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必修的学习领域,学校不能灵活使用基本的课时。2.根据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出一种假设,设计出一定的课程和教材,拿到一定的学校、班级去试行,并有比较对照的学校、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后,到各试点学校或班级取得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相应的结论,肯定或否定或修改已有的课程和教材。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叫做()。A、经验法B、客观法C、主观法D、实验法3.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对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是课程改编的一种类型。5.课程设计的思路包括目标中心思路、过程中心思路和整体设计思路,其中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A、泰勒B、博比特C、查特斯D、塔巴6.()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7.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8.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B、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C、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D、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9.实用主义课程设计的认识路线在课程设计的基本途径上主张“真理即效用”,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10.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属于研究性学习中的()。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11.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课程评价方法属于()。A、量化评价B、质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形成性评价1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教师不仅是课程计划的执行者,教科书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主题活动的设计者。13.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者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是()。A、事件取样法B、时间取样法C、实况记录法D、日记描述法14.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15.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A、课程的根本目的B、教科书的编制C、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D、具体学科的教学计划的制定16.课程资源十分广泛,教师可随意地确定主题和课题。17.下列不属于观察法的一项是()。A、实况详录法B、日记描述法C、事件取样法D、纸笔测试法18.课程实施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是()。A、教材的改变B、组织方式的改变C、角色或行为的改变D、价值的内化19.下列对过程模式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发展心理学理论,是过程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B、儿童在学习中的兴趣不会随时发生改变,故而目标和内容也不必预先制定C、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重自己发现,自行探究D、教育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更应突出儿童的发展20.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课外练习是课程选择的一种类型。21.根据课程评价的作用性质,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A、量化评价B、目标本位评价C、总结性评价D、效果评价22.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组织实施。23.研究性学习的分层模式不包括()。A、目标分层B、主题分层C、内容分层D、评价分层24.简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25.下列不属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是()。A、平时考核B、学期考核C、期中考核D、学年考核26.课程内容就是学习经验。27.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施行的。28.所谓课程设计最优化,就是指课程设计的最大合理化。29.7~9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目标不包括()。A、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B、扩展生活领域,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习惯C、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与互助合作品质D、乐于服务社会,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30.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都为()。A、记录B、描述C、汇报D、观察3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的内容有()。A、参加活动的态度B、方法技能C、任务的完成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以上都是32.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3.下列对目标模式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通过事实描述、资料量化处理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看成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B、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此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C、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D、鉴于目标模式的着眼点在于效率和准确,故而它能够准确无误地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3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修的一门校本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来设计实施。35.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以及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36.分析、解决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37.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有三个环节,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环节的是()。A、开题评价B、作品评价C、结题评价D、中期评价38.校本课程是在克服国家课程诸多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课程形式。39.下列不属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的是()。A、劳动实践B、技术实践C、信息实践D、社会实践40.下列各项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步骤:制定活动方案—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交流—评价和反思—活动拓展延伸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4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大致过程是:发现问题—归纳主题—设计活动—组织实施—反思评价。42.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B、学科课程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43.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44.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理论家()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程模式。A、拉尔夫•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保罗•弗莱雷45.以拓宽课程的范围、开拓课程的深度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是()。A、课程补充B、课程新编C、课程拓展D、课程整合46.简述核心课程的优缺点。47.一般来说,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首先应具有()。A、规划与设计能力B、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C、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D、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8.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无权参与课程设计。4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个大拼盘,是其他课程的附庸。50.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对概念是按照()来划分的。A、学生可否选择B、课程内容C、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D、课程开发主体51.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二级管理的课程52.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的是()。A、作品的质量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3.下列属于课程设计的人本主义取向的代表是()。A、布鲁纳B、马斯洛C、哈里森D、布拉梅尔德54.试述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55.学校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而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属于课程新编活动。5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57.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的几点是()。A、注重过程、突出重点、关注发展、形式多样B、注重结果、突出知识、强调选拔C、注重技能、突出知识、形式多样D、注重方法、突出发展、强调选拔58.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量的多少。