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thleticssociology
体育社会学
敕
案
敖帅,一牝
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周数:18周
授课时数:36学时
授课次数:18次
授课年级:社会体育专业2008级
授课班级:07、08北
授课地点:皿数507室
体育社会学教索
第1周第1次课
教学主题:体育社会学的概念、性质、研究范围、内容及目的与价值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教学目标:1、社会学概念、研究对象及功能。
2、体育社会学的概念、研究价值及方法、由来与发展。
教学重点: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价值。
教学难点: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
序号主要内容教学方式时间(分)
1绪论讲授32
2第一节:社会学概述讲授10
3第二节:体育社会学由来与发展讲授25
4第三节: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讲授并讨论33
总时间10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课后作业:
课后小结:
讲授内容
绪言
一、体育社会学一一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
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
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
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
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百科》认为:“体育社会学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
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
会行为、关系和作用。包括系统内的和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日本学者菅原礼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观点研究体育事实及
体育有关的问题,力图使体育合理化的科学。”
社会学一一是一门研究社会的科学。从某种角度或侧重观社会,或
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观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
究。
二、性质: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社
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社会学领域中
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因为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
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同时又是体育的基础学科。因为它要从社
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然而,体育社会学毕竟
不是社会学和科学的简单重叠,它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一一研究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群。研究和揭示利用体
育的手段和方法,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身体、心理和运动水平及
社会影响关系的规律。
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体育法学、美学
等
体育社会学:
社会体育学:也是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等体育活
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领域明显不同。
三、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一一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
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于每个人。
体育社会现象也是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以下性质:
(1)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产物,不同于生物现象和心理现象。
(2)独立于个人而存在,它是一种集体的、普通的现象。
(3)具有强制性,是人们大多数的意念和倾向,它可以形成一种
强制力,引导、影响、强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接受。
我们在研究的体育社会现象必须具备以上性质才有价值。
四、研究内容
(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大众体育领域
学校体育领域
竞技体育领域
职业体育领域
五、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1)体育科学的研究有大量的社会现象,体育科学研究在这个领
域选题越来越多。
(2)介于新闻学与史学之间,一方面能将体育新闻素材概括化、
理论化,使个别的新闻事实演化成社会现象,并对其做出社会学分析。
另一方面它又将社会现象积淀成有价值的史料,成为历史学、文化学的
素材。
(3)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它学科都有广泛的
学术联系。因此它往往会成为体育科学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桥梁。
(4)研究成果常常成为政府、体育组织进行决策的根据。
六、研究方法
两学理论
研方法论1社会学理论
究〔体育社会学理论
方飞献法
法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
体社会测量法
系,特尔斐法
「研究的组织技术
社会测量技术
具体的研究技术<资料收集技术
资料整理技术
I资料分析技术
*特尔斐法:P50
是未来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亦称专家调查法或专家意见法。
特尔斐是古希腊阿波罗神殿所在地,曾是人们聆听神谕的地方。特尔斐
法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运用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考虑预测对象
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直观地对预测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特尔斐法的预测过程
(1)确定预测项目和预测目标。
(2)对预测的问题加以分析。
(3)选择熟悉该问题的专家。
(4)向选定的专家发出调查表。
(5)集中专家的意见。
(6)将统计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并让专家再次做出推测。
(7)集中第二轮专家意见,归纳统计,再次反馈,需回轮。
(8)重视少数人的意见,要求提出预测的理由,供他人参考。
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学概述
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科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
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从某种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
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二、对象
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
1、从整体上研究社会
它要研究社会结构的发展规律,也就是研究社会的空间关系。它注
重研究社会整体与和社会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部分在整
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研究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从
而达到认识社会整体和使之变动的目的。
它要研究社会过程的发展规律,也就是研究社会的时间关系。社会
总是在不断变动、发展的,一个社会可能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也可能
恶性运行,矛盾激化发展,社会学就是要研究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条件,
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途径。
2、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来研究人
社会学研究一个人如何从一个纯生物性的人演变成一个社会成员,
而在社会上他又是如何与其它社会成员发生关系的。以及如何组成生产
关系的。
三、功能
社会学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强有力工具。
1、描述功能
既定性又定量地描述社会现象,及时地向人们提供可靠真实、有效
的社会信息。
2、解释功能
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
3、预测功能
用经验研究等方法把社会事实描述出来,再加以理论解释之后,做
到了对事物的规模、水平和速度的精确测量,便可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
-Jut.已
刖景。
第二节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938年,社会学奠基人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Comte
1798-1857)在其所著的《实证哲学教程》一书第4册中首先使用了“社
会学”一词。
