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说课稿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说课稿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说教材: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

始。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

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

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

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本课的教学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2、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

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说教法:

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

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

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平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

分数,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

概念的理解。

说学法:

合作探讨--在学生理解了分数意义之后,我出示了一组题目,结合图片及文字叙述,说出

分数的具体含义。由于本题要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

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

第一层次“分数的产生”,通过测量与分物,引人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

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出示P60第一幅图,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了困惑,往往得不到

整数结果,于是便产生了分数。

2、了解分数在分物过程中的应用,分物时往往也不能得到整数结果,也需要用整数来表示。

紧接着出示P60的第二幅图,引人了分数。

3、引出,并以为例,说出它的读法、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

义打下了基础。

3、学生举例说明的含义,教师演示P61的上面三幅图,加深学生对含义的理解。为后面

学习平分4个、12个苹果,得到奠定基础。

二、引导探究

第二层次“分数的意义”,通过举例的含义,它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

(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四等份中的一份,引出分数概念的描述。并强调"单位“1”的含义。

1、理解分数的意义

(1)将4个苹果平均分4份,将8个苹果平均分4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引

(2)观察比较:刚才在这些图中都找到了,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分数的意义,特别强调概念的准确:“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认识单位T

(1)教师说出单位“1”的含义,不仅指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

(2)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

(3)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

小。

3、指导练习,理解分数意义

练习P63的第1题,学生口答。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练习P64的第7题,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认识分数单位

(1)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

(2)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提示归纳:分数单位由决定,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

三、学生小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形成系统感知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

此题提醒学生:对于分数,必须是平均分。

2、播放课件填空题,含盖了单位“1”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及分数单位的认识,第二小题

的扩充提问:如果是“3堆沙土,4堆沙土”呢,每辆车又运了这些沙土的几分之几,这样抓

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学生独立完成P64的第9题,展示评讲,理解每个分数的意义。

4、思考题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单位“1”,并初步学习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说板书设计:

板书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几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理清晰,重

点突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脉络:从分数的产生到分数的意义,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分数是人们在实

践生活中为了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教师利用学生以前认识的简单分数牵引到本节课新知上,

引导学生认识单位“1”,过渡自然,也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分数的意义。通

过一系列练习题,学生印象更深了:分数必须平均分,要认识一个分数,必须知道单位“1”,

并知道把单位“1”平均分了几份和表示这样的几份。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

义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

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

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

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

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

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实践中领悟一定的科学

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

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形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位、'1”的理解与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

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对于乡村学生还

是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采用迁移教法、直

观操作演示法和多媒体情境教学法。

迁移教法: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指出''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由

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

旧引新。

直观操作演示法:''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尖”认识事物的特征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

象性,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新知的层次和难度,依据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充分利用

教具和学具,加之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认

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形成技巧,以动促思,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享受学习

的快乐,领悟知识的情趣。

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如果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将抽象的概念强硬塞给学生,这样反而导

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情境教法,通过多媒体动画、图形的演示,

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形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

学生的想象力。

三、说学法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因此,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如下方法掌握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

意义。

1,引导学生利用所自备的学具,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些学具进行分一分、画一画

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所分所画的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领悟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学生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当学生

在动手操作、比较归纳出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后,再让学生进行几次

操作来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由此,明确分数的意

义,并进一步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

数,就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学生学有所获,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而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好

奇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

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新课伊始,我采取学生喜欢分苹果游戏导入,

把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多少个?那只给一个苹果呢,每个小朋友得

多少个?我们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分数就悄然产生,在生活中,当我们进行测量,计算时往

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就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分数,你

们已经知道了分数的那些知识?还想学习分数的哪些知识?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学生探索

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学

习不混乱。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这部分是对新知识的研究,在这里我设计了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回顾旧知,。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一张正方形纸、一个苹果,把它们分

折一折,分一分。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并说说这里四分之一

在图形中所表示的意义。学生操作完后,教师则引导学生观察所分的这些物体,说说它们有

什么共同点?(分的都是一个物体)最后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得出小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

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通过结合计算机

上呈现的三幅图示想一想,说一说,来初步感知意义。

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通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调动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一上课,就让

