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以化人——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传统文化一、选择题1.下表所示为西周早期至春秋时期“君子”内涵的演变。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西周早期官员、士绅等贵族阶层西周中期有德行的贵族统治者春秋时期有德之人A.官僚政治开始萌芽B.贵族政治开始衰落C.人文意识得到发展D.礼乐文化走向瓦解2.[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联考]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反映了()A.三教合一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C.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D.传统文化在交融借鉴中走向成熟3.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有“黜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A.儒学的地位不断巩固B.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4.[2023·安徽池州统一监测]《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认为气是世界的原初物质,阴阳二气交互作用而生成宇宙万物;并强调“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说明《黄帝内经》()A.强调生命活动的物质性B.助推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C.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D.已科学认识人体的形神关系5.[2023·河南省新乡市三模]有学者对明清小说中徽商“贪财吝啬”和“乐施助人”的典型形象进行研究,发现凡是塑造“贪财吝啬”的形象时,小说往往将徽商作为故事主角,但塑造“乐施助人”形象时,大部分徽商不是顺笔带过的小人物就是无名无姓的铺垫人物。这反映了()A.明清商人的经济地位下降B.明清徽商集团走向鼎盛C.徽商形象取决于文学塑造D.传统观念影响小说创作6.[2023·河北沧衡八校高三上期中]孔子主张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整个社会严格遵守等级尊卑的伦理纲常制度。然而,他又高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反对以出身贵贱作为辨别人才的标准。这表明孔子()A.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B.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C.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D.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7.[2023·福建联考]图1是建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主佛,其面相丰圆,大目高鼻、双耳垂肩。图2是建于北魏后期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半身像,其鼻翼较宽,鼻梁狭,高度降低,面相较为清秀,表情温和可亲。佛像造像的这一转变说明()A.三教并行格局形成B.社会风气变化显著C.佛教本土化的趋势D.本土宗教传播广泛8.[2023·湖北卷,2]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9.[2023·全国乙卷,26]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10.[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九九”乘法表在先秦典籍如《管子》《荀子》与《战国策》中偶有提及,更多的记载频见于两汉文献。如图为湘西里耶出土的载有乘法口诀的秦简。据此可知,秦汉时期()湘西里耶秦简“乘法口诀”表(残片局部)A.数学成就已经领先世界B.社会经济活动有所发展C.中国数学形成完整体系D.文化繁荣推动社会进步11.[2023·重庆南开中学模拟]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岀的结论是()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C.农业生产技术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2.[2023·北京卷,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二、非选择题13.[2023·北京顺义区统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有度》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理念是如何应用的。(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思想的原因。(8分)文以化人——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传统文化一、选择题1.下表所示为西周早期至春秋时期“君子”内涵的演变。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西周早期官员、士绅等贵族阶层西周中期有德行的贵族统治者春秋时期有德之人A.官僚政治开始萌芽B.贵族政治开始衰落C.人文意识得到发展D.礼乐文化走向瓦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早期到春秋时期“君子”内涵的界定中,贵族色彩逐渐淡化,而德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转型的加速使得贵族政治逐渐没落,而统治者德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渐提升,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C项;官僚政治主要体现在国家官员主要由中央政府产生,官员选拔参考的标准也逐渐由血缘转向才学,而材料中的“君子”并不一定是国家官员,排除A项;贵族政治的衰落需要经历长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变革,并不是某一历史现象能改变的,排除B项;礼乐文化走向瓦解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2.[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联考]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反映了()A.三教合一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C.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D.传统文化在交融借鉴中走向成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不再单纯推崇儒家,而是深受佛道思想影响,这在唐朝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三教并存,内部意识形态方面始终保持着混合兼容的状态,进而反映出唐朝是思想、文化上最为宽松的时期,显示了当时思想活跃、不拘一格的社会现实,故选C项;材料的重点不是三教的融合,也未反映出社会各个领域受三教合一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三教并存并不是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产生的,没有必然逻辑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借鉴,也未体现走向成熟,排除D项。3.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有“黜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A.儒学的地位不断巩固B.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孔子形象,说明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同一个人物孔子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并非多元的文化形成共存,排除D项。4.[2023·安徽池州统一监测]《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认为气是世界的原初物质,阴阳二气交互作用而生成宇宙万物;并强调“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说明《黄帝内经》()A.强调生命活动的物质性B.助推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C.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D.已科学认识人体的形神关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总规律,阴阳学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故选C项;《黄帝内经》认为生命活动与阴阳变化息息相通,“物质性”的说法含义模糊不清,排除A项;阴阳五行学的兴起与该学说的长期发展有关,《黄帝内经》成书以前阴阳五行学说就已经很流行,排除B项;《黄帝内经》并没有科学认识人体的形神关系,排除D项。5.[2023·河南省新乡市三模]有学者对明清小说中徽商“贪财吝啬”和“乐施助人”的典型形象进行研究,发现凡是塑造“贪财吝啬”的形象时,小说往往将徽商作为故事主角,但塑造“乐施助人”形象时,大部分徽商不是顺笔带过的小人物就是无名无姓的铺垫人物。这反映了()A.明清商人的经济地位下降B.明清徽商集团走向鼎盛C.徽商形象取决于文学塑造D.