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文学与人类文明社会的兴起
古埃及的天文学
埃及的观天工作最初是由僧侣们担任的,他们注意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并从很古的时代起就知道了预报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大体从公元前27~前22世纪,埃及人不仅认识了北极星和围绕北极星旋转而永不落入地平线的拱极星,还熟悉了白羊、猎户、天蝎等星座,并根据星座的出没来确定历法,最著名的例子是关于全天最亮星、大犬座天狼星的出没。
从长期的实践中,埃及人发现,若天狼星于日出前不久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出现,即所谓的“偕日升”,再过两个月,尼罗河就泛滥了。久而久之,古埃及人就发现了星辰更替与季节变化的对应关系了,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把原先一年360日,改正为一年365日。这就是现今阳历的来源。古埃及人还运用正确的天文知识,在沙漠上建筑起硕大无比的金字塔。耐人寻味的是,金字塔的四面都正确地指向东南西北。古印度人的时空观
古印度人不停顿地观察太阳的运动,以太阳的视运动为依据,把一年定为360天,又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把一个月定为30天,以此编制历法。实际上,月亮运行一周不足30天,所以有的月份实际上不足30天,印度人称为消失一个星期,大约一年要消失5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然称一年为360天。将一年中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个季节,还有一种分法是将一年分为冬、夏、雨三季。对于空间,古印度人有奇异的看法,他们认为在人类居住的世界之上,还有其它空间,这种时空观是壮大的,但却不现实。发明星座的迦勒底人
世界古代文明的另一个摇篮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拉斯河流域。在古代这两河流域地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希腊文为“美索不达米亚”,其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远在公元前3000年前,迦勒底人就从东部山岳地带来到两河流域,并在那里建立了国家。
迦勒底人把星星称为“天上的羊”,把行星称为“随年的羊”,天上的“羊群”是随季节而变化的,迦勒底人注意到了这一点。长期的星象观察,使迦勒底人对天体运动有丰富多彩的发现,知道“日食每18年重复出现一次”。对于月亮和行星,迦勒底人也有很多正确的发现,但是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创造了星座的划分。他们把天上显着的亮星,用想象的虚线连结起来,描绘出各种动物和人的形象,并且用一定的名称称呼它们。这就是现今星座的由来。
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这12个星座,是世界上最初诞生的星座。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它的天文学被认为是西方天文学的鼻祖,因此,迦勒底人的星象天文学一向为人们所重视。古希腊的天文学
欧洲人称古代希腊文化为“古典文化”。古代希腊天文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总结了许多世代以来天象观测的结果,概括了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并力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宇宙模型去解释天体的复杂运动,这种尝试在人类进步史上,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泰勒斯(ThalesofMiletus)(前640~前560年)是第一个希腊著名自然哲学家,到美索不达米亚学到了天文学。他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认为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是水,据说,他曾经预言了公元前585年所发生的一次日食。把泰勒斯的宇宙观延伸并发扬光大的是他的门生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1~前547年)。他认为天空是围绕着北极星旋转的,因此天空可见的穹窿是一个完整的球体的一半,扁平圆盘状的大地就处在这个球体的中心,在大地的周围环绕着空气天、恒星天、月亮天、行星天和太阳天。阿那克西曼德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认为宇宙不是平面形或者半球形,而是球形的。泰勒斯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60~前490年),他认为数本身、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构成宇宙的基础。他主张地圆说,并且是人类科技史上第一个主张“太阳、月亮、行星遵循着和恒星不同的路径运行”的人。
毕达哥拉斯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前)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太阳、月亮、地球以及一切天体,都是由于原子涡动而产生的。这是朴素的天体演化的思想。他还推测出太阳远比地球庞大,月亮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的太阳才显得明亮,银河是众多恒星集合而成的。德谟克利特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
(Ptolemy)出版他的著作《天文学大成》,提出完整的“地心说”。在整个中世纪这本书被人们奉为天文学知识的经典著作。他指出:日、月、五大行星都在绕地球的偏心圆轨道上运转,并且各有其轨道层次。托勒玫中国古代天文学及辉煌成就第二讲专门介绍中世纪的天文学
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玛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西南海岸;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加勒比海诸岛(西印度群岛)。公元1519年西班牙人麦哲伦横渡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他死后其同伴大体上按葡萄牙人的航线返回西班牙。成功地证实了我们脚下踩着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是人类史上也是地球史和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天体运行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可以与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相提并论。
