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EEDSZW-KJDLSJGF0L2012
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规范
(征求意见稿)
石嘴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
目录
目录.................................................................I
1前言..............................................................1
2总则...............................................................1
3规范性引用文件.....................................................1
4术语和代号.........................................................2
4.1术语..........................................................2
4.1.1地理信息geographicinformation.......................................................2
4.1.2基石出土也理信息basicgeographicdata....................................................2
4.1.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basicgeographicdatafeature................................3
4.1.4城市三维模型3Durbanmodel...........................................................3
4.1.5三维建(构)筑模型3Dbuildingmodel..........................................3
4.1.6存储单元storageunit..........................................................................3
4.1.7元数据metadata..................................................................................3
4.1.8分类代码classificationcode...............................................................3
4.1.9数据集dataset.....................................................................................3
4.1.10符号化symbolization.........................................................................4
4.1.11标识码identifier...................................................................................4
4.1.12几何保真度geometricfidelity.............................................................4
4.1.13空间形态spatialcharacteristics...........................................................4
4.1.14拓扑topology.....................................................................................4
4.1.15拓扑关系topologicrelationship.........................................................4
4.1.16矢量数据vectordata............................................................................4
4.1.17栅格数据rasterdata.............................................................................4
4.1.18格网数据griddata...............................................................................5
4.2代号.........................................................5
4.2.1除特殊要求外,本规范正文代号一般使用中、英文代号表示。..…5
4.2.2本规范中使用的中、英文代号,按表322进行。.............5
5基本要求...........................................................5
5.1数据框架......................................................5
5.1.1数据框架................................................5
5.2数据基准.....................................................6
5.2.1坐标系..................................................6
5.2.2时间....................................................6
5.2.3比例尺...................................................7
5.2.4区域分类.................................................7
5.2.5地图投影................................................7
5.2.6地图分幅................................................7
5.3数据要求.....................................................8
5.3.1数据来源................................................8
5.3.2数据质量要求............................................8
6验收基本要求.......................................................9
7系统数据集.........................................................9
7.1数字线划图数据(DLG)........................................................9
7.1.1DLG数据的构成.........................................9
7.1.2定位控制点..............................................10
7.1.3水体数据................................................10
7.1.4居民地及设施数据........................................11
7.1.5交通数据................................................12
7.1.6管线数据................................................13
7.1.7境界与行政区划数据.....................................14
7.1.8地貌数据...............................................16
7.1.9植被与土质数据..........................................16
7.2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17
