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本试卷共六页,六大题,25小题。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鼓瑟庖厨忖度千乘之国B.黎民秋豪须臾缘木求渔C.恒心孝悌沉吟项庄舞剑D.许诺戮力瞋目人刀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现代常用形近字的能力。B.“秋豪”的“豪”应写作“毫”;“缘木求渔”的“渔”应写作“鱼”。故选B。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的语录文集。B.《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战国史官左丘明所作。C.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D.《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战国史官”错误,应该是“春秋末年史官”。故选B。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成年人。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敬爱D.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胜:强过,超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胜:尽,极。句意: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故选D。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B.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敝”,损害;“之”,代词,他;“不仁”,判断句,(这)是不仁义。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损害他,(这)是不仁义。故选C。5.“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左传》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该书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在多方面的重要事件及人物,只是历史中间的一部分。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是断代史,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张和策略。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故选C。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雕栏玉砌应犹在②.只是朱颜改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驾一叶之扁舟⑤.为国以礼⑥.其言不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砌”“麋”“驾”“扁”等。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之所履履:鞋 B.技盖至此乎盖:同“盍”,怎么C.臣以神遇遇:接触 D.每至于族族:交错聚结的地方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手之所触臣之所好者道也B.不以目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C.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D.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D.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不中音没有不合音律的B.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C.彼节者有间那牛骨节间有间隙D.为之踌躇满志为此犹豫不决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庖丁解牛的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B.写文惠君的赞叹,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庖丁技艺的精湛。C.庖丁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所以不在乎技术的层面。D.成功解牛后,庖丁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妥善保藏。12.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本文中表现庖丁解牛过程中遇到关键部分时,仍保持谨慎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A8.A9.C10.D11.C12.①.怵然为戒②.视为止③.行为迟④.动刀甚微【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履:动词,用脚踩。句意:脚踩的地方。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手接触的地方。/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B.前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作“用”;后一个“之”是介词,可译作“因为”。句意:不用眼睛去看。/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C.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译作“分解”。句意: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D.前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后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可译作“然后”。句意:我提着刀站立起来。/把刀擦抹干净,然后收藏起来。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依乎天理”中“依”是介词,“天理”是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依乎天理”是前置的状语,修饰谓语“批大郤”,中间一般应断开,排除AD;“技经肯綮之未尝”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技经肯綮”是前置宾语,“未尝”是谓语,“技经肯綮之未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为之踌躇满志: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不能翻译为“犹豫不决”。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所以不在乎技术的层面”错误。根据“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知,庖丁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在“技”与“道”的关系上。庄子学派认为“技”与“道”通。“道”高于“技”,“技”从属于“道”;只有“技”合乎“道”,技艺才可以纯精。并没有“不在乎技术的层面”。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找到文中表现庖丁解牛过程中遇到关键部分时,仍保持谨慎态度的语句,先分析文章,写庖丁解牛过程中遇到关键部分的句子是“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其中“族”的意思是关节集结之处,也就是庖丁解牛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部分。然后找到这句话后面的部分的句子“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意思是庖丁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这是写他解牛不麻痹大意,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所以,应填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参考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1】我却回。