日心学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自转轴自转,并同五大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只有月球绕地球运转。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近代力学宇宙体系的确立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近150年之后,于1687年出版了牛顿具有历史性的、阐述万有引力理论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所做的非常精密的天文观测,在没有望远镜的年代,全凭肉眼,达到了肉眼观测的最高水平。第二个奇迹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第谷遗留的大批资料,于1609年提出了行星运动的第一、第二定律,10年后又提出了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而这正是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出发点。第三个奇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于1609年发明天文望远镜,从而揭开了天文观测的新纪元。第谷·布拉赫(TychoBrahe,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和占星学家。生于克努兹斯图普(今属瑞典)。
1572年11月11日第谷发现仙后座中的一颗新星(银河系的一颗超新星),第二年发表论文《新星》,后来受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邀请,在汶岛建造天堡观象台,建造了许多大型精密的天文仪器。第谷·布拉赫开普勒(Johannes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占星学家、
数学家。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斯瓦比亚地区(今西德巴伐利亚洲)的维腾堡。1598年开普勒离开德国到了布拉格。应第谷的邀请,普勒接替了第谷的工作。1612年移居奥地利林茨担任教授,此期间他发表了,《哥白尼系统天文学摘要》,并出版了《鲁道夫星表》。1628年定居于扎尔根。开普勒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三顶冠冕》(少年)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他如同脚下的尘土,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可是现在我愉快的欢迎一顶荆棘冠冕,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它充满着幸福,永恒无边。牛顿(表达了他为实现献身科学的理想而甘愿承受痛苦的态度)
布鲁诺一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便摒弃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用他的笔和舌毫无畏惧地积极颂扬哥白尼学说,无情地抨击宗教的陈腐教条。在《论无限、宇宙及世界》中,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他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阳系以后还有无数的天体世界。人类所看到的只是无限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过是无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布鲁诺指出,千千万万颗恒星都是如同太阳那样巨大而炽热的星辰,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驰不息,它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我们地球这样的行星,行星周围又有许多卫星。
生命不仅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于那些人们看不到的遥远的行星上……。布鲁诺(1548—1600),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贫苦家庭,15岁进修道院,24岁成为牧师,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法国、英国等地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说。
1592年,罗马教廷把他骗回意大利,并立即逮捕。经过八年的折磨,他被处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他的科学精神永存!1889年,人们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竖立起他的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勇士。布鲁诺哈雷(1656~1742),根据引力定律,计算了1682年大彗星的轨道,后来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还预言1759年这颗大彗星将再次出现,后来真的如哈雷所预言而出现了;为牛顿定律的真实性和天体力学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了勿庸质疑的证据。哈雷19世纪40年代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又计算出海王星的存在,至此可以说牛顿力学得到了确定无疑的证明。从哥白尼到牛顿的150年,新的理论和观测无不证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并不围绕地球旋转;天体不是匀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而是在比较复杂的曲线轨道上运行;彗星遵循着一定的轨道在围绕太阳运行,它们的再度出现可以按照天体力学的一般定律加以预测;太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表面有变化着的黑点;星辰在天穹或隐或现,星的光亮有周期性变化。宇宙真正体系的发现无情地摧毁了地动说,近代力学宇宙观确立起来了。亚当斯(JohnCouchAdams,1819-1892),英国天文学家,海王星的发现者之一。
1843年毕业于剑桥圣约翰学院,后在剑桥大学任教,两次当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1861年起任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在1844-1845年计算出了另一颗行星的轨道参数,但未受重视,直到1846年海王星被发现,人们才想起他的工作,后被公认为海王星的共同发现者。亚当斯的研究还涉及月球运动长期加速现象、地磁场、狮子座流星雨轨道等领域,曾获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金质奖章。亚当斯勒威耶(UrbainLeVerrier,1811-1877),法国天文学家,毕业于巴黎工艺学校,1837年始攻天体力学,任巴黎工艺学校天文教师;后两度出任巴黎天文台台长。1846年8月31日用数学方法推算出了海王星的轨道并预告它的位置,并因此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柯普莱奖章。还研究过太阳系的稳定性问题和行星理论,编制了行星星历表。勒威耶发现了水星近日点的异常进动,并预言“水内行星”的存在,至今仍未能得到最后的证实。勒威耶二十世纪的天文学
