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1页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2页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3页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4页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6《3.3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设计背景新课程中以定义为中心的概念教学被弱化,更注重理解和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如何排除障碍,有效地加工和组织事实性、描述性、操作性、理论性兼容的化学概念,从整体出发,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的结构体系和分类方法,注意突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概念的群体功能,使学生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而且点、线、面、体相互联系,建立概念的空间网络结构和概念的立体思维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使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和“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希望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教师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与学过程的统一,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机会,主张师生双主互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要求教学要以培育、开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根本精神,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最早提出来的,是教师在新概念教学之前让学生学习的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的学习材料,这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原理。它可以看成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而设置的一个“教学支架”,也可以看作是为学生准备的通往知识彼岸的一座桥梁。二、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中学化学中很重要的基本概念,是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根据物质的量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不仅是中学化学需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及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刚跨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要能清楚、准确理解这些概念,不仅能为以后学好化学打下基础,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必要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3.强调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引入及其应用。【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钻石图片(投影)【设问】钻石的重量单位及由来?(投影克拉的由来)(钻石珍贵而精巧,需要有非常精微又一致的重量单位,以一粒合欢树的种子的质量定为一克拉)设计意图:由钻石及单位由来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活动】现有一袋合欢树种,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些种子的个数学生中的典型想法:1.先称量出100粒种子的质量,用种子的总质量除以100粒种子的质量,再乘以100。2.先测量出1000粒种子的体积,用种子的总体积除以1000粒种子的体积,再乘以100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总结提炼出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应用能力和实验能力,从中得出“聚零为整”的科学思想。【老师】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一打、一双、一盒等。总结:找出一个量作为基准(堆量),然后与其比较。【问题】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C+O2==CO2代表什么含义?微观分子数111宏观质量12g32g44g设计意图:呈现“先行组织者”,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的本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重新组合),它是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问题】在实验室中能否取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设计意图:微粒太小,无法称其质量,且数目庞大。【问题】如何知道一定质量的碳所含的碳原子数?学生回答:选取一个含一定数目碳原子的堆量,用总质量除以这个堆量的质量,再乘该堆量所含的碳原子数。设计意图:与前面引导的数合欢数种的方法相呼应,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微观世界及宏观世界的桥梁(堆量)。【教师】这个堆量含多少个碳原子我们才可以称出其质量呢?由于微粒质量太小,这个数目是很庞大的,为便于计算,国际上作出统一的规定,将含有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的堆量定为1mol。(如生活中一打就含有12个等)。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数目,在下节课讲授摩尔质量时会专门讲解。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先了解单位,再物理量。如一打,一双,一米。所以先给大家引入物质的量的单位,之前已经对堆量有了多次引导,这时摆出摩尔的定义,水到渠成。【板书】一物质的量及单位1.单位——摩尔(mol)【教师】科学上把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学生活动】给出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学生主动参加,形成概念。它是一个准确值。【板书】2.0.012kg的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展示图片】体验阿伏加德罗常数数目的庞大【教师】摩尔是一个基准,正如米是长度的单位,那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对学生来说,物质的量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概念,要通过下位学习的方式,因为它属于SI制基本物理量。这样它便进入了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板书】3.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总结】概念建构思路:引入微观粒子的堆量——引入新单位(摩尔)——探讨(摩尔的基准)——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体验(常数的巨大数值)——介绍SI制个基本单位——引入新概念(物质的量)。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概念建构的基本程序和思路。【设问】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如何在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问题上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提炼、总结和归纳能力。【学生活动】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主动发现:n=N/NA;n1/n2=N1/N2。设计意图:应用练习,使概念内化。【小结】师生共同小结1知识的学习(1)基本概念:物质的量(物理量);摩尔(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2)相互联系:n=N/NA,n1/n2=N1/N2。2方法的学习探究学习的思路:提出问题—问题探究—收集信息—形成概念—具体应用。设计意图:师生对话,心灵相约,思维碰撞,共同提高。【课堂练习】1.填空:①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②2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③1molSO42-是个硫酸根离子。2.判断正误,说明理由。①1mol氢②1molCO2③1mol小米3.根据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①1.204×1024个H,物质的量是多少?②5mol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③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4.①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②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③1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溶于水产生个硫酸根离子。④1mol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板书】一、物质的量及单位1.单位:摩尔(mol)2.0.012kg的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3.