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达标检测·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材料二: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着中国搞市场经济,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a】”:(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话集·美诺篇》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B.材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
)A.材料一、二都是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B.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的守旧闭塞。C.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D.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是(
)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C.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和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之间有因果联系。请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D
2.D
3.C
材料一开篇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
5.材料一提到,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陆游本诗颈联字面意思是诗人作草、分茶,悠闲快乐。但结合首联,诗人先感叹世态人情淡薄,再表达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由此可以推断,颈联隐藏的信息是,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聩,所以诗人闲极无聊,只能作草分茶消磨时光。首联抒情议论为因,颈联行为为果,一因一果,逻辑自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文本信息的能力。A.“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误。原文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B.“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错误。原文是“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C.“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错误。原文是“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错误。材料二提到的“美诺悖论”是从两个皆真的前提,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两个看似一个东西的前提说的不是一个概念。“自相矛盾”是指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只能一真一假。可见“美诺悖论”和“自相矛盾”不是一个推理过程。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论敌。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论敌。C.“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这是程颢对“博闻强识”的一种看法。这没有反驳“玩物丧志”的观点,不属于虚拟论敌。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是针对论点举出反例,属于虚拟论敌。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点明观点: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第二三段通过举《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例子论证“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接着又列举《祝福》的事例论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然后,通过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议论提纲来论证“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结尾“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阐明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意思是世态人情近年来淡薄如纱,自己为什么还客居在繁华的京城呢?这是诗人的议论抒情,表达了对世态人情淡薄的慨叹和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意思是自己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细品清茗,这是陆游的行为动作。根据首联的议论可以推断出,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聩,所以诗人闲极无聊,只能作草分茶消磨时光。悠闲的生活隐藏着陆游闲极无聊的心绪。(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文本一:孑孓李路平①开会始终是一件无聊的事情。②地点总是那间办公室,座位也是固定的。灰色的窗帘时而拉紧,时而打开,打开的时候,可以看见外面的一排老单元楼。房顶为了装饰,建有一些梁柱,横摆或斜靠在一起,贴着颜色不一的瓷砖。正对窗口的部分,远远看去,很像一张小人的脸,脸上的眼睛直愣愣地看向这里,好像很好奇会议的内容。办公室狭小,但总还是有点样子,除办公桌外,靠边摆着书橱,中间是茶几和简易沙发,几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像一家人,又全然是同事关系。茶几上有时候放着杂志或稿子,大多时候只有绿植。枯燥的办公生活,似乎只有绿色能够带来安慰。绿萝都带水,装水的玻璃瓶,就是平时喝完牛奶的瓶子,圆润小巧,很容易就冲洗干净。绿萝的根系不发达,透明的水里只有几根白色的根芽,其余的地方空空如也。③开会时看着对面人的脸,是最尴尬的。