59.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注重研究结果的评价。60.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宏观课程设计的结果。61.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程情境,其中包括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等行为属于()。A、课程改编B、课程扩充C、课程整合D、课程选择62.简述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63.在设计与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地方差异、社区课程资源和学校传统等基本因素。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6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为内容呈现形式。A、活动B、主题C、实践D、单元65.简述课程设计的五种基本取向。66.校本课程通常采用的是()的课程开发模式。A、研制—开发—推广B、开发—研制—推广C、实践—评估—开发D、评估—实践—开发6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版本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候,要尽量做到符合学校所处的社区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68.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中,对信息情感评价的最适宜方式是()。A、试卷评价法B、典型作品评价法与实践活动评价法C、信息情感观察评价法与信息情感的量表评价法D、以上都是69.校本课程是与()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形式。A、地方课程B、国家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7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特点的是()。A、综合性B、知识性C、开放性D、生成性71.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效果评价D、诊断性评价7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门实践性课程。73.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74.关注对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组织,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逻辑序列,强调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符合以上特征的是()。A、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B、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D、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75.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线索的是()。A、人与自然B、人与社会C、人与文化D、人与自我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简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2.影响中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A、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B、教师的自身条件C、可运用的课程资源D、传统习俗和价值观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包括三个维度,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维度的是()。A、学生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B、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专业提高的评价)C、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支持D、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改进的评价4.课程评价可分为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其划分依据是()。A、评价关注的焦点B、评价的实施阶段C、评价的对象D、评价所发挥的作用5.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6.简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异同。7.一般来说,宏观和中观的课程设计主体是()。A、国家B、地方政府C、学校D、教师8.一般而言,校本课程的理论主要是针对()的。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9.观察法是研究者直接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法则是由研究者通过开调查会、问卷、访谈等方式,间接地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两者可以截然分开。10.根据社会调查和统计,决定生活的需要,从而编制教育目标的课程设计法是()。A、活动分析法B、社会调查法C、经验法D、客观法11.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收集资料,然后就可以进入价值判断阶段了。12.依靠搜集和分析记载课程各方面情况的现场资料而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是()。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文献法13.下列不属于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是()。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C、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1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提倡“决策分享”的民主概念。15.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考核不包括()。A、平时考核B、年终考核C、学期考核D、学年考核16.古典人文主义是古代课程设置的主要标准。17.教师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是课程改编的内容之一。18.课程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内容。19.课程开发就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因此课程开发无疑就是教师的负担。20.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切入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实施的有效途径。21.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B、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储备,推进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多元能力获得显著提高C、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22.论述校本课程的优点与局限性。23.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24.下列哪一时期,多数学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A、古代B、近代C、现代25.()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或问题来搜集信息的方法。A、测量法B、问卷法C、文献法D、访谈法26.简述课程设计的几种基本策略。27.校本课程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处世态度、就业期望等产生效应。28.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社区服务B、劳动实践C、技术实践D、信息实践29.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体主要是课程专家和教师。30.只有评价者是课程开发、设计的单位或个人才有资格参与课程评价。3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的理念是()。A、重过程B、评价主体多元化C、淡化量化评定D、以上都是32.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33.()是鼓励和支持校本课程的关键。A、学校教师B、学校领导C、课程专家D、学生34.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A、教材的改变B、组织方式的改变C、知识与理解的改变D、角色或行为的改变35.简述现代学校课程形态的基本特点。36.所谓校本课程开发就是针对原有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一些学程的修改。37.“课程审议”是以下哪种设计模式常用的方法?()A、实践与折中模式B、过程模式C、目标模式D、批判模式38.课程实施的创生性取向,其课程方案是不确定的。39.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是相互孤立的。40.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的评价是()。A、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B、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C、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D、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的指导4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不以认知目标为主,而是以各种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主。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系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42.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愿意组织和领导不同形式的活动,并成为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这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阶段。A、交流观点B、个人实验C、主动参与D、寻求信息43.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B、国家课程C、校本课程D、选修课程44.美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L.Stenhouse)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A、批判模式B、过程模式C、外观模式D、实践与折中模式45.组织方式的改变是课程实施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46.校本课程的开发可能直接影响学校现行的教学过程。47.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校本课程4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49.