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4.n、N、NA的相互关系:三、课后反思与总结化学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解和掌握了化学概念,才能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老师硬塞给学生一些抽象概念,之后便开始做大量习题,并冠以“在练习中巩固基本知识”,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实际上,任何概念都有它的背景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更何况化学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建立在化学概念真正理解之上。教师在进行某一化学概念教学之前,应该首先了解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和新学概念有关的概念和知识,以及学生对这些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清晰度、数量、组织方式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学生重新复习这些知识。此外,对于学习这一化学概念涉及到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或思维方法也应该关注。(如数种子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概念或生活常识,选择合适的先行组织者。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活动从创设情景到引发问题,引导点拨,最后到归纳总结;学生活动从激趣、质疑到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最后到实践反馈,探究出了“问题引领—概念形成—深化概念—应用概念—内化概念”的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知识不等于智慧,不等于创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习是学生自主的过程,谁都不能代替。因此要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其前提化学概念的有效学习策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意义建构。对于“物质的量”等几个生僻的概念,学生一点都不了解。此时的学生就像当初科学家没确定“物质的量”的概念时一样,都要想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概念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因此这正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探求科学快乐的好机会。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时,应具体而鲜明,要选准知识的增长点,才能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正确地设计引导,在具体操作时要耐心、细致,选准引导“火候”;在引导过程中要对问题充满激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激发他们乐学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要让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们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第二课时】一、设计思想及策略设计思想:“气体摩尔体积”是中学化学计算的重要物理量,它是将气体体积与质量、粒子数目、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联系起来的桥梁。然而,“气体摩尔体积”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初学这段内容时由于内容的抽象而难以理解,进而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艰深的名词,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亲手做过,感悟过,才能使其真正理解。正是出于这种思考,我尝试利用现代化的手持传感技术(温度、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得到影响气体体积的外界因素,通过传感技术得到的数据进行推理得到“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通过动手实验测量在实验室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验证实验预测,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气体摩尔体积”的真实内涵,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制作标况下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模型使学生深刻体会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很轻松的得到阿伏伽德罗定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学策略: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社会实际应用。第二,通过手持传感技术(温度、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得到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然后利用手持传感技术(温度、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气体的三个变量(温度、压强、物质的量)相同时,气体的体积是否相同,接着通过实验测量在实验室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来验证预测,紧跟其后,通过数据分析、数学推理得到“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第三,通过制作标况下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模型得到阿伏伽德罗定律。第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实验探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气体摩尔体积”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中提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地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1]鲁科版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通过计算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体积,比较数据后得出结论: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在一定温度、压强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近似相同;利用图示,指出“微粒大小和微粒间距”对具有向同微粒数的物质体积的影响;引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伽德罗定律。教材遵循“宏观现象-数据探究-微观解释-获得概念”的编排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和对气体分子微观状态的想象力,将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建立桥梁,突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实用价值。内容编排的特点:以“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为标题,点出这两个概念具有共同的“桥梁”的作用和价值;在数据呈现中增加了不同温度、压强下气体的体积,隐含了气体体积和压强、温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更丰富的数据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在“资料在线”栏目中简单介绍了阿伏伽德罗和阿伏伽德罗定律。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这些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初三学过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然而对影响它们体积的因素理解的不是很清楚。能力基础:高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探究习惯,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但是抽象思维能力欠缺[2],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用真实的实验数据使得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学生学习困难分析: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简单地将“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意义视为相同。实际上,“摩尔质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无关,所以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一般不相同,而“气体摩尔体积”随着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与气体种类基本无关,即对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均大体适用。所以,让学生在一个合适的情境中了解“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用直观的形象和真实数据验证理论推理是非常有利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意义。(2)会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3)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1)了解并熟悉数字化传感技术在化学学习中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状况。