7.2.1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17
7.2.2DEM数据构成...........................................17
7.2.3DEM数据的一般规定.....................................18
7.2.4DEM数据基本格网尺寸与精度要求.........................18
7.2.5DEM数据表述规定.......................................18
7.2.6DEM数据存储单元与文件命名.............................19
7.3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DOM)...........................................................................19
7.3.1DOM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19
7.3.2系统DOM数据的构成....................................19
7.3.3DOM数据的基本比例尺与代码............................20
7.3.4DOM影像数据存储格式。................................20
7.3.5DOM图廓整饰。........................................20
7.3.6数据质量要求。.........................................20
7.3.7DOM数据图幅存储......................................21
7.4数字栅格图数据(DRG)....................................................................................21
7.4.1DRG数字栅格图数据....................................21
7.4.2DRG数据内容..........................................21
7.4.3DRG数据的图像分辨率。................................21
7.4.4DRG比例尺及代号约定..................................22
7.4.5DRG数据存储格式。....................................22
7.4.6DRG数据的存储单元与命名。............................22
7.4.7DRG数据质量要求......................................22
7.5三维模型数据................................................23
7.5.1三维模型数据...........................................23
7.5.2三维模型几何数据.......................................23
7.5.3三维模型纹理数据.......................................23
7.5.4三维模型属性数据.......................................24
7.5.5三维模型数据采集要求...................................24
7.6地名与地址数据..............................................25
7.6.1地名与地址数据构成.....................................25
III
7.6.2行政区划...............................................25
7.6.3地名...................................................25
7.6.4门牌(地址)............................................26
7.6.5邮政数据...............................................26
7.7数据元......................................................27
7.7.1数据元要求.............................................27
7.7.2数据元的内容...........................................27
7.8要素数据字典................................................28
7.8.1要素数据字典使用.......................................28
8空间基础数据管理要求..............................................28
8.1存储单元及编号规则...........................................28
8.1.1存储单元及编号规则.....................................28
8.1.2同比例尺数据编号.......................................28
8.2要素分类编码与符号化........................................28
8.2.1分类与编码原则.........................................28
8.2.2数据集要素分类与编码规定...............................29
8.2.3符号化原则与方法.......................................29
8.3数据交换格式................................................30
8.3.1基础信息文件格式.......................................30
8.3.2空间基础数据交换内容...................................30
8.4数据更新与维护..............................................31
8.4.1更新方案...............................................31
8.4.2技术要求...............................................32
8.4.3精度要求...............................................32
8.4.4同步要求...............................................32
8.4.5历史数据...............................................33
IV
前S
本规范是根据“数字石嘴山”建设要求,为合理使用全市空间地理基础信
息数据,实行资源整合,结合石嘴山城市空间地理建设实际,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代号、
基本要求、验收基本要求、系统数据集、空间基础数据管理要求等。
本标准由石嘴山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嘴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0
1总则
1.为统一石嘴山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应用要求,及时、准确地为石嘴山市
城市规划、建设与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性空间地理数据,推进本市空间地理信
息资源共享和应用,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石嘴山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维护及
数据共享、分发服务等工作。
3.本规范所指石嘴山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石嘴山市各级政府部
门、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需要使用的空间地理信息,本规范不包含各部
