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封泥,又称泥封、艺泥,是盖有古代玺印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作为古代缄封公文书信,物品以防私拆的信验物。秦代出土的封泥中有称“某守”或“某太守”的,如“九江守印”“即墨太守”(如图)等。这类封泥可用来研究秦代()A.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B.地方割据称雄的概况C.贵族政治体制的特征 D.地方职官体系的史实〖答案〗D〖解析〗根据秦代出土的封泥中有称“某守”或“某太守”的,如“九江守印”“即墨太守”(如图)等。可以看出,封泥与地方的军事事务有关,因此能够证明地方职官体系的史实,D项正确;材料与中央官职无关,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没有体现地方割据,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官僚政治的内容,排除C。2.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 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 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答案〗D〖解析〗北魏拓跋珪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祭祀黄帝庙,目的是通过文化认同确立北魏的正统地位,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教育的信息,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统治政策,排除C。3.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战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这一变化()A.客观上减弱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B.推动了雇佣关系的逐步普及和发展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D.促使均田制度渐趋瓦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并结合所学“首先除了分清楚府兵制和募兵制外,也不要把募兵制与征兵制混淆,征兵制是强制征召,募兵制主要依靠招募志愿者。在募兵制下,国家往往会设立军队招募机构,通过广告、宣传、福利和奖励等方式来吸引志愿者。募兵制减少了对农民的征调兵役”可得出,材料中的变化客观上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A项正确;雇佣关系产生于明代,排除B项;结合所学,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会导致军阀的形成,这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一个条件,但不能直接说是募兵制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另外唐代之后的宋、明等朝代也采用募兵制,却没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排除C项;均田制度渐趋瓦解是材料中变化的原因,不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4.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自序》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日《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这里顾炎武旨在()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B.宣传维护传统儒学C.批判封建君主制度 D.倡导务实求真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顾炎武读书时善于记录心得体会,重视修改和创新,并尊重古人的文化成果,这体现了顾炎武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精神,故D符合题意;材料只反映了顾炎武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未体现他对现实的不满、维护传统儒学、批判君主专制等信息,故排除ABC。5.下表为1871—1911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部分国家所占的比重(1871—1911,各期各国总计=100)情况。其中甲是()年份进口国甲乙丙丁1871—18730.534.7-0.21881—18833.723.8-0.21891—18934.520.4-0.61901—19038.515.9-0.81909—19117.116.54.23.5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俄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华的经济侵略开始较晚,20世纪20年代前,在对华贸易中不占主导地位,根据表格可知,美国为甲,A项正确;19世纪,英国凭借经济实力成为对华最大的贸易出口国,20世纪时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渐下降,其占比不断下降,乙是英国,排除B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丙在19世纪后半期对中国侵略不强,德国为丙,排除C项;俄国工业化水平较低,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始终有限,可以推断出丁为俄国,排除D项。故选A项。6.有学者对上海《申报》在1911年至1919年刊登的纺织类广告数景作了统计(如下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份类别1911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中资61920243623202420外资47912181861022A.上海已成为纺织业的中心 B.传统纺织业在新机遇下重新焕发生机C.民族资本已超过外国资本 D.纺织业发展得益于国内外形势变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1911年到1919年的中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的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政府政策支持等的影响,说明的是内外环境影响纺织业兴衰,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1911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上海已成为纺织业的中心、传统纺织业在新机遇下重新焕发生机的结论,故排除AB两项;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仍然是外国资本处于强势地位,故排除C项。7.下图为漫画家张乐平40年代后期创作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不如洋娃娃》。该漫画()A.讽刺抗战背景下恶性通货膨胀 B.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C.揭露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问题 D.批判洋货涌入冲击了民族工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漫画反映出40年代后期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崩溃,洋货涌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姓生存艰难(卖儿卖女),这些都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表现,B项正确;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同样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表现,排除C项;洋货涌入,也是国民党统治危机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8.新中国初期,很多国人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身份,或者作为剧团、体育代表团、贸易促进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员出访外国。通过非正式渠道,中国与70多个国家的人民政府建立联系。这一举动()A.推动了世界革命进程 B.彰显了外交的灵活性C.标志外交战略的转变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孤立中国政府,但是国人以不同身份或者社会组织的成员出访外国,以非正式的渠道与70多个国家的人民政府建立了联系,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较为灵活的外交,B项正确;国人通过非正式渠道出访,不是为了促成他国革命,排除A项;C项错在“标志”,排除C项;非正式渠道建立的联系只能增加沟通,不能直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9.