(2)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等手段认识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建立微观空间想象力。(3)通过使用手持传感器测定化学反应中的温度、压强,感受定量分析对外界因素对气体摩尔体积的透彻理解。(4)通过亲手制作模型感知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的转化关系并获得阿伏伽德罗定律。(5)通过计算家庭平均每月所用天然气的质量感受到化学之魅力-为解决能源危机做出的突出贡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实验探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与物质的量的转化关系。(2)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教学难点: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教学流程设计七、教学资源和媒体西沃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化手持传感仪器(温度、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微视频:温度、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测定一定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体积的温度、压强,收集实验室条件下的一定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并测量体积。八、教学设计环节一:引入概念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核心素养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一名学生发现的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他想计算一下自己家平均每月所用天然气的质量。认真观看视频,并且记录该生所描述的化学物质及其体积。提出疑问: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呢?培养学生宏观辨识能力,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归纳物质的量与质量、粒子数目的转化关系,建立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的转化问题。学生与老师一起归纳、复习,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时,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题:气体摩尔体积。环节二:建构概念活动1:观察、比较1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的体积,发现异同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核心素养观察实验桌上摆放的1molAl、1molFe的体积,1molH2O、1molH2SO4的体积,1molN2(标况下)、1mol空气(标况下)模型的体积。观察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气体的体积是否相同,并思考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即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1.1mol不同固体、不同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2.在标况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是相同的。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教师引导: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宏观表现,所以我们需要从微观角度来分析。活动2:微观探析物质的状态不同时,粒子大小、粒子数目、粒子间距对物质体积的影响当物质的状态不同时,粒子数量、粒子大小、粒子间距对体积的影响比较。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组长汇报分析横向结论,纵向结论。培养学生微观探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生会得到以下结论: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粒子的大小、粒子数目、粒子间距。2.对于固体和液体而言,粒子大小大于粒子间距,粒子间距可忽略,所以影响固体、液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粒子大小和粒子数目。当粒子数目相同时,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大小决定,粒子大小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3.对于气体而言,粒子间距远大于粒子大小,所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粒子间距和粒子数目,当粒子数目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间距。教师提问:那气体的粒子间距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吗?学生回答:会的。教师继续追问: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是怎么影响的呢?能从生活中举出实例吗?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某学生:温度和压强会影响气体的体积,例如,把捏扁的空矿泉水瓶放入热水中,瓶子会膨胀,再用力捏瓶子,瓶子会变瘪一些。教师:表扬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科学问题。同学们对温度和压强对体积的影响是感性的认识,有没有可靠的数据来论证我们的认识呢?活动3:实验探究: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的线性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核心素养展示微课视频:三名学生利用压强传感器和注射器探究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并利用Excel作出压强和体积的线性关系。三名学生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注射器探究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并利用Excel作出温度和体积的线性关系。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学习两组同学设计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习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观看两组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学生得到以下结论:1.压强与气体体积成反比。2.温度与气体体积成正比。3.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气体的物质的量、温度、压强。教师过渡: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种类有关系吗?学生:没有。教师引导: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预测:对于两种不同的气体,当它们的物质的量、压强、温度相同时,它们的体积也是相同的。学生:应该是这样。教师:是不是这样,我们要用事实说话,现在我们做实验。活动4:实验探究:测定产生等物质的量的H2.CO2的温度和压强是否相等实验原理:Mg+H2SO4=MgSO4+H2↑……(排水法收集氢气)0.005mol0.005mol2NaHCO3+·H2SO4=-Na2SO4+-2H2O+2C02↑(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0.005mol0.005mol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第一、二大组,A同学打开电脑→爱迪生快捷键→取消屏幕所有对话框,出现当前的温度和压强B→同学将温度传感器置于水浴中→A同学点击开始→B同学将锥形瓶中的固体聚拢侧向一边置于水中,快速推入稀硫酸,用力按住注射器不松手,保证不漏气→C同学辅助压强传感器与发生装置气流通畅→其他同学观察反应现象,反应结束后,C同学断开压强传感器和锥形瓶之间的软管→A同学点击结束,点击图像,全景,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2.→第三大组,A同学打开电脑→爱迪生快捷键→取消屏幕所有对话框,出现当前的温度和压强→B同学在溶液中打开集气瓶瓶盖→将导管口深入瓶中→C同学向漏斗中倒入约40mL稀硫酸→C同学打开止水夹,收集气体,反应结束→B同学在溶液中盖好瓶盖→量筒测量集气瓶中剩余液体的体积,其他同学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图1传感器测量产生气体的温度和压强装置图2收集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的装置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核心素养分组实验第一组(123小组):利用温度、压强传感器测定产生0.005molH2的压强和温度;第二组(456小组):利用温度、压强传感器测定产生0.005molCO2的体积;每一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将实验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最大压强写在白板上,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使用传感器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实验数据,学生会发现:实验的起始温度、压强基本相同,产生0.005molH2.CO2的压强、温度数据基本接近。所以可以得到,它们的体积是相近的。预测正确。教师:那我们是否可以用实验接着验证我们的推理是否正确呢?