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有人说,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还有必要再提勤俭节约吗?这种论调显然是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如今,尽管我们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许多人都不愁吃不愁穿,但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绝对没有过时,也绝对不能忘记。往小了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为了节约,是为了珍惜身边的每一寸资源;往大了说,勤俭节约是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负责。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箪路蓝缕,奋力拼搏,绝不能不思进取而白白挥霍掉。况且,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粉丝“倒奶打投”事件,到粉丝打榜攀比成风,种种浪费现象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迫在眉睫。“勿以善小而不为”,杜绝浪费行为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比如,我们倡导“小餐桌、大文明”“光盘行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有利于引导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摘编自刘琛《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材料二: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谈到勤俭话题时指出:“杜绝铺张浪费之风,重申勤俭节约之风,确是一记当予敲响的警钟。”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土地革命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大力推行节省运动,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抗战时期,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回国慰问考察,当他亲历重庆的山珍海味与延安的粗茶淡饭后,盛赞延安“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黄维被俘时并不认输,但在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的日常生活后,心悦诚服地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接过革命先辈勤俭节约的接力棒,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革命军人要走在前列。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全军上下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和农副业生产活动,有效弥补供应不足: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军官兵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开展“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等活动,为国家缓解压力。当前,人民军队正向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我们更要落实好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军费管好用好,使国防投入发挥最大效益”的指示要求,切实养成节约习惯,不断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培育勤俭的好家风。“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往往注重勤俭家风的培育,而“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在反腐败案件中,“对家人失管失教”“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等成为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可见家风培育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关党风建设的大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俭以立德、俭以齐家,才能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车取私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当自己有骄奢之念时,家人也能以“他年富贵莫忘贫”来咬耳扯袖,使勤俭家风如绵绵春雨滋润家庭。长此以往,才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俭,德之公也;侈,恶之大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发展的共同选择,不仅展现了党中央关心人民生活的深厚情怀,也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示,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的勤俭节约党风带动民风。(摘编自左进升《弘扬勤俭节约之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勤俭节约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

B.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勤俭节约的优良党风带动民风。

C.党员干部弘扬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从自身出发,率先垂范。

D.领导干部需把良好家风的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严格管教好家人,如果家风好了,官员自然就不会落马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由总到分再到总,论述了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党员干部、革命军人要率先垂范,起带头作用。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内容更加丰富。

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要引起重视。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对于这一点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4分)5.新时代下如何弘扬勤俭节约之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稳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贾母因笑道:“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付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有删节)文本二: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绸软帘。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儿,身上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玉一面看,一面口内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道:“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姊妹们都好。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戴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成两句吉谶。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与我的是一对。”(《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有删节)文本三: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都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因此早已打点下行装细软以及馈送亲友各色土物人情等类,正择日一定起身,不想偏遇见那拐子重卖英莲,见他生得不俗,立意买了。又遇冯家来夺人,因恃强喝令手下豪奴将冯渊打死。他便将家中事务嘱托族人并几个老家人,他便带了母亲妹子竟自起身长行去了。人命官司,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无有不了的。在路不计其日。那日已将入都时,忽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想进京去,有个嫡亲母舅管辖,不能任意挥霍。如今却好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6.下列对文本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次相见,宝黛二人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笑着脱口而出,黛玉却把惊讶放在心里,既显示了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又写出了黛玉初入贾府的谨言慎行。

B.尽管之前听闻了许多对宝玉的负面评价,然而初次相见,黛玉眼中的宝玉却是面善、脱俗的,一扫“蠢物”之说,印证了两人心心相悦,为之后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宝玉看黛玉,满眼是其风流气质,而黛玉除了关注宝玉的长相外,更多关注的是宝玉的穿着打扮,两相比较,可看出宝玉具有平等意识,而初入贾府的黛玉似乎还不能免俗。

