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期末独立作业(满分120分)畅游“探”河,乐趣无穷,意义深远。班级正在开展“探,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一、语文文字运用(18分)探寻中华文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人间芳菲四月天。“神州十八”发射成功,“神州十七”乘组安全返回。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幻想(lǎn)月九天,两千多年后,中国航天员驻足太空。航天圆梦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xiè)努力。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很近,抬头就能看到;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又很远,需要锲(A.qìB.qiè)而不舍地跋涉才能到达。他们执着探索的精神,令人钦(A.qīnB.qìn)佩!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1)(lǎn)月九天(2)不(xiè)努力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1)锲而不舍(A.qìB.qiè)(2)令人钦佩(A.qīnB.qìn)3.探,本义是摸取。甲骨文的“探”字形就像是一只手在洞穴里必有所求地摸索。根据字义,为“探”字选择对应的甲骨文()。(2分)4.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宣传组用对联表示祝贺。请你根据上联帮助宣传组选择最恰当的下联,并抄写在格子里。(2分)上联:半载巡天追月斗下联:()A.绮梦飞天入火星B.千钧国器访深空C.三英逐梦立功勋5.小组成员分类收集“探索”诗文,交流阅读感悟。请你填写表格中的空缺处。(8分)探索古诗文素材抒情/启思/言志……自然不畏浮云遮望眼,(1)。(王安石《登飞来峰》)为看得远,誓要站得高!政入万山围子里,(2)。(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山外有山,切莫掉以轻心。(3),(4)。(陆游《游山西村》)迷途之境有转机。人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6),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巾帼英雄,报国卫家。(7),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敢于攀登,才能欣赏最美的风景。小结:探索,向外看见自然,向内看见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让我们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害怕孤独,因为虽然“有约不来过夜半”,你依然可以寻得“(8)”(赵师秀《约客》)的独得之乐。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害怕不顺,因为即使我们成了“落红”,却依然可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继续追寻人生的美景。6.仿写句子。(2分)中华文脉气韵悠长,蕴含在屈原投身汨罗前满腔忧愤的诗篇《离骚》中,蕴含在司马迁甘愿受刑后字字泣血的巨著《史记》中,蕴含在,蕴含在苏轼政治失意仍欢饮达旦超然通达的《水调歌头》里……字字珠珠,流淌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二、阅读(52分)(一)名著阅读(8分)读名著,探究学习方法7.【学会批注】下面是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要求完成批注。(4分)摘抄批注那些灰冷的冰,微动的树影,惨白的高塔,都寂寞的似乎要忽然的狂喊一声,或狂走起来。就是脚下这座大白石桥,也显着异常的空寂,特别的白净,连灯光都有点凄凉。他不愿意再走,不愿意再看,更不愿意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骆驼祥子》从修辞手法或描写角度对摘抄的内容作赏析性批注。8.【学会跟帖】同学们对尼摩船长是罪人、暴徒还是勇者,争论不休,在微信群聊中纷纷跟帖。请你结合《海底两万里》相关内容,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由。(4分)校园贴吧讨论话题“是一个罪人,是吧?”尼摩船长说,他的唇边露出一丝高傲的微笑。“是的,也许是一个人类唾弃的暴徒!”——摘自《神秘岛》跟帖(二)现代文阅读(22分)读推文,感悟探索之要探险家与骆驼余显斌叮咚,叮咚——驼铃如水,在沙漠响起。一只驼,在沙漠里缓慢地走着,背上驮着被毯,还有水囊和食品。它的后面,跟着一个人——探险家。他们从家里出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明显的,驼已负伤。那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们遭受到一只狼的偷袭。当时,探险家已睡熟,打着鼾声。一只狼借着云的影子,悄悄逼近,龇着牙,在月影下发出白森森的光。驼醒了,喷了一下鼻子,仰起脖子,叮当一声,驼铃响了。可是,探险家仍在打着鼾声,沉入梦乡。狼,在一步步逼近。驼站了起来,一蹄子,把狼弹出一溜跟斗。同时,自己的腹部也被狼咬了个大口子,长长的,血肉模糊。听到动静,探险家醒了,和驼一块儿赶走了狼。然后,一人一驼依然走在沙漠上,但速度明显慢了。因为,驼走起来步子很迟缓,一下一下的。也因为这样,到现在,他们仍没走出沙漠。