学生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引入分数,并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来勾起学生对分数已有知

识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可以把

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

具体化。

第二层次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扩展单位、'1"。这一层次又分三个小环节来进行。

1、自主探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规律特点。

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理解单位、'1"这个概念的目的。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

生分一些物体4个苹果,8个苹果,一堆苹果。以递进的方式分别逐渐找它们的四分之一。

数量逐渐递进的苹果的设计就是出于对单位、'1”扩展的一个考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

渐进的探索,也能使学生自然、易于接受单位、'1"这个抽象化的概念,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我又接着下一环节的教学。

2、组织讨论。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鼓励学生主

动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以上图示的每一份都用四分之一表示,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

点?不同点是什么?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分数就是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

间的关系的。学生有了多个物体可为一整体的知识基础。我又随机引出了第三个教学环节。

3、例举生活中的单位、'1”,获得单位'T'的含义。目的是扩展学生对单位、'1”的

认识,使学生能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让学生能够感知分数与平均分什么物

体及物体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进而归纳出单位、'1”的含义。随学生的例举,教师小结:我

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等。把一个整体平

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计算机出示)。这一个整体数学上

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l")

第三层次是概括分数的意义。这层次又分两个环节来进行。

1、动手操作,创造分数,理解意义。

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自备的学具,如4个棋子,6粒豆子,动手操作,创造

分数•学生通过把4个棋子平均分成2份、4份;把6粒豆子平均分成2份、3份、6份。

并用分数来表示取一份的数。来使学生体验分数得到的过程,丰富对分数的认识。学生操作

后,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平均分,同样是一份,但是分的结果却是不同呢?通过学

生的观察、比较、发现:同一个整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每

一份也不同。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教师再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呈现思维的全过程,

为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成功,也激起了学生学

习的劲头,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分数是怎样得

到的?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理解''若干份"指的是分母;''表示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指的分子。获得分数意义的全面理解。(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教

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本节课从传统

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

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体会单位、'1"

相同,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学生动手分一分,兴趣高涨,真正参

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

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我设计如下练习:

为1/2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

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两幅以上的是良好,三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

语言,学生定会跃跃欲试,在优美的乐曲中大显身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课件)。那

么同是分数1/2,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

就是单位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即强化了

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

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第四层次是认识分数单位。

学生已掌握了前面两个概念的知识,因此,我让学生自学课本,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

''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环节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

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及与他人愉快交往的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充分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第五层次是当学生了解了这一内容的三个概念知识后,通过播放分数产生的历史来扩

展学生的知识,并通过一些练习来让学生巩固新知识,为内容后面的新知识做好学习的准备。

(三)、师生互测,深化提高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

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了如

下练习:

1、练习1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展开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分数的意义。

2、练习2的设计意图:涂一涂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理解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进而理解单位、'1"和分数意义的含义。

3、练习3的设计意图:写一写练习更加深学生对于分数量,率对应关系的理解,

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4、练习4是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思维,数学课是学生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充分

动脑。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最后总结环节我采用问答式的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这种教法不仅使学生可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的回顾,使重点知识在学

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完整的印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

能力。

(五)、课外作业

作业是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布

置了如下的作业题:教科书第63页的第2、3、4、5题(要求不用画图。目的是防止学生

抄题的困难。)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具有启发性、艺术性、指导性、实用性,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

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从中可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根据本课

的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都可看作单位、'1"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表示。

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美观、简洁,而且层次分明,突出教学重点,同时也启发学生总

结新学的内容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说

课稿

说教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二小节的授

课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来学习的,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分数的内

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

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目标: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

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

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体会每一个分数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

方法: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

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我的教学特色。

在教学的进行中,要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数学

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

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设想,我设计了这样的课程。

教学过程:

激情引入,自主建构。

(1)出示一条长1米的绳子,动手折一下,平均分成3段,亲身感受米的具体

长度。

(2)问一问他们怎样计算这一份的长度?