早在19世纪末,随着社会学的建立,一些欧美社会学家转向有关
体育问题的研究。最初关心的焦点是当时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运动
场、游乐场和娱乐问题。
现代体育社会学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一般认为,德国学者
H.里塞和美国学者F.罗德是该学科的开拓者。1921年德国学者里塞的专
著《体育社会学》的问世,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开始作为独立学科出现,
然后就迅猛发展。目前,体育社会学正在向专门化阶段发展,逐渐成为
一门在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中都有合法学科地位的成熟学科。研究领域正
在不断开拓,涉及到体育与艺术、军事、外交、大众传媒、生活方式、
科技革命、社会变迁的关系。同时也开始了对体育运动中的暴力、滥用
药物、商业化、职业化、种族歧视、妇女歧视等社会问题展开了批判性
研究。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紧密结合,也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
个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在多数国家已把体育社会学列为大学体育专业
的重要基础必修课,并在普通学科开设讲座。
二、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
建立较晚的学科,主要是由于母学科社会学中断学术研究。
(二)学科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
译介了国外的学科发展情况,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国内外
的各种体育现象、热点问题,1987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了体育社会
学学科组。
(三)学科独立发展阶段(1990—)
第三节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
一、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
随着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体育从主要是学校的教学活动转向社
会,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评价它对社会的积极影
响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体育运动在当今社会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
投资形式,它不仅要以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体育社会学则从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现代化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对于体育的经济价值是逐步深入的。
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
体育体制的改革必须使体育事业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特别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之间的关系必须平衡协调。体育
事业的社会化,是我国体育改革的一条根本出路。打破独立办体育,政
府办体育的单一模式,走全社会办体育的道路。中国体育社会化的重要
载体是体育社团,把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建成实体并推向市场,逐步
改变政府职能,形成我国的体育娱乐市场,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另一
个重大设想。
三、关于消遣娱乐的研究
经济发展,余暇时间增多,人类塑造自己协调完美的身心所需要的
时间增加,娱乐是指可消烦解闷及滋生快感从而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因素,包括观赏娱乐和操作娱乐两大类。凡属娱乐,必以适度为佳,
凡属体育,势必愈演愈烈。
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
大众传媒与体育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两者的关系成为体育人和电
视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
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研究
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八、中国体育社会学在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
(—)社会体育
1、体育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
2、社区体育的研究
3、全民健身的研究
(1)职工体育
(2)妇女体育
(二)竞技体育
1、竞技体育功能的开发性研究
2、对竞技体育异化的研究
(1)球迷骚乱是一种激情犯罪行为
激情一一是一种比较激烈的爆发性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2)体育的商业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3)滥用违禁药物的问题。
3、对运动员、运动队的社会学研究
4、对运动训练的社会学研究
(三)学校体育
1、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
重竞技、偏废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二者必须结合起来。
2、学生群体的研究
(四)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
思考题:
1、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2、比较分析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3、比较分析体育社会科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
4、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价值
5、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和社会功能
6、试述体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体育社会学教案
第2周第2次课
教学主题: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社会学方法论,初步掌握其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
序号主要内容教学方式时间(分)
1体育社会学方法论讲授18
2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讲授22
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讲授并讨论32
4问卷调查法28
总时间10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课后作业:
课后小结:
讲授内容
第二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体育社会学方法论
体育社会学方法论一一是指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体育社会学学
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学理问题,即指导体育社会研究的原则、
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一、哲学方法论
知识源于实践,经验先于理论,强调发展的观念,把社会看作一个
整体进行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为指导,对体育社会现象的研
究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
(2)运动辩证法
(3)运用系统的观点
(4)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5)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二、逻辑学方法论
逻辑科学是关于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
“实践一理论一实践”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其背后
就有一个“演绎一归纳一演绎”的逻辑过程。
三、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
必须要遵循:
(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第二节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基本步骤:
(1)选题和提出假设
(2)研究设计
(3)收集资料
(4)处理和分析资料
(5)阐述结果以检验假设
二、选择课题
(一)影响选题的几种因素
(1)研究模式:指人们观察社会的基本观点或理论结构
(2)价值观念
(3)方法论
(二)研究范围
一定要有明显的介定
(三)研究时间的限制
(1)横剖研究
(2)纵贯研究
(四)课题类型
1、社会现状调查:对某一体育现象进行现状调查
2、评估体系研究:设计和运用某一评估体系对一体育现象进行定
量分析。
3、社会心理分析:运用社会心理问卷,调查某一人群对某一体育
现象的社会心理反应。
4、影响因素分析
5、新概念开发:指对一个新的概念和有争议的概念进行研究的过
程,采用专家问卷。
6、专家预测
7、比较分析:运用不同文化背景和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8、历史回顾研究:对某一体育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回顾性研究。
9、跟踪调查:对一个社会现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跟踪。
三、形成解释
描述性解释研究:探明和描述社会已发生的现象,回答的问题是“是
什么?”