活动5:测定实验室环境下,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是否相近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核心素养第三组(789小组):先利用温度、压强传感器测量实验室环境下的温度和压强,再制备并测量0.005molH2.CO2的体积。学生制备并收集H2.CO2,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导学案,做好记录,汇报实验成果。培养学生制备并收集常见气体的实验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通过第三组同学们所汇报的气体的体积数值,可以得到:一定温度、压强下,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是相近的。推理正确。教师提问:那1mol气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通过数学中的比例关系式推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环节三:理解概念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核心素养板书:气体摩尔体积,定义,符号,表达式,单位,强调温度、压强要一定。理解分析,记笔记。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分析,逻辑分析的科学素养。给出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并展示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理解标况的含义,感性认识标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大小。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的科学素养。展现课前物质的量和体积的问题关系。利用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式找出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环节四:应用概念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核心素养1.(1)请计算标况下0.05molN2.O2.空气的体积,请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对应的体积模型。(2)请计算标况下0.1molN2.O2.空气的体积,请利用现有模型配合组装对应的体积模型。(3)请计算标况下0.2molN2.O2.空气的体积,请利用现有的模型配合组装对应的体积模型。计算标况下0.05molN2.O2.空气的体积,请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对应的体积模型,组装当物质的量扩大两倍、四倍时的体积模型,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模型感知的科学素养。通过计算、制作模型、组装模型,学生会得到以下的结论: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阿伏伽德罗定律)2.请大家帮冯浩哲同学计算他家平均每月的天然气质量。动手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板书设计气体摩尔体积(一)、气体摩尔体积定义:一定温度、压强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m表达式:Vm=V/n,表达式变形:V=n·Vm单位:L/mol(二)、标况(0℃,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标况(0℃,101kPa)下,Vm=22.4L/mol0℃同温度101kPa阿伏伽德罗定律同压强22.4L同体积的任何气体6.02×1023个分子特定情况同分子数目教学反思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利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从定量角度来分析影响气体的因素,用真实的数据来验证轻体摩尔体积理论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证据推理,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但是,在教学实施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学生对传感器的使用是陌生的,担心的,没有老师的指导较难完成;没有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从而得到自己的结论,亦或是该课程可以设计成每组学生独立完成测量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本组独立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提升自己。参考文献[1]徐宇峰,彭小平.融于科学史和实验探究的“气体摩尔体积”教学[J].化学教学,2016,(8):52~56.[2]张会春.“气体摩尔体积”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赏析[J].高中数理化.[3]陈岳廷.促进学习的教学设计,基于证据的教学评价-以“气体摩尔体积”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7):47~49.【第三课时】【设计思想】: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步骤较多,实验要求高。作为高中化学第一个定量实验,有着基础地位的作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学习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上,放在实验操作规则理解与总结概括反思能力上。教学设计中通过对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意识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关键在于准确确定溶液的体积,从而引出并使学生认识容量瓶。在配制演示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师生互动,理解一些关键性操作,形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完整操作过程。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巩固加深理解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中培养总结概括与反思能力。教师应注意合适的指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原理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技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经历完整的实验思维、实验操作过程,并认识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了解实验误差,感触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用品】Na2CO3固体、电子天平、烧杯、药匙、玻璃棒、水、胶头滴管、容量瓶。【教学流程】1.流程图小结1引入:质量分数溶液配制小结1引入:质量分数溶液配制2溶液体积确定:容量瓶4学生练习4误差分析(多媒体)3配制过程2.流程图说明引入:通过对质量分数溶液浓度配制的复习,体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应精确量度溶液的体积。容量瓶:学生已知量器(量筒)又不能用于溶液配制,学生头脑中又没有固定的仪器,所以有必要引入新的量器。通过讨论,明确新仪器的特征,自我构建并理解容量瓶。配制过程:边教边演示,并采用系列递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落实配制步骤与仪器。学生练习:给出课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并通过问题形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生产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板书]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讲述]我们已学过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请大家回忆有关知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提问]配制200g5%NaCl溶液,需要哪些实验用品?操作步骤如何?[设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仪器是什么?如何保证配制结果的准确性呢?[讲述]我们以配制500mL1mol·L-1的Na2CO3溶液为例来全面认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讲解]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第一步是需要算出溶质和溶液的量。此题需要的原料是Na2CO3和水。请同学们计算出所用Na2CO3的质量。[板书]1.计算[设问]我们用什么仪器来称量5.3g的Na2CO3呢?[板书]2.称量演示:用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设问]所需溶质的质量有了,那么所需溶剂即水的量能否算出呢?[讲述]显然,我们不能通过用一定量的水和Na2CO3混合来配出所需的Na2CO3溶液。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呢?[追问]能否用量筒等量器来固定溶液的体积呢?不够精确。[设问]可不可以引入一种新的仪器能够精确固定溶液的体积呢?[容量瓶的引入和介绍](仪器设计)((A)(B)(C)(D)[提问]以上的四种仪器你认为哪一种最合适呢?[展示]仪器:容量瓶,并师生互动熟悉容量瓶。[演示检漏过程][板书]3.溶解仪器:1.烧杯2.玻璃棒[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设问]溶解后的Na2CO3溶液放置在哪里?(提示容量瓶的容积)这一步即第四步是转移。[板书]4.转移[提问]怎样将烧杯中的液体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板书]仪器:(1)烧杯(2)玻璃棒[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设问]此时溶质是否完全被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讲述]洗涤之后,应向容量瓶中直接注入蒸馏水,距刻度2-3cm处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这一步称为定容。