式:扰码生成多项式和初相可配置

e)数据格式:覆盖解调器数据格式,数据格式可配置

a)输出B码相对于标准时间偏差:

1)B(DC)码:±(100ns~20us)

2)B(AC)码:±(1us~20us)

b)时间保持偏差:

3时码发生器

±(5us~1s)(保持时间24h)

c)内时基性能:

1)相对频率偏差:±(1×10-5~10-10)

2)1s频率稳定度:1×10-8~10-12

用于解调器测试的存储转发设备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4存储转发设备a)数据输入接口与解调器的数据输出接口匹配;

b)接收数据速率不小于2.5Gbps。

8测试方法

8.1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框图见图2。

中频信号数据

中高速调制器中高速调制器存储转发设备

图2功能测试框图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2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解调器、存储转发设备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解调器在CCM条件

下能够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c)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2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解调器在VCM条件

下能够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d)在解调器正常锁定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存储,能够存储数据并形成数据文件即判定为合格;

e)对解调器和存储转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配置,在解调器正常锁定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发送,存

储转发设备能够接收到解调器发送的数据即判定为合格。

8.2性能测试

8.2.1接收解调测试

9

GB/TXXXXX—XXXX

中频信号测试

中频信号测试框图见图3。

频谱仪

中频信号

中高速调制器

中高速解调器

图3中频信号测试框图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3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频谱仪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中高速调制器中心

频率1.2GHz(根据设备技术说明书要求进行设置),解调器能够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c)通过频谱仪测量模拟信号电平,调整模拟信号输出电平为0dBm,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d)在-50dBm~0dBm范围内修改模拟信号电平,观察每种信号电平条件下解调器是否锁定,解调

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解调模式测试

解调模式测试框图见图4。

中频信号

中高速调制器中高速解调器

图4解调模式测试框图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调制方式QPSK,星

座映射方式分别设置为Normalmapping和Inversemapping,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c)依次修改调制方式为BPSK、OQPSK、UQPSK、GMSK、8PSK、16QAM、16APSK、32APSK,根据附

录A设置各种调制方式对应的星座映射,观察各种调制方式及星座映射条件下解调器是否锁

定;

d)解调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符号速率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调制方式QPSK,在

10Mbps~1000Mbps范围内至少选取低、中、高三档比特速率,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c)依次修改调制方式为BPSK、OQPSK、UQPSK、GMSK、8PSK、16QAM、16APSK、32APSK,每种调制

方式在指标要求范围内至少选取低、中、高三档比特速率,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d)解调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多普勒频率动态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10

GB/TXXXXX—XXXX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3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载波多普勒在-2MHz~

2MHz范围内变化,多普勒变化率30kHz/s,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c)在指标要求范围内修改模拟信号载波多普勒范围、多普勒变化率,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d)更换调制方式,重复步骤c),观察各种调制方式及载波多普勒条件下解调器是否锁定;

e)解调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位同步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4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中高速调制器比特

速率997Mbps,数据具有128bit连零,解调器比特速率设置1000Mbps,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c)在指标要求范围内修改比特速率,中高速调制器信号比特速率设置与解调器比特速率设置偏差

在±0.3%内,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d)更换调制方式,重复步骤c),观察各种调制方式及比特速率偏差条件下解调器是否锁定;

e)解调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同步门限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3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频谱仪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调制方式QPSK。

c)待解调器锁定后,打开中高速调制器噪声开关,从大到小逐渐降低模拟信号Eb/N0,直至解调

器失锁;

d)回调模拟信号Eb/N0,取解调器能够保持锁定的最低Eb/N0作为同步门限值,在关闭信号的条件

下通过频谱仪测量噪声功率谱密度N0,在关闭噪声的条件下通过频谱仪测量信号功率S,按照

公式(1)计算当前Eb/N0作为同步门限值(훾取1):

퐸푏⁄푁0=푆−푁0−10lg⁡(푅푏∙훾)(1)

