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_第1页
汉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_第2页
汉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_第3页
汉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_第4页
汉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仓颉造字第1页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字是怎么来吗?这里面有个漂亮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爱观察人,他名字叫仓颉。第2页

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配他专门管理圈里牲畜数目、屯里食物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牲畜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牲畜、食物储备在逐步增加、改变,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初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第3页仓颉整日整夜地想方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一样颜色绳子,表示各种不一样牲畜、食物,用绳子打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降低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挂上各式各样贝壳,来代替他所管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降低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以后,凭着添绳子、挂贝壳也不抵事了。第4页

以后,仓颉在一次集体狩猎中受到启发: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个野兽,我为何不能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我所管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第5页随即,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使用方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第6页汉字演变过程

按时代和字体对应,大致上可分为八种字体,详细以下:

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殷商甲骨文龟甲、兽骨商周金文青铜器、石器西周晚期大篆石器秦小篆石器西汉隶书竹简,帛汉代草书帛、纸东汉晚期行书帛、纸汉魏楷书(真书)纸第7页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演化规律:由繁入简,由圆及方,逐步摆脱图

形味,形成符号性表意文字。第8页

古代用写或刻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文字。现在发觉最早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甲骨文。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划不定。

甲骨文第9页人第10页口第11页手足第12页耳目第13页水火第14页山石第15页田土第16页羊犬第17页

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觉青铜器有金文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呈团块状。金文第18页山—火甲骨文西周金文山火11919第19页

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搜集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一个汉字字体。大篆第20页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结构已经比较固定。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假如小篆确实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则在秦国国内必定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含大篆在内古字改革过程。小篆第21页第22页

在小篆通行很快,民间又创造一个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新书体。这就是“隶书”。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和不够规范小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个固定、规范字体。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线条为方折笔划,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需要。隶书第23页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一个书体。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书法作品。第24页第25页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起源,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一个字体,是为了填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难于识别而产生。“行”是“行走”意思,所以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草化或草书楷化。楷法多于草法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叫“行草”。行书第26页第27页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步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榜样。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产生,紧紧围绕汉隶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深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书写逐步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掠"、"啄"、"提"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