[板书]6.定容仪器:胶头滴管[演示]定容操作[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追问]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如何办?[板书]7.摇匀[演示]摇匀操作[提示]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回答]仪器: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计算]m(Na2CO3)=n(Na2CO3)·M(Na2CO3)=c(Na2CO3)·V·M(Na2CO3)=0.1mol·L-1×0.5L×106g·mol-1=5.3g[回答]仪器:1.电子天平;2.药匙。[学生思考并讨论]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算出水的量。[回答]用量器固定溶液的总体积。[讨论]最后一种,因为“脖子”细而长,提高精确性。[感悟](1)只有一根刻度线,固定的体积,且只有定值(50ml,100ml,250ml、500ml等)(说明只能配制固定体积的溶液)。(2)温度(20℃)(说明在这个温度下使用是最佳的)。(3)有一个塞子,且用绳子钓着,说明每个都有自己的原配(每次用前要检漏)。[回答]量器不能长期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溶解等。[回答]放置在容量瓶中。500mL容量瓶。[讨论]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回答]残留在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上的溶质未转移。进行洗涤并将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回答]定容失败,配制失败,重新配制。不一样。摇匀。回忆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配制。体会并认识容量瓶。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总结巩固配制步骤。学生练习溶液配制[板书]五、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思考]如何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盐酸来配制250mL1mol/l的盐酸?[板书]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板书]2.注意溶液体积没有加和性[实践活动]配制250mL1mol·L-1的Na2CO3溶液。教师指导。[总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并进行误差分析[板书]六、误差分析[组织学生探究]误差分析[小结]依据公式c=n/V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由n或V变化引起。[思考]原理: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n(浓溶液中溶质)=n(稀溶液中溶质)c(浓)V(浓)=c(稀)V(稀);V(浓)=21.0ml。用量筒量取21.0ml的浓盐酸溶液,后面的步骤和固体溶质配制是一样的。学生自主实践完成巩固练习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盐酸溶液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分析实验误差,培养反思能力。【板书设计】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仪器:五、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2.注意溶液体积没有加和性六、误差分析:c=n/Vn↑,c↑;V↑,c↓【教学反思】课时允许前提下,可将此内容划分为两课时,补充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对实验误差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3.3物质的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学习重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学习过程】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样,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_________之一,它是用_______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n表示。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物质含有_______________个粒子,其物质的量就是1mol。3.使用物质的量只适于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有1mol____,2mol_____或1mol______离子,或含有_______mol电子等。4.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5.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阿伏加德罗常数,常用符号_______表示,其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6.02×1023个。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6.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关系[练习]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______________。2.2mol氢分子含_____________个氢原子。3.1molSO42-是_______________个硫酸根离子。4.0.5mol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_______________。5.1molH2O中有________________个电子。6.1.204×1024个H2含mol氢气分子。二、摩尔质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为________,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填充下列表格物质微粒数目(个)质量(m)(g)物质的量(n)(mol)摩尔质量(M)(g/mol)氦气(He)0.2S1.204×1023C12H22O110.25练习2:483g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多少?【达标检测】1.摩尔是()A.物质的数量单位B.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B.0.012kg12C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3.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n/1mol-1B.9nmol-1C.2nmol-1D.nmol-1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B.2molNO和2molNO2含原子数相同C.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5.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D.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6.下列物质中质量最大的是(),分子数最多的是()A.64gSO2B.3.01×1023个N2C.0.75molH2SO47.1.2molCl2与元素A单质完全反应生成0.80molAClx,则x值为()A.1B.2C.3D.4【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会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式进行相关计算。计算探究在标准状况下,计算表中1mol微粒的体积微粒摩尔质量密度体积Fe7.8g/cm3Al2.7g/cm3Pb11.3g/cm3H2O1g/cm3H2SO41.83g/cm3H20.0899g/LO21.429g/L从表中观察,1mol固体、1mol液体、1mol气体的体积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有何规律呢?思考: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那些?根据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分析(1)1mol固体、液体的体积为什么不同?(2)在相同状况时,1mol气体的体积为何近似相同?讨论:在标准状况时,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分别为0.899g/L、1.429g/L、1.997g/L。1mol这三种气体在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各为多少?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基本知识:1.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2.单位为:3.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练习:1.使用22.4L/mol应注意那些问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于否?(1)在标准状况下,1molH2SO4的体积约是22.4L(2)1mol的CO2的体积约是22.4L(3)1molCO2和1molCO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所占的体积也相同(4)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约为22.4L(5)1molH2在20℃的体积一定大于22.4L(6)1molCO2和CO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是22.4L。(7)当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时,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2.填空(1)在标准状况下,1molH2的体积约为L。(2)在标准状况下,2molH2的体积约为L。(3)在标准状况下,44.8L的CO2的物质的量为mol。