每个人都试图找到自己最舒适的动作,靠背,低头,看手机,假装记笔记,需要议论时,才会抬起头。但总有人的目光游移不定,在房间里的各个角落扫视着:轻风拂动的窗帘,桌上积蓄经年的灰尘,米色沙发的弧形把手,一小盒从未开封的普洱。④透明的瓶身被扫视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看见一个小黑点,在窗户反射过来的阳光前,曲着身子,一闪而过。细看起来,却不止一只,好几个黑点在清澈的水中无规律地浮沉。⑤会议还在继续,枯燥的内容令人意欲逃离。瓶中的黑点似乎不想错过这些高光时刻,被一双或无数双眼睛注视。没有一只愿随着微小的重力,渐渐沉至瓶底。每一只搅动成的凌乱弧线,都透露着与自然的对抗,它们把挣扎表现得如此明显,仿佛是一面微缩的极简生活史。⑥由于距离太远(更主要的原因是它们的身形太小),它们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外部特征,除了细瘦、黝黑。更像是被截断的蚯蚓,由于疼痛扭动着身子,想要摆脱敌手,摆脱死亡的命运。⑦但它们的扭动并非疼痛造成的。它们在掠取、追逐和吞噬着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硕大的瓶身犹如一个巨大的腹腔,它们悠游其中。充沛的水源就是营养丰富的汁液,这个亚热带的城市里的办公室,温暖适宜,无人搅扰,它们在寄宿的腹腔中生长,然后繁殖。⑧遵从生命蜕变的基因,不久之后,它们将从水里探出头来,然后舒展细小湿润的翅羽,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刻,从水面上一跃而起,变成一只令人生厌的蚊子。它们的嗡嗡声很容易让人确定它们的方位,双手一拍,或将电蚊拍轻轻挥舞过去,就让它们的一生急遽停止。⑨作为孑孓,它们看起来舒适安全,人畜无害,被水囚禁,水又被瓶身所囚禁。没有谁会刻意地注视瓶中透明的水,除非它已无法覆盖绿萝的根系,或因植物的死亡,造成水体的浑浊与恶臭。但它们仍然是隐秘的,很少有眼睛,会把眼前的所见当作看见,仿若有些记忆,会被脆弱的大脑悄悄过滤。它们隐身,或被当作某种无关紧要的未知的物种,或者是水中柔软的垃圾,因为水的流动而灵活曲直,看似拥有生命。⑩这双无聊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它们,在油漆的桌面反射过来的银色光线中,在圆形瓶身的放大下,它们犹如一些散落的音符,从水面沉落水底,又从水底轻轻泛起。伴随着会议令人昏昏欲睡的语音,它们赋予了这双眼睛超常的宁静。⑪耳畔安宁,目光潮湿,注视它们的人好像也沉入了瓶中。也许他就想潜入进去,用双手钳住它们,就像钳住一匹暴烈的海马,在另一个世界中搏斗与僵持。(选自《散文》2020年第7期)文本二:散文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表白的利器,也是代言倡议的神器;现代散文所表达的,是感性的世界,也是理性的世界;是抒情的世界,也是说理的世界。可以说,现代散文的世界正像现代生活一样广阔,从中可以接触到一整个的运用现代汉语表达的现代中国,包括其已知的和未知的部分,已充分揭示的和有待挖掘的部分,已经成就的和有待建构的部分……所有这些,正像我们注视、思考和想象中的“现代中国”本身一样,令人着迷。总之,与在中小学阶段习得的或一般社会印象可能有别的是,现代散文绝不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文章,而是现代中国人生命记忆和生命扩张的产物,也是现代中国的壮阔历史和未来画卷的铺展,注视和打开它,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注视和打开我们自身。(摘编自张业松《何谓“中国现代散文”》)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②段和第③段的环境描写,对办公室周围环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渲染了开会者内心的空虚和无聊。B.文本一的抒写聚焦于“它们”,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在体察外在世界,也是在观照内心世界。C.文本一恰如文本二所说的,“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表白的利器,也是代言倡议的神器”。D.文本一借对孑孓的描写感悟,形成一种“纳须弥于芥子”的风格,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以“无聊的事情”开头,在文中结尾处又写到“无聊的眼睛”,前后照应,足以显见抒情主人公在职场生活中的不得志。B.文本一第⑨段以隐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描写孑孓被囚禁于瓶身的水所囚禁,借此表现受困的生活。C.文本一写孑孓成熟后的生命“令人生厌”,且容易在人类的打击下“就让它们的一生急遽停止”,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感。D.文本二着意于对“中国现代散文”的探讨,作为学术文章的结束段落,以比较整齐的句式营造出一种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8.“孑孓”这一形象富含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本二提到,现代散文是现代中国人生命记忆和生命扩张的产物,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
7.D
①孑孓是绿萝瓶中的微小生物;②孑孓是受困于瓶中的努力挣扎以求得蜕变的生命个体;③孑孓是现代社会不得自由的上班族的隐喻和象征。
①文本一中的“生命记忆”体现在作者关注到少为人察觉的孑孓,观照生命,记录生命,展现出对生命的感知、思考和抒写;②文本一更深入地思考,通过内心独白表达出对受困的个体生命找寻出口,寻求突破,实现超越的挣扎和努力,体现出“生命扩张”;③文本一促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到当下的生活,从而拓展生命空间,提升生命的境界。【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文本一恰如文本二所说的“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表白的利器”,但是并没表现出“也是代言倡议的神器”。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足以显见抒情主人公在职场生活中的不得志”,曲解文意。文章只是借助开会的无聊表现了上班族的无聊和不得自由。B.没有“夸张”的手法。瓶中的孑孓暗喻、象征某种受困的人生,“囚禁”是拟人。但此段没有运用“夸张”手法。C.“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感”言过其实,本文此处对孑孓生命脆弱易逝的描写并未“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感”,而是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观照与忧虑。