解释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做出解释和说明,它
要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同时进行预测,便于控制。
四、升华理论
对相关的社会现象作出解释或预测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化的过程。
五、测量(度量)
测量一一指对所研究的社会概念做详尽的特征描述。
(-)测量方法
(1)定性,多用文字或名称标识,只将它们分为不同类别。
(2)定量,用数字表示并进行运算的标识方法。
(二)测量的层次
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三)测量的效度
指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
(四)测量的信度
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
(五)提高调查信度和效度的方法
(1)对理论假设中的每一概念和内涵都要作出科学的明确的说明。
(2)对反映每一概念的调查指标,要设计出相对称的操作概念。
(3)设计的调查指标,要形成一个能正确说明调查主题的完整的
指标体系。
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现代的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科学化、系统化、定量化
二、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
社会调查一一主要根据一定的研究任务和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
有目的地向社会搜集实际资料。
研究对象一一指研究课题中,所要了解观察的人群或事物的总体。
调查对象一一指在调查中实际了解观察到的人群或事物。
包括: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调查资料一一根据预定的调查提纲或问卷所获得的,有一定的研究
价值的原始数据或文字资料。
三、抽样调查方法
(一)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利用随机数,从构成调查对象的
各个单位中抽取等概率样本的方法。
(二)立意抽样(非随机抽样):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
单位为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
第四节体育社会学常用的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结构
Y邮寄问卷
自填问卷发送问卷
社会调查问卷
访问问卷
结构:由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组成。
(一)封面信的内容:
调查者的身份、单位、姓名、电话、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的和意
义、保密措施等,不超过300字。
(二)指导语的内容:
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问卷回收方法等。
(三)问题与答案
1、封闭式问题。被访问者可以在给定的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具体
情况和意愿的回答。(1)二择一式,是与不是。(2)李凯尔特量表。把
答案分成等级。(3)多项选择。(4)清单式,允许填写者选择若干答案
并按照优先顺序排列出来。(5)矩阵式。(6)填空式。
2、开放式问题。由回答者自己填写。
(四)答案设计
1、答案要包括所有的可能情况,答案之间不能相互重叠或包含。
2、要根据研究的具体要求,确定测量层次。
3、答案应予编码,便于统计。
(五)提问题的顺序。P41
(六)提问题的注意事项。P41
二、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1)要围绕着调查目的去设计。
(2)设计问卷应使用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问题以不超过30
个为宜。
(3)设计问题要尽是做到客观。
(4)问卷最好匿名回答。
三、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
(1)感性认识阶段。
(2)设计问卷初稿阶段。
(3)试用和修改阶段。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一)问卷的发放形式
(-)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体育社会学方法论测量测量的效度测量的信度
社会调查研究对象调查对象调查资料
二、设计一份体育社会调查的问卷
体育社会学教案
第3周第3次课
教学主题:体育与社会结构
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掌握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及体育的社会分层。
教学重点:1、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
教学难点:1、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学习要求:
序号主要内容教学方式时间(分)
1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讲授并讨论30
2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讲授并讨论36
3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讲授22
4体育的社会分层讲授14
总时间10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课后作业:
课后小结:
讲授内容
第三章体育与社会结构
第一节体育与政治
一、政治与体育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类从事着三种基本的生产活动,即人类自身的人口生
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社会对这三种生产活动和人际关系要实行各
种控制与调节。其中最基本的、最宏观的控制系统就是政治。
体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国际体育界关心的一个问题,体育
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成份,它们被社
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力量不断影响着。
体育产生于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社会,主要为生产劳动、教育、保健
服务,在产生和萌芽阶段确与阶级政治无关,体育与政治的结合是阶级
社会的产物。
从对体育历史的考证也可以看出政治对体育施加的影响决定了体
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治的需要制约体育的目的性质。
(2)政治制度规定着体育制度的类型。
(3)政治思想意识制约体育的价值观念。
二、体育对政治的作用
(-)积极作用
(1)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提高国家地位,显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4)服务于国家外交政策。
(二)消极作用
(1)维护民族统治和宣扬民族沙文主义。
(2)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可能加剧民族分裂,导致民族抗争。
(3)体育的社会问题,球场暴力,滥用兴奋剂等。
第二节体育与经济
一、生产方式与体育运动
(-)生产力变革引起生产方式变化和劳动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变革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在身体部位上、性质上都发
生变化。
从石器时代经铜器时代而到铁器时代,基本上是体力劳动时代。从
蒸汽机到电器时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机械化劳动时代,其劳动工具开
始为人类提供能源,于是有了大量脑力劳动参与。今天进入信息时代,
不同的劳动工具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对体育提出不同的要
求。
二、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