门专属信息。
4.执行本规范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现行
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3977-1992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15661-19951:5000\1:10000M: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
影规范
GB/T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3990-1992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7941.1-2000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一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
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
GB/T18521-2001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GB/T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
地形图图式
GB/T2025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YZT0127-2006邮政地址信息数据结构
3术语和代号
3.1术语
3.1.1地理信息geographicinformation
直接或间接与地理位置相关联的现象有关的信息。
3.1.2基础地理信息basicgeographicdata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
2
3.1.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basicgeographicdatafeature
基础地理信息所表述的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
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图纸、地名以及空间定位基础等。
3.1.4城市三维模型3Durbanmodel
对城市观景的三维表述,它反映景观对象的主要特征,并包含从各个方向
观察景观对象的必要信息。城市三维模型数据主要由三维建(构)筑模型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组合而成。
3.1.5三维建(构)筑模型3Dbuildingmodel
三维建(构)筑模型的主体,由几何数据、纹理(材质)数据和属性数据
组成。
3.1.6存储单元storageunit
以区域、图幅、专题、要素等数据存储的基本单元。
3.1.7元数据metadata
说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表述的信息。
3.1.8分类代码classiHcationcode
按照城市空间基础数据的内容、性质及使用要求,将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
的数据归并到一起,并用字符码、数字码或字符数字混合码形成的惟一标识。
3.1.9数据集dataset
具有相同或类似属性的、可以标识的数据集合。
3
3.1.10符号化symbolization
用点、线、面符号以及由点、线、面构成的复合符号图示表述城市空间基
础数据。
3.1.11标识码identifier
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1.12几何保真度geometricfidelity
存放最新的城市空间基础数据的数据库。
3.1.13空间形态spatialcharacteristics
现实世界要素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集中的抽象表述。
3.1.14拓扑topology
以相连或相邻的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特质那些在连续映
射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对象性质。
3.1.15拓扑关系topologicrelationship
表述两个要素之间边界拓扑和点集拓扑的要素关系。
3.1.16矢量数据vectordata
由几何元素所表示的数据。
3.1.17栅格数据rasterdata
被表示成有规则的空间阵列的数据。
4
3.1.18格网数据griddata
与特定参照系相对应的空间的规则化的数据。
3.2代号
3.2.1除特殊要求外,本规范正文代号一般使用中、英文代号
表示。
3.2.2本规范中使用的中、英文代号,按表3.2.2进行。
表322中、英文代号表
代号中文说明英文全称
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1inegraphs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DRG数字栅格digitalrastergraphics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ID标识码identifier
M必选Mandatory
C符合条件必选Conditional
0可选Optional
4基本要求
4.1数据框架
4.1.1数据框架
石嘴山市基础地理数据可由内容、尺度、类型等数据信息构成,数据应正
确表示市内基础地理数据属性要求。
石嘴山市基础地理数据集框架如图4.1.1所示,数据集的名称及代号应符合
5
表4.1.1的要求。
图4.1.1石嘴山市基础地理数据集名称及代号框架
表4.1.1石嘴山市基础地理数据集名称及代号
序号数据集名称数据集代号
1数学线划图数据DLG
2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
3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
4数字栅格图数据DRG
5城市三维模型数据—
6地名与地址数据一
4.2数据基准
4.2.1坐标系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参数。对原有旧坐标系的转换和使用应按
国家规定执行。
4.2.2时间
年、月、日,采用公历纪元,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应按GB/T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执行。
6
4.2.3比例尺
按GB/T14268-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GB/T13989-1992《国家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定要求执行,并应满足表423的规定要求。
表4.2.3石嘴山空间地理基础数据比例尺覆盖表
地区分类比例尺覆盖
一类地区1:500—1:2000
二类地区1:2000-1:5000
三类地区1:5000—1:10000
4.2.4区域分类
按表3.2.3的地区分类:一类地区包括城市建成区、重点规划区及旗区主
要城镇;二类地区包括城市近郊、旗区主要城镇近郊和人口聚集区;三类地区
包括城市远郊、沙漠和草场、林地等。
地区分类的数据比例尺精度:一类地区影像数据分辨率应不低于1m;二类
地区影像分辨率应不低于2.5m;三类地区影像分辨率应不低于5m。
4.2.5地图投影
可采用等角正轴割圆锥投影或高斯-克吕格投影。
一一等角正轴割圆锥投影,适用于地图范围大(图幅经度差大于6度),比
例尺精度低(小于1:50万),中纬度地区(纬度介于30-60间区域)的数据。
——高斯-克吕格投影,又称等角横轴切圆柱投影,适用于上述范围外的区
域。
4.2.6地图分幅
按GB"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定要求执行,
并应注明分幅方法和分幅编号。
7
4.3数据要求
4.3.1数据来源
应经石嘴山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有关管理机构认可,以法定地形测绘、地
籍测绘、房产测绘和界限测量成果作为主要数据源。
4.3.2数据质量要求
录入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
