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古代诗歌比较类专题指导(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古代诗歌比较类专题指导(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古代诗歌比较类专题指导(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古代诗歌比较类专题指导(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古代诗歌比较类专题指导(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古代诗歌比较类专题指导(含答案)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古代诗歌鉴赏比较类专题指导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考情分析】

在近年的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一诗歌鉴赏的设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考查方向】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1.提问方式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课本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给出一首词,对其上下片感情、手法等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2.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客观题相比主观题较为简单,只要会做主观题,客观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方法突破】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

角度1:形象角度

方法指导

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

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例题精讲】

典例(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明确对比的诗篇;(2)“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确对比点和答题角度;(3)“简要分析”,答题时先要概括,再分析。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从题目看

“将赴”,将去还没去;“留别”,与友人告别。

身在西域,送友人回京。

从形象看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汉使亦应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军置酒饮归客"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梅

吴渊①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②庵。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③相看。

堪怜。影落溪南。又月午无人更漏三。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点微酸。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注①吴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②卓:建立。③冷淡:“冷澹”,清淡,不浓艳,素净淡雅。④鼎鼐: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旧以宰相治理国事如鼎鼐之调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权位。

本词下片所写之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角度2:语言角度

方法指导

四方面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

词语比较赏析题与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语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1.一定要选好比较点。

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

2.从表现作者情感上比较。

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

3.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

看谁更生动形象。

4.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

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语言风格类解题方法参照前面章节关于语言风格讲解。

【例题精讲】

典例(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本诗是宋朝诗人曹翰的一首“奉诏诗”,诗人抚今思昔,将三十年前的英名志向与现在的情景进行了对比,表现了诗人暮年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颈联与“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对比,明确对比点;(2)“哪一种比较好”,指明考查角度,语言表达的优劣比较;(3)“为什么?请简要分析”,明确答题须简要分析原因。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比对语句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关键点

健→软,明→识;正衬手法。

弱→软,昏→识;反衬手法。

理由

“臂健”“眼明"写出了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臂弱”“眼昏"写出了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的意思;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对点训练】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角度3:技巧角度

方法指导

诗歌表达技巧比较三步骤

第1步: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第2步: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角度,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第3步: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例题精讲】

典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两首诗题作《北来人》,所谓“北来”,即从金朝回来的人。第一首侧重回忆靖康年间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企望“胡运难久”,表达思归之情。第二首侧重写自己国破家亡后流亡闽地的悲惨生活,表达北归无望的凄凉心境。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在叙事上有何特色”,明确对比的角度;(2)“简要分析”,明确答题的方式。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第一首

第二首

叙事手法

直接叙述了自己为国事担忧,白发渐增,多次打探战况的现状和“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结。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自己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叙事视角

两首诗都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亲见亲历,真实感人。

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游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寂。

【对点训练】

5.(201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与《诗经·氓》相比,本诗描写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角度4:情感角度

方法指导

两点巧答情感比较鉴赏题

1.同一诗人描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

(3)分析思想感情时,用语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准确把握思想感情。

2.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

(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

(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例题精讲】

典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杜牧的《清明》中是因为清明时节,行人在暮雨中追思怀远,思念亲人,内心悲伤。本词的女主人公,登楼远望,不见自己思念的丈夫回来,内心愁闷,因而“魂销魄断”。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两者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故应分析各自“断魂"的原因,李词是“春词”,思妇之词;杜诗是“清明”,思家之事。(2)问“是否相同”,首先要明确观点;“试简要分析”,要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原因。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李词

主要是写景,通过萋萋芳草、依依拂柳、声声杜鹃、梨花细雨、黄昏时重门深掩等一连串带有伤感的暮春景物来衬托相思之情,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情绪。

杜诗

主要写人物细节,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写语言,如何摆脱这种心境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精彩传神。

【答案】感情不同。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断魂”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对点训练】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夜泊水村①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

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与汪尊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相比,这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秋暮书怀

谢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注】樽罍:酒杯。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2.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横吹曲辞·出塞

刘驾

朔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

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

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

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

中天有高阁注,图画何时歇。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注]高阁,在诗中指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楼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四句写塞外北风凛冽,四季多雪,出征的南方将士难以适应这种苦寒的气候。

B.诗人认为塞外自古就荒凉偏僻,是犬羊遍布之地,从不属于历代帝王的管辖范围。

C.“画图何时歇”一句通过反问语气表达了对武皇征伐的斥责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D.最后两句运用反语,写出因长期征战,无数将士葬身疆场,尸骨累累,令人心寒。

4.简要分析“武皇犹征伐"与“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咏竹

[南朝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②。

【注】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嘹亮有如龙吟。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人云的挺拔雄姿。

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

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

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致。

6.《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6分)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裴说《春日山中竹》)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中对酒作

张谓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粟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恩君且宿黄翁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湖上风光写起,“昼行”“夜坐"表现游兴之浓,“不厌”奠定了感情基调。

B.“又长满"是形象说法把内心的惬意表现出来。面对如此好景,苦闷得以消除。

C.诗中写湖上豪饮和主人好客,没有沉重感,也没有狂放之态,却因平易更显深情。

D.本诗婉约隽永,不着力于景物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豪迈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

8.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比,“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

【对点训练】

1.【答案】同:坚贞、高洁、孤独。吴词中的梅甘居虚林幽壑,愿与松竹交盟;陆词中的梅独自于驿外断桥边开放,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馨香如故。

异:陆游笔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赏,无意争春;吴渊笔下的梅还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

2.【答案】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与意境的比较鉴赏。这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不同,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暗含“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3.【答案】

(示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4.【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5.【答案】

(1)猿声

(2)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都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两句则是直抒愁怀;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借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6.【答案】本诗描写人物角度主要是侧面描写与内心独白相结合:首联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颔联巧用典故,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表现女主人公自己的爱情遭遇。颈联运用两个比喻,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尾联运用内心独白,直接表明自己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和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诗经·氓》描写人物角度主要是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全篇以女主人公的语气,以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身世遭遇为线索,生动地描写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表现其可贵的思想品德。

7.【答案】①同:《夜泊水村》中“万死报国"双鬓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

②异:《夜泊水村》诗颈联鲜明表达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也包含作者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他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也没有谁能了解他的苦心。是全诗之眼。《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作者对自身的辉煌功名只能出现在镜中在梦里,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之情。(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不同:杜诗表达了诗人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寄托了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的归隐之志;汪诗则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范蠡功成身退、善始善终做法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