三、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
(3)体育产生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
一、体育的行政机构
90年代末体制改革体委制变体育局制。
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三、体育的社会团体
体育社团一一是发展体育运动的基本的、实质性的社会机构。
四、社区
社区一一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
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社区体育一一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
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
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社区体育由以下几点要点构成:
(1)社区成员;(2)为保证社区体育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体育组织;
(3)必要的场地设施;(4)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辅导员;(5)各种具
体的体育活动;(6)一定的经费保证。
五、家庭
家庭一一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他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
最基本的单位。
第四节体育的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一一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
过程和现象。可分
财富一经济标准、威望一社会标准、权力一政治标准等几种。
一、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职业分层
(二)技术分层:国家对运动员、教练、裁判、社会体育指导员制
订有技术等级制度。
(三)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
体育社会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1、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直接参与划分为经常性参与:是体育人口的主体。
偶尔参与
2、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或然参与:是指经过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感召,可能参与也可能
不参与体育的人。
3、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
4、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总结:P44页
思考题:
一、体育对政治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和作用?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有哪些积极意义?
三、构成社区体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四、按体育与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可以有哪些分层方式?
五、名词解释:家庭社区体育
体育社会学教案
第4周第4次课
教学主题:体育与社会运行
教学目标:1、体育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体育队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2、体育与社会控制。
教学重点:1、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
教学难点:1、
学习要求:
序号主要内容教学方式时间(分)
1概述讲授7
2体育与社会变迁讲授14
3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讲授并讨论32
4体育与社会控制讲授26
5体育的社会流动讲授21
总时间10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课后作业:
课后小结:
讲授内容
第四章体育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体育与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一一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一、社会变迁的内容
(-)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
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
(二)人口的变迁
一定的人口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经济的变迁
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社会结构的变化
(五)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六)科学技术的变迁
(七)文化的变迁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二)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三)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
(四)自发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三、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体育运动的一切变化都是在社会变迁的作用下实现的,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经济变迁可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二)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
(四)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
(五)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第二节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
一、体育运动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
(一)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
协调发展:是指体育运动与社会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中的平衡互动达到最佳状态。
1、目标的一致性
局部服从整体,子系统服从大系统。
2、动作的高效率
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高效率动作,以实现目标。
3、良好的调节、控制和修补机制
4、具有充足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供应
作为社会系统的体育运动,必须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专业人员、
场地设施、科技力量、大众传媒,才能保证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协调发展的类型
1、结构性协调:是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
比例与排列,严密的组织性。
2、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的活动和作用上的相互配合和相互
促进。
3、结构一功能之间的协调
二、体育推动社会发展的效益
体育的社会效益:指从社会总体的基本利益来衡量体育运动的效果
和收益。
(一)体育社会效益的内容:
1、体育运动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文化形态,然后体育运动又与
