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出箫声的悲伤感人。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文章大国,中国散文更是源远流长,,在殷商时代初具特质,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文学重要门类。自由、开放、包容、博大,是中国散文的独特气质,它植根中国大地,元气蓬勃,。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喷薄的生产态势、磅礴的创作力量、多元的文化禀赋、厚重的文学积淀,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由此我们想到编选一套新世纪以来的优秀散文选集,并且以“观”与“天下”之间的动静、起承、转合,命名为《观天下·新世纪散文精品文存》。观天下,其实亦是一种天下观。江山盛文藻,风流亦吾师。昔者,老子观道,张衡观天地,陆羽观茶茗,鬼谷子观兵势进退,司马迁观史海沉浮,徐霞客观山川纵横,曹雪芹观人情厚薄……但有如兰之心,如炬之眼,世间万物,莫不可观,每观一物,莫不有所得。因此,中华文化时有天光迸射,奇绝突进——(),观天下事,察世间理,洞幽烛微,豁然开悟,由此写下篇章。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忽然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灵感驾临B.忽然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灵感驾临C.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忽然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驾临的灵感D.忽然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驾临的灵感2.与划线句子“……”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说:“我……我不是你的……朋友”B.有春天的太阳,夏天的向日葵,还有……C.成岗说:“老许,你……”D.这个呢……呃……我也不太清楚。3.文中填充面横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浩浩汤汤淋漓酣畅呈现灿烂B.浩浩汤汤痛快淋漓展现灿烂C.熙熙攘攘淋漓酣畅呈现辉煌D.熙熙攘攘痛快淋漓展现辉煌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生而益民,死而谢民”,这是刘志丹的人生理想。在美国记者斯诺的眼里,刘志丹是“现代侠盗罗宾汉”;他又是那么质朴无华,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A.忠贞不渝诚然谈笑自若 B.矢志不渝诚然谈笑风生C.矢志不渝俨然谈笑风生 D.忠贞不渝俨然谈笑自若4、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列最恰当的一副是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 B.无字文章写古今,有声画谱描人物。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 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2.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论语》)(2)尔ト尔筮,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_______________。《诗经·氓》(3)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4)草创未就,___________________,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蒿儿梁孙犁一九四三年,敌人冬季“扫荡”开始了,杨纯医生带着五个伤员,和一个小女看护,名叫刘兰,转移到繁峙五台交界地方,住在北台脚下的成果庵里。五台山有五个台顶,北边的就叫北台。这是有名的高山,常年积雪不化,六月天走过山顶,遇见风雹,行人也会冻死。这几天情况紧急,区委书记夜里来通知杨医生,叫他往山上转移,住到蒿儿梁去。他的身上,东西已经不少。一支大枪,三十粒子弹,五个手榴弹,一个皮药包。两条米袋像围巾一样缠在她的脖子里。背上,他自己的被包驮着刘兰的被包。他挺身走着,山底子鞋拍啦啦沉重地响着。“杨医生,我们的药棉又不多了。”刘兰跟在后面说。“到蒿儿梁,我们做。”“怎么着弄个消毒的小锅吧,做饭的大锅,真不好刷干净,老百姓也不愿意叫使!”“这也要到蒿儿梁想办法。”刘兰又问:“伤号光吃莜麦不好吧?”“到蒿儿梁,弄些细粮吃。”“蒿儿梁,蒿儿梁!到了蒿儿梁,我们找谁呀?”“找妇救会的主任。区委书记没说她叫什么名字,只说一打听女主任,谁也知道。”她不过二十五岁,披着一件男人的深黑面的黑羊皮袄,紫色的圆顶帽子装饰着珠花。她嘻嘻地笑着跑到南屋里来。她的相貌,和这一带那些好看的女人一样,白胖胖的脸,鲜红的嘴唇和白牙齿。杨纯说:“你就是主任呀?我们把你的房子占了。”“不要紧!”主任说,“老头子说你们来了,我真高兴。”她转身走了,踢着路上的雪和石子。转过山坡,她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转身回来,喊道:“杨同志,我们当家的病了,你去给他看看吧!”杨纯问:“什么病呀?”“准是受了风寒,你给他点洋药吃吧!”她那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里,惊起阵阵的回响。隔了一天,老人的病好了,可是情况更紧了,他和杨纯商量,在附近山里,找个严实地方,预备着伤员们转移。吃过晌午饭,他带着杨纯,从向西的一条山沟跑下去。到了山底,他们攀着那突出的石头和垂下来的荆条往上爬,半天才走进了那杉树林。他找着那条陡峭的小路,杨纯紧紧跟上去,身上反倒暖和起来,流着汗。主任的丈夫转脸告诉他:把你的扣子结好,帽子拉下来,到了山顶,你的手就伸不出来了。杨纯站在山顶上,他觉得是站在他们作战的边区的头顶上。千万条山谷,纵横在他的眼前。那山谷里起起伏伏,响着一种强烈的风声。冰雪伏藏在她的怀里,阳光照在她的脊梁上。瀑布,是为了养育她的儿女,永远流不尽的乳浆,现在结了冰,一直垂到她的脚底!忽然,主任的丈夫喊:“不好,你来看,敌人到了成果庵吗?”杨纯看见,在远远山脚下面,成果庵那里点起火,他断定敌人到了那里,天气还早,敌人可能还要往上赶,到蒿儿梁。他隐隐约约听见了山的下面有枪声,那是放哨人的警号!他们慌忙寻找下山的道路,主任的丈夫跑在前边。他们从雪上往下滑,石头和荆条撕碎了他们的衣裳,手上流着血。当他们跑进那通到村里去的山沟,他们迎见了主任!她满脸流着汗,手拉着踉跄跑来的刘兰!在她旁边是由蒿儿梁老少妇女组成的担架队,抬来了五个伤员。她们把伤员抬到了杉树林的深处,安置在地窖里。她们还抬来主任从川里弄来的粮食和菜蔬,妇女们也都带了干粮来。夜晚,飘起雪来,妇女们围坐在地窖旁边,照顾着伤员。杨纯到前面放哨,主任和刘兰在杉树林的边缘站岗。她们靠在一棵杉树上,主任把羊皮大衣解开,掩盖着刘兰的头。主任紧紧抱着刘兰。雪飘在她们头上,不久掩没了她们的脚;雪飘在她们脸上,但立刻就融化了。刘兰呼吸着从她的胸怀放散的热气,这孩子竟有些困倦。主任望着前面,借着她的好眼力和雪光,她看见杨纯,那个青年人,那个医生,那个同志,抱着一支大枪,站在山坡一块突出的尖石上。他那白色毡帽,成了一顶雪帽,蓝色的大棉袄背后,也落上一层厚雪。杨纯站在那里,尖着耳朵,听着山谷里的一切声音。不久,他跺一跺脚上的雪,从石头上轻轻跳下来,走到主任的面前说:“蒿儿梁什么声音也没有,敌人想是在成果庵过夜了,看黎明的时候吧!”主任说:“要紧的时候,我们就转移到山顶上去,原班人马都在这里!”又说:“刘兰睡着了,就叫她这么着睡一会吧!”杨纯说:“你们帮助了我们!”“我们不是自己人?”主任笑着问。