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 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至今,我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反映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D项正确;律师队伍的壮大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发展,排除A项;律师队伍规模的扩大是依法治国国策有效实施的客观条件,不是依法治国实施的表现,排除B项;我国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的标志是八二宪法的制定而非律师队伍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10.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的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这说明当时()A.古埃及军事扩张影响广泛 B.古埃及与周边地区交往较为活跃C.对外战争传播了古埃及文明 D.古埃及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创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根据材料,古埃及与当时的叙利亚有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也出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东西,说明当时埃及与周边地区的交往比较活跃,B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埃及军事扩张,排除A项;古埃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不一定是通过战争,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文化的交流,看不出融合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11.1404年,意大利某学者在其著作《论贵族性格与青年人的文科学习》中将教学活动中的历史学、伦理学、诗学等定义为“文科”,称它们是“对一个自由人有价值的学科”,并将其解释为比制造物品的“技艺”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A.贵族阶层垄断教育权利 B.教育摆脱天主教会束缚C.新兴思潮影响人才培养 D.近代科技深化文艺复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04年(意大利)。材料中的“意大利某学者”将教学活动中的历史学、伦理学、诗学等定义为“文科”,并认为它们比制造物品的“技艺”更有价值,这反映出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即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而非单纯追求实用技艺。这种教育价值观与当时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密切相关,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兴思想对人才培养的培养,而不是贵族阶层对教育权利垄断,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了文科的重要性,并不能说明教育完全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排除B项;16—17世纪,近代科技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试图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提拉克、甘地等人还提出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使命。这些做法()A.揭开了印度抗英斗争的序幕 B.打击了本国的封建顽固势力C.增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 D.消除了英国殖民文化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印度。据题意可知,印度本土精英意图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目的在于借助传统文化推动民族独立;提出“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使命”则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独立运动。所以这些做法都增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C项正确;“揭开……序幕”的说法不正确,印度的抗英斗争开始于这些做法出现之前,排除A项;这些做法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是为了打击本国的封建顽固势力,排除B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3.一战结束后,对于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英、法、美三国的这一分歧()A.导致它们因分赃不均而矛盾加剧 B.源于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C.体现了一战后大国利益的博弈 D.反映了西方大国的均势外交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原因题和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和所学可知,一战后,法国希望削弱德国实力,维护自身安全,英国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维持其海上霸主地位,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希望实现欧洲之间的制衡,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一战后大国之间的博弈,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利益矛盾,非分赃不均,排除A项;英法美三国的分歧根源在于国家利益,非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与均势外交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占比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A.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显著 D.迫于战争实行余粮收集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苏联。根据材料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小商品经济比例增加,私人资本主义恢复,可知当时苏联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B项正确;当时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市场经济,排除A项;工业化是从1928年开始,排除C项;当时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15.从1952年起,美国政府年均投入600万美元用于海外图书馆项目,在亚非拉国家设立的图书馆中收藏着大量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图书、期刊、小册子等,这些图书馆免费向当地社会各阶层读者开放。美国此举意在()A.支持落后国家文化事业 B.转移冷战对抗的中心C.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D.应对政治多极化挑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初期,为了适应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抗的需要,美国启动了宣扬美国精神与价值观的海外图书馆项目,其主要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亚非拉中间地带,即争夺对外战略空间,C项正确;美国发展海外图书馆项目是出于与苏联冷战的需要,而非支持落后国家文化事业,排除A项;冷战对抗的中心在欧洲,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还未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给黄河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上黄河六次改道年表次数时间概况第一次公元前602年暴雨冲毁堤坝,河水从东北方向流经山东西北部,再进入河北,从沧州入渤海第二次公元11年新莽时期政局不稳,河决后王莽为防止河水北流冲灌家乡,刻意放任,造成河水肆意泛滥,从滨县、利津入渤海第三次公元1048年战乱频繁,黄河年久失修,在河南濮阳东岸决口,向北流入卫河河道,从天津入海第四次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掘开河堤,黄河自此分北流、南流入渤海、黄海第五次公元1494年右副都御史刘大夏筑太行堤以断北流,使黄河全河入淮第六次公元1855年河堤年久淤积增高,河床渐成地上悬河,遇洪水频发,防御不慎,即成决口,河水自利津入渤海——据岑仲勉《黄河变迁史》改编材料二我国人民为防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成效显著,史称“王景治河,千年无恙”。唐宋时期疏于治理,致使黄河在整个淮河流域频繁摆动。元代,贾鲁创造性地采用“疏、浚、堵”并举的方法在黄河主汛期开工治河,有效化解了黄河水灾、漕运安全、盐场安全等三大问题。明代,经刘大夏、潘季驯治理后黄河灾害大为减少。清代靳辅继承了潘季驯的治黄思想,通过疏浚河道、坚筑河堤等举措,使黄河全部归入正流,南北运河畅通无阻。——摘编自董永立、杨明《历代黄河及郑州段的治理概说》(1)指出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泛滥的原因。(2)探讨黄河治理的意义。