他们已经陷入绝境:食物还有,可是,水已经不多。每喝一次,探险家心中,就会弥漫起一种绝望,一种恐惧。水囊里的水只有一小半了,他矛盾了,他知道,就这点水,无论如何供不了一人一驼走出沙漠。他静静地拍拍驼,驼停住了,望着他。他轻轻解下驼背上的被毯,还有食物,然后提着水囊,又拍拍驼,让它卧下。驼很听话,乖乖地卧下。他叹口气走了,走向山丘那边。走了一会儿,听到声音,他转过身,驼已经慢慢跟上来了。他摇摇头,又长叹一声。这只驼,没忘驼的职责,它跟人一直都跟得很紧。这是驼的主人告诉他的,现在看来,是真的。他想甩脱它,很难。无精打采地,他和驼一块儿走着。茫茫大漠,风刮起,有驼铃声响起,当啷,当啷——残阳如血。他和驼,在天地之间小如两只蚂蚁,慢慢蠕动。他们终于停下,倒在沙上睡着了的驼仍没忘记自己的职责,紧紧靠在他身边。沙漠夜冷,它在为他取暖呢。驼慢慢睡着了,闭上了眼睛。他也睡着了,打起了鼾声。沙漠静静的,只有月光如水,映照着无边的沙砾。他打着鼾,过了一会儿,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终于,他移过一个沙丘,嘘了口气,站起来,向远处地平线走去。走了好远,回过头,白亮亮的月光下,沙漠如无垠的海浪。海浪上,再也不见了那只驼。靠着水囊的水,还有食物,一步步,他走出了这片无人穿越的死亡沙漠,回到城市。顿时,他成了传奇,成了英雄,受到功臣般的待遇。每到一处,都有鲜花、美酒和掌声,还有女孩火辣辣的目光。他成了征服这块沙漠的第一人。那天,他应邀出席一个集会,受到如潮般的掌声。市长代表民众给他颁奖,因为,他是这个市的市民,他的光荣也是这个市每一个市民的光荣。拿着奖杯,还有花环,他坐着车回到家。当走下车时,他惊呆了,一只驼蹲在他的门外。凤吹过,脖上驼铃响起:叮当,叮当——这只驼,真是他扔在沙漠上的驼。它又回来了,在孤独和干涸中回来了。它的背上,驮着他的一些东西。一直,这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没忘记自己的职责。他跑过去,泪流满面,抱住那只驼。那只驼一动不动,已停止了呼吸。它的致命伤,仍在腹部,狼咬中的地方。那个伤口,已烂成碗大一个洞。它就是带着这个洞,在生命最后一刻,挣扎着赶到这儿,来完成自己一生最后一个任务的。(选自《小小说》,有删改)9.略读全文,摘录沙漠之险和脱险之法。(3分)沙漠之险无边无垠、夜冷干旱、①②、脱险之法借助骆驼③10.文字编辑组同学准备将这篇小说推送到公众号,他们编写了两个版本的情节导读,你倾向于推荐哪个版本?请从同学们编写意图和读者阅读期待两个角度阐述理由。(5分)版本一:探险家因为甩脱骆驼,所以成为征服沙漠第一人。版本二:骆驼因救探险家负伤,竟死在探险家门外。推荐版本,理由:11.文案推广组同学准备将《探险家与骆驼》作为《伟大的悲剧》的拓展阅读材料,请结合两文探险环境及探险者的人性的异同,帮文案推广组的同学阐明推荐理由。(5分)撰写实验报告,探索科学奥秘植物学家达尔文①并不广为人知的是,自从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里程碑式巨著之后,查尔斯·达尔文用了20年时间做了一系列至今还在影响植物研究的实验。②达尔文和他的儿子弗朗西斯都对植物生长中光产生的效应十分着迷。在最后一本著作《植物的运动力》中,达尔文写道:“几乎没有什么(植物),其某一部位……是不会向着侧面光弯曲的。”这话用不那么哕嗦的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几乎所有植物都向着光弯曲。我们随时能看到室内植物冲着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垂头弯身。植物的这一行为就叫做向光性。1864年,和达尔文同时代的一位叫尤利乌斯·冯·萨克斯的科学家发现,蓝光是诱发植物向光性的主要颜色,而且植物对其他颜色的光一般都视而不见,其他颜色的光对植物的向光弯曲几乎不起作用。不过,当时没有人知道植物是如何、靠哪个部位看到来自某一方向的光的。③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中,达尔文父子揭示了植物的向光弯曲与光合作用(这是植物把光转变为能量的过程)无关,实际上是由植物向光运动的内在能力所引发。在实验中,达尔文父子让一盆加那利虉(yì)草在一间完全黑暗的屋子里生长了几天。然后,他们在离花盆12英尺的地方点燃一盏很小的煤气灯,灯光很昏暗,使他们“无法看见幼苗,也无法看到铅笔在纸上画的线”。然而,只过了3小时,虉草就明显地向这昏暗的灯光弯过去了。弯曲总是发生在幼苗的同一部位——茎尖以下大约1英寸的地方。④这让达尔文父子提出疑问:草的什么部位看到了光?他们做了一个现在已经成为植物学的经典实验:他们假设虉草的“眼睛”长在幼苗茎尖,而不是幼苗弯曲的地方。他们检验了5株不同的幼苗的向光性,如下图所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a.第一株幼苗没作任何处理,其行为表明实验条件可引发向光性。b.第二株切掉了茎尖。C.第三株用一个不透光的小帽罩住茎尖。d.第四株用一个透明玻璃小帽罩住茎尖。e.第五株用一个不透光的管子遮住其中间部分。⑤在这个实验中,幼苗的生长环境与前一个实验相同。未处理的幼苗理所当然向光弯曲。同样,中间部分套着不透光管子的幼苗(见上面实验示意e)也向光弯曲。然而,如果除去幼苗的茎尖,或者用不透光的小帽罩住它,幼苗就失明了,无法向光弯曲。然后,他们又见证了上述场景d(实验示意d)中植物的行为——幼苗仍然向光弯曲,好像它的茎尖上根本没有小帽一样。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小帽是透明的。达尔文父子认识到玻璃可以透过光,让光照在幼苗的茎尖上。于是,通过这个在1880年发表了结果的简单实验,他们确证。(选自[美]丹尼尔·查莫维茨著刘夙译《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植物向光性实验实验目的:问题:(1)(2)哪个部位看到光?实验结论:分析与讨论:你认为达尔文父子的实验中哪个环节最关键?简述你的理由。12.