D.对于宝黛初次见面,曹雪芹采取了互现式写法,写两人互相观察,不但可以写出各自眼中对方的特点,而且在对照中也折射自己的情趣和理想,更具意义。

7.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钗的居住环境与穿着打扮,都是“半旧”的,看出其内敛的性格;而她看到宝玉,忙起身、让座、斟茶、问候贾府众人,又可见其礼数周全,心思细密。

B.“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一句,可见宝钗对于通灵宝玉的在意。此章回目“金莺微露意”可理解为通过丫鬟莺儿之口,宝钗微微露出少女情思。

C.宝钗把通灵宝玉上的话“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这一细节,写出她借莺儿之口说出“一对儿”之话,既成功引起宝玉对于金锁的好奇,又体现了大家闺秀的矜持羞涩。

D.作者写人擅长虚实结合,在这两幕初会情节中,对于宝、黛、钗三人,不仅具体描摹其形,更突出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气质,塑造了文学史上几个经典的艺术形象。

8.结合文本一、二,比较宝黛初会与宝玉、宝钗初会的区别,并分析原因。(6分)

9.文本一的回目是“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另有版本写作“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请你结合文本三,说说哪个版本的表达更好,并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二: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敝,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革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息。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三个选项。(3分)

天A地B草C昧D群E雄F竞G起H攻I破J乃K降L草M创N为O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指督察,现代汉语“董事”“校董”中的“董”字也有这样的意思。

B.振,指威吓,与成语“振聋发聩”“振臂一呼”中的“振”字意思不同。

C.覆,指推翻,与《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的“覆”字意思相同。

D.怀,指怀有,与《岳阳楼记》中“则去国怀乡”的“怀”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指出了一个历史现象,自古承继天下者,大都是功成前心怀忧惧,功成后骄傲自满,道德衰败,以此来告诚唐太宗。

B.魏征认为如果统治者不怀仁德,用严刑峻法威吓天下,则会招致百姓表面顺从而内心不服,故赢得民心才能天下安定。

C.房玄龄因为与李世民一道征讨天下,九死一生,所以他才认为草创最难,而魏征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保持基业更难。

D.唐太宗认为守成更重要,因为草创已成往事,而守成需要与大臣一起谨慎对待,由此可见唐太宗不认同房玄龄的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5分)

(2)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田家司空曙

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

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

呼儿催放犊,宿客待烹鸡。

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①齐。【注】①轩冕,官员的车乘和冕服。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田家人因雨足而欢欣喜悦,村中老人们相互招呼携手出行。

B.颔联上句写泉水丰足而漫溢,冲坏沟塍,农人心中有了些苦闷和忧虑。

C.颈联视觉与听觉结合,对仗工整,“放犊”与“烹鸡”也照应了诗题。

D.尾联写诗人在蓬门下驻足搔首,感觉如有官员的车驾和冕服般的满足。

15.简要分析尾联诗人心生“如将轩冕齐”的感觉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规劝唐太宗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滥赏乱罚的句子是:“,”。

(3)关于荆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春天的树,也是易动人诗兴的。可以造海船的大材,仅能做火柴梗的小料;性格坚强昂首挺立的,感情脆弱侧卧于地的;开鲜花结硕果的,绽小花含微籽的,无花无果仅献藤蔓的……只要有益于世界,都可以生活得。这引起我们多少的想象,给人以何等豪迈的情感!若是在冬天,即使松杉那样坚韧的大树,也难得有一件完好的绿衫哪!春天的鸟儿,也是会吟诗的。你听“红杏枝头春意闹”,它们不必为大雪封地无处觅食而,也会因寒流的逼迫而“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从而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春天的人,更是诗的形象。他们的两臂可以灵活地挥舞,双脚可以利索地行进,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招架风雪的袭击;他们健康的肌肤柔润舒适,不再受冷风的。这引起我们多少理性的想象,给予我们何等有益的人生哲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滋有味壮美忧心忡忡欺凌