五夜【2】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3】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4】堪四望,为君扶病【5】上高台。注释:【1】玄蝉:秋蝉,寒蝉。【2】五夜:指五更天,深夜。【3】眄:看,望。【4】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5】扶病:带病。1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我”可以理解为秋风,如今寒蝉凄切,秋风再次重返人间。B.三四句承接上联,写五更秋风寒意渐浓,因此诗人对镜感叹年华易逝。C.第六句写雕畏惧秋风凛冽,不得不睁开睡眼,侧面表现出秋风的凛冽。D.第八句“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作者“一年颜状”衰老的原因。14.本诗中诗人把秋风拟人化,当做自己的朋友,与其对话。下列诗句中,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张谓《早梅》)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C.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纳兰性德《寒柳》)D.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15.有评论认为本诗“下半首(后两联)英气勃发”。结合诗句,写出“英气勃发”有哪些具体体现。【答案】13.C14.D15.①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着头,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睁开睡眼看万里青云。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抒发了诗人不服老,想为国立功和积极进取的豪情。②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意思是“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这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梅花比喻成冬雪,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梅花的洁白。B.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写(蜜蜂)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C.运用比喻的手法,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D.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合闭放,率性而为。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意思是,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着头,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睁开睡眼看万里青云。在颈联中,诗人展现出一派发扬蹈厉的精神风貌来。他听到秋风的声音,就如同骏马鬈毛耸动,思念起塞外那辽阔的草原;又有如大雕睁开睡眼,迎着万里青云直冲而上。“眄”,斜着眼看;一作“盼”,顾盼之意。这是为什么呢?正如诗人在《秋词》中所说,只缘秋天是“胜春朝”的季节,它不但使诗人神清气爽,心情振奋,更赋予他成熟饱满的生命力,从而激发他内心的壮志豪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想为国立功和积极进取的豪情。②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意思是,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诗歌的末尾,将抒情推向了最高潮。在这最美好的秋日季节里,诗人忘记了衰老,忘记了痛苦,不辞扶病登台,与老友秋风一起观赏这天地肃清的壮丽景象。这两句紧承上句而来,更加反映出诗人那自强不息、志在千里的顽强精神。就结构而论,“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承接“一年颜状”而来,却全然脱却嗟老叹病的俗套,另辟一重精神境界。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其意境苍凉而不失豪迈,近于杜甫《登高》所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百年多病独登台”。中国古代的诗人向来有“悲秋”的传统,而刘禹锡对秋天却格外有感情,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词》),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无不写得雄奇矫健,豪迈不凡。此种诗一扫前人诗作中衰败凄凉的情调,足以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在诗歌史上堪称独树一帜。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则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糊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取材于《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灵活。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取材于《乡土中国·家族》)1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的“自家人”,也包括任何那些要拉入自己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B.乡土社会中,每个人亲属关系网罩住的人不会重合,更不会完全相同。C.乡土社会中,无论是亲属关系,还是地缘关系都以自己的位置为中心。D.人一旦失势,社会圈子会随之变小,所以中国人对世态炎凉深有感触。17.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先由中西方“家”的范围的不同,引出关于“家”这一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范围模糊的问题。B.第三段用比喻的方式分析该问题,提出中国乡土社会的格局像是把石头丢在水面而形成同心圆波纹的观点。C.第四五段从亲属关系角度对“同心圆波纹观点”进行阐述,继而从地缘关系的角度通过具体事例进行阐述。D.文章从亲属关系论证差序格局的特点一是“富于伸缩”,从地缘关系论证差序格局的特点二是“己为中心”。18.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家的规模可以随着家庭事业的扩张而扩大。B.“生活堡垒”一词用来形容夫妻之间感情凝合的力量。C.乡土社会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主轴是纵向的。D.乡土社会的家追求效率和讲究纪律,不讲究个人情感。19.下列不能体现上述两则材料中关于我国乡土社会的观点的一项是()A.家有千口,主事一人B.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C人大分家,树大分枝D.立德立身门风正,克勤克俭家业兴20.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和西洋的家庭有哪些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说明。【答案】16.B17.D18.D19.C20.①西洋的家庭是界限分明的,而中国的家庭范围是伸缩自如的;②西洋的家庭功能单一,生育即是其主要功能;而中国的家庭除生育功能,还担负其他很多社会功能;西洋的家庭夫妇是主轴,子女是配角;中国的家庭主轴在父子、婆媳之间,夫妇成了配角;③西洋的家庭夫妻间重感情的凝合,中国的家庭注重事业的经营。【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每个人亲属关系网罩住的人不会重合”理解有误,网与网所罩住的人是可以重合的,如后文说兄弟两人各人有其妻子儿女,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网,但是他们的父母却是兄弟二人的两张网下重合的人。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结合“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可知,从亲属关系论证差序格局的特点一是“己为中心”,从地缘关系论证差序格局的特点二是“富于伸缩”。