请根据文意将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补写完整。(2分)实验目的:13.提出问题是科学实验过程中重要一步,达尔文父子在实验报告中依次提出了两个问题,请根据文本推断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2分)问题:(1)14.达尔文父子在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结论是什么?(2分)实验结论:15.“分析与讨论”是实验后的必要环节,请你参与讨论。你认为达尔文父子的实验中哪个环节最关键?阐述你的理由。(3分)(三)古诗文阅读(22分)制作宣传海报,感悟探索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乙浪淘沙(节选)[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丙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①径八尺,合盖隆②起,形似酒尊③,饰以纂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④,傍行八道,施关发机⑤。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⑥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后汉书·张衡传》)[注释]①员:同“圆”。②隆:高。③尊:同“樽”,古代盛酒器。④都柱:大铜柱。⑤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⑥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16.阅读甲、乙诗文,根据你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甲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的决心;乙诗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通过将淘金的过程来比喻努力和的艰辛,以及最终能够获得成果的喜悦。17.阅读丙文,完成下列加点词的解释。(4分)文言词句运用方法释义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查字典法:①装饰、修饰;②装饰品;③掩饰、粉饰;④整治。(1)张口承之字源推测法:甲骨文(2)皆隐在尊中成语勾连:比比皆是(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卖油翁》)(4)18.活动中学习小组为丙文中的候风地动仪制作了宣传海报,请你帮助完善。(10分)候风地动仪[形状构造]材料:精铜尺寸:员径八尺外部形状:似酒尊内部构造:柱、道、关、机、丸[工作原理]……[科学精神]……(1)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其内部结构特点?(1分)(2)结合文中画线句,简述候风地动仪工作原理。(3分)(3)本文和《活板》都是介绍古代发明的文章,都体现了发明家的科学精神。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分别体会到哪些科学精神。(6分)19.请围绕“向外探索,向内生长”活动主题,关联丙文候风地动仪的宣传海报中的三个小标题,帮助学习小组编写一份这张海报的设计意图说明。(4分)20.联系主题,根据甲乙丙三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出一条怎样的结论?(2分)三、写作(50分)活动小结,书写个人感受21.小语想给心中最可爱的航天事业工作者拟写一则颁奖词,作为此次综合性实践活动笔记的小结部分,请你帮助她完成。(颁奖的对象可以是你熟知的某个航天事业工作者,也可以是整个航天事业工作者群体)(10分)写作小助手颁奖词基本写法:①言简意赅,点明人物事迹,150字左右。②深入挖掘,彰显人物精神。③综合表达,记叙、议论、抒情有机融合。2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写作任务。(40分)探索:无尽的可能与无限的奇迹人类,这个充满好奇心的物种,始终在探寻未知的边界。探索,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我们的心灵逐渐丰富的过程。探索,就像是一扇永远敞开的大门,引领我们走向世界的深处。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地理上的发现,还是科技的突破,都源于我们对未知的探索。我们翻越山川,穿越大洋,只为了寻找那未知的世界。我们发明火轮,创造电子,探索宇宙的奥秘,都只为了解开那未知的谜团。而这一切,正是探索带给我们的无尽可能。同时,探索也是一场无限的奇迹。当我们站在山顶,俯瞰那广袤的大地,我们会感叹自然的伟大,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当我们仰望星空,看着那无尽的宇宙,我们会惊叹宇宙的浩渺,感受到生命的渺小。这些都是探索带给我们的奇迹,是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探索,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广袤和深邃,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渺小和无知,我们才更需要去探索,去寻求知识的光芒。因为只有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才能理解到世界的美丽。