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第1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接着担当旧职的记载,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这一做法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B.表明世袭制与分封制有冲突C.揭示了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尊崇地位D.说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接着担当旧职的记载”可知,西周时期由周王任命官爵任职,从而揭示了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尊崇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治制度的创新,A项解除;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冲突,B项解除;材料并未涉及宗法关系对社会生活的渗透,D项解除。故选C项。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二者的相同点是A.是国家治理的形式 B.实现了中心对地方的干脆限制C.与宗法制亲密结合 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商朝的内外服制和西周的分封制都是国家治理的形式,A项正确;内外服制和分封制均未实现中心对地方的“干脆”限制,B项错误;只有分封制是与宗法制亲密结合的,C项错误;两者都未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D项错误。3.古代年号之设始于汉武帝,年号既用于纪年也用于宣示统治权力。资料表明,汉宣帝时期(前74年~前48年),鲁孝王泮池刻石有“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六安国的一件薰炉也有“(元康)五年六安十三年正月乙未”字样。这可用于证明当时A.全国纪年方式混乱 B.王国问题依旧严峻C.中心权威得到加强 D.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年号在全国的统一推行是君主权威的体现。材料中的“五风”“元康”都是当时君主(汉宣帝)的年号,在各诸侯国的器物上运用,说明中心权威得到加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混乱,解除A项;王国问题已经逐步解决,解除B项;材料与儒学正统无关,解除D项。故选C项。4.到了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法律规定只有“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一规定体现了A.雅典民主发展的曲折性 B.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C.希腊选举制度原始性 D.城邦公民教化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只有纯属本邦血统的人才能成为雅典公民,公民只是城邦居民中具有特殊身份的团体,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曲折性”与“原始性”,解除AC两项;材料出自“法律规定”,而非“教化”,解除D项。5.下表为1824~1860年美国合法选民参与总统选举的比例。对此的合理说明是,当时美国()年份18241832183618401844184818561860比例(%)26.955.457.880.278.972.778.981.2A.民主体制已经完备 B.三权制衡遭受了挑战C.总统权力渐渐扩大 D.践行了民主共和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1824年到1860年美国合法选民参与总统选举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的是美国对民主共和制的践行,D项正确;美国的民主政体仍旧存在确定的局限性,“完备”的说法错误,解除A项;材料与三权制衡体制受到挑战的说法无关,解除B项;材料与总统权力扩大的说法无关,解除C项。故选D项。6.“堂堂天朝上国竟被外来英法小夷'打得惨败,乃至京师沦陷、皇帝“北狩’的奇耻大辱迫使人们思索,一些思想家起先隐隐地觉察到西方文明在中国古老文明前所显示的优越性。”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思索”分析最合理的是A.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 B.清廷行宪政以维护秩序C.维新派兴民权启迪民智 D.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天朝”被“英法”打得惨败,京师沦陷等奇耻大辱指其次次鸦片斗争,思想家的思索和“起先隐隐地觉察到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指产生了推动中体西用思想,并指导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D项正确;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斗争之后,时间不符合,A项错误;清廷行宪政以维护秩序是在20世纪初,与“起先”觉察西方文明的优越性不符,B项错误;维新派兴民权启迪民智是在19世纪末,不是其次次鸦片斗争后,C项错误。7.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与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中“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可以看出,这次大会要确立社会主义原则,符合条件的只有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故B正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虽然与一届全国人大一样代表广泛,但确立的是新民主主义原则。解除A;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党的会议由党员代表参与,不会出现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解除CD。故选B。8.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重要官员的任免由议会多数党驾驭,盛行任用私人。这种状况干脆导致了A.假公济私的政治乱象 B.