4.Vm、V、n三者之间的关系练习:3.含分子数为3.01×1024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思考: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是否相同呢?【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通过交流、讨论,尝试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3.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4.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学习重点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分析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练习巩固学习过程一、物质的量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为___CB____计算公式为__CB=NB/V________,常用单位是mol/L2.如果1L溶液中含有1mol溶质,这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L3.物质的量浓度(CB)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的换算:已知某溶液溶质B的摩尔质量为Mg·mol-1,的密度为ρg·mL-1,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ω,那么其物质的量浓度(C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要求物质的量浓度,已知溶质B的摩尔质量、溶液密度以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假设溶液的体积为1000mL,可根据溶质的质量mB=ρ×V×ω再根据n=m/M可求出物质的量。所以,CB=ρ×ω/M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固体溶质配制1.容量瓶(1)构造(如图):容量瓶上标有______刻度线______、______温度______和容量______。(2)规格:常见的容量瓶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几种。(3)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使用容量瓶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检查方法:打开瓶塞→加水→塞上瓶塞→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②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合适规格的容量瓶。如配950mL某浓度溶液应选用1000mL的容量瓶。计算时应按1000mL计算。③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但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④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⑤容量瓶的容积是在瓶身所标温度下确定的,因而不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2.溶液的配置步骤及主要仪器以配制100mL1.0mol/L的NaCl溶液为例。(1)计算: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g。(2)称量:用天平称量NaCl固体。(3)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100mL容量瓶中。(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止产生较大误差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二)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置步骤基本相似,但所用仪器有一定差别主要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三、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产生误差,一般可依据CB=nB/V进行分析。首先考虑操作影响了nB还是V,然后判断nB或V是偏高还是偏低,进而判断所配溶液的浓度CB是偏高还是偏低。2.浓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溶液的体积、质量、密度发生变化。3.俯视或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引起误差分析: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因变量自变量mVc托盘天平1.天平的砝码沾有其它物质或已生锈增大不变偏大2.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刻度线右侧增大不变偏大3.药品、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减小不变偏小4.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减小不变偏小5.用滤纸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减小不变偏小6.溶质含有杂质减小不变偏小量筒7.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增大不变偏大8.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减小不变偏小玻璃棒、烧杯9.溶解前烧杯内有水不变变无影响10.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减小不变偏小11.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减小不变偏小容量瓶12.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液体到容量瓶不变减小偏大13.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减小不变偏小14.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减小不变偏小15.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后再加水不变增大偏小16.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没有加水不变不变无影响17.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不变减小偏大18.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不变增大偏小19.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慎溅出部分溶液减小减小无影响【达标检测】A组1.将2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出其中50mL,该50m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4mol·L-1B.0.2mol·L-1C.1mol·L-1D.2mol·L-12.实验室配制100mL1mol·L-1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仪器中,不会用到的是________。A.锥形瓶B.200mL容量瓶C.量筒D.胶头滴管E。100mL容量瓶F。天平(2)在实际配制过程中,除上述仪器外,尚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3)容量瓶上除标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______、______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以及_________(填容量瓶的受检部位)处是否漏水。(4)人们常将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骤:请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_。A.冷却B.称量C.洗涤D.定容E。溶解F。摇匀G。移液H。计算(5)配制时由于操作不慎,使液面略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标线,这是应采取的措施是()A.到出标线以上的液体B.立即吸出标线以上的溶液C.影响不大,不用处理D.重新配制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能否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请加以解释。(1)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时过于剧烈,不慎溅出几滴溶液。(2)定容后的溶液从容量瓶倒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4.密度为0.97g/cm3的氨水、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水稀释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0.125B.大于0.125C.小于0.125D.无法确定5.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100mL2.5mol·L-1NaCl溶液B.50mL1.5mol·L-1AlCl3溶液C.200mL2mol·L-1MgCI2溶液D.400mL5mol·L-1KClO3溶液B组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1.下列关于0.5mol/LBa(NO3)2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L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是1.5NA个B.1L溶液中含NA个NO3-C.500mL溶液中Ba2+的浓度是0.5mol/LD.500mL溶液中含有1NA个NO3-2.同物质的量浓度的KCl、CaCl2、AlCl3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2∶1,这三种溶液中Cl-浓度之比是()A.3∶2∶1B.1∶2∶3C.1∶1∶1D.2∶3∶13.