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实验中学联考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生物试题_第1页
广德实验中学联考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生物试题_第2页
广德实验中学联考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生物试题_第3页
广德实验中学联考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生物试题_第4页
广德实验中学联考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津河中学、广德实验中学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原因的是() A.正确选用了豌豆这种实验材料 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D.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解答: 解: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并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B、孟德尔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B正确;C、孟德尔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分析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C错误;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要能够明确杂交试验是孟德尔采用的实验方法,但不属于获得成功的原因.2.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很多,如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同一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等.解答: 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②和③可以判断出显隐性关系.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判断显隐性关系的能力.3.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A.1:1 B.1:2 C.2:1 D.不成比例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子一代都是杂合体.F1的花粉是杂合体以减数分裂形成,因此,花粉共有两种,比例为1:1.解答: 解: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设基因为A和a,则糯性品种的基因型为aa,纯合非糯性品种的基因型为AA.它们杂交后代都是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产生两种花粉A和a,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染色后,蓝色:棕红色=1:1.因此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1: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0和16 B.2和4 C.8和27 D.4和9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先写出F1的基因型,然后用分解组合法计算F1配子的种类和F2基因型种类.解答: 解:由题意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是AaBb,减数分裂过程中Aa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Bb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因此杂合子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是2×2=4种;Aa×Aa→AA、Aa、aa三种基因型,Bb×Bb→BB、Bb、bb三种,因此F2的基因型种类是3×3=9种.故选:D.点评:运用分解组组合法解题会简化解题的过程.5.(1996•上海)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解答: 解:已知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所以高茎梨形果的植株的基因型为T﹣ss,根据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3:3:1:1,分析发现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是Tt×Tt;同时后代中圆形果:梨形果=1:1,说明双亲是Ss×ss.所以F1的基因型是TtSs.而F1是由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TTSS、ttss或TTss、ttSS.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6.在下列各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合是() 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 解:A、EeFf有两对等位基因,故能产生表现型种类数=2×2=4种,A错误;B、EeFF×eeff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2×1=2种,B错误;C、EeFF×EEFf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1×1=1种,C正确;D、EEFf×eeFf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1×2=2种,D错误.故选:C.点评: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考生需重点掌握,归纳总结.7.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ddRR, B.ddRr, C.ddRR,,和ddRr, D.DDrr,和DdRR,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已知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推算出F2的情况.解答: 解: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让F1子代自交,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比例为高秆抗稻瘟病(D﹣R﹣):高秆易感稻瘟病(D﹣rr):矮秆抗稻瘟病(ddR﹣):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9:3:3:1.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得比例为3÷(9+3+3+1)=,在这之中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个体的表现型都是既抗病又抗倒伏,他们在后代中所站的比例分别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由组合定律,意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①雄性黑马是杂合子②雄性黑马是纯合体③枣红色是显性性状④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③和④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黑色和枣红色这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已知若干雌性枣红马是纯种,若枣红是显性性状,则它们(AA)与黑色雄马(aa)杂交,子代应全为枣红(Aa),这与题意不符,所以枣红色是隐性性状,黑色是显性性状;如果黑马是纯合子(AA),则其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这与题意不符,所以黑色雄马是杂合子.解答: 解:①若雄性黑马是杂合子,则黑色是显性性状,枣红色是隐性性状,其与纯种枣红马交配属于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为黑色:枣红色=1:1,这与题意相符,①正确;②若雄性黑马是纯合子,其与纯种枣红马交配,后代应该只有一种性状,这与题意不符,②错误;如果黑色是隐性性状、枣红色是显性性状,由于亲代枣红马是纯种,所以后代不可能出现黑色,因此,黑色是显性性状、枣红色是隐性性状,②错误;③如果枣红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已知亲代枣红马都是纯种,则后代不可能出现黑色,因此,黑色是显性性状、枣红色是隐性性状,③错误;④如果枣红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已知亲代枣红马都是纯种,则后代不可能出现黑色,因此,黑色是显性性状、枣红色是隐性性状,④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紧扣题干中关键词“纯种”和关键信息“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解答: 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仍在一个细胞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C错误;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在四分体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解答: 解:A、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B、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不共有一个着丝点,B错误;C、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如X和Y这两条性染色体),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形成四分体,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能根据概念判断各选项,同时明确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不共有一个着丝点.11.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和染色单体数依次是() A.3个和12个 B.6个和12个 C.6个和24个 D.3个和24个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变化规律:结构时期 四分体个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减数分裂 间期 0 n 2n 0→4n 2n→4n 减Ⅰ 前、中期 n n 2n 4n 4n 后期 0 n 2n 4n 4n 末期 0 0 n 2n 2n 减Ⅱ 前、中期 0 0 n 2n 2n 后期 0 0 n→2n 2n→0 2n 末期 0 0 n 0 n解答: 解:由于生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四分体数目为3个;又染色体在间期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染色单体数是12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如图A和图B为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细胞A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 D.细胞B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解答: 解:A、由甲图可知,其中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A正确;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细胞甲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C、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以细胞甲和乙都不会发生联会,C错误;D、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3.如图,是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 A.精原细胞 B.卵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在Aushire牛中,牛的体色与其性别有关.已知基因型为RR是赤褐色,rr是红色,而基因型Rr在公牛是赤褐色,在母牛是红色的.某奶牛厂,有一头赤褐色的Aurshire乳牛生了一头刚出生的红色小牛犊.由此可知这只红色牛犊的性别和基因型是() A.母牛,Rr B.母牛,rr C.公牛,Rr D.公牛,rr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干的信息,相关的基因型对应的性状:基因组成 雄牛的性状表现 母牛的性状表现RR 赤褐色 红褐色Rr 赤褐色 红色rr 红色 红色解答: 解:由于RR的母牛是赤褐色的,而Rr和rr的母牛是红色的,所以一头赤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RR.它与一雄牛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为R_.由于rr的雄牛、Rr和rr的母牛都是红色的,所以现生了一头红色小牛的基因型必定是Rr,其性别为雌性.故选:A.