天文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是空前的。现代物理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的主流,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深度和广度。二十世纪天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人们可以阐明地球、太阳和太阳系的来龙去脉、星系的起源和星系的演化、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等重大研究问题。观测手段和技术
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普勒将这种望远镜的凹透目镜改造为小凸透目镜,尽管成相是倒立的,但视野和放大率都扩大了。这种望远镜是折射望远镜。伽利略伽里略手制的折射望远镜
1668年牛顿首先制成反射望远镜,他用的目镜是锡和铜的合金,全长不过15厘米,然而它却可以放大40倍。
牛顿手制的反射望远镜
19世纪最大的反射望远镜是人罗斯伯爵于1845年建造的,口径达184厘米镜身长17米。1846年玻璃工业达到发展,到19世纪中叶以后,大型折射望远镜在世界各地纷纷建造起来。
早期的折射望远镜
1824年德国光学家夫琅和费造了一架口径24厘米、长4.3米的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安装在俄国天文台。19世纪40年代一架38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建成。1870年美国人克拉克为美国海天文台建造了一架当时世界最大最好的折射望远镜,它长13米,口径66厘米,透镜重45千克,1877年美国天文学家霍尔用它发现了火星的卫星。1892年小克拉克为美“叶凯士”天文台磨制了一块重230千克、口径102厘米的巨大透镜,制成的巨型折射望远镜于1897年启用。直到今天,这架仪器仍然保持着折射望远镜冠军的称号。1885年俄国普尔科沃在天文台安装了口径76厘米的折射望远镜,透镜也是克拉克磨制的。1886年77厘米的望远镜安装在法国尼斯天文台。1889年83厘米的望远镜在法国默冬天文台启用。1893年71厘米望远镜出现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
现代发射望远镜
19世纪下半叶是折射望远镜的时代,20世纪上半叶巨型反射望远镜则占了上风。1897年一架91厘米的反射镜在英国诞生了。1917年11月“胡克望远镜”正式启用了,整个望远镜重90吨,可以很方便地操作,并以很高的精度跟踪恒星,它在以后的30年内一直是望远镜之王,它是第一架、也是30年内唯一能够提供银河系实际大小和太阳系所处位置信息的仪器。1948年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善的“海尔反射望远镜”在美国交付使用,它的成型镜面净重14.5吨,镜筒重140吨,整个望远镜的可动部分重达530吨!太阳望远镜
日冕是太阳周围一圈薄薄的、暗弱的外层大气,它的结构复杂,只有在日全食发生的短暂时间内,才能欣赏到,因为天空的光总是从四面八方散射或漫射到望远镜内。1930年第一架法国天文学家李奥研制的日冕仪诞生了,这种仪器能够有效地遮掉太阳,散射光极小,因此可以在太阳光普照的任何日子里,成功地拍摄日冕照片。真空太阳望远镜是将全部成像光学元件都放在真空筒中,这种望远镜可以消除仪器内部气流对成像的有害影响。最著名的真空太阳望远镜在萨克拉门托峰天文台。它的外形是41米高的露天锥塔,顶部是真空密封转台。射电天文学的研究
20世纪初期人类还不能完全捕捉到天体释放出辐射的电磁波谱。第一个发现来自宇宙无线电波的是电信工程师央斯基(1905~1950)。人类捕捉到了来自太空的无线电波,射电天文学从此诞生了。这是天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从此人类认识宇宙的窗口从可见光波段转到射电。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1963年安装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天文台的著名抛物面射电望远镜,是美国国立天文台和电离层研究中心的主要设施。空间天文学
40年代的探空火箭技术和气球技术,50年代末人造卫星的上天,天文学从地面观测跃进到空间观测,从狭窄的光学波段、射电波段扩展到整个电磁波段,于是天文学便进入了全波天文学,这是天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和γ射线天文学相继应运而生,在人类面前展示了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大宇宙图象。红外辐射是60年代被发现的,红外天文学的研究在地面和高空以及外层空间全面展开。红外波观察绝对温度四千度以下的天体,包括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和彗星,红外辐射可以提供关于恒星的出生和死亡的宝贵知识。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于1983年升空,它是、英国、荷兰共同研制的,上面装有一架60厘米的红外望远镜,它发现了三十多万个新天体。20世纪60年代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还是X射线天文学领域的研究,被认为是六十年代X射线天文学的重大成就之一。1962年,第一次发现天蝎座方向的一个强大的X射线源;1969年发现蟹状星云脉冲星NP0532的X脉冲辐射;1970年第一个观测X射线的小型天文卫星──的“自由号”进入巡天轨道;随后,荷兰、英国、印度、美国等国家的X射线卫星和高能天文台相继探空;“自由号”的资料到1977年已编出四个X射线源表。1975年发现的宇宙X射线爆发,是七十年代天体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γ射线是波长比X射线还要短的电磁辐射,宇宙中许多过程都能产生γ射线。1962年两个月球轨道上的卫星“徘徊者”3号和5号发现了弥漫宇宙γ射线辐射。1972年两次太阳耀斑事件中探测到γ射线爆发。1973年证实宇宙γ射线爆发。到1978年底,探测到的银河系γ射线源一共只有13个,其中8个已证认为超新星遗迹。哈勃空间望远镜
对月球的空间探测
1961年“阿波罗”计划开始,先后执行“徘徊者”、“月球勘测者”、“月球轨道飞行器”三个辅助计划,1966年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1972年结束。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实现了第一次人类登月的创举。对月球进行了观测、照相、采样,还在月面上安装了各种实验仪器,发射了月球卫星。前苏联的“月球号”探月计划,首次拍得月球背面照片,据此天文学家绘制了世界第一张月背图。阿波罗11月球勘探者
徘徊者对行星和卫星的空间探测
1964年“水手4号”拍摄了火星照片,发现了火星表面有不少像月球上那样的环行山。1971年发现火星上有巨大的火山、峡谷和宽敞的河床,还特别做了生物探测实验,结果表明火星上不存在生命。迄今为止只有一艘探测器探测过水星,美国“水手10号”曾3次飞临水星,对水星表面60%的区域做了摄影考察,得到大量水星情报。“海盗”号着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