传统观念影响小说创作解析:由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对徽商形成了刻板的“贪财吝啬”的印象,因此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侧重于描述徽商的吝啬,对他们的优点却轻描淡写,说明固有的传统观念影响到了小说的创作,故选D项;徽商不能代表明清时期的所有商人,因此从徽商来判断明清时期所有商人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徽商在社会的主流认识中的形象是吝啬贪财的,仅凭印象不能得出徽商集团强盛的结论,排除B项;文学塑造也是鉴于一定的前提,但是有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因此不能说徽商的形象取决于文学塑造,只能说文学塑造对徽商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排除C项。6.[2023·河北沧衡八校高三上期中]孔子主张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整个社会严格遵守等级尊卑的伦理纲常制度。然而,他又高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反对以出身贵贱作为辨别人才的标准。这表明孔子()A.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B.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C.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D.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解析:孔子主张整个社会严格遵守等级尊卑的伦理纲常制度,他宣扬“有教无类”是为了教育更多的人来维护等级尊卑,即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故选B项;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整个社会严格遵守等级尊卑的伦理纲常制度”等信息可知,孔子并不是要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排除A项;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维护的是周朝奴隶制下的等级制度,所以不是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排除C项;题目主旨并不是教学方法的内容,而是主张教育是用来维护等级秩序的,排除D项。7.[2023·福建联考]图1是建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主佛,其面相丰圆,大目高鼻、双耳垂肩。图2是建于北魏后期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半身像,其鼻翼较宽,鼻梁狭,高度降低,面相较为清秀,表情温和可亲。佛像造像的这一转变说明()A.三教并行格局形成B.社会风气变化显著C.佛教本土化的趋势D.本土宗教传播广泛解析:据材料可知,从北魏早期到北魏后期,佛教造像由异域形象向本土人物形象转变,这一转变说明佛教本土化的趋势,故选C项;隋唐时期形成三教并行的格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佛像造像的转变不能说明社会风气变化显著,排除B项;佛教不属于本土宗教,排除D项。8.[2023·湖北卷,2]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解析:据本题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刘知几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知几是太过拘泥于名号、等级,刻板地要求必须身为天子才能立为本纪,如果身为诸侯,就绝无设为本纪之理。关键在于,他未能理解,司马迁设置本纪的主要着眼点不在身份名号,而在于以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史事之总纲领,看其是否起到支配历史大局的作用,所以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刘知几对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排除A项;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情感因素不是导致两者不同认识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全国乙卷,26]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解析:据材料“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及所学知识可知,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南宋时期书籍的流行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所以,士族阶层并非在南宋时期出现的,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隋朝时期确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九九”乘法表在先秦典籍如《管子》《荀子》与《战国策》中偶有提及,更多的记载频见于两汉文献。如图为湘西里耶出土的载有乘法口诀的秦简。据此可知,秦汉时期()湘西里耶秦简“乘法口诀”表(残片局部)A.数学成就已经领先世界B.社会经济活动有所发展C.中国数学形成完整体系D.文化繁荣推动社会进步解析:据材料“‘九九’乘法表在先秦典籍如《管子》《荀子》与《战国策》中偶有提及,更多的记载频见于两汉文献”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九九”乘法表出现的频率高于先秦时期,秦汉以来社会稳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数学计算的需求增加,这样的计算口诀有助于人们日常生活便捷、快速地进行统计,是人们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客观结果,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在中国发现乘法口诀并得到发展,没有明确世界其他地区的数学发展成就,故“领先世界”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体系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材料仅涉及中国数学中的一个口诀,没有明确中国数学内容具体的其他构成,故“形成完整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文化繁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材料仅涉及“九九”乘法表从战国到秦汉的应用普及,没有明确其他文化领域的具体发展情况,故“文化繁荣推动社会进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1.[2023·重庆南开中学模拟]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岀的结论是()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C.农业生产技术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据材料“却破麦田秧晚稻”“起麦秧稻田”等可知,土地实行稻麦轮作,所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故选A项;理学思想的核心是“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和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信息是人们耕作繁忙的景象,所以不能体现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排除B项;材料中稻麦轮作属于耕作制度,不属于农业生产技术,排除C项;材料只有农产品的种植,没有农产品的收获以及销售,所以不能体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D项。12.[2023·北京卷,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解析:根据材料“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可知,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其中“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综上可知,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华文化体现的做人原则,没有描述个性自由,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2023·北京顺义区统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游泳救生员行业规范考题及答案
- 2024篮球裁判员考试资源库与试题及答案
- 救生员考试适用知识技巧及答案
- 全面提升裁判员职业技能的试题及答案
- 意识到2024篮球裁判员考试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修炼体育经纪人核心能力的2024年考试试题与答案
- 了解体育经纪人考试评分标准 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裁判员考试监控机制试题及答案
- 2024篮球裁判员考试成功秘籍与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师资格考试中的关键知识回顾试题及答案
- 《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测试题试题含答案
- Q∕GDW 12154-2021 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检测中心建设规范
- 第四章 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管理-复旦大学)
-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 中波发射台搬迁建设及地网铺设、机房设备的安装与调整实践
-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1)
-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 漏电保护器试跳记录表
- (完整word版)古籍样式排版模板
- 调Q技术与锁模技术(课堂PPT)
- 快速制作会议座次表、会场座位安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