“这就叫鱼帮水,水帮鱼吧!”杨纯也笑着说。主任问:“谁是水,谁是鱼?”“老百姓是水,我们是鱼!”杨纯说。“你这比方打错了!”主任说,“老百姓帮助你们,情愿把心掏给你们,为什么?这为的是你们把我们救了出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开头直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简要描绘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人物出场的气氛和后文情节的展开显得合情合理。B.对蒿儿梁女主任的刻画,小说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区委书记说一打听女主任,谁也知道”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C.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摹山谷秀美风光,既有客观描绘,也有主观感受,表现了杨纯登上山顶后轻松愉悦的心情。D.结尾部分,两个人物关于“鱼”和“水”的关系的讨论,一方面为作品增添了轻松的格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小说主题。2.小说塑造了以杨纯医生、女主任及主任丈夫为主的蒿儿梁抗日后方英雄群像,请简要分析这三个人物的个性特征。3.本篇小说风格清新自然,有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请结合本篇小说具体分析这一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江苏省的南京、无锡等,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共26市。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年度工作报告》等若干文件,启动了一批科创和产业合作平台,并聚焦质量标准、产融结合等六大高新地建设,签署了1项区域一体化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192.19亿元。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九城市集聚龙头企业845家,产值2.6万亿元。同时,九城市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交互投资2280亿元,促进科创要素高效对接。此外,在政务服务领域,九城市率先推进30个事项“一网通办”,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域。(摘编自韩俊杰、汪瑞华《长三角G60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新华网2019年06月24日)材料三:(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05月24日)材料四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让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安徽在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正是因为许多地方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才导致了长三角很多地区之间“最后一公里”无法连通,极大地限制了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从而阻碍了长三角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造成行政壁垒的原因主要是对地区利益的保护。地区利益通常会聚焦于如何分配既有“蛋糕”,而不去“做大蛋糕”。安徽不能被动地等待中心城市来“领跑”,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最近热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创新对策。不过区域主要集中在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区。安徽虽然不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摘编自王先柱《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破局》,《安徽日报》2019年04月1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三角城市群是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B.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C.2008-2017十年间,三大城市群的GDP均稳步增长,但随时间推移,长三角地区优势不断扩大,2017年为全国GDP的贡献近60%。D.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落后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取得许多成果,其中,“一网通办”体现了长三角政务服务的一体化。B.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都具有优势,2017年,长三角的人口几乎是其他两区之和,这更有利于拉动消费。C.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2017年,长三角地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是最高的,可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D.对地区利益的保护是造成行政壁垒的主要原因,而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会极大地限制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阻碍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3.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如何主动破局?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中国自古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C.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D.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即可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可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B.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C.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需要创新性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喜爱松、竹、梅,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的内在品格的欣赏。