其中푅푏代表模拟信号的比特速率,훾代表编码效率。

e)依次修改调制方式为BPSK、OQPSK、UQPSK、GMSK、8PSK、16QAM、16APSK、32APSK,重复测试

步骤c)、d),记录各种调制方式的同步门限值;

f)同步门限实测值满足指标要求即判定为合格。

锁定门限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3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频谱仪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调制方式QPSK。

c)打开中高速调制器噪声开关,从大到小逐渐降低模拟信号Eb/N0,每次Eb/N0变化需要通断模拟

信号,使得解调器重新锁定,直至Eb/N0降低到解调器不能锁定;

d)回调模拟信号Eb/N0,取解调器能够重新锁定的最低Eb/N0作为锁定门限值。在关闭信号的条件

下通过频谱仪测量噪声功率谱密度N0,在关闭噪声的条件下通过频谱仪测量信号功率S,按照

公式(1)计算当前Eb/N0作为锁定门限值(훾取1)。

e)依次修改调制方式为BPSK、OQPSK、UQPSK、GMSK、8PSK、16QAM、16APSK、32APSK,重复测试

步骤c)、d),记录各种调制方式的锁定门限值;

f)锁定门限实测值满足指标要求即判定为合格。

11

GB/TXXXXX—XXXX

捕获时间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

c)待解调器锁定后,点击“重捕”使解调器载波重新捕获,并记录监控界面显示的载波捕获时间;

d)根据实际测试需要,修改调制方式和比特速率,重复测试步骤c),记录载波捕获时间;

e)载波捕获时间实测值满足指标要求即判定为合格。

匹配滤波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5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匹配滤波类型为平

方根升余弦、滤波系数为1,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c)在0.1~1.0范围内修改滚降系数,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d)修改匹配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重复测试步骤c),观察平方根升余弦的各种滚降系数下解

调器是否锁定;

e)修改匹配滤波器为旁路,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f)解调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8.2.2数据处理测试

码型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码型NRZ-L,观察解

调器是否锁定;

c)依次修改码型为NRZ-M、NRZ-S,观察每种码型条件下解调器是否锁定;

d)解调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差分译码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6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差分编码DNRZ(I+Q),

观察解调器是否锁定;

c)依次修改8种差分编码方式DNRZ(I+Q)、DNRZ(I/+Q)、DNRZ(I+Q/)、DNRZ(I/+Q/)、DNRZ(Q+I)、

DNRZ(Q/+I)、DNRZ(Q+I/)、DNRZ(Q/+I/),观察每种差分编码条件下解调器是否锁定;

d)解调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帧同步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7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帧同步合路,观测

解调器是否锁定同步;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8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

帧同步分路,观测解调器是否锁定同步;修改帧同步方式为关,观测解调器是否锁定同步;

12

GB/TXXXXX—XXXX

c)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7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帧同步码组长度32bit,

观测解调器是否锁定同步;在8~128bit范围内修改帧同步码组及其长度,观测解调器是否锁

定同步;

d)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7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帧长1204Byte,观

测解调器是否锁定同步;在16Byte~32KByte范围内修改帧长,观测解调器是否锁定同步;

e)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9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中高速调制器信号

帧同步字0x1ACFFCFD,解调器帧同步字0x0ACFFC1D(帧同步字1bit错误)、容错位数1,观

测解调器是否锁定同步;在0~15bit范围内修改解调器帧同步字及对应容错位数,观测解调

器是否锁定同步;

f)解调器锁定即判定为合格。

解扰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0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编码前加扰,观察

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关闭加扰、解扰功能,观察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c)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编码后加扰,观察

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2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

B),编码前加扰、编码后加扰,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d)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0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修改加扰多项式以

及加扰初相,适应CCSDS131.0-B-2-2011标准和ETSIEN302307-1V1.4.1标准,观察解调

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e)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3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加扰多项式0x8003、

加扰初相0x4A80、反馈输出,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修改加扰初相为0x103F、移位寄

存器输出,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f)解调器误码率为零即判定为合格。

CRC校验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4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CRC校验不包含帧同

步字、CRC校验参数为CCITT,观察解调器CRC校验是否成功;

c)修改CRC校验参数为CRC16,观察解调器CRC校验是否成功;

d)解调器CRC校验成功即判定为合格。

IQ识别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5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帧同步分路、I路帧

同步码组0x1ACFFC1D、Q路帧同步码组0xFDB18540,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c)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6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帧同步分路、IQ路

帧同步码组均为0x1ACFFC1D,记录并观察数据是否为顺序数;

d)步骤b)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步骤c)记录数据为顺序数据即判定为合格。

13

GB/TXXXXX—XXXX

8.2.3译码测试

.1卷积译码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7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卷积1/2编码、合