分裂割据势力的出现C.“天赋人权”思想的出现 D.国王的个人喜好受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重要官员盛行任用私人,简单导致假公济私,A项正确;重要官员盛行任用私人与割据势力形成无关,B项错误;材料现象无法导致天赋人权思想的出现,C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错误。9.清末“新政”时期起先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民国十三年(1924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A.清末“新政”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B.清末“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D.清末“新政”假如仔细实施,确定会推动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中可以分析出,清末新政在确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进程,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清末新政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政治民主化进程和预备立宪,故BC项解除;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被迫进行的改革,故D项解除。10.清末立宪时期,朝廷派遣监理官赴各省清查财政。时人评论道:“夫职任之最艰险者,其惟监理官之清理财政乎?监理官之出京也,如受命出征,其到省也,如骁将以孤身当敌,深化险境,求向导而莫得,进退失据,遂无往而不为敌人所暗算。”这反映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逆境 B.中心集权财政管理体制出现危机C.社会各阶层认清了预备立宪本质 D.社会各界舆论主动支持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监理官之出京也,如受命出征,其到省也,如骁将以孤身当敌,深化险境,求向导而莫得,进退失据,遂无往而不为敌人所暗算。”可见监理官深化地方清查财政困难重重,结合所学可知,清末各项新政措施的推行,均离不开财政的支撑。在清末烽烟四起、财政捉襟见肘的状况下,政府应对财政危机的举措严峻失当,一方面表现为财政支出未能做到统筹安排、按部就班,反而盲目无序、操之过急;另一方面表现为协调中心与地方财权之争的努力失败,允许地方经费自筹使得中心财权的限制力更加减弱,故当时中心集权财政管理体制出现危机,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关,解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各阶层对预备立宪的看法,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各界主动支持民主革命,解除D项。故选B项。11.汉代察举制在选宫中设有“尤异”和“治剧”两科,对官吏中政绩突出者和能够处理繁重难办事务的官吏赐予特殊的荐举提拔。这表明,汉代A.建立了官吏奖惩的有效机制 B.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C.重视激发官吏理政的主动性 D.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代察举制中的“尤异”和“治剧”两科“对官吏中政绩突出者和能够处理繁重难办事务的官吏赐予特殊的荐举提拔”,反映汉代重视激发官吏理政的主动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吏惩处,解除A项;材料内容与中心集权无关,解除B项;材料涉及激发官吏理政的主动性,没有扩大统治基础,解除D项。故选C项。12.唐代科举考试录用时,不仅允许参考考生的“平常成果”,而且考官还要常常跟名流保持接触,以了解诗坛的新动向,听取已经成名诗人对考生的看法。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取士科目不断增加 B.仍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D.注意提高取士的质量【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科举考试录用时,参考考生的“平常成果”,听取已经成名诗人对考生的看法,反映出当时科举制注意提高取士的质量,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取士“科目不断增加”,A项错误;科举制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B项错误;“考试程序趋向公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13.贾谊对汉初律令中王侯大臣与平民百姓犯法同样用肉刑不满,认为这违反“尊尊贵贵”之礼,主见复原“刑不上大夫”。汉文帝最终接受贾谊的看法,诏令大臣有罪不得用肉刑。该变更说明当时A.儒家礼治可以代替法律 B.法律呈现儒家化的倾向C.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D.汉代法律适用范围缩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违反‘尊尊贵贵’之礼”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贾谊看法的依据来自儒家思想,这说明当时的法律呈现儒家化的倾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家的礼治思想渗透到律令之中,并不是儒家思想或礼治可以代替法律,解除A项;材料中贾谊的看法是要维护贵族尊严,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律适用范围变更的信息,解除D项。故选B项。14.在徐珂《清稗类钞》中就有“新进士殿试用大卷,朝试用白折,阅卷者但重楷法,乃置文字于不顾,一字破裂、一点污损皆足以失翰林"的记载。清代应举士子莫不潜心书法。这说明白当时()A.殿试起先成为定制 B.八股取士使科举僵化C.书法功利色调深厚 D.科举考试程序的严密【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殿试过于重视书法,而忽视了殿试文章的内容,引导人们将学书习字为入仕或从业的一种手段,体现出书法的功利色调,C项正确;殿试制度始于唐代,定型于宋代,解除A项;材料未体现八股取士问题,解除B项;材料体现了科考的僵化,而非程序的严密,解除D项。故选C项。