规范要求。录入系统的数据应保持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
影像或图形质量、现势性等内容要求。对于数据源、数据采集、加工过程、数
据内容取舍和数据更新、维护过程等涉及数据质量的相关内容应有记录文档。
数据质量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1、完整性要求
数据不应有遗漏;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数据的集成关系应完整正确,减
少冗余。
2、逻辑一致性要求
一一概念一致性:要素分类与代码、数据结构、属性、要素间关系在同一
尺度上应保持一致,在不同尺度上应符合统一的体系规则。
一一值域一致性:数据项的取值应在值域的界定范围内。
一一格式一致性:数据存储应与数据集物理结构及规定格式保持一致。
——拓扑一致性:同类要素的拓扑关系应正确并保持一致。
3、位置精度要求
基础数据,应符合相应数据类型、比例尺的精度要求。
4、属性精度要求
数据要素属性项及其名称、类型、长度、顺序、属性值等应完整正确。
5、现势性要求
应按需定期或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保持数据的现势性。更新可以按要素
8
或区域进行,要素属性应包含时间标识。
5验收基本要求
1.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系统,应按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
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的规定进行验收。
2.对新建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系统的分系统或大规模更新的系统,可按
石嘴山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管理部门的规定或专项工程要求进行验收。
6系统数据集
6.1数字线划图数据(DLG)
6.1.1DLG数据的构成
1.系统DLG数据可分为以下大类:控制点数据、水系数据、居民地及设施
数据、交通、管线数据、境界与政区数据、地貌数据、植被与土质数据;从数
据结构可分为:几何数据、属性数据。
2.DLG数据各类对象的分类代码应符合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
要素分类与代码》;
空间形态应符合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和GB/T20257.2-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
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数学表述应符合GB/T17798-1999《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不同比例尺DLG数据包含的要素,可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
要素分类与代码》附录B执行。
9
6.1.2定位控制点
1.定位控制点可包括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控制点
及其他控制点,本规范规定了系统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以下简称:控制
点)。控制点的等级及精度要求应符合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的规定。
2.控制点的空间形态用点来表示,可按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
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和GB/T20257.2-200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执行。
3.控制点的属性数据应包括控制点的名称、点号、类型和等级等信息的数
据。本规范规定控制点的属性由表6.1.2示:
表6.1.2控制点基本属性表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点名自由文本M
点号ID点号的统一编码M
类型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M
等级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M
分类编码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M
平面坐标值由所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规定M
高程值所采用的高程系统统一规定M
控制点点之记M
平面系统名称所采用的平面坐标系名称C
高程系统名称所采用的高程系统名称C
6.1.3水体数据
1.水体数据包含石嘴山全市域范围内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水面或有标志意义
的瀑布、井等要素的空间属性特征。
2.水体的空间形态可使用多边形数据表述;特殊要求时,可使用其重心的
点或现状水体中心线的线来表述;可按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
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和GB/T20257.2-200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执行。
3.水体的属性数据应包括水体的名称、代码等信息的数据。本规范规定水
10
体属性数据的属性由表6.1.3示:
表6.1.3水体数据基本属性表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名称自由文本M
类型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M
分类编码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M
水体ID水体的统一编码M
C(如果是湖
水体面积常年平均面积(平方千米)
泊/水库)
平均深度常年平均深度(米)C
水质情况根据需要取值,如:咸淡/浊清/有污染等O
6.1.4居民地及设施数据
1.居民地及设施数据可包括居民地、工矿及其设施、农业及其设施、公共
服务及其设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科学观测站及其他建筑及其设施等的空
间和属性数据。
2.空间形态以点、线、面等多种形态几何数据组合表述,具体表述方法可
按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和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执行。
3.居民地及设施属性数据可包含名称、权属、代码、用途等信息数据。本
规范规定居民地及设施数据属性由表6.1.4示:
表6.1.4居民地及设施基本属性表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名称自由文本M
类型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M
分类编码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M
要素ID统一编码M
权属自由文本M
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平方米)M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平方米)0
II
6.1.5交通数据
1.交通数据应包括铁路、轨道交通、地下隧道、公路(含高架路)、快速路、
乡村道路、街道、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水运设施、航道、空运设施及其他
交通设施的空间和属性数据。
道路数据宜包括路段线和路口两个数据子类。道路数据应有标识码。属性
数据中的行政等级、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相应的分类代码。路
口定位数据宜使用准确坐标值表述。
