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习目标:1、了解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及作用了解北宋面临的边防压力与财力危机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4、了解南宋与金的对峙知识梳理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重点)

1、背景

(1)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建立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2、措施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政治:削实权。中央派文宜担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经济: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事: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两府三司制①中书门下:也称政事堂,掌握行政权;长官为同平章事,为宰相,设立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②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负责军事,拥有调兵权,无统兵权(区别于“三衙”,禁军管理机构,拥有统兵权,无调兵权)③三司: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其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

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盐铁,主管盐、铁、茶的生产、专卖及征税等。户部,掌全国田地和户籍统计、赋税征收、货币发行等。(了解)地方:在路一级行政机构,设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一一四监司,从不同方面监控各州;州一级行政机构,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崇文抑武

①内容: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糊名法、誊录法,扩大取士范围,放宽身份限制,商人也可以参加),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3、评价

(1)积极作用:①有效预防了藩镇割据、武将专权局面的重演,②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③文教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2)局限性: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②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官史冗多.办事效率下降;③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④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三冗”问题致使北宋出现“积贫积弱”局面)

知识延伸宋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1)经济结构:封建上地私有制迅速发展,上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变化,传的门阀势力渐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

(2)科举制度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入仕的机会。

(3)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

(4)宋朝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徽的教训,宋太祖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崇文抑武的国策。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地维护了统治,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2)分化事权,相互制约。有利于巩国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枸臃肿,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原因

①北宋政府积贫积弱

②北宋政府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③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宋与辽、西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民族矛盾激化

(2)表现

①北部(宋辽关系)

A.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B.为夺回燕云十六州的两次北伐均告惨败

C.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向辽缴纳“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②西北(宋夏关系)

A.战争:北宋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屡战屡败

B.和议: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庆历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财政危机

(1)出现原因:①军费开支庞大: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频失败,但军队规模却空前庞大,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

②战争赔款(岁赐岁币)③官僚队伍膨胀: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科举恩荫)

④不抑制兼并,赋税减少。影响: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三冗”与“两积”导致社会危机①政治(冗官):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②经济(冗费):养兵养官的费用,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③军事(冗兵):宋代不断扩军,造成“冗兵”问题;④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⑤积弱: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局面;(2)社会矛盾尖锐①阶级矛盾:北宋初年,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占有。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②民族矛盾:辽、西夏威胁宋朝政权,战事连连;③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改革派与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3)人心思变: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新除弊成为朝野的共识;(4)宋仁宗时,范仲淹发起的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庆历新政1043-1045)遭到了官僚集团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5)变法力量形成①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②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特别提醒: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集权加强的整端。2、目的

(1)直接目的: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2)根本目的: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内容

(1)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知识延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措施内容影响富国之法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借贷(钱或粮食),还本付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保证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但部分加重了农民负担。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免役法/募役法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并增加政府收入,打击地主官僚特权,但部分加重了农民负担市易法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打击商人垄断,增加了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一定程度上抑制隐瞒和兼并土地的现象增加了政府收人均输法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强兵之法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减少了政府支出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军器监法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时务策,设明法科。发展了教育,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内容儒家经典;太学中的优异者可以免试做官;设专业性学校(武学医学,律学),培养专业人才,发展地方教育惟才用人择优录取,打破按资升迁方式,克服“恩荫”弊病4、失败原因

(1)变法失败的标志:宋神宗死后,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史称“元祐更化”。(2)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①变法指导思想上的失败和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②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变法内部分裂,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新法;

④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⑤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阻挠和破坏

⑥宋神宗在变法后期迫于压力妥协动摇,他死后反对派废除新法。

⑦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根本原因)

(3)新法变质

①宋哲宗亲政后新旧两派的斗争越演越烈;

②宋徽宗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王安石变法的原有的精神已经完全改变。

(4)王安石变法特点①以“理财”为中心进行的全面改革;

②理财措施突出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的作用;

③主要解决的是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矛盾。

5、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特别提醒:三冗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现象,而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庆历新政以后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运动。

(2)变法的进步意义

①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经济发展,打击了豪强地主,增加了政府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②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变法的不足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6.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图改革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走向成功:

⑥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原则;

⑦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⑧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生产关系要造应生产力发展。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