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或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统摄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50.在中小学阶段,常常会有一些超常学生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这种“吃不饱饭”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课程拓展。51.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52.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53.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54.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A、学校教师B、课程专家C、学生家长D、社会人士55.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能将二者绝对地区分开来。56.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对象的是()。A、对学校的评价B、对学生的评价C、对教师的评价D、对课程的评价57.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只能集中使用。58.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59.下列不属于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的是()。A、技术初步B、家政C、职业了解D、职业引导60.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基本等同于一般意义上所谈及的“备课”。61.简述微观层次的课程设计。6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学习方法是()。A、信息技术B、劳动与技术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6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应是()。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64.美国学校的社会学科把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有时还有历史等串联在一起,这就是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65.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基本特征是()。A、实践性B、社会性C、服务性D、体验性6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应是()。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6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A、重发展B、重改善C、重过程D、以上都是68.中观和宏观的设计充其量是关于课程的某些条件的准备,只有经过教师进行合适的微观课程设计后才成为真正的课程。69.“课程实施过程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结果”。这是课程实施的()的观点。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互动调适取向D、以上都不对7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是()。A、实践性B、综合性C、探究性D、开放性71.课程设计的主体是国家,由于教师的设计在范围和作用上非常有限,因此不能被视为课程设计的主体。7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立足于“学校特色”,立足于“教师资源”,立足于“学生个性”,提倡“因能施教”、“协同教学”。73.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纸笔测试法B、访谈法C、问卷法D、实验法74.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来组织的()。A、项目活动B、主题活动C、研究性学习D、综合活动7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应是()。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错误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错误4.参考答案:正确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正确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错误10.参考答案:C11.参考答案:B12.参考答案:正确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正确15.参考答案:A16.参考答案:错误17.参考答案:D18.参考答案:A19.参考答案:B20.参考答案:错误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正确23.参考答案:D24.参考答案: 泰勒是围绕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来阐述他的理论。他认为,这四个问题是在任何课程设计中都必须回答的。这四个问题是: ①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②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③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④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 众多研究者将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四段渐进式的课程设计模式: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 关于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 第一,三个来源。 一是学生。 二是当前的社会生活。 三是学科。 第二,两个过滤器。 ①哲学过滤器。 ②心理过滤器。 关于学习经验的选择,泰勒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为了达到所规定的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去实践这个目标所含载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第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从实践目标所含载的那种行为中获得满足; 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须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于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几种结果。 关于学习经验的组织,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关于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泰勒提出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原则。 关于结果的评价,泰勒提出了如下步骤: 步骤一,界说教育目标。对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进行清晰地界说是评价的第一步; 步骤二,确认评价情境;要保证评价的效度,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种评价情境,使其将获得的行为变化充分表现出来; 步骤三,编制评价工具。25.参考答案:C26.参考答案:错误27.参考答案:错误28.参考答案:错误29.参考答案:A30.参考答案:D31.参考答案:D32.参考答案:正确33.参考答案:D34.参考答案:正确35.参考答案:正确36.参考答案:错误37.参考答案:B38.参考答案:正确39.参考答案:D40.参考答案:D41.参考答案:错误42.参考答案:C43.参考答案:正确44.参考答案:C45.参考答案:C46.参考答案: 优点: 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因为它把各门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从属于要学习的题目,学习中强调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所学的内容是实用的。 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 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缺点: 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 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 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47.参考答案:C48.参考答案:错误49.参考答案:错误50.参考答案:D51.参考答案:D52.参考答案:A53.参考答案:B54.参考答案: 根据泰勒的看法,目标评价首先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其次,评价活动不可能一次完成,至少需要两次。一个恰当的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课程计划实施的早期进行,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 关于评价的方法,泰勒认为,虽然传统的纸笔测验是一种收集学生行为变化证据的有效方法,但是评价方法不仅局限于此。事实上,凡是能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的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适当方法。 关于评价的程序,大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定每一个目标;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 (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 (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做比较。泰勒的评价步骤和评价定义是一致的。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类型,那评价就应该反映行为变化的程度。因此,建立课程计划的目标并用行为术语对每一个目标加以界说就应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行为目标确定后再为学生提供表现这种行为所需要的情境就能清楚地检验出目标是否达到。行为目标是合理的评价标准。 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目标评价模式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转向整个课程方案。 (2)目标评价模式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3)目标评价模式提出了用教育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在目标评价模式中,目标不仅是评价的起点,也是评价的标准。 (4)目标评价模式把当时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和既有的科学传统结合在一起。 目标评价模式是最早的也是最完备的评价理论模型,它对20世纪的评价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各种评价主张,都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借鉴与批判中成长起来的。它的创立者拉尔夫·泰勒也因此赢得“教育评价之父”的美誉。55.参考答案:正确56.参考答案:正确57.参考答案:A58.参考答案:正确59.参考答案:错误60.