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C.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铁椎传清·魏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B.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编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C.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D.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2.下列文字叙述都是选文中涉及的我国文化常识,以下说法有错的一项是(3分)A.楚,现在湖南、湖北带,古称楚地。B.响马贼,我国古时指拦路抢劫的强盗。《隋唐演义》中常提及。C.北平:北京。明初改元大都为北平,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改名为北京。D.将军,我国古代的将军,既是高级武官的职位,也用于高级军政官员的称谓,甚至作为爵号使用。3.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的目的是说明他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将军。B.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锥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C.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梅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以下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10分)(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隋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归之,以武力为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时诸贼皆残忍,唯子通独行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人。才相稍忌之,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初,宇文化及以隋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子通率师击之。棱南求救于沈法兴,西乞师于杜伏威,二人各以兵至,伏威屯清流,法兴保杨子,相去数十里间。子通纳言毛文深进计,募江南人诈为法兴之兵,夜袭伏威。伏威不悟,恨法兴之侵己,又遣兵袭法兴。二人相疑,莫敢先动。子通遂得尽锐攻陷江都,陈棱奔于伏威。子通入据江都,尽虏其众,因僭即皇帝位,国称吴。丹阳贼帅乐伯通率众万余来降,子通拜尚书左仆射。更进击法兴于庱亭,斩其仆射蒋元超,法兴弃城宵遁,遂有晋陵之地。获法兴府掾李百药,引为内史侍郎,使典文翰;以法兴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使掌礼乐。由是隋郡县及江南人士多归之。后伏威遣辅公祏攻陷丹阳,进屯溧水,子通击之,反为公祏所败。子通又东走太湖,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逼之,战于城下,军复败,子通穷蹙请降。伏威执之,并其左仆射乐伯通送于京师,尽收其地。高祖不之罪,赐宅一区、公田五顷,礼赐甚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谓伯通曰:“伏威既来,东方未静,我所部兵,多在江外,往彼收之,可有大功于天下矣。”遂相与亡,至蓝田关,为吏所获,与伯通俱伏诛。(节选自《旧唐书·李子通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B.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C.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D.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可表示年份,大业是隋场帝杨广的年号。B.太守是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战国时期秦国设置郡守,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C.僭,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此指子通冒用隋朝皇帝名义。D.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均田中包括公田和私田,公田是官府控制的那部分土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的项是A.子通宽厚待人,人们乐意归附。他宽厚仁慈,不像群盗那样凶残,很多人都乐意归附他;后来打了败仗进到海破,又招得士率二万人,实力信增。B.子通妙计打援,顺势占领江都。杜、沈进军欲解江都之危,他召募江南人伤装成法兴的土兵攻打伏威,使杜、沈两人互相猜疑,趁机攻占了江都城。C.子通任用降将,此举深得民心。打败法兴后,他任用法兴的昔日重臣,隋的那县和江南士人知道后多来归附,此后所向无敌,攻下吴都后定都余杭。D.子通兵败投降,企图再起被诛。子通被杜伏威彻底打败后请求投降,高祖没治他的罪,还给他很多赏赐;杜伏威回朝后他企图东山再起,最后被处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才相稍忌之,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杜伏威合。(2)子通东走太湖,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12、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古人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是仪式,今人有纪念日庆典、成人宣誓仪式等。有人认为,仪式超越庸常,具有精神领域的意义;有人认为,仪式繁琐无意义,是将理想物质化……学校辩论社将举办一场以“我们是否需要仪式”为辩题的辩论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及自己的生活体验,选取一方观点,写一篇辩陈词。