〖答案〗(1)原因:地理因素:黄河上游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下游地质活动剧烈,使河床不断抬升导致黄河改道。历史因素:黄河流经地区人口众多,土地开垦过渡。战乱频繁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确立也带来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的人为破坏。历代虽然不断对黄河进行治理,但缺乏综合施策,不能根治黄河水患等。(2)意义:保护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成功的治理扩大了耕地面积,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地区分布。引发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变迁历代对黄河的治理积累了宝贵的治黄经验,为后世对黄河的治理提供了借鉴。黄河的有效治理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答出6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暴雨冲毁堤坝,河水从东北方向流经山东西北部,再进入河北,从沧州入渤海”和所学可知,黄河上游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下游地质活动剧烈,使河床不断抬升导致黄河改道;根据材料“新莽时期政局不稳,河决后王莽为防止河水北流冲灌家乡,刻意放任,造成河水肆意泛滥,从滨县、利津入渤海”和所学可知,黄河流经地区人口众多,土地开垦过渡;根据材料“战乱频繁,黄河年久失修”可知,战乱频繁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确立也带来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根据材料“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掘开河堤,黄河自此分北流、南流入渤海、黄海”和所学可知,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的人为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历代虽然不断对黄河进行治理,但缺乏综合施策,不能根治黄河水患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经刘大夏、潘季驯治理后黄河灾害大为减少。清代靳辅继承了潘季驯的治黄思想,通过疏浚河道、坚筑河堤等举措,使黄河全部归入正流,南北运河畅通无阻”和所学可知,可从保护黄河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地区分布、引发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变迁、积累宝贵的治黄经验及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文明等角度进行分析。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歌曲中的历史(1939年3月,塞克写下一组以生产与抗战为主题的诗,旋即被冼星海谱成《生产大合唱》的组曲之一《二月里来》)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月里来》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答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改变战略,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要战场。面对艰难处境,中共中央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力图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塞克和冼星海创作了歌曲《二月里来》。《二月里来》歌词质朴生动,旋律流畅婉转,描绘了陕北农民参加生产运动的场景,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对劳动的热爱。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民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体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民众对抗日民主政权的拥护。展现了全民族积极参与抗战的热情和人民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念,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和团结奋进的精神,充满了浓郁的爱国情怀。歌曲宣传了的抗日主张,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是领导革命战争的生动记录,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红歌。〖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题。时空是:1939年的中国。首先,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月里来》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其次,围绕歌曲内容进行分析阐述,根据材料“1939年3月,塞克写下一组以生产与抗战为主题的诗,旋即被冼星海谱成《生产大合唱》的组曲之一《二月里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中共如何领导军民抗日的,可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短文的撰写,如: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改变战略,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面对艰难处境,中共中央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力图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塞克和冼星海创作了歌曲《二月里来》。《二月里来》歌词质朴生动,旋律流畅婉转,描绘了陕北农民参加生产运动的场景,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对劳动的热爱。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民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体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民众对抗日民主政权的拥护。展现了全民族积极参与抗战的热情和人民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念,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和团结奋进的精神,充满了浓郁的爱国情怀。歌曲宣传了的抗日主张,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是领导革命战争的生动记录,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红歌。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3、1978、2008年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宏伟的篇章》对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读。〖答案〗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08年,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经历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城乡人口占比失衡,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1978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比重急剧上升。城镇人口比重增加,提升了城市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城市发展。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消费增长,刺激了市场活力。城镇人口增加还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多样性。同时,城镇人口比重增加也导致住房紧张、房价上涨、交通拥挤、入学就医困难、水资源不足、能源紧张等问题。(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相应)〖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1953、1978、2008年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可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08年,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经历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关于阐释可从经济体制转型和户籍制度改革、城市化进程的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对外开放的加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5、16世纪英国的儿童读物大多为礼节手册和训诫书,旨在用基督教教义教导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