15.20世纪初,清政府主持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规定:“权利实力及行为实力不得抛弃”、“人格关系受侵害者,得恳求摒除其侵害”、“姓名权受侵害者,得恳求摒除其侵害”。该规定()A.干脆导致了清政府的崩溃B.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人格权C.使中国人民实现自由与同等D.是“中体西用”思想的持续【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内容可知,依据《大清民律草案》的规定:人的权利实力和行为实力“不得抛弃”,人的人格关系不能受到侵害,人的姓名权不能受到侵害,诸多内容都属于“人格权”的范畴,据此可知,这些规定体现出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人格权,B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武昌起义之后,清王朝土崩瓦解,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大清民律草案》后两编充斥着深厚的传统专制色调,它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与同等,解除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大清民律草案》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汲取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说明它不是“中体西用”思想的持续,解除D项。故选B项。第2卷选择题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秦代县级的财务监督有较为完备的运行机制,财务监督的法律依据既有国家颁布的《金布律》《关市律》等法规规则,又有郡县颁布的地方性法规,相互协作,奠定了秦代县级财务运行的法律保障。秦代县级财务监督由县丞派遣令史、令佐等通过监督财务收支运营、核验新旧交接财务、考校财务记账等方式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其监督袁括日常财政运营的各个环节,强化了对县级财务的管控力度。秦代中心还对包括县级在内的财务违法行为和惩罚方式做了明确规定,依据违法行为和情节的不同分别量刑,《法律问答》就规定在清理空仓时若发觉私藏粮食,监督仓出粮的令史便要被罚赀一盾。秦代较为完备的县级财务监督机制在秦强化中心集权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摘编自吴方基《秦代县级财务监督机制与日常运作》(1)依据材料,概括秦代县级财务监督运行机制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秦代县级财务监督运行机制的影响。【答案】(1)特点:法律体系健全;监督方式多样;违法惩罚明确。(2)作用:有利于防范官吏贪污与政府资产流失;有利于保障官府财务的平安运营;强化了中心对地方的财政限制;有利于中心集权体制的运行。【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财务监督的法律依据既有国家颁布的《金布律》《关市律》等法规规则,又有郡县颁布的地方性法规,相互协作,奠定了秦代县级财务运行的法律保障”可知,法律体系健全;依据材料“秦代县级财务监督由县丞派遣令史、令佐等通过监督财务收支运营、核验新旧交接财务、考校财务记账等方式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可知,监督方式多样;依据材料“秦代中心还对包括县级在内的财务违法行为和惩罚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可知,违法惩罚明确。
(2)作用:完善的法律保障有利于防范官吏贪污与政府资产流失;形式多样的监督体系有利于保障官府财务的平安运营;依据材料“秦代较为完备的县级财务监督机制在秦强化中心集权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知,强化了中心对地方的财政限制,有利于中心集权体制的运行。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试吏法是秦朝政府通过某种测试的方法,选用地方基层有确定声望和见识的人,作为当地基层官吏的一种选任制度。实施方法主要是依据各地舆论反映,对地方的闲散人才进行调查、了解后,召集有关人,由县以上官员对其目测(外貌)口试(问几个问题),然后选较优者充溢到当地县以下机构或基层组织中,担当吏员或乡长、亭长。泗水亭长刘邦就是以此种途径入选的。《史记》中说,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摘编自郑海峰《中国古代官制探讨》材料二察举制是汉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详细做法就是依据国家的不同须要,由中心政府的三公九卿和地方政府的郡国守相向皇帝举荐能够担当官职的人才。察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期常举,一般每年一次,详细科目有孝廉、茂才(即秀才,东汉避光武帝讳改名)等;一类是不定期特举,详细科目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等。凡是地方举荐上来的人才,一般先在中心担当郎官,经过官场上的见习和初步熬炼,再依据其实际实力任命实职。——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秦朝实施试吏法的缘由及其主动作用。(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试吏法相比察举制的创新之处。【答案】(1)缘由:秦完成统一;须要大批人才巩固统治;军功授爵制存在局限性。主动作用:提高了基层官吏的素养;被选用者一般比较熟识当地状况,比任用外地人员具有确定优越性;它使大批乡村闲散人才得以发挥特长,为封建国家服务。(2)创新:由各级官吏向中心举荐人才;注意德才兼备;察举的形式和科目多样;强调实际阅历和工作实力。【解析】【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秦朝实行试吏法的缘由主要是秦完成统一后须要大批人才巩固统治;军功爵制存在局限性。主动作用主要提高了基层官员的素养;被选用者一般比较熟识当地状况,比任用外地人员具们确定优越性;使大批乡村闲散人才得以发挥特长,为构建国家服务。(2)创新:依据“凡是地方举荐上来的人才,一般先在中心担当郎官,经过官场上的见习和初步熬炼,再依据其实际实力任命实职”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由各级官员向中心举荐人才;内容规范、注意德才兼备;察举的形式与科目多样;强调实际阅历与工作实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退休,古代称为致仕。