本项说反了。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不讲究个人情感”理解有误,原文是说“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并非不讲究个人情感。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体现了每个网络都有其网络中心的观点;B.“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体现了势力的大小影响亲属圈子及地缘圈子的大小的观点;C.“人大分家,树大分枝”是说子女成年,要分家单过,此意义在文中无体现;D.“立德立身门风正,克勤克俭家业兴”体现了家是一个事业组织,为了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家庭需要有家法约束的观点。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在中国,这句话则模糊得很”“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可知,西洋的家庭是界限分明的,而中国的家庭范围是伸缩自如的。结合“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我们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可知,西洋的家庭功能单一,生育即是其主要功能;而中国的家庭除生育功能,还担负其他很多社会功能。西洋的家庭夫妇是主轴,子女是配角;中国的家庭主轴在父子、婆媳之间,夫妇成了配角。结合“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可知,西洋的家庭夫妻间重感情的凝合,中国的家庭注重事业的经营。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取材于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2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体现了中医药学智慧。B.中医多采用复方用药治疗疾病,不会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疾病。C.许多证据证明中医药学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D.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效。2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中药青蒿中研发出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是中医药学对人类医学的贡献。B.中医师主要采用复方用药,其处方由多种中药根据主次按比例组成。C.中医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D.中医药学未来仍将进一步发挥其价值,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23.材料中对中国药学的贡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B.中药砒霜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重要选择之一。C.“千层塔”是用于治疗老年失忆的一种临床药。D.活血化瘀这一治则可以适用于冠心病术后维护。【答案】21.B22.C23.C【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不会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疾病”错,原文第二段“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原文只是说非常少见,并非不会使用。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中医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错,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只说到辨证施治疗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并非因果关系。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千层塔’是用于治疗老年失忆的一种临床药”错,原文是“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可见,治疗老年失忆的一种临床药是石杉碱甲,而不是“千层塔”。故选C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微写作(10分)24.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并努力回馈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知恩图报的传统,感恩文化源远流长。最近,众多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你建议将“中华感恩节”设立在哪一天?请简述理由。要求:条理清晰,有理有据。(2)请为推广“中华感恩节”写一段宣传语。要求:感染力强,易于传诵。(3)给你想感恩的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恩之情。要求:对象明确,表达得体,感情真挚,富有文采。【答案】(1)我认为应设立在10月1日。首先,“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很重要的部分,从孔孟的“孝悌”思想到后来起源于清朝的“感恩节”,“感恩”文化一脉相承。清朝时帝王就宣布每年10月1日举行“感恩节”仪式,用以表示对生活和政权的感恩。其次,10月1日也是我们新中国的国庆节,这一天,我们应该缅怀那些为了新中国诞生而牺牲、奉献的革命者,感恩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2)感恩是幸福的源泉,报恩是人生的升华!花儿芬芳,感谢雨露的滋养;鸟儿飞翔,感谢天空的宽广;鱼儿欢畅,感谢溪水的流淌;你我成长,感谢父母的育养、国家的培养。让我们感恩父母,感恩那些温暖过我们的陌生人,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中华感恩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送上真诚的祝福,祝你们幸福安康,愿我们在感恩、报恩中成长!
(3)是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谁洗衣做饭,嘘寒问暖;是谁默默操持,殷殷期盼;是谁白了青丝,凋了红颜。春晖寸草,不管我们人生的果实如何丰盈饱满,压弯的,总是母亲的枝条,母亲的腰杆。感恩之心长伴你我,感恩之歌长萦耳畔,感恩之念常驻心田,让感恩成为我们人生前行的不竭动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材料第一句引出话题“感恩”,并阐述了感恩的内涵,其中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懂得别人的付出是可贵的,并在内心触发感激之情,而不是把别人的恩惠当做理所当然,这是感恩的第一步;二是“努力回馈他人”,这是行动上的呼应,光有感激之情还不够,感恩最后应当落实到行动上。比如,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应该尽己所能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应该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付出;感恩环卫工人的辛苦打扫,那就做好自己周边的卫生,保护好环境。总之,感恩不能仅仅挂在嘴上,更应该实实在在地去做些什么。而且二者之间是有关联的,有了感激之情,才会促使行动发生;行动起来,会加深情感上的理解。第二句话是从文化角度探寻“感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位置和渊源,“自古以来”表明感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明感恩文化既有历史源头,又有现实继承。正是一代一代传承,才使得感恩文化得以发展。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最为温暖的一部分,亦是其中最有活力、最有时代价值的部分。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还有“漂母的一饭之恩”、“钟子期的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重恩义,富贵不移”等,无不体现着温暖的感恩思想。