参考答案:错误61.参考答案:A62.参考答案: 一、社会基础。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制约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对课程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方向。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相适应,这是教育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然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现实,这是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物质基础。 二、学生基础。课程的设计也必须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的设置。 第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目标的设计。 第三,学生身心的发展制约着教材的编制。 三、知识基础。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可以说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类长期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知识的发展对课程内容的量与质的改变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知识的增长制约着课程内容的更新,科学文化知识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新生一代就面临着继承和发展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成果的任务,故而每个时期的课程内容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结构的演进制约着课程结构的演进。63.参考答案:正确64.参考答案:B65.参考答案: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正是建立在这二者的基础之上,故而学术理性主义的取向在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评价上就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坚持以培养有理性、有智慧的个体,促进智慧的发展为目标;其学习的内容也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过去的、经典性的学科内容;方法上以教师的教学为核心。 认知过程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要素主义和认知主义。基于以上二者的理论,认知过程取向在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评价上就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其目标是促进个体的智力发展,培养有学习能力的拥有专业化的人;在学习内容上也是强调各门学科的程序性的知识,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在方法上遵循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完整性,关注学生的探究特征;对这种取向的评价是关注标准化、专业性、优等生。 人本主义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进步主义、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基于以上三者的理论,人本主义取向在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评价上就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其培养目标是为促进民主的社会生活而发展学生的自我概念与经验;在内容上关注个体经验、兴趣与需要,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激励;对这种取向的评价是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关注过程,关注平等,但对学科知识重视不够。 社会重建主义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进步主义和改造主义。基于以上二者的理论,社会重建主义取向在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评价上就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其目标就是培养为改善和重建社会、促进社会改革的有强烈意识和能力的人;内容上强调科目的内容是综合的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的。倡导的方法有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等。这种取向强调一般的非专业人员的培养,混合了实践性学科和职业性学科、经典性学科,不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 技术学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要素主义和行为主义。这种取向的培养目标是有理性、有能力的人,强调的学科内容是学术性的学科,使用的教学方法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化教学等,这种强调通过有效地刺激产生有效的学习结果的取向显得过于的僵硬和机械,是其不足之处。66.参考答案:C67.参考答案:正确68.参考答案:B69.参考答案:B70.参考答案:B71.参考答案:D72.参考答案:正确73.参考答案: 1.学生的需要。 第一,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第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 第三,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需要。 2.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维度。时间维度是指向需求的现在与未来。空间维度是指当代社会生活的生活社区的扩展性。 3.学科的发展。74.参考答案:B75.参考答案:C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分析这四者的关系,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当然,不同的教育学者对这几个概念的界定是不同的。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权威性的概念界定。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最宽泛,层次最高,指导范围最广,它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培养目标次之,是针对一个学段或一种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目的的解释具有独特性、针对性,也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最具体的,它的制定必须要考虑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学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扩充。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 课程实施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2)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教师的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6.参考答案: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总结性评价则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施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课程计划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两者都是为了检验某个对象的价值,都使用同样的评价方法,并不存在基本逻辑和方法论上的区别。区分两者的依据在于评价出现的时机以及评价结果的用途。事实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分意义在于突出了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性评价具有过程性、探索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它注重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强调重复的过程;它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寻求如何识别有意义的变量;它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因此,形成性评价一经提出,人们就意识到,比起以往仅局限于总结,仅是评价课程计划实施后造成的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更有意义,更能存进有效的教育和学习。当然,总结性评价也同样受到重视。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错误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错误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正确15.参考答案:B16.参考答案:正确17.参考答案:正确18.参考答案:正确19.参考答案:错误20.参考答案:正确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 校本课程具有诸多优势:如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等等。 当然,校本课程也存在几方面的负面效应。 第一,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难度。 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 第三,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工业大学《测量学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2024年中考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喀什大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警官学院《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摄影初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理工学院《线天线与面天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考物理模拟测试题(有答案)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地理研究方法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乡土文化与乡村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青岛市劳动合同
- 中小学十五五发展规划(2025-2030)
- Unit 7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电厂员工三级安全培训(完美版)课件
- 2024年中考复习-数学(广州专用)(解析版)
- 第三十六届全国电力行业风力发电运行检修职业技能竞赛基础理论题库附有答案
- 2024年纪检监察综合业务知识题库含答案(研优卷)
-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初步形成(秦汉时期)
- 初二生地会考试卷及答案-文档
- 私营企业廉洁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