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其中相同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物质的量D.溶液的物质的量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B.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C.溶解后没有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D.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和液面5.下列一定表示溶液浓度单位的是()A.g/LB.%C.mol/LD.L/mol6.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mL1mol/L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mL1mol/L的NaCl溶液B.75mL2mol/L的NH4Cl溶液C.150mL3mol/LKCl溶液D.75mL1mol/LCuCl2溶液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0.3mol/L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L溶液中含0.3NA个K+B.1L溶液中含0.9NA个离子C.2L溶液中K+浓度是1.2mol/LD.2L溶液中含0.6NA个离子8.在容量瓶上无需有标记的是()A.标线B.温度C.浓度D.容量9.下列溶液中,跟100mL0.5mol/L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0.5mol/LMgCl2溶液B.200mL0.25mol/LCaCl2溶液C.50ml1mol/LNaCl溶液D.25ml1mol/LHCl溶液10.30mL1mol/LNaCl溶液和40mL0.5mol/LCaCl2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Cl-浓度为()A.0.5mol/LB.0.6mol/LC.1.00mol/LD.2mol/L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12.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mL水中B.溶于1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二、非选择题13.(6分)以______溶液里含有______表示的溶液组成的______叫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4.(10)1L1mol·L-1的蔗糖溶液中含有______个蔗糖分子,1L1mol·L-1的CaCl2溶液中含Cl-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含Ca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含Cl-数目为______,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15.(12分)配制1mol/L的Na2CO3溶液100ml,需Na2CO3______g;用______称出,把称好的Na2CO3放入______里,用适量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待溶液______到室温,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到容量瓶中,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______,把每次的洗涤液都注入______中,然后慢慢地加入蒸馏水到液面在刻度线下______,改用______滴加蒸馏水到刻度,使溶液的______正好与刻度线相切;把瓶塞盖好,用______顶住瓶塞,另一只手______,将瓶底倒转、摇匀。从配好的溶液中取出10mL,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16.(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打×或√。(1)22.4L任何气体溶于2L水配成的溶液,其浓度一定是1/2mol·L-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3)把体积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混合后溶液的浓度不变。()(4)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一定相同。()17.(16分)某同学在配制NaOH溶液时有以下现象发生,则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1)在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______。(2)NaOH颗粒表面部分变质______。(3)未将烧杯的洗液注入容量瓶______。(4)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凹面高于刻度线。此时立即用胶头滴管将瓶内液体吸出,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______。(5)容量瓶使用前用蒸馏水洗过______(6)在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7)称量固体NaOH时砝码生锈(8)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液体到容量瓶《3.3物质的量》同步练习一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任何纯净物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B.1molNaCl中约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C.0.5molO2中约含有3.01×1023个氧分子D.1molH2中含有2mol氢离子和2×6.02×1023个电子解析:选C。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不同的分子所含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不存在分子,B项错误;根据n=eq\f(N,NA)知,0.5molO2所含的氧分子约为3.01×1023个,C项正确;H2中不存在H+,D项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0.5molO3的质量为16gB.32g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为2NAC.1gH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D.3.01×1023个铜原子的质量为64g解析:选C。0.5molO3的质量应为24g,A不正确;32g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氧分子数为NA,B不正确;1gH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即含有1molH,电子数为NA,C正确;3.01×1023个铜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32g,D不正确。3.已知3.2g某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3.01×1022,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A.64g·mol-1 B.64molC.64g D.32g·mol-1解析:选A。n=eq\f(N,NA)=eq\f(3.01×1022,6.02×1023mol-1)=0.05mol,M=eq\f(m,n)=eq\f(3.2g,0.05mol)=64g·mol-1,故选A项。4.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A.eq\f(a,4b)mol-1 B.eq\f(b,4a)mol-1C.eq\f(a,b)mol-1 D.eq\f(b,a)mol-1解析:选B。由关系式n=eq\f(N,NA)可知,NA=eq\f(N,n),amolH2SO4中含4amol氧原子,已知其个数为b。因而可得NA=eq\f(b,4a)mol-1。5.(2019·玉溪高一测试)现有NO、NO2、O3三种气体,它们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同,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3∶2 B.3∶2∶1C.1∶2∶3 D.1∶1∶1解析:选A。设NO、NO2、O3三种气体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NO、NO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0.5mol、eq\f(1,3)mol,则物质的量之比为6∶3∶2。6.双氢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4O5,相对分子质量为284。下列关于双氢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NA个双氢青蒿素的质量为284g·mol-1B.原子个数均为NA的C、H、O三种原子的质量比为6∶1∶8C.14.2g双氢青蒿素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2NAD.含有NA个碳原子的双氢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1mol解析:选C。质量的单位是g,不是g·mol-1,A错误;当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时,原子个数均为NA的C、H、O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别乘以各自的摩尔质量12g·mol-1、1g·mol-1、16g·mol-1,得到质量比为12∶1∶16,B错误;14.2g双氢青蒿素的物质的量是14.2g÷284g·mol-1=0.05mol,由于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44,所以0.05mol双氢青蒿素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2NA,C正确;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含有NA个碳原子的双氢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1mol÷15≈0.067mol,D错误。7.