第三句话,其实是感恩文化的现实意义,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目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感恩”看似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实则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会更容易沟通,社会也会因此而更加和谐。这就是设立“中华感恩节”的现实意义。(1)这是一道实用类微写作题目。审题:“中华感恩节”设立在哪一天,应当有充分的理由,且这个理由要与“感恩”有关。考生可以思考与“感恩”有关的历史故事,把与故事有关的日子设立成感恩节;或者将某位能代表感恩文化的名人的出生或者去世的日子设立成感恩节;还可以思考感恩的对象,如把护士节、教师节等设立成感恩节,都是可以的。要注意阐述理由,并且条理清晰,可以用分号界定不同理由,也可以用数字标示。写作思路:如把10月1日设立为感恩节,理由有两个,一是着眼于历史,感恩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清朝就把感恩节设立为10月1日,当然当时是为了表示对政权的感恩;二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就是10月1日,把这个日子设为感恩节,可以让中华儿女牢记是新中国拯救了我们,是新中国给了我们新生,我们应该缅怀那些为新中国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从而珍惜当下的生活,懂得把感恩融于现实之中,落实到行动上。(2)这是一道实用类微写作题目。审题:宣传语的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本题要求为推广“中华感恩节”写一段宣传语,为节日写宣传语,应突出节日主题,即宣传“感恩”的意义;要突出设立节日的必要性,可从设立意义角度思考,要把“中华感恩节”与个人、社会联系起来,从端正思想、和谐社会角度拟写。既然是宣传语,语言应该有感染力,可以采用排比或者比喻句来写,便于传诵采用呼告等句式强化情感抒发。写作思路:如从感恩方式角度,可拟写“感恩从心开始,让行动温暖彼此”,告诉大家感恩要发自内心,要落实到行动;从设立意义角度,可拟写“感恩是幸福的源泉,报恩是人生的升华”,用排比句写生活中哪些人值得我们感恩,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勇敢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和爱。(3)这是一道抒情类微写作题目。审题:首先找一个感恩对象,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师长,亲朋好友,也可以是素未谋面但却守护我们的边防战士、革命前辈等;其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这是写作形式的要求,抒情文字要注意富有抒情性,可以采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强化情感;“小诗”则要注意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及诗句的摆放,要符合诗歌的要求;“表达你的感恩之情”,是抒情的内容,虽然是抒情文字或者小诗,但也不可只是空洞地抒情,也要言之有物,结合感恩对象做的事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写作思路:如选择母亲为感恩对象,可以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母亲为你的无私付出,如上学前的殷殷叮嘱,放学后可口的饭菜,委屈时抚摸头发的手和温暖的拥抱……要注意采用排比句描述这一切,把感恩之情融于字里行间。最后还应该直接抒情,升华情感。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答。25.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请以“钉钉子的精神”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钉钉子精神”的论述内容。从内容中我们可看出,“钉钉子的精神”指的就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地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件事情,也就是说,这里面的关键词就是坚持不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材料我们引出一个关键词是“坚持不懈”,这样作文的难度就降低了不少。关于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劝学》中就有论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些都很好地论述了坚持不懈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大自然中存在,比如滴水穿石、绳锯木断,还有就是现实中,一些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这种“钉钉子的精神”,比如历史当中,王羲之练字用了几缸墨,达·芬奇、居里夫人等,大凡有成就的人,肯定是能够坚持不懈的;现实当中,我们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这些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钻研。当然,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集体还是国家,其实都离不开“钉钉子的精神”。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总体安排成并列结构,在文章的开篇先表明观点:当今社会,我们离不开“钉钉子的精神”;主体部分安排成层进结构,先从自然写起,写那些锲而不舍的现象;再从现实生活写起,写一些因为锲而不舍成功的人;最后到国家,并与青年人联系起来,写“钉钉子精神”的现实意义。最后再照应开篇。立意:1.“钉钉子精神”是社会发展的法宝。2.成功离不开锲而不舍。3.扎实推进,坚持不懈。26.请以“复苏”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答案】例文:复苏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题记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悄悄地来了……抬头看着电脑屏幕,听着外校老师授课的声音,那么生疏,心中渐起烦躁之意。不觉,对“云”上授课的惊喜兴奋之感已悄变为厌倦。提笔书写笔记,恍惚间,纸笔上浮现的是老师亲切的目光和同学们灿烂的笑脸。那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像阳光下肆意生长的花儿,那么活泼,那么耀眼。耳畔萦绕着的也是往日的欢声笑语。“什么时候才能去上学啊!”心中充满未知与期望,可眼前面对的却是枯燥、无活力的电脑屏幕与课件。我静静地闭上了眼……脸颊忽感暖意,抬眼,一捧阳光透过窗子撒在书桌上,密匝匝的,又好像没有实质,仿佛是被馋猫打翻的一罐蜜,甜丝丝的,暖盈盈的。伸手触摸它,好像是触了电般,暖流通遍全身。顺着丝丝温暖走到窗前,绿盈盈的世界呈现在我的眼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授权使用商标协议
- 文化创意灰土工程协议
- 服装设计师解聘合同证明
- 起草离婚协议书(2篇)
- 土地过户后承建协议书范本
- 集体合同决议会议记录
- 砍树免责合同范例
- 承租开荒地合同范例
- 品牌文化策划合同范例
- 网签授权合同范例
- 公共租赁住房运行管理标准
- 2024-2030年中国永磁耦合器行业经营优势及竞争对手现状调研报告
- JJ∕G(交通) 200-2024 轮碾成型机
- 小学六年级奥数难题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易错知识点专项练习(判断选择-分单元编排-附参考答案和点拨)
- 电影作品解读-世界科幻电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锦城学院
- 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同JB-T4735.1-2009)
- 聚焦高质量+探索新高度+-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 惠州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带答案】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5-4:“5 领导作用和工作人员参与-5.4 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A0-雷泽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