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早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即所谓的“养老”(老是指70岁以上的人)。秦汉时期,官吏因病乞退、告老还乡的致仕制度渐渐发展起来。隋唐时期,官员退休纳入令典。“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除年龄条件外,身体健康状况也是退休的重要条件。“年虽少,形容苍老者,亦听致仕“。此外,还有侍亲养老的规定,即至亲亲属中有年80岁以上及有重病在身者,可享受“侍丁”的待遇,即离职养亲,称为“归侍”或“终养”。明清是官员退休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时期,有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举凡退休条件、待遇,以及安置与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摘编自柏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与思索》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退休人员处理方法规定:年龄50岁、工龄满10年均可退休,不分男女、不分干部和工种,没有身体状况方面的要求。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老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规定,部分高级专家、骨干老师、医生、科技人员依据本人条件并经相关部门的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1到5岁甚至10岁。——摘编自王进《中国弹性退休制度改革探析》(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头退休制度相较于建国之初变更,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答案】(1)特点:起源早并逐步发展;主要适用于官员群体,与官僚政治相适应;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须要;得到历代王朝重视;制度执行具有确定的随意性(或人治色调)。(2)变更:弹性延迟了部分脑力劳动者即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缘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须要;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国家对特定人才的须要;学习世界先进阅历;与国际社会接轨等。【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早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秦汉时期,官吏因病乞退、告老还乡的致仕制度渐渐发展起来”“隋唐时期,官员退休纳入令典”“明清是官员退休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时期,有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等信息可知,起源早并逐步发展,主要适用于官员群体,与官僚政治相适应;综合“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举凡退休条件、待遇,以及安置与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古代退休制度主要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须要,得到历代王朝重视,制度执行具有确定的随意性(或人治色调)。(2)变更:依据材料二中“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退休人员处理方法规定:年龄50岁、工龄满10年均可退休,不分男女、不分干部和工种,没有身体状况方面的要求”,对比“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老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规定,部分高级专家、骨干老师、医生、科技人员依据本人条件并经相关部门的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1到5岁甚至10岁”可知,与建国之初相比,20世纪80年头,弹性延迟了脑力劳动者即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缘由:综合材料和所学学问,从经济、文化、社会和国际沟通等方面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退休制度发生变更的主要缘由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须要,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辽宁大石桥八年级上期末模拟物理卷【含答案】
- 房屋合同纠纷预防与解决四
- 劳动合同男方提出终止合约
- 设备租赁预付款合同
- 货车租赁公司合同范本
- 装修材料采购合同模板
- 2《以礼待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 医院总值班管理控制
- 八年级生物上册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大班语言《我是霸王龙》微课件
- 2025 年意识形态工作计划(方案)
- 2025年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80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中心管委办招聘3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私募股权投资风险识别技术-深度研究
-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管道安全培训课件:泄漏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
- 2024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生物制药过滤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湖北仙桃市城投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