点评:本题以从性遗传为素材,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判断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再根据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判断这只小牛的性别,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5.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和红绿色盲相同,都是伴X隐性遗传.下列遗传系谱中,能确定不属于血友病遗传的是() A. B. C. D.考点:伴性遗传.分析:1、判定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2、血友病、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据此答题.解答: 解:A、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儿子,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可能表示血友病,A错误;B、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肯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可能表示血友病,B正确;C、根据图形不能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属于血友病遗传,C错误;D、根据图形不能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属于血友病遗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系谱图为载体,考查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6.如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正确的分析是() A.父亲是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B.双亲色觉正常,子女色觉一定正常 C.图中1、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D.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由题干可知,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应该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分析.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解答: 解:A、父亲是色盲,女儿不一定是色盲,因为女儿可能从母亲那儿获得正常基因,A错误;B、双亲色觉正常,若母亲携带的话,可能生出色盲的儿子,B错误;C、图中1号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而7号为正常男性,不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C错误;D、由子代情况可推知图中1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是XBXb,均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正确.故答:D.点评:本题以色盲为例来考查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7.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解答: 解: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是基因重组,S细菌的DNA使得R型细菌发生转化,研究其表型型的改变,故A错误;B、他们都选用结构简单的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繁殖快、容易观察遗传现象,故B错误;C、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故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是用32P、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研究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8.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未被标记的细菌体内后,经多次复制,所释放的子噬菌体() A.全部含32P B.少量含32P C.全部含35S D.少量含35S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分析: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用细菌的蛋白质为原料重新合成的,因此所有新的噬菌体中都不含35S,都含32S;一个含有32P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31P作为原料复制形成的噬菌体都含有31P.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 DNA有少量含32P标记 DNA是遗传物质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解答: 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学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大量的31P和少量的32P,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均只含有32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的繁殖过程、DNA半保留复制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噬菌体的繁殖过程,特别是“注入”和“合成”步骤,要求考生明确注入的是什么,合成时的模板、原料、酶、能量等分别是由谁提供的,同时还要注意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再结合题干答题.19.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G+C)=2:5.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300个 B.400个 C.600个 D.1500个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解答: 解:由题意知,已知一条单链中(A+T):(G+C)=2:5,则双链DNA分子中(A+T):(G+C)=2:5,所以A+T=1400×=400个,又A=T,故T=×400=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2﹣1)×200=600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关DNA分子中的碱基计算,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及DNA的复制.20.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分别是() A.4、4、5 B.5、4、5 C.4、5、4 D.5、4、4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中的碱基是A、T、G、C四种,RNA中的碱基是A、U、G、C四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解答: 解:猴是动物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的碱基是A、T、G、C、U五种;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含有的碱基是A、T、G、C四种;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含有的碱基是A、U、G、C四种.故选:D.点评:对于核酸的分类、分布及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1.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26% B.24% C.14% D.11%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解答: 解: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又已知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即A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首先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双链DNA中的A所占的比例;其次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计算出另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22.某蛋白质分子含有a条肽链,b个肽键,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至少含几个碱基对() A.a+b B.a﹣b C.6(a+b) D.3(a+b)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1、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2、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解答: 解:(1)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a+b;(2)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该蛋白质含有a+b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至少含有碱基数6(a+b).碱基对数为3(a+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23.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碱基模块A:C:T:G为1:2:3:4,则该双螺旋模型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 A.1:2:3:4 B.3:4:1:2 C.1:1:1:1 D.2:3:2:3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A=T、C=G.解答: 解:用A1表示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A2表示另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已知一条链上A:C:T:G=1:2:3:4,即A1:C1:T1:G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C2:T2:G2=2:1:4:3.则该双螺旋模型中A:C:T:G=:::=2:3: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24.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解答: 解:A、一般来说,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A错误;B、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B正确;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C正确;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如图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下表为几种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结合图表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可促进DNA螺旋化)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以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均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 C.结核杆菌的④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的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其中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解答: 解:A、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①过程,而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③过程,A正确;B、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①过程无关,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②过程,不会抑制①过程,B错误;C、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不会发生在结核杆菌细胞中,C错误;D、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不会出现④⑤过程,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同时明确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其次还要求考生能根据表中信息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6.