2.道路空间形态,以道路中心线表述;路口的空间形态以节点表述,应表
述道路的连通特征,具体几何表述和数学表述要求可按GB/T20257.1-2007《国
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和GB/T
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的规定执行。
3、交通数据属性数据中道路宜分为路段线和路口两子类,本规范规定交通
数据的路段数据属性和路口数据属性分别由表6.1.5a和表6.1.5b示:
表6.1.5a路段线属性表
路段线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路段名称道路标准名称(经民政局核准)M
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
路段类型M
代码》
路段ID统一的路段标识码(统一编码)M
状态道路状态:运营/建设中/维护中/作废M
长度道路长度(精度为米)M
干路标志主干道标志:Y/NM
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街/死胡同/内部
城市道路等级C(当是城市道路时)
道路
公路路号公路路线编号C(当是公路时)
公路行政等级分类: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
公路行政等级C(当是公路时)
路/其他公路
公路技术等级公路技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外C(当是公路时)
路段特征公路及街道的路段类型:多车道/环路/路段C(当不是铁路时)
宽度路段的平均宽度C(当不是铁路时)
12
路面等级路面等级及材料代码C(当不是铁路时)
通行限制通行限制:专用/内部/人行/单行/O
地址范围路段门牌号范围O
起点路口ID连接的起点路口IDO
终点路口ID连接的终点路口IDO
路段层次路段相对地面的层次O
表6.1.5b路口属性表
路口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路口名称路口标准名称(经民政局核准)M
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
路口类型M
代码》
路口ID统一的路段标识码(统一编码)M
状态道路状态:运营/建设中/维护中/作废M
立交级别立交级别:平交/一层立交/二层立交/多层立交M
路口坐标路口中心点的坐标C(当有准确坐标时)
路口类型十字/丁字/环形/其他M
通行限制桥梁载重限制0
路段数路口连接的路段数目0
6.1.6管线数据
1.管线数据应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电力、电信等管
线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按地理空间要求分为地上、地面和地下三种;按几
何形态分管线和管线节点。
2.管线数据空间形态表述:线表示管线,结点表示检修井、电杆、变径点、
变坡点等,结点应具有连通性,具体几何表述和数学表述要求可按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
图图式》和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执行。
3.管线数据属性可按表6.163规定:
表4.1.6.3管线数据属性表
管线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管线名称自由文本C
13
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
管线类型M
代码》
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
类型代码M
代码》
管线ID统一编码M
前结点ID统一编码M
后结点ID统一编码M
管线材料自由文本M
长度管线的长度(米)M
管顶高程管顶离地面的距离(米)M
空间类型地面/架空/地下M
权属自由文本M
状态运营/维护/废弃M
4.管线数据结点数据属性可按表4.1.6.4规定:
表4.1.6.4结点基本属性表
结点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结点名称路口标准名称(经民政局核准)C
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
结点类型M
代码》
结点1D统一编码M
前端管线ID统一编码C(如果有)
后端管线ID统一编码C(如果有)
地理位置石嘴山独立平面坐标M
管顶高程管顶离地面的距离M
6.1.7境界与行政区划数据
1.境界与行政区划数据,应包括城市各级基本行政区划要素的境界、区域
及行政机构驻地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石嘴山市行政区划应包括市、旗(区)
和街道(乡、镇、苏木)、社区(居委会、村、嘎查),自然保护区可按行政区
划要素界定;
石嘴山市各级基本行政区划实际境界线,应按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规定
和勘界成果及地形测绘成果确定;境界和行政区划数据,一般可分为三类:境
界数据、行政区划数据、行政机构驻地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应与地名、地址数
14
据保持一致。
2.境界与行政区划数据空间形态可以线的形态表述;行政区划数据以封闭
多边形形态表述;行政驻地数据以点的形态表述;具体几何表述和数学表述要
求可按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和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执行。
3.境界与行政区划数据属性可按表6.1.7.3规定:
表6.1.7.3境界数据属性表
境界数据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
境界类型M
代码》
按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
要素分类代码M
代码》
境界状态己划定/未划定M
4.行政区划数据基本属性属性可按表6.1.7.4规定:
表6.1.7.4行政区划数据属性表
行政区划数据
属性名称属性值值域范围及说明约束条件
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M
行政区域名称自由文本M
上一级行政区划
自由文本M
名称
上一级行政区划
统一编码M
代码
区域面积平方千米M
区域简称自由文本C
历史名称自由文本C
四至自由文本C
机构驻地统一的标准地址格式C
5.行政机构驻地数据属性可按表6.1.7.5规定:
表6.1.7.5行政机构驻地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工程中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考核试卷
- 棉麻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考核试卷
- 海洋生物制药临床研究与评价考核试卷
- 电子商务中的社交购物趋势考核试卷
- 滑动轴承的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考核试卷
- 影视设备仓储物流咨询批发考核试卷
- 光电子器件在太赫兹技术的应用前景考核试卷
- 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普及考核试卷
- 曲阜师范大学《植物造景与庭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夏津县2024-2025学年初三质量检测试题(三)化学试题含解析
- 自动跟随智能小车的定位与跟随系统设计
- 急性心力衰竭试题附答案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光伏工程绿色施工、节能减排方案
- 历史学科中考复习方法交流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 GB/T 4025-2010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 GB/T 22080-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GB/T 18711-2002选煤用磁铁矿粉试验方法
- 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