路编码,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c)依次修改卷积编码类型为码率2/3、4/5、5/6、7/8,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d)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8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卷积1/2编码、分

路编码,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e)依次修改卷积编码类型为码率2/3、4/5、5/6、7/8,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f)解调器误码率为零即判定为合格。

.2RS译码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19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RS编码类型(255,

223)、帧同步合路;

c)依次设置中高速调制器信号交织深度1、2、3、4、5、8,数据帧长与交织深度相匹配,观察

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d)修改RS编码类型(255,239),重复测试步骤c),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e)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20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RS编码类型(255,

223)、帧同步分路,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f)修改RS编码类型(255,239),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g)解调器误码率为零即判定为合格。

.3级联译码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2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卷积1/2与RS(255,

223)级联、合路编码,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c)依次修改卷积编码类型为码率2/3、4/5、5/6、7/8,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d)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22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卷积1/2与RS(255,

239)级联、分路编码,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e)依次修改卷积编码类型为码率2/3、4/5、5/6、7/8,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f)解调器误码率为零即判定为合格。

.4LDPC译码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23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LDPC7/8、合路编

码,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c)修改LDPC编码类型分别为LDPC1/2、LDPC2/3、LDPC4/5(码长1K、4K、16K),数据帧长与

编码类型相匹配,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14

GB/TXXXXX—XXXX

d)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24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LDPC7/8、分路编

码,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e)修改LDPC编码类型分别为LDPC1/2、LDPC2/3、LDPC4/5(码长1K、4K、16K),数据帧长与

编码类型相匹配,观察解调器误码率是否为零;

f)解调器误码率为零即判定为合格。

.5解调译码损耗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3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频谱仪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1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调制方式QPSK、比

特速率1000Mbps、无编码;

c)调节中高速调制器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使解调器的误码率接近且不大于1.0×10-7;

d)通过频谱仪对当前信号和噪声进行测量,根据公式(1)计算Eb/N0,记录相应的误码率、噪声

功率谱密度、信号功率、信噪比Eb/N0,并根据理论值计算解调损耗;

e)依次修改中高速调制器编码方式为卷积编码、RS编码、级联编码、LDPC编码,重复测试步骤

c)、d);

f)根据实际测试需要,依次修改中高速调制器信号调制方式、比特速率,重复测试步骤c)~e);

g)解调损耗满足指标要求即为合格。

8.2.4VCM解调译码测试

VCM信号格式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4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2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VCM模式、QPSK(MOD1~

10)、8PSK(MOD12~16)、16APSK(MOD18~22)、32APSK(MOD24~27);

c)依次修改信号格式分别为空帧填充、物理层不加导频、物理层加导频、不加扰、加扰,观测解

调器的锁定指示和误码率;

d)在100Msps~500Msps范围内修改符号速率,重复测试步骤c);

e)如果在信号调制编码方式切换过程中接收过程不发生失锁,误码率为0,每种模式的收帧计数

与信号发送帧数一致,即为合格。

VCM解调译码损耗测试

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

a)按图3所示将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频谱仪连接;

b)对中高速调制器与解调器加载TestSim02测试场景(场景要求见附录B),VCM模式、QPSK(MOD1~

10)、8PSK(MOD12~16)、16APSK(MOD18~22)、32APSK(MOD24~27);

c)设置符号速率500Msps,调节中高速调制器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使解调器的误码率接近且不

大于1.0×10-7;

d)通过频谱仪对当前信号和噪声进行测量,根据公式(2)计算Es/N0,记录相应的误码率、噪声

功率谱密度、信号功率、信噪比Es/N0,并根据理论值计算解调损耗;

퐸푠⁄푁0=푆−푁0−10lg⁡(푅푠)··············(2)

其中푅푠代表模拟信号的符号速率。

e)根据实际测试需要修改符号速率,重复测试步骤c)、d);

15

GB/TXXXXX—XXXX

f)解调损耗满足指标要求即为合格。

8.2.5交叉极化干扰对消测试

交叉极化干扰对消功能测试

交叉极化对消测试框图见图5。

噪声1

S11

中高速调制器1功分器合路器

S

1X1

衰减器S21

1中高

速解

调器

衰减器

2S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