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一、单选题1.毛泽东在接见印度、缅甸、印尼等国领导人时表示:中国方面对华侨的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要求华侨遵守居留国的法律,不要参加居留国国内的非法活动,要搞好同居留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中国不会输出革命。这反映了新中国(

)A.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工作 B.注重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关系C.倡导不干涉别国的内政 D.重视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C.体现“一边倒”的和平外交方针 D.取代国际法在世界上的地位3.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中国在外交活动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中美两国结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D.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成立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五”字,一个“共”字,即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力、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

)A.外交达到又一个建交高潮 B.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C.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D.外交理念与时俱进5.1954年7月,毛泽东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解释:各国现在都要求缓和与和平,只有美国要打仗,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可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当时的外交工作(

)A.巩固中苏同盟关系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具有革命斗争色彩 D.打破了西方外交孤立6.根据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计量分析,1950年至1952年之间,“帝国主义”的词汇使用频率明显下降,“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从侧面说明当时(

)A.“一边倒”方针被废止 B.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C.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D.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7.1964年2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提出了“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由此可见,八项原则意在(

)A.构建对外援助体系 B.开创对外交往新局面C.强化区域经济合作 D.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8.1954年,尼赫鲁访问中国后发表谈话说∶“我自己的印象是,中国不要战争,而是希望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建立起它的经济”。1956年,周恩来说∶“几年来的情况起了变化,所以我们决定了这一方针。中国政府决定分三批释放日本战犯,释放的人数超过一千人”。这反映出(

)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 B.周边国家关注中国经济建设成就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D.中国积极践行和平共处外交原则9.1956年,在苏联与波兰、匈牙利产生矛盾后,中国代表团坦率向苏联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必须承认独立平等的原则,苏联于当年10月发表了有关宣言,采纳了中国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该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见。这表明(

)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政策 B.中苏在不结盟基础上发展关系C.苏联的国际地位走向了衰落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10.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国家多次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对此中国政府做出的有力回应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D.加入社会主义阵营11.1955年4月,中国代表团团长在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国家会议时说:“中国坚决相信,只要能够支持并遵守这五项原则,任何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都可以建立起来,并且可以巩固和发展下去。”由此推知,中国政府此行(

)A.加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 B.加强了亚洲国家间的友好关系C.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交往 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12.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于指导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超越了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B.打破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秩序的局面C.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D.改变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的孤立处境13.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 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 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14.1954年6月28日,周恩来应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对缅甸进行访问。双方会谈后,中缅两国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确认它“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其中“它”应该是A.独立自主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15.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强调:“我们主张,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当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 B.确立于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C.在国际社会中已被所有国家全部接受 D.标志着西方对华遏制与孤立政策的失败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但外交政策的制定离下开当时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原则的制定,并要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并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同时,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即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为达到国内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最后,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必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馆既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政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还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从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到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材料二美国在亚太地区拉拢盟友。实行全面军事盟署。中国一些周边国家也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输出会威胁自身利益,纷纷采取最对政策,使中国周边环境严重恶化。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逝世,苏共领导人中止了原来的进攻政策,并劝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尝试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巩固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出现在处理中印、中缅边界问题过程中的原因。——摘编自李宇博《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呈现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简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国内外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基本内容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就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愿意在和平、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不但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而且与中国之间有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着睦邻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派遣的代表团就关于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于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在北京进行了谈判。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该协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在国际条约上成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以及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要意义。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以及全球化的兴起,在没有统一的“全球法”或者说“超国家法”的情况下,国际领域亟须通过第三方权利的权威裁判来化解纠纷。两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维系了几千年的“朝贡体系”趋于崩溃,晚清统治:者及民众不得不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中国为天下共主”的迷梦中苏醒。当时的中国也被迫从“传统国家”向“主权国家”转型,以主权为最高权威的民族国家观念萌芽。在《南京条约》规定领事裁判权后,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沦丧,并成为列强撕裂、瓦解中国主权的重要切口。晚清政府也逐步认识到了司法权与主权之间的密不可分、唇亡齿寒的关系。——摘编自章安邦《制度竞争视野下清末司法主权的论丧与维护》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的确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以来,国际法长期处于西方主导之下,中国等亚非国家被这一体系边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变这一格局的一次尝试,它提出了代表亚非国家观念的国际法新思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全球性国际法属于一个体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它不仅仅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简单重复,而是选取了一些方面予以强调,表明了中国对国际法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同各国交往的基本出发点和总体思路,成为中国进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的基调。——摘编自何志鹏、孙露《大国之路的国际法奠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认识到司法主权重要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法制意义,并指出新中国能够维护司法主权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对司法主权的认识。4.材料

