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_第1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_第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_第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_第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医用方舱式应急CT(简称方舱CT)的设备防护性能、检查室防护设施、防护安全操作要求、防护检测要求和感染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临时安装的医用方舱CT以及CT检查过程中的放射防护和感染控制要求,其他应急或特殊紧急情况下也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3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WS519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69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DB32/T3761.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1部分医疗机构DB32/T3761.2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CT方舱CTshelter在应急或其他特殊紧急情况下,临时安装CT设备的屏蔽设施,一般由检查室和操作室组成。总体要求方舱CT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或其他特殊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治使用,不应作为固定场所的常规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方舱CT应作为独立医疗运行单元运行,便于应急响应场地转移需求。使用方舱CT的医疗机构,应对其放射诊断涉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控制和放射防护工作全面负责,应为方舱CT配备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以及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其他专业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符合GB18871的规定。方舱CT设备防护性能应符合GBZ130中对CT设备的技术要求,宜配备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用于患者的智能定位、摆位和升降床操作。医疗机构宜为方舱CT配置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并入医疗机构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及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RIS)。在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诊断检查时,应将方舱CT工作场所纳入医院感染管理,满足感染防控要求。在使用方舱CT检查时应符合GBZ130中规定的正当性、防护最优化和质量保证要求。CT方舱设置要求应合理设置CT方舱安装的位置,一般可选择场所的一角或人员驻留少的地方,尽量避免在上风口、水源地、潮湿、低洼、大型广告牌和各类铁搭下方放置。方舱舱体应采用分体式箱体设计,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双通道进出,在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应符合防控传染性疾病“三区两通道”的要求。CT方舱工作场所应设置控制区和监督区,检查室面积和单边长度应满足CT设备安装、维护及开展临床CT诊断检查的需求。检查室的屏蔽防护应满足屏蔽防护铅当量的厚度要求,检查室内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30m2、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4.5m的要求时,四周屏蔽体和顶棚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应不小于2.5mmPb;检查室内有效使用面积小于30m2或最小单边长度小于4.5m的要求时,四周屏蔽体的屏蔽厚度应不小于4mmPb,顶棚应不小于2.5mmPb;地板一般可不考虑屏蔽,当地板与地面之间空隙较大或下方有建筑物时屏蔽防护铅当量应不小于2.5mmPb。检查室的管线洞口、门和窗关闭时应满足5.3中对同侧屏蔽体的要求。方舱CT运行时,应在方舱周围3m设立临时控制区,临时控制区边界上应设立清晰可见的警告标志牌(例如:“禁止进入X射线区”)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临时控制区内不应有无关人员驻留。临时控制区边界和工作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工作场所不满足设置临时控制区时,距检查室屏蔽体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检查室与操作室之间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受检者状态及检查室防护门开闭情况。检查室门宜采用电动推拉门,控制室门宜设置脚踏或感应式开关,开关的位置应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检查室门应设有曝光时关闭防护门的管理措施,检查室门外及相关位置处应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放射防护注意事项;检查室门外上方应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工作状态指示灯应与检查室门有效关联。检查室应尽可能设置独立空调装置和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排风口位置的设置及排风的净化消毒应满足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放射防护用品配置要求应为受检者配备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选配铅橡胶帽子,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成人个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25mmPb,儿童个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性腺、甲状腺防护用品应不小于0.5mmPb,建议在CT扫描过程中对受检者采用包裹式屏蔽防护措施。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铅当量应不小于0.25mmPb。个人放射防护用品不使用时,应妥善存放,不应折叠放置,以防止断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期间,应根据感染控制要求对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和保存。操作防护安全要求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业务技术,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满足放射工作人员岗位要求,在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操作人员应经过感染管理培训。工作人员应根据临床诊断的实际需要,正确选取并优化CT设备工作参数以及相应的防护用品,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对儿童进行CT检查时,如设备具有儿童检查模式可选项时,对儿童实施检查时应使用该模式;如无儿童检查模式,应适当调整扫描参数,以减少受照剂量,使儿童的CT应用达到最优化。放射工作人员应按GBZ128的要求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方舱CT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操作系统上所显示的剂量信息(如DLP、CTDIW或CTDIVOL),发现异常时应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方舱CT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应尽可能使用电子申请单,利用对讲系统和常用语提示卡片对患者进行指令性指导并遵守感染防控要求。放射防护检测要求一般要求方舱CT安装完成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设备性能和检查室防护性能进行验收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检测由医疗机构、设备制造商和技术服务机构共同配合完成。使用中的方舱CT,应定期进行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状态检测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稳定性检测应由医疗机构自身实施检测或者委托有能力的机构进行。检测用设备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取得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检测结果应有溯源性。检查室防护检测要求检查室防护检测指标和要求应符合5.5的规定。检查室的防护检测应在巡测的基础上,对关注点的局部屏蔽和缝隙进行重点检测。检查室检测关注点应包括四面舱体及交接处、顶棚、检查室门、操作室门、观察窗、采光窗/窗体、管线洞口、工作人员操作位等;临时控制区边界四周至少各检测3个点,对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出入口应重点检测。其他检测点根据周围建筑物情况和人员居留因子确定,距离方舱较近且人员居留因子≥1/2的地方应该作为检测点进行检测。应采用常用CT扫描条件进行防护检测,散射模体采用直径为30cm标准CT体模,检测位置为距屏蔽体外表面或临时控制区边界外30cm,检查室上方检测位置距顶棚100cm,检查室下方检测位置距下方地面170cm。在正常使用中,医疗机构应每日对检查室门外工作状态指示灯、检查室门的闭门装置进行检查,对其余防护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CT质量控制检测要求CT质量控制检测应按照WS519所要求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执行。感染防控要求方舱CT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应根据操作类型以及与患者接触的暴露风险程度,确定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级:一般防护:适用于放射诊断室、后处理室、信息管理室等远离患者场所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注意手卫生。一级防护:适用于非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登记、取片等区域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戴KN95及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服(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二级防护:适用于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近距离操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KN95及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穿医用防护服、一次性鞋套/靴套,严格执行手卫生。三级防护:适用于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为疑似或确诊重症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近距离操作人员。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防护面屏/护目镜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严格执行手卫生。工作人员脱个人防护装备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污染面。脱下的护目镜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人员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个人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工作人员手卫生应执行WS/T313的要求,可选用70%~75%乙醇,或其他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纸巾擦干后消毒。工作人员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