社会生活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包括:
(1)经济联系
(2)与人的联系
(3)社会活动联系
(4)精神文化联系
(5)体育与自然环境
这些联系,可能产生各种社会效益。
2、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和取得的社会利益之间的
比例关系。
3、体育的社会效益是体育政策与社会其他公共政策之间的反映。
4、体育的社会效益是以提供某种社会服务的方式显现出来的。
(二)体育社会效益的评价
绝大多数体育单元的工作都是非常盈利的。它消耗资金和社会时
间,而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以下几方面可以作为评价体育运动社会效
益应考虑的因素:
(1)社会成员的身体建设
(2)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
(3)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4)体育场馆的经营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可以用来间接评价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
(1)社会价值观念
(2)社会稳定
(3)文化建设
(4)制度建设
第三节体育与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狭义的是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与制裁。广义
的社会控制不仅是片面地控制人的行为,而且还会有协调与积极引导人
们行动的重要内涵。
社会要对体育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体育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
对社会成员的社会控制
正式、非正式控制
社会对体育的控制积极、消极控制
外在、内在控制
硬、软控制
一、社会对体育的硬控制
依赖于社会强制力对体育进行的控制
(-)行政力量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二)法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政权的控制常常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
(三)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纪律一一是一定社会集团规定并要求所属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
则之和。纪律不同于法律的是,其控制范围只限于本集团。
二、社会对体育的软控制
软控制: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
(一)风俗对体育的控制
风俗一一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历代相传、并为某
一特定社会成员所遵循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体育是每个民族风俗的组成部分,风俗又制约和控制着体育。
(二)道德对体育的控制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信仰的信念
三、体育对人类越轨行为的控制
(一)有关人的攻击性的理论
人与动物一样,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攻击性,是一种保护自我存在
的必要条件。而现实社会时常出现不安宁状态,与人类的这种时时可能
释放出来的天然的攻击性有关。行为学家研究了人类攻击性的形成原因
和表现的特征,认为光靠压抑、控制人类这种攻击性,只能收到局部的
暂时的效果。而且这种压抑和控制长久不能找到一条适当的发泄渠道,
反而会积聚下来,爆发出人们难以预料的恶性事件。因而必须要寻找一
个小小的缺口,即建立一种社会安全阀系统,让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发泄。而体育运动被人们称为是一种“仪式化的
战争”。用体育运动来培养竞争意识,同时用体育运动来消释社会竞争
中表现出来的攻击、侵略天性。因而,体育运动可以成为社会的安全阀。
理由如下:
1、体育运动对国际争端的缓解作用
2、体育运动对社会犯罪的抑制作用
第四节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社会流动一一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
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一)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二)自然流动与非流动
(三)体育的人才流动
思考题:
一、论述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打电话嘛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如何评价体育的社会效益?哪些可以间接地反映和评价体育运
动的社会效益?
三、为什么体育运动可以成为社会的安全阀?
体育社会学教案
第5周第5次课
教学主题:人口与体育人口
教学目标:1、人口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关系。
2、体育人口的基本状态。
教学重点:1、体育人口
教学难点:
学习要求:
序号主要内容教学方式时间(分)
1概述讲授7
2人口问题概述讲授并讨论36
3体育人口讲授并讨论50
4非体育人口讲授7
总时间10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课后作业:
课后小结:
讲授内容
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
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
一、人口的数量
(一)近代人口的骤增
(二)人口数量的控制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如下问题:
(1)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
(2)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过分拥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
(4)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
(5)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6)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
人口质量下降。
(三)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因此人口的数量对体育的发展,以及人
的体育需求的满足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提以发
展的良好前提。
二、人口的质量
(一)人口质量的评价
人口质量一一是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从微观
讲,人口质量指的是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
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从宏
观讲,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
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可用群体的受教育的程度、文盲率、入学率以
及各种身体素质的指标来测量。
1、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项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的健康水平
的综合性指标。
(2)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密切有关的指标就是人口的疾病死亡谱。
(3)残疾人所占的比重。
(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
(5)教育水平指标。
(6)体育水平指标。
2、人口质量的间接指标
(1)医疗卫生和保健的程度
(2)人口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指标