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 解:①D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①正确;②R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②正确;③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正确;④翻译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正确;⑤逆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发展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明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在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中,并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7.如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无差异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1)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3)能量(ATP);(4)模板:DNA的一条链.解答: 解:A、该过程共涉及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B、不同组织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组织中转录形成的RNA有所区别,B错误;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C错误;D、该过程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转录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要求考生识记转录的条件,能根据图示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8.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相对应的密码子 B.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三个相邻的碱基,因此碱基种类包括:A、G、C、U.由这四种碱基可以构成64种密码子,总共决定20种氨基酸,并且密码子中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因此密码子和氨基酸是61对20的关系,因此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密码子决定.解答: 解:A、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氨基酸一共有20种,因此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A正确;B、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因此不含T碱基,B正确;C、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D、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氨基酸和密码子的对应关系,考生要明确密码子中有两种起始密码子和三种终止密码子,并且三种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29.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密码子共64种,转运RNA共61种,说明有3种密码子不被识别和翻译 B.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携带 C.转运RNA能识别所有信使RNA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tRNA结构:①结构:三叶草状,有四条臂和四个环.②位点:一端为氨基酸结合位点,另外一端是反密码子.③种类:61种,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搬运,但一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④单链结构,但有配对区域,不能出现“T”碱基.解答: 解:A、密码子共64种,转运RNA共61种,说明有3种密码子不被识别和翻译,为终止密码,A正确;B、每种氨基酸可能有一种或多种转运RNA携带,B错误;C、转运RNA只能识别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C错误;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RNA分子的种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所需的条件,重点掌握转运RNA的种类、功能及特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有利于提高该过程效率的是()①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已经开始②多个核糖体上共同完成一条多肽的合成③多条多肽链可以同时进行合成④有些氨基酸具有多个密码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据此答题.解答: 解:①由图可知,在原核细胞内,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①正确;②每个核糖体都在合成一条多肽链,多个核糖体同时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②错误;③多条多肽链可以同时在多个核糖体上进行合成,③正确;④有些氨基酸具有多个密码子可以提高容错性,但不能提高翻译的效率,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图示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如图1是某一性别为雄性的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4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A.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图是AB.(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后期着色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AB.(4)图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精细胞.图B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曲线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解答: 解:(1)A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和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3)在曲线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A和B细胞.(4)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故答案为:(1)4AAB(2)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后期着色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3)DNA复制AB(4)精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2.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1)甲病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伴X隐性遗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Ⅰ﹣2的基因型是AaXBXb.(3)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7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6号),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 解:(1)Ⅰ﹣1与Ⅰ﹣2正常,Ⅱ﹣7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Ⅱ﹣7女儿患甲病,甲病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是这样,那她的父亲一定是有甲病的,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Ⅰ﹣1与Ⅰ﹣2正常,Ⅱ﹣6患乙病,所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于Ⅰ﹣2正常,而Ⅱ﹣6患乙病、Ⅱ﹣7患甲病,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3)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Ⅱ﹣7的基因型aaXBXB,aaXBXb.Ⅰ﹣3与Ⅰ﹣4正常,Ⅱ﹣10患甲病,说明Ⅰ﹣3的基因型为AaXBY,Ⅰ﹣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aa与Aa结合才会患甲病,所以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的基因型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不患甲病的几率是.不患乙病男孩的几率是×=,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故答案为:(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2)AaXBXb(3)(4)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利用口诀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特点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33.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35S标记的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细菌.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2)以上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为什么?此实验中没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原料来自AA、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4)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沉淀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产生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5)若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此噬菌体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个数是2.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 解:(1)第一步: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含35S标记的培养基直接,所以要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细菌.(2)由于实验只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只能证明噬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要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还要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故选:A.(4)如果离心不充分,仍有少量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则沉淀物中仍检测到有少量的放射性.(5)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若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此噬菌体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目数只有2个.故答案为:(1)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35S标记的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细菌(2)此实验中没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缺少对照组)(3)A(4)搅拌不充分(5)2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34.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BXF、bY或bXF、BY.(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直毛在子代雌、雄蝇上均有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