让我们继续探索,无畏未知,追求真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因为探索,就是生命的意义,就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对“探索”有了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以“探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一段生活经历,可以说明你的一次探索旅程,也可以发表你的看法。要求:①题目自拟,内容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②题材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照搬本卷内容,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地名。七年级语文期末独立作业答案一、语文文字运用(18分)1.(1)揽(2)懈(2分,各1分。有差错不给分)2.(1)B(2)A(2分,各1分。有差错不给分)3.A(2分。有差错不给分。A字形就像是一只手在洞穴里摸索,B、C是手里拿着弓箭和棍子)4.B(2分,选择正确2分,抄写1分。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分析,可知下联为“千钧国器访深空”最为合适。)5.(1)自缘身在最高层(2)一山放出一山拦(3)山重水复疑无路(4)柳暗花明又一村(5)怀才不遇的寂寥(6)将军百战死(7)会当凌绝顶(8)闲敲棋子落灯花(8分,各1分。有差错不给分)6.示例:陶渊明躬耕乡野间意图归隐山林的《饮酒》中(2分。意思符合即可)二、阅读(52分)(一)名著阅读(8分)7.示例一:运用景物描写,通过“灰冷的水”“惨白的高塔”等突出祥子的心理状态,想摆脱虎妞的纠缠,想逃避又逃避不了,看到平日里喜欢的景色都变得异常的凄凉,烘托了祥子悲苦无奈的心理。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水中的死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不想见到虎妞的厌恶心理。(4分。意思符合即可)8.示例一:我不认为尼摩船长是罪人和暴徒,相反我觉得他是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他救了教授一行人,没有让他们死在海洋中。他请求阿龙纳斯教授为伤势严重的部下治疗,面对水手的死,尼摩甚至情绪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并且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珊瑚王国的葬礼。这些无不体现着尼摩船长的善良和人情味。示例二:与暴徒无异。对殖民者的痛恨使他的情绪由愤世嫉俗转变成了时间也无法磨灭的深仇大恨,他领导船员击沉了一艘又一艘战舰,他亲手制造了一场大屠杀,并且亲眼看着爆炸的战舰和上面的受难者一点一点地沉到海底。这些地方让我感受到他变得冷漠、不近人情,是个不折不扣的残酷的复仇者形象。(4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二)现代文阅读(22分)读推文,感悟探索之要(13分)9.①遇狼偷袭②骆驼步子很慢③丢下骆驼(3分,各1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10.一,从探险家视角概括本文情节,“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表达了作者对探险家在极端恶劣环境下抛弃骆驼这一行为的理解。“甩脱”“征服”这些词语引发读者思考人类在探索自然中的取舍问题。二,从骆驼视角概括本文情节,骆驼“负伤”体现其忠心耿耿,而“死”体现其结局悲惨,表达了作者对骆驼重情重义的赞美以及对探险家忘恩负义的批判。此外,“竟”暗示了情节的出人意料,引起读者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5分,推荐版本1分,理由4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11.示例:两文都凸显探险环境的恶劣:《伟大的悲剧》中南极冰天雪地、低温、天气多变,食物、燃料匮乏,环境恶劣;《探险家与骆驼》中沙漠无边无垠、夜里冷、干旱、有狼出没,环境凶险。在探险过程中人物展现的人性截然不同:《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一行人拒绝放弃奥茨,体现其团结、热爱同伴;《探险家与骆驼》中探险家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走出沙漠抛弃了骆驼,成为了征服沙漠的第一人,可见人性的自私。两文联读,旨在让我们思考人在与极端环境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5分,环境和人性分析各2分,总结1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撰写实验报告,探索科学奥秘(9分)12.为了弄明白植物是靠哪个部位来看到光的。(2分。意思符合即可)13.植物的向光弯曲与光合作用是否有关系?(2分。意思符合即可)14.他们确证向光性是照射到植物幼苗茎尖的结果。(2分。意思符合即可)15.示例:我认为最关键的环节是达尔文父子在实验中发现弯曲总是发生在幼苗的同一部位——茎尖以下大约1英寸的地方。这一发现让他们提出了假设:草的“眼睛”长在幼苗茎尖,这个假设决定了实验的成功。(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三)古诗文阅读(22分)16.探索探索(2分。意思符合即可)17.(1)装饰、修饰(2)托着,接着(3)全,都(4)曾经(4分,各1分。有差错不给分)18.(1)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