(3)人均住房面积。
(4)体育运动事业的程度
(5)环境监测状况及污染指数等。
(6)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
(7)图书、报刊出版发行量,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等。
(二)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人均收入。
(2)国家的稳定状态,战争动乱致使国民素质严重下降。
(3)自然灾害、疾病瘟疫都可能造成国力虚弱。
(4)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体育事业
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各种素质。
(5)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水准都会影响人口的基本素质。
(三)人口的健康水平对体育的影响
(1)随着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依赖程度逐步增长。
(2)人们的体育活动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原来的低能量摄入、高强度劳动消耗时代的传统健身养生方法,逐
渐变为各种有氧活动。
三、人口的分布
(一)人口分布的一般概述
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是决定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人们的
劳动能力、生产力水平、科技进步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人口分布
的社会因素,某些政治因素也可以改变人口的分布状况。
海拔在500m以下,具有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
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全国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的密集地区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黄河中、下游,长江
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据人口的分布状况,大约可以将中国的人口分布成东、中、西三个
梯阶,西部每平方公里不到10人,中部地区100人以上,东部地区高
达500人以上,经济和社会状况也是人口的分布形成三个梯阶。
山西忻州分布状况:
(二)人口分布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大多发生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我
国人口的梯阶分布造成了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的社会体育与
学校体育长期的不平衡发展也与人口的不平衡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四、人口的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
性别比例,一般是趋于自然平衡的。中国64岁以下各年龄段的人
口中,男性的人数都高于女性,65岁以后女性逐渐高于男性,到高龄段,
每100个女性相对24—40男性。
(二)人口的平均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
劳动人口与被抚养、赡养人口的比例。
第二节体育人口
一、概念
*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
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它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
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
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的比重。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人口总量
1996: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若将7—15岁的在校学生
以及武装力量等当然的体育人口统计在内,约为31.20%左右。低于工业
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
1、性别结构
男性占62.13%,女性占37.87%。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62.13%,女37.87%。
2,年龄结构
呈年轻型,25岁以下占体育人口总数的30.47%。
16—25最高,61—65次高,26岁后骤然下降。
41—45最低(4.82%),51后反弹
3,城乡、职工结构
城市55.11%,农村44.89%
有职业占55.66%,无职业占44.34%
各种职业中:工人占25.4%
其次服务人员、管理人员
再次科教人员
最少农民7.3%
4、家庭经济收入结构
体育人口主要分布在家庭收入:200元—500元之间,呈台阶上升。
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家庭收入:100—300元之间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家庭收入:100—400元之间
总体向城镇、老年人、妇女、离退休人员、高文化学历和中高经济
收入群体偏移的倾向。体育人口作为人口中的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这
一偏移是符合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西方国家体育人口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工业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锻
炼强度明显高于中国,英国有41%的公民参加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育活
动,中国这一指标数分别是7.74%和8.44%。原因是体育人口年龄偏高,
锻炼方法采用中国传统的健身养生的方法有关。
第三节非体育人口
一、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一)性别结构
男性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高于女性,这可能
与中国男性人口的社会负担高于女性,社会机遇和文化活动机会多于女
性,而女性的生活稳定性高于男性有关。
(二)年龄结构
26-45岁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数量巨大,占偶尔参加群体总数
的54.62%,这是我国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对象群体。
(三)职业结构
有职业者大大多于体育人口中的同类人群,说明在职人员体育活动
相对薄弱,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体育、职工体育,以改善中国体
育人口的结构。
工人、服务人员小于体育人口,管理、科教人员持平,农民〉体育
人口,显然他们受季节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制约。
(四)受教育程度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与体育人口相比,与受教育程度关系不明
显,受教育程度只决定于对体育的参与与否,而对于参于程度深浅影响
不大,说明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形成每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念,而体育的参
与程度则要受到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体育经历的年龄分布P87
(二)体育经历中断的研究P88图表
(三)恢复体育参与情况的预期研究
1、恢复体育参与的倾向
2、恢复体育参与必须解决的社会前提和个人因素
思考题:
一、试述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对体育的影响
二、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有哪几种?我国的判定标准是什
么?