1950年6月,中国和缅甸建交,但少有往来。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周恩来指出要“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与此同时,朝鲜战争使缅甸决心按照自身价值观而非大国意愿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缅甸大米出口量一路下跌。1954年,中缅两国达成协定,缅甸以大米换取中国的商品与技术援助。同时缅甸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达成橡胶贸易协议。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帮助下,1954年,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吴努实现互访并宣布两国真正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准备开辟航空线并缔结邮电协定;中国进口缅甸20万吨大米,缅向也将由中国进口工业品。中缅的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泰国的接触,也推动了缅甸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时,缅甸力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亚非会议,一系列外事活动让周恩来观察到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看到“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摘编自梁志《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1953-195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缅关系改善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缅关系改善的影响。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答案:一、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要求华侨遵守居留国的法律,不要参加居留国国内的非法活动,要搞好同居留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可知,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干涉别国内政的理念,C项正确;“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工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华侨遵守居留国法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型区域合作关系的内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信息,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包括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其包容性和开放性,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得新中国迎来了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第二次建交高潮,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主张与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不同,排除C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也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而非“取代”国际法,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意,A项正确;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排除B项;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排除C项;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即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力、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反映出我国外交逐步走向成熟,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达到外交高潮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与国际地位提高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事发时俱进,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解释......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可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当时的外交工作具有革命斗争色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苏关系,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未能体现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排除B项;打破西方外交孤立是指苏联等国家率先与新中国建交,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舆论宣传中“帝国主义”一词通常代表着对西方国家的批判,1950年至1952年之间,“帝国主义”的词汇使用频率明显下降,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的安全环境大大改善;“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带着和平的诚意积极走上国际舞台。综合上述结论,可以判断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C项正确;50年代前期,“一边倒”方针没有被废止,排除A项;中美关系缓和发生在70年代,排除B项;材料内容可以反映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无法得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7.B【详解】据材料“1964年2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提出了‘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面临国际环境恶化,为开创对外交往新局面,周总理提出了“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B项正确;材料体现是20世纪60年代“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未涉及构建对外援助体系,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对峙,中国面临国际环境恶化,因此为开创对外交往新局面,周总理提出了“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而不是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根据“我自己的印象是,中国不要战争,而是希望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建立起它的经济”“中国政府决定分三批释放日本战犯,释放的人数超过一千人”可得出中国积极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D项正确;中日实现正常化是1972年,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的影响力有明显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采纳了中共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该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见,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具有包容性,D项正确;新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该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一边倒”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一边倒”的政策在当时并不矛盾,排除A项;中苏于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经确定了中苏同盟的关系,条约有效期为三十年,排除B项;1956年苏联仍是世界超级大国,而且苏联采纳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见,不代表苏联国际地位的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面对很多国家的误解和猜疑,中国政府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互不干涉内政”,足以表明中国并未“输出革命”,即中国政府当时进一步发展了和平外交方针,A项正确;抗美援朝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B项;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属于日内瓦会议,但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属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根据材料“1955年4月”、“只要能够支持并遵守这五项原则,任何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都可以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了亚洲国家间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印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非洲国家,排除C项;D项错在“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A项正确;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秩序的局面没有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D项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外交政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中国和印度以及国际社会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可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各国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取向,C是最根本的原因,C项正确;ABD选项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14.B【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首次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缅领导人会谈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使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应用。因此材料中的“它”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项正确;A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排除;C项是1954年宪法的特点,排除;D项提出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排除。故选B项。15.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A项正确;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于1949年,排除B项;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且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