(3)当他们发现不能得到整数的商时,引导他们讨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结果。

从而板书课题一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介绍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由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1*3

2、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1/3

从而得出:1*3=1/3注意要写单位名称

3、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4、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总结: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示:A-?B=A/B(BWO)

小组讨论:B为什么不等于0?(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练习

1、66页做一做,第1题反映了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可逆性。

2、练习十二1、2题同桌相互检查

四、补充练习

练习一:

A.3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氏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C.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练习二:(具体操作)

A.把4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B.把2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C.把2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在这一组练习中,让孩子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真实体验每一个分数结果的由来与意义,

并且通过落列的算式组:

3+3=1(米)4+5=45(块)

2+3=23(米)2+5=25(块)重点

1+3=13(米)1+5=15(块)

体会当的不到整数结果的时候,用分数来表示他们的商,发现分数的分子是除法里的被

除数,分母是除法里得出术,在总结完各部分关系与分母公式后,请他们推理一下,除法理

由具体要求吗?(除数不能为零)那分数有没有要求呢?说一说理由,教师板书b¥0,引

导进行验证从分母所表示的意义说明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说

课稿二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教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中第一小节的授课内

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量与率的区别十

分重要。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小节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

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

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

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

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在教学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具有动

手操作的学习技能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领

悟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而且要感受到用分数来表示结果时量与率的不同之处。

本课材的内容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将1个物体平均分,来体会除法算式与分数的商的结果之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是将3个物体来平均分,来体会每份的多少?它的商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本节的升华,总结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归纳字母表示关系式。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

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

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

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这也是我的教学特色。

在教学的进行中,要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

数学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

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设想,我设计了这样的课程。

激情引入,自主建构。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

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

(1)出示一条长1米的绳子,动手折一下,平均分成3段,亲身感受13米的具体

长度。

(2)问一问他们怎样计算这一份的长度?

(3)当他们发现不能得到整数的商时,引导他们讨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结果。

从而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介绍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由来。

在目标的递进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将数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

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1)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块?

——首先请他们估算一下每个人应分得多少块?

参考答案:

A.半块B.半块多C.一块

——其次,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最后展示分法一种是一个一个分都是34块

一种是重叠起来一块分

(2)课件展示全整的二种变化过程,引导总结3块饼的14实际上是一块饼的34,

列出完整的算式,并用分数来表示具体的结果。

(3)在教授完例2和例3后,不忙于理论的总结,因为在这里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

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学设计为请他们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和结果,猜测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

关系,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情况,安排了大量的模仿练习,感性体验数学活动。

练习一:

A.3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B.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C.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练习二:(具体操作)

A.把4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B.把2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C.把2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在这一组练习中,让孩子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真实体验每一个分数结果的由来与意义,

并且通过落列的算式组:

34-3=1(米)44-5=45(块)

24-3=23(米)2+5=25(块)重点

14-3=13(米)1+5=15(块)

体会当的不到整数结果的时候,用分数来表示他们的商,发现分数的分子是除法里的被

除数,分母是除法里得出术,在总结完各部分关系与分母公式后,请他们推理一下,除法理

由具体要求吗?(除数不能为零)那分数有没有要求呢?说一说理由,教师板书b丰0,引

导进行验证从分母所表示的意义说明没有意义。

三.掌握知识技能,实现数学思想的深入。

结合本书的重点,难点,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

关系,井能在应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层次的练习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构知识

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练习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①强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组:7+13=()1358=()4-()()-?9=5()

B组:(课件展示:4平方米的花坛平均分成大小相同的5快?)

让学生叙述一下你观察到了什么?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学生想一想,你都可以

知道什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

每块是多少平方米?怎样解答?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②用分数表示商的意义的总体认识。

A组:讨论“15分钟走1千米的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走了路的几分之几?”

B组:结合练习一回答:每段各是多少米?各占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

结合练习二回答:每人各分到多少块?各占饼的几分之几?

四.画龙点睛,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

课程的最后以学习目标进行提纲式小结,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在次重申本节的重

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教师引导思考练习一中每段的长度都不一样,为什么

都各占钢管的13?13米和13有什么不一样?f(1,5)块和15有什么不一样?