三、名词:人口体育人口
*问卷法
问卷法一一是通过问卷(或调查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可分成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其结构是由封面信、指导语、问题、
答案、编码组成。
1、封面信:包括(1)年龄、性别、姓名、单位、电话
(2)调查内容、目的、意义、保密措施等。
2、指导语: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问卷回收方法等。
3、问题与答案
4、答案设计
注意问题:
1、问卷设计的总体框架
要设计一份具有较高质量的问卷,使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不
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各个问题之间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能对它们进行交互分类和相关分析等,在设计问卷之前,一定要有一个
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是指对设计问卷的提问语句和对问卷资料进行分析的一
种总体构思的逻辑框架。
制作方法:是从所要研究的目的出发,找出中心概念(主要变量),
然后将这些概念操作化,即将抽象的概念通过逐步分解,直到可直接依
据这些分解的指标设计问卷的提问语句为止。
如“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
XI对体育价值取向程度(认知层次)
x参与体育X2对体育的喜欢程度(情感层次)
总X3对体育运动的直接参加程度(直接参与层次)
体X4对体育运动的间接参加程度(间接参与层次)
框
架Y1父母的文化程度
Y家庭影响Y2家庭经济状况
Y3父母的运动竞技水平
Y4父母现在参加参与体育的态度
Y5父母对子女参与体育的态度
Y6父母职业
Y7父母将来支持子女当运动员的态度
Y8父母孩提时代喜欢体育运动的程度
Y9父母的体育价值观
首先区别“参与体育”和“参加体育”概念区别。家庭影响应据目
的确定。
2、问卷语句的设计
问卷的语句:是指要求被调查者回答的系列问题。有直接提问、间
接提问和假设性提问。估计被调查者能够直接回答的问题都用直接提问
的方式设计,如: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对于那些要被调查者直接回答可
能有顾虑,从而不敢或不愿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问题,则采用间接提问
的方式:如:您觉得大多数体育工作者的物质待遇如何?此外,在有一
些问卷中,为了全面地了解被调查者的情况,往往通过假设某一情景或
假设别人对某事物有一看法而要求被调查者说出自己想法的假设性提
问,如:''您认为满足下列哪些条件(只能任选其三)才能进一步积极
参加体育运动?”“有人认为:我国还不具备申办奥运会的条件,您是
否同意这种看法?”
注意:不要出现诱导性问题,所谓诱导性问题是指语句本身含有某
种倾向,从而引导被调查者作答,例如:“大家都喜欢武术运动,您是
否也和大家一样?”
问卷的顺序应是先易后难,先封闭后开放。
在逻辑方面应将同一内容或内容相近的一组问题相对集中排列在
一起。
2、问卷答案的设计
(1)定类问题的答案设计
对性别提问,男、女比较简单
复杂的,如:“您在日常生活中最迫切需要满足的是什么?”
注意:第一,分类必须穷尽。
第二,答案必须互斥,不能出现交叉和包容。
(2)定序问题的设计
问卷中大多属于定序问题,许多问题是为了了解人们的态度或看法
而设计的。①同意②基本同意③无所谓④不太同意⑤不同意
(3)定距定比问题:
您的月工资收入:150----121120----90
①划分档次不宜太多②尽量使档次之间间距平等③各档之间
的数字正好衔接,无重叠,中断现象。
3、问卷的应用
邮寄法、组织分配法、当面填答法、访谈法
体育社会学教案
第6周第6次课
教学主题: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教学目标:1、竞技体育的文化特征
2、竞技体育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1、竞技体育的文化特征与价值
教学难点:
学习要求:
序号主要内容教学方式时间(分)
1概述讲授28
2竞技体育的特点讲授26
3竞技体育的分类讲授12
4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讲授并讨论34
总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生活与消费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年城市公交柴油车辆供应合同
- 2024年化工材料实验采购协议
- 网络律师预约平台开发合同
- 网站设计与开发服务协议
- 移动支付系统开发与维护服务合同
- 物联网智能穿戴设备研发与生产合同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合同
- 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年度计划
- 企业并购与品牌整合策略计划
- 2024年1月江苏苏州城市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考聘用14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研判与答案解析
- 饲料加工员试题及答案
- DZ∕T 0288-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正式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课程05分子和原子 讲义
- 生产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 实验室CNAS认可准则(ISO17025:2017)转版全套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2020版
- 0-3岁婴幼儿亲子关系与互动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杭州师范大学
- 铁路车站中间站
- 二手房培训课程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 企业内部知识竞赛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