(2019·上饶高一检测)现有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则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③所含的原子总数之比为2∶3④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1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D。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含有的CO和CO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①正确。又因CO和CO2分子中的氧原子数分别为1和2,则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②错误。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总数之比为2∶3,③正确。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④正确。8.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一定量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 B.23∶9C.32∶9 D.46∶9解析:选A。设反应中生成M的质量为m,X+2Y=R+2MM(R)2M(M)4.4gm由题意得M(R)∶2M(M)=22∶18=4.4g∶m,解得m=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g+3.6g-1.6g=6.4g,所以Y与M的质量之比为6.4g∶3.6g=16∶9。9.填写下列空白:(1)3.01×1023个SO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S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2)常温常压下,92gNO2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__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3)NO和O2可发生反应:2NO+O2=2NO2,现有amolNO和bmolO2,充分反应后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解析:(1)1个SO2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则3.01×1023个SO2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为3.01×1023×2=6.02×1023;该SO2气体的物质的量n=eq\f(3.01×1023,6.02×1023mol-1)=0.5mol,其质量m=0.5mol×64g·mol-1=32g。(2)92gNO2气体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92g÷46g·mol-1×3=6mol,故所含原子个数为6NA。(3)化学反应中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但是原子的个数和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后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反应前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即a∶(a+2b)。答案:(1)6.02×102332g(2)6NA(3)a∶(a+2b)10.(1)1个12C的质量是akg,1个Na的质量是bkg,Na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若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mol-1,则可估算一个铝原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g。(3)下列各种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____(填字母)。A.0.4mol氧气 B.4℃时5.4mL水C.10gNe D.5.6gCO解析:(1)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12C质量的eq\f(1,12)相比所得的数值是其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bkg÷(akg÷12)=eq\f(12b,a),而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故Na的摩尔质量是eq\f(12b,a)g·mol-1。(2)铝的摩尔质量是27g·mol-1,即6.02×1023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7g,故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27g÷(6.02×1023)≈4.49×10-23g。(3)A项中:n(O)=0.4mol×2=0.8mol;B项中:n(原子)=eq\f(5.4g,18g·mol-1)×3=0.9mol;C项中:n(Ne)=eq\f(10g,20g·mol-1)=0.5mol;D项中:n(原子)=eq\f(5.6g,28g·mol-1)×2=0.4mol。答案:(1)eq\f(12b,a)g·mol-1(2)27g·mol-14.49×10-23(3)B《3.3物质的量》同步练习二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B.1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C.标准状况下,1mol水所占的体积是22.4LD.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解析:选D。A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的状况,错误;B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错误;C中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错误;D中是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应用,正确。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解析:选B。A项,He为单原子分子,含NA个He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B项,64g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原子数为3NA,与气体所处状态无关;C项,条件应为标准状况;D项,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11.2LH2O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3.标准状况下,由0.5gH2、11gCO2和4g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A.8.4L B.11.2LC.14.0L D.16.8L答案:C4.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eq\f(22.4bc,aNA)L B.eq\f(22.4ab,cNA)LC.eq\f(22.4ac,bNA)L D.eq\f(22.4,acNA)L解析:选A。ag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物质的量为eq\f(b,NA)mol,摩尔质量M=eq\f(ag,\f(b,NA)mol)=eq\f(aNA,b)g/mol,c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eq\f(cg,\f(aNA,b)g/mol)=eq\f(bc,aNA)mol。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n·Vm=eq\f(bc,aNA)mol×22.4L/mol=eq\f(22.4bc,aNA)L。5.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数相等 B.密度相等C.质量相等 D.摩尔质量相等解析:选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又因为瓶内气体均为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相等。6.(2019·宿州高一测试)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X和Y,已知此时Y的体积大于X的体积,则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是()A.MX>MY B.MX<MYC.MX=MY D.无法确定解析:选A。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此时Y的体积大于X的体积,则n(Y)>n(X),又知m(X)=m(Y),则MX∶MY=eq\f(m,n(X))∶eq\f(m,n(Y))=n(Y)∶n(X)>1,所以MX>MY。7.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H2S;④0.2mol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C.cbd D.abcd解析:选D。先把题中提供的量都分别转化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比较它们的体积、密度等。标准状况下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0.3mol,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0.4mol,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8.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0 B.28C.32 D.64解析:选B。同温同压下,某容器体积一定,充满任何气体物质的量相同。设容器质量为m,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r,则有eq\f(116-m,32)=eq\f(122-m,44)=eq\f(114-m,Mr),解得m=100,Mr=28。9.(2019·洛阳高一检测)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g·mol-1,该气体质量为mg,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回答下列问题:(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