要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认识上、意义上、联系上进行一次升华。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

识,为今后的继续学习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释放无穷的潜能。

五.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为新授例题。

第二部分为模仿练习

第三部分为总结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识。

第四部分为分层次的发展思维。

训练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再现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特点,更重

要的是渗透给学生,从实践中上升为理论,又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实

性,从而树立从小爱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页例1、例2。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分数,但那时所学的分数都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所以,

学习这节内容,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与培养对分数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教育也要追随时代发

展的步伐。遵循课标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②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③使学生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⑤使学生在思考中、讨论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5,教学准备:

幻灯片数张圆纸片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是一节数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建构都是从直观到抽象的,所以

我主要采用“激趣一一探讨一一建构一一深化”的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引

导发现法。

课标指出: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

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所以说学习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求知欲强,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我大胆放手让他们运

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森林里住着小熊一家人。今天中午,熊妈妈准备了几个大圆饼与一小瓶蜂蜜当午餐,

每个大圆饼都平均分为三块。小熊馋得直流口水,马上抓上一块蘸上蜂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

来。小熊觉得特好吃,一连吃了6块才觉得过瘾,就拍拍肚皮玩耍去了。大家能不能用自己

手中的学具把小熊这次吃饼的份数,用图形与分数一一表现出来呢?老师这里有几张圆纸片,

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才能呢?

4

学生踊跃参与都能用图形表示出来,但会有学生把,说是w。借此,

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辨析,使学生明白“单位1”是一个饼而不是两个饼。

(板书:学生所报出的分数:->2、3、-)

333333

(此环节把问题融合在“小熊吃饼”的故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数、

形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及假号分驾牙

化—

1、理解概念,辨析特征。

出示问题表:

①黑板上哪几个分数是你学过的,能说出几个与它们相似的分数吗?

②哪些是新学的,你能说出几个分数与它们同类的吗?

③这些分数各有什么特点呢?

前面两个问题学生会很快地作出回答,第3个问题让学生前后桌为一组,进行讨论交

流。8分钟后汇报,汇报情况会有以下结果:

A、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

B、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比1小;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等于1;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

大于1«

此时我让学生再次解释一下为什么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它就小于1;分子等于分母

的分数,它就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它就比1大。

学生会从“分数意义”上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方面进行解释。

从分数意义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说明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只取它的一

部分,所以它比1小;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说明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就取了几份,

所以它等于1;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说明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它不但取完了还另

取了一部分,所以它大于1。

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说明被除数小于除数,商比1小;分

子等于分母的分数,说明被除数与除数相等,商就是1;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说明被除数

大于除数,商一定大于1。

12

师小结,板书: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1,如一、一;分子等

33

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21,如之、*、-«

333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

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此环节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构建新知,培养

了学生自主探究,概括分析的能力。)

2、在数轴上进一步辨析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

幻灯片:||I)

提问:真分数送底条数轴上的心么方向?假分投呢?用箭头表示。

学生能说出答案与画图,但会把“1”给遗忘,这时教师给予指导,可以用空心圆箭

头与实心圆箭头表示,空心圆箭头表示不包括1,实心圆箭头表示包括10

真分数量分数

二、固新知-12

1、出示69页例1、例2,并说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判断题

①真分数比1小()②所有的假分数都大于1()

③所有大于1的分数都是假分数()

④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

3、说出分母是5的真分数,分子是5的假分数。

4、在数轴上分别标出一、一、一、一、一、一、一

3336666

品匕环节设计由J到难的练习,瞌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

习成功的快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

数》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大刚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

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

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

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

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

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

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

掌握新课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

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

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

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

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难点:概括出真分数和

假分数的意义。

五、教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

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

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

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

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六、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说2/3、7/9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我通过让学生叙述

自己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为学生学习真

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

数找出来。

(二)教学例2:1、怎么在圆中涂色来表示它们?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这些分数的

分数单位都是什么?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05、分母是4的分数还有吗?6、我们应

该怎样涂色表示5/4?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三)教学例3:1、电脑依次出示例3的图形和分数。2、让学生说说怎么涂色。3、这些

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5?5、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

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

(四)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1)同桌讨论分类方法。(2)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1)把它们分为哪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真分数?