“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
1973年发射的
“水手”10号探测器
飞越各大行星的“旅行者”号
空间站的建设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1986年8月,最后一座“礼炮”7号停止载人飞行。1973年5月14日,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1974年天空实验室封闭停用,并于1979年坠毁。1983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它是一座随航天飞机一同飞行的空间站。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和平”号超期服役多年后于2001年3月19日坠入太平洋。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建造中的新一代空间站。它由和俄罗斯牵头,联合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和、加拿大、巴西等16国共同建造运行。空间站从1994年开始分多个步骤建设安装,至2006年全部建成。建成后空间站将长110米,宽88米,质量超过400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体。可供6至7名宇航员同时在轨工作。
国际空间站建成后的外观
本次思考题简述哥白尼的日心说及其重要意义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宣讲课演讲人:XX雷电灾害与防范01地震灾害与防范02台风灾害与防范03洪水灾害与防范04目录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自然灾害什么是01雷电灾害与防范雷电灾害与防范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1万~2万℃,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雷电是怎么回事?雷电灾害与防范雷电会造成那些灾害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也会造成人畜伤亡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各种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由于雷击产生高压,致使电器设备损坏雷电灾害与防范a、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b、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c、无法躲入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电线杆怎样预防雷电?雷电灾害与防范d、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家用电器e、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f、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特别提示室外的人应尽量不要走动,更不要打手机,在开阔地带最好双脚并拢就地蹲下,双手抱膝,以免跨步电压伤人;在室内的人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并切断所有电源,不要用电脑,不要看有线电视等,以免室外线路将雷电引入室内,造成损伤雷电灾害与防范02地震灾害与防范地震灾害与防范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地震为什么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地震会造成那些灾害?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等次生灾害地震灾害与防范立即下蹲抱头卷曲,利用一些坚固的防护工具,如坚固的座椅。房屋震荡时极容易被掉落的石块玻璃等砸伤,不要慌乱走出室外,待在直到确定可安全撤离。远离书柜,衣橱等容易砸伤你的家具。远离窗户,在高楼中,等到火警警报停息后再逃离出来。如果在床上,呆在原地,用枕头保护好头部。.如果在户外,找一个远离建筑物,大树和高压线的空旷场所,如剧烈地震请趴在地上。如果在车内,慢慢行驶到空旷地直到地震结束。地震时如何自我保护?地震灾害与防范检查受伤情况,如有需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帮助身边周围的人脱离险境。检查房屋受损情况。如损坏严重,应远离房屋直到专业人士检查。如果闻到煤气味,立即疏散室内人群,绝对不要使用火机等危险品。确定窗户墙面等安全后,开窗流通空气。如果发现断电,拔掉主要电器插头,如看到保险丝烧坏,或闻到烧焦的电源线味道,或看到插座火花,请远离,等专业人士解决后再进入,注意远离室内有水的地方。地震后须注意哪些?地震灾害与防范地震安全歌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地震灾害与防范03台风灾害与防范台风灾害与防范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或飓风。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生成不少名为台风的猛烈风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带来狂风暴雨,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什么是台风?沿海居民防范措施台风引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省本草种植合同(合同版本)
-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七篇
- 科技孵化器培育创新企业的摇篮
- 2024年含乳饮料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少民族医药物学振兴战略
-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6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新世纪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师大新版九年级英语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健康体检知识》课件
- 2023年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计划表
- 生产计划主管述职报告
-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2024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中西方校服文化差异研究
- 《子宫肉瘤》课件
- 《准妈妈衣食住行》课件
- 给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客人在酒店受伤免责承诺书范本
- 练字本方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