参考答案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角、燕脂、凝、跬、至、壑、潜、嫠。2、1.A2.B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前文“时有天光迸射,奇绝突进”语意,此处应该强调出现的偶然性,“忽然”应放在“就会有人”前面,排除BD;“默默积累”与“灵感驾临”四字短语结构对称,排除C。故选A。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主要作用有:表示语言的延长;表示语言或歌曲等的省略;表示语句的转折;表示语言断断续续;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原文属于多项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语言断断续续;B项,表示多项列举;C项,表示语言的延长;D项,表示语言断断续续。故选B。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此处根据“源远流长”的语境,应选用“浩浩汤汤”。淋漓酣畅: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痛快淋漓:形容非常痛快。此处形容散文的生命力旺盛,应选用“淋漓酣畅”。呈现:显出;露出。展现:显现出;展示。此处指散文显出某些特征,应选用“呈现”。灿烂:形容光彩鲜明夺目,还可以形容色彩灿烂,光辉灿烂。辉煌:指光辉灿烂的;杰出的;在某些方面做出有所成就的事。此处形容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应选用“灿烂”。故选A。3、C【解析】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本题中,①“矢志不渝”指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忠贞不渝”指忠诚坚贞,永不改变。“矢志不渝”强调立誓的坚定,“忠贞不渝”强调忠诚,此处强调“刘志丹”立誓的坚定,用“矢志不渝”更准确。②“俨然”,非常地像;“诚然”,确实如此。此处强调“刘志丹”和“侠盗罗宾汉”很像,用“俨然”更准确。③“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比喻遇事镇定。此处强调“刘志丹”和“质朴”有亲和力,用“谈笑风生”更准确。故选C。【点睛】词义的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和问答题为主,阅读理解题中对句段环境下字、词义的考查也有涉及,此类题型的常用方法有:一、查字典据词定义法,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二、分解词素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三、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四、词义引申法,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五、联系上下文解词法。4、D【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每个选项,跟每个选项中的关键词确定对联描写的内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A项,根据“杏林”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的典故,可以确定描写内容应该与医生有关,所以该副对联不能送给老师。B项,根据“有声画谱描人物”可知对联描写与京剧有关,所以不能送给老师;C项,根据“砚田可种勿抛荒”可知对联与书法有关,所以不能送给老师。D项,根据“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由此可以看出这副对联可以送老师。故选D。【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5、1.B2.答案示例一:同意。①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②诗人抒怀却不依于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的时局慨叹。答案示例二:不同意。①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也属寻常。②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B项,“任嚣力主分裂”不正确,从所给注释来看,任嚣并未力主分裂;“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不正确,诗人只是客观回溯历史,无褒贬之意。故选B项。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体裁特征、评价文章思想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首先就要读懂“有人认为”的意思,然后再明确自己的观点,依据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一般以登楼为题的诗歌,写作的思路是登高揽胜即景抒怀;其二,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按一般思路写,要求考生分析本诗算不算“匠心独运”。考生解答时可以同意此诗是“匠心独运”,然后分析诗歌的写作思路,即不写所见之景,却由楼想到古人,想到历史事件,借历史事件来抒情,不同于寻常思路;考生也可以答不同意此诗是“匠心独运”,然后从诗歌的选材来确定此诗不是写景诗,而是怀古诗,而写古人和历史事件来抒情是怀古诗的常见思路,因此并不能算是“匠心独运”。无论考生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注意先表明观点再分析,注意自圆其说。【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一、二句内容,B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C项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语言,D项鉴赏诗句内容。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6、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会遭此锅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肱”“咎”“贿迁”“拨”“愠”“碧”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7、1.C2.①杨纯医生:不畏艰辛,尽职尽责,关心同志。“他的身上,东西已经不少……”“背上,他自己的包驮着刘兰的被包”;在雪地里放哨,守护伤员与村民。②女主任:乐观开朗,精明能干,体贴温和。总是“嘻嘻地笑着”,和刘兰在杉树林边缘站岗的时候解开羊皮大衣,掩盖着刘兰的头。③主任丈夫:稳重少言,不怕困难,支持抗日。带杨纯医生跑在前边,寻找一个严实的地方转移伤员。3.①以独特的视角来写战争题材。小说没有描写充满硝烟的正面战场,而讲述了在抗日后方军民一心、守望相助的故事。②以人物的乐观、活泼、可爱的性格来表现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③场景描写的诗情画意。“冰雪伏藏在她的怀里,阳光照在她的脊背上”;“雪飘在她们头上,不久掩没了她们的脚;雪飘在她们脸上,但立刻就融化了”。④语言表达上的抒情意味。如:“她看见杨纯,那个青年人,那个医生,那个同志,抱着一支大枪,……他那白色毡帽,成了一顶雪帽。”【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项,“秀美风光”“轻松愉悦的心情”错误,此处景物描写是以医生杨纯的视角来写的,极力表现的是山谷风光的壮美以及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珍视。故选C。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根据“他的身上,东西已经不少。一支大枪,三十粒子弹,五个手榴弹,一个皮药包。两条米袋像围巾一样缠在她的脖子里。背上,他自己的被包驮着刘兰的被包”“他断定敌人到了那里,天气还早,敌人可能还要往上赶,到蒿儿梁”“杨纯到前面放哨”等描写概括杨纯性格;根据“她不过二十五岁,披着一件男人的深黑面的黑羊皮袄,紫色的圆顶帽子装饰着珠花。她嘻嘻地笑着跑到南屋里来”“主任把羊皮大衣解开,掩盖着刘兰的头。