什么是假分数?指名概括、全班齐读。(3)如何判定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练习:师生操练。

(五)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1、观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数和图,看看真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2、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

理解的?3、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数和图,看看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4、你发现了什

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课堂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三)在()里填上“>”“心或“="3/8()11/812/12()15/704/712/13()10/13

1、学生填写。2、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能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说一

句话吗?

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1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假分数化成整数

或带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

了两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假分数的意义后,进一步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

带分数,有利于以后进行分数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

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说教法、学法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时,先要让学生根据假分数的含义进行思

考。在这个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出结果,并把用不同方法求得的

结果进行比较,认识到每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

三、说教学程序

(~)谈话回忆,导入新课

课前,举出儿个假分数,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不能化成整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

研究内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7,出示几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分数,让学生试着化成整数。学生在解答时可

能有这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这几

组分数的结果都是整数;二是根据分数的含义,一个分数含有几个分数单位,“几个”就是

这些分数的结果。从而得出: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

成整数就是儿。

2、教学带分数.

课前举出的假分数中,一部分假分数能化成整数,那么另一部分就只能化成一个整数和一个

分数合起来的分数(即带分数),例如:可以分成和,写成,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3、教学例8。

按照上面教学带分数的方法教学,把化成带分数,可以分成8个和3个,8个等于2,

再加上就是。除了此方法化假分数,还有更方便的方法吗?紧接着提出按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化假分数的方法,就是=114-4=«

通过以上三点的教学得出:用除法可以直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通过完成47页的“练一练”和49页的第1〜4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

学习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多样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5、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说板书设计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例7: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

例8:怎样把化成带分数?

=114-4=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假分数化成整数

或带分数说课稿二

各位老师:

你们好!首先感谢你们浪费这宝贵的时间对我昨天所上的这堂课进行评价,给予我的

帮助,希望你们在评价中多提出些建议,让我在这次活动中有所收获。

一、教材分析:

数学教学《标准》明确规定新教材中分数加、减、乘、除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

到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而且容易比较假分数的大小,因此教学中还是有必要学习把假

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真、假分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与分

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带分数,能正确读、写带分数。

2、让学生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认真归纳的能力。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四、教学设计:

(-)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

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3)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

几个带分数吗?

(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

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提问:(1)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

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一种是根

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

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

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

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五)作业

1、《数练》

2、《口算》

五、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不新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师生互动不活跃,整节

课都是教师在演说,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在教学中的最大弱点,希望老师们为我指点

迷经。

2、知识有漏讲现象:

①、带分数的读法。

②、带分数的写法没有专门强调。

③、带分数与“1”的大小比较。

④、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板书。

以上我只发现这几点,希望老师们为我指出更多的地方。

3、板书缺乏条理性。

4、提问不科学,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没有多大帮助。

总之,我这堂课上得很差,希望老师们为我多提出几个“但是",使我的教学业务水平

得到有效的充电。

谢谢大家!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

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本课的教学理念有: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

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义务教材六年制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内容

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

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

观察、比较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说教法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利用阿凡提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

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几个分数的

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可分数却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从而来揭示课题。

(二)、利用学具,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结合分数的意义来探

究其中的规律。在找到规律后让学生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

变的规律让学生再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在学生已

经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又让学生回到故事中去,让学生试想如果还有一只小猴子,

它想要四块,猴王该怎样分呢?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首尾照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说学法

1、学生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折

纸上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

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让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

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自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

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参与兴趣

1、猴王变戏法(学生模仿复习):

除法式子变形

分数与除法变形

2、教师出示三只可爱的小猴图片,奖励听故事: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块,分

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

四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6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三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验收后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

的饼一样多。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

们想知道有什么规律吗?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三张相同形状同样大的纸,把每张纸都看作一个整体。动手折出平均分的

份数2份、4份、6份,动笔把其中的1份、2份、3份画上阴影,再把阴影部分剪下来,将

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记录下结论。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各是几分之几?

(2)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3)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4)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

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要求:有序观察认真交流

(5)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6)启发点拨。

A.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B.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

任何的数都可以呢?请举例说明。板书:(零除外)

C.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都、相同的数、零除外)

(7)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A.思考:要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B,让学生讨论后独立解答。

(8)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4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

(9)质疑。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质答疑。

(三)随堂练习

1.P109.1.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四)小结

同学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