B.津津乐道柔美忧心忡忡凌辱

C.津津乐道壮美局促不安凌辱

D.有滋有味柔美局促不安欺凌

18.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于天空中自由翱翔。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B.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从而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C.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于天空自由翱翔。这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从而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D.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这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们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就可以灵活挥舞着双臂利索地前行在风雪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课内知识检测(9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役聪明之耳目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约为婚姻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何必劳神苦思

D.必固其根本俯不足以畜妻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其诗文素养与个性却各有特色。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远简淡。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

21.依次对应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B.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

C.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D.史湘云贾探春林黛玉薛宝钗

22.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中《蜡烛》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3分)蜡烛你注定一生与火焰为伴时时为别人送来光明

却燃尽了你自己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如果家风好了,官员自然就不会落马了”说法错误,“对家人失管失教”“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等家风问题只是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并非全部原因。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两则材料都没有运用对比论证。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相关知识的能力。A项,强调的是要勤奋。B项,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强调的是不能贪图享乐。D项,是说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C项,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与材料一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的观点一致,故选C项。4.①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②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筚路蓝缕,奋力拼搏。我们绝不能不思进取,认为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已经过时了。(每点2分,能结合材料分析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情境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先给出了一个情境,即“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再让学生结合材料一对此进行分析。答题前先理解情境的意思,再到材料中去找相关内容。5.①深刻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时刻牢记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从小事做起,渐践于行。②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③革命军人走在前列,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④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俭以立德、俭以齐家,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每点1分,能结合材料进行概括提炼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本题要围绕“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到两则材料中去找相关信息,再进行分析、概括。注意不要遗漏答题点。6.C7.D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筛选、比较信息的能力。①宝黛初会,宝黛两人都产生一种心灵感应,都感到似曾相识。为后文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历程张本。而宝玉、宝钗初会则没有类似一见钟情的描述,点出宝黛二人的情感与宝玉、宝钗的情感不同,宝黛二人心意相通,灵魂契合。

②宝黛初会,因黛玉无玉,宝玉第一次摔玉,见出他对黛玉感情之深,照应“木石前盟”;宝玉、宝钗初会,两人互相看对方的通灵宝玉和金锁,并通过莺儿的口暗示通灵宝玉和金锁是一对,照应“金玉良姻”。作者借此点出了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纠葛。(意思对即可)9.参考答案:“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好。①“抛”字作抛弃讲,主观上由于难以抗拒的原因被动放弃。回目的意思是林黛玉是客观上被动抛舍下自己的父亲林如海,主观上不愿离开父亲。可以看出父女的情感,又有悲剧意味。

②同时“抛父”还可以制造悬念,小女孩怎么能做出“抛父”的举动呢?吸引读者阅读。

③与第四回薛蟠很想进京一览京都繁华形成对比。林黛玉是不得已进京,薛蟠是迫不及待进京。(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0题DHL句意: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必须攻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还是创业艰难。“群雄”为主语,“竞起”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前后断句,所以DH两处断开;“草创”作“为难”的主语,主语前断句,L处断开。故选DHL。11题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B.成语“振聋发聩”“振臂一呼”中的“振”的意思都是“振动、挥动”。句意: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挥动手臂,一声号召。C.“与《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的‘覆’字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覆压三百余里”中“覆”的意思是“覆盖”。句意:这时推翻昏庸无道的旧主。/覆盖了三百多里地。D.“去国怀乡”的“怀”意思是“怀念,想念”。句意:就必然怀有松弛懈怠之念。/离开国都,思念家乡。故选C1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唐太宗认为守成更重要……由此可见唐太宗不认同房玄龄的话”错误。由原文“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革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可知,唐太宗认同房玄龄的话,但是如今艰难的创业已成往事,守业这一难事,应当和诸公一起谨慎对待。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覆”,颠覆;“深”,深切;“朽索”,用朽烂的绳索;“其”,怎么。(2)“生”,出现;“骄逸”,骄奢淫逸;“端”,苗头;“践”,陷入。【参考译文】(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