主任紧紧抱着刘兰”等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概括女主任的性格;根据“主任的丈夫转脸告诉他:把你的扣子结好,帽子拉下来,到了山顶,你的手就伸不出来了”“主任的丈夫跑在前边”概括主任丈夫的性格特点。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紧扣题目强调的“诗化小说”这一关键词,联系情节内容、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即可。“诗化小说”的特点是: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分析本文主要从主题、选材、语言、意境等角度,紧扣小说的“诗意美”,结合具体场景、细节等表述。如语言、意境描写“冰雪伏藏在她的怀里,阳光照在她的脊梁上。瀑布,是为了养育她的儿女,永远流不尽的乳浆,现在结了冰,一直垂到她的脚底”“他那白色毡帽,成了一顶雪帽,蓝色的大棉袄背后,也落上一层厚雪”等。【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8、1.C2.C3.①将自身优势和苏浙沪的优势紧密结合,破解“被虹吸”难题。②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③在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利益增进。【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选项变未然为已然,结合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分析,原文是说“要建设”,是未然,选项变成了已然。B项,“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结合材料二“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这”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D项,“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错误。结合材料四内容“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分析,意思是先有发展的不均衡,才出现“虹吸效应”,而不是先有“虹吸效应”,才使某地区发展滞后。故选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无中生有。结合材料三图表内容分析,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是最高的,但是不能推断出“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故选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安徽在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分析,将自身优势和苏浙沪的优势紧密结合,破解“被虹吸”难题。结合“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分析,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结合“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安徽虽然不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分析,在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利益增进。【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9、1.B2.D3.B【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决定中国自古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中“决定”一词用得不正确。原文第一段“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强调有关系,并没有说起决定作用,表述绝对化。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那中“并列结构”分析错误。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这类自然事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风骨,接着阐释中国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分析错误,把兼备关系、主次关系变成了取舍关系。原文为“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C项,“决定了……”分析错误。“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项,“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错误。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以偏概全。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10、1.A2.C3.A4.(1)我当初听说你的名声,把你当成豪杰,但是(现在看来)都不起作用。我走了。(2)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侠客的本领,就竭力请求跟侠客同往。【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第一,“客初至”,“客”是名词,此处作主语,不能单独断开,所以排除C、D;第二,“不冠不袜”,“冠”和“袜”在这里都是名词作动词,戴帽子,穿袜子,“不冠不袜”,不戴帽子,不穿袜子,所以此处不能断开;“以蓝手巾裹头”,“以蓝手巾”是介词短语,修饰动词“裹”,“头”是宾语,此句意思是,用蓝手巾包着头,所以此处也不能断开,故排除B。故选A。2.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明初改元大都为北平,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改名为北京”说法错误,北京,明初改元大都为北平,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改名北京。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大铁锤传》的赏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目的是说明他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将军”说法错误,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是侧面描写的手法,目的是突出大铁椎的高超武功与胆识。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要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始”,当初;“以为”,把……当作;“然”,表转折,然而,但是;“去”,离开;(2)中,“故”,本来;“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且”,并且;“所为”,“所”字结构,可译为“做的事情”,此处意译为“……的本领”;“请客”,“请与客人一同前往”的省略。【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要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即“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将军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武术,七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人们因他长得魁梧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擅长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是他小时候的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像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像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我们在一起睡觉,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侠客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有一天,侠客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艺全不顶用,我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定和我到某个地方决斗。”宋将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侠客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侠客的本领,就竭力请求侠客同往。侠客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侠客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侠客,侠客大喊:“看椎。”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11、1.B2.C3.C4.(1)左才相逐渐猜忌李子通,李子通自己率领部众离开,经由渡过淮河与杜伏威汇合。(2)子通向东逃到太湖,集合失散的人员,得到两万人,在吴郡袭击沈法兴。【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李子通是沂州丞乡里县人,少时贫贱,靠渔猎为生。居其乡里时,见头发花白的老人提携重物,必定代为效劳,性好施舍,家无余财。”“少贫贱”是原因,“以鱼猎为事居”是职业,之间断开,排除A;“居乡里”,是居住在乡里的意思,意思完整,不应断开,排除C;“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班白提挈者”是“见”的宾语,意思完整,之后断开,排除D。故选B。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C项,“子通冒用隋朝皇帝名义”错误,此处意在否定李子通称帝的合法性。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此后所向无敌,攻下吴郡后建国定都”错误,李子通攻打辅公柘时,反而被辅公柘打败,所以不能说“所向无敌”。故选C。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稍”,逐渐;“引”,率领;“因渡”,经由。(2)“走”,逃到;“亡散”,失散的人员;“袭沈法兴于吴郡”,状语后置,在吴郡袭击沈法兴。【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李子通是沂州丞乡里县人,少时贫贱,靠渔猎为生。居其乡里时,见头发花白的老人提携重物,必定代为效劳,性好施舍,家无余财。隋朝大业末年,长白山贼寇左才相自称为博山公,子通依附他,凭其武力称雄其间。乡人有陷入贼寇者,子通必定护理保全。那时,群盗凶暴残忍,惟子通仁爱,归附的人渐多,不到半年,有众万人。才相畏忌他,子通便率众渡过淮河,与杜伏威合兵。后为隋将来整击败,奔往海陵,拥众数万人,自称为将军。当初,宇文化及杀害炀帝,任命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子通进攻陈棱,陈眣力尽,南向沈法兴求救,西向杜伏威请求救兵。两人亲自率兵屯驻清流,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屯驻扬子,相去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建议招募吴人冒充法兴兵马夜袭伏威,伏威不知道,恨法兴入侵自己,又派遣士兵袭击法兴。二人相互猜疑,便交恶结仇,都不敢先动。子通趁机尽力攻取江都,进据该城,陈棱逃跑。子通占据江都,子通僭越即皇帝位,国号称吴。丹阳贼寇乐伯通率众万余人归降,子通用为尚书左仆射。接着击败法兴兵马,斩杀他的仆射蒋元超,法兴弃城连夜逃跑,夺取晋陵。命法兴所署置的府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主掌文书;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主掌礼乐。由此江南士人多来归附。其后伏威命令辅公祐攻拔丹阳,进屯于溧水,子通被公祏打败。子通向东逃到太湖,集合失散的人员,得到两万人,在吴郡袭击沈法兴。攻破其城,率领他的手下进据余杭。没多久时间,伏威派遣部将王雄讨讨伐子通。在苏州大战,子通战败,退守余杭,雄诞进围其城。在城墙之下作战,又失败,子通力尽请降,伏威接受其降,将他及其左仆射乐伯通一起押送京师,全部收回他的土地。高祖未治其罪,赐予宅第一所、田地五顷,赏赐钱物颇多。到伏威入朝时,子通对伯通说:“东南还未平静,而伏威进京。我部旧兵多在江外,如前往收兵,可立大功。”于是一同逃亡。到蓝田时,被官吏捕获,一道诛杀。12、例文:生活需要仪式尊敬的各位嘉宾、反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生活需要仪式”。当快节奏生活让人们想要卸下仪式的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二年级书法教学计划、教案
-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项目表
- 微生物检验教案
- 乡村教育与支援计划
- 美容师的劳动合同三篇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 基于数据的业务决策计划
- 班级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发展计划
- 私人订制服装合同三篇
- 2025中考数学考点题型归纳(选择题-压轴)
- 杭州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续审申请表Ⅴ
- 建筑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 上海市青浦区上海五浦汇实验学校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无答案)
- 2024年扩大“司机之家”覆盖范围工作策划方案
-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题库及答案1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光伏电站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分部分项)
- 2024中国东方航空技术限公司全球校园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