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透明的瓶身被扫视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看见一个小黑点,在窗户反射过来的阳光前,曲着身子,一闪而过。细看起来,却不止一只,好几个黑点在清澈的水中无规律地浮沉”,孑孓是绿萝瓶中的微小生物;“没有一只愿随着微小的重力,渐渐沉至瓶底。每一只搅动成的凌乱弧线,都透露着与自然的对抗,它们把挣扎表现得如此明显,仿佛是一面微缩的极简生活史”“它们在掠取、追逐和吞噬着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然后繁殖”“遵从生命蜕变的基因,不久之后,它们将从水里探出头来,然后舒展细小湿润的翅羽,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刻,从水面上一跃而起,变成一只令人生厌的蚊子”“作为孑孓,它们看起来舒适安全,人畜无害,被水囚禁,水又被瓶身所囚禁”,孑孓是受困于瓶中的努力挣扎以求得蜕变的生命个体;文章通过描写上班族开会时注意带了绿萝瓶中的孑孓,从而观察它,描写它,思考它的人生。被囚禁于瓶中不得自由,为了生存拼命挣扎,孑孓是现代社会不得自由的上班族的隐喻和象征。9.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抓住“生命记忆”和“生命扩张”来分析文本一的内容。文本一中描写作者观察到了绿萝瓶中的孑孓,描写它的生命状态,“透明的瓶身被扫视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看见一个小黑点,在窗户反射过来的阳光前,曲着身子,一闪而过。细看起来,却不止一只,好几个黑点在清澈的水中无规律地浮沉”“没有一只愿随着微小的重力,渐渐沉至瓶底。每一只搅动成的凌乱弧线,都透露着与自然的对抗,它们把挣扎表现得如此明显,仿佛是一面微缩的极简生活史”“它们在掠取、追逐和吞噬着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然后繁殖”,作者观察细致,把孑孓当做一种生命,看它们浮沉、挣扎、掠取、追逐和吞噬,思考它们的繁殖,最后蜕变成一只蚊子。因此文本一中的“生命记忆”体现在作者关注到少为人察觉的孑孓,观照生命,记录生命,展现出对生命的感知、思考和抒写;文本一作者思考孑孓的生命状态,“作为孑孓,它们看起来舒适安全,人畜无害,被水囚禁,水又被瓶身所囚禁”“没有一只愿随着微小的重力,渐渐沉至瓶底。每一只搅动成的凌乱弧线,都透露着与自然的对抗,它们把挣扎表现得如此明显,仿佛是一面微缩的极简生活史”“不久之后,它们将从水里探出头来,然后舒展细小湿润的翅羽,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刻,从水面上一跃而起,变成一只令人生厌的蚊子”,孑孓被囚禁在瓶中,但它们不断挣扎,与自然对抗,努力成长,最后突破瓶子而蜕变。作者对孑孓的生存更深入地思考,通过内心独白表达出对受困的个体生命找寻出口,寻求突破,实现超越的挣扎和努力,体现出“生命扩张”;文本一写孑孓好不容易突破囚禁,蜕变而出,但“它们的嗡嗡声很容易让人确定它们的方位,双手一拍,或将电蚊拍轻轻挥舞过去,就让它们的一生急遽停止”。渺小的孑孓仿佛是很多人生的缩影,为了生存不得不被囚禁在小小的会议室,听昏昏欲睡的报告。这样的生存状态促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到当下的生活,想做出反抗和改变,“也许他就想潜入进去,用双手钳住它们,就像钳住一匹暴烈的海马,在另一个世界中搏斗与僵持”,从而拓展生命空间,提升生命的境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孔融荐祢衡,以为“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志怀霜雪,疾恶若仇,任座、史鱼,殆无以过,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衡素相轻疾,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因召之击鼓,裸身辱之。融为见操,说其狂疾,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宴,衡乃坐于营门,言语悖逆,操怒,送与刘表。衡为融所荐,东坡谓融视操,特鬼蜮之雄,其势决不两立。非融诛操,则操害融。而衡平生惟善融及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融、修皆死于操手,衡无由得全。汉史言其尚气刚傲,矫时慢物,此盖不知其鄙贱曹操,故陷身危机,所谓语言狂悖者,必诵斥其有僭篡之志耳。刘表复不能容,以与黄祖。观其所著《鹦鹉赋》,专以自况,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又云:“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又云:“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以崄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又云:“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卒章云:“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以忘初。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予每三复其文,而悲伤之。李太白诗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石,句句欲飞鸣。挚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此论最为精当也。(选自洪迈《容斋随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B.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C.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D.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得自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B.六翮,本指鸟两翼中的正羽,在文中以部分代整体,指代鹦鹉的翅膀。C.“虽奋迅其焉如”与“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D.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认为祢衡既才华横溢,又光明磊落,志向高洁,疾恶如仇,实属难得的人才,所以孔融才向曹操称赞并举荐他。B.虽然曹操召见了祢衡,但祢衡对曹操的厌恶导致他们两人不可能融洽相处,所以最终曹操将祢衡送给了刘表。C.据汉代史书记载,祢衡虽然崇尚气节,为人刚直,但言语狂放不羁,有篡夺大权的野心,所以刘表也容不下他。D.《鹦鹉赋》中祢衡借鹦鹉自况,他感叹自己的爵禄命运的衰微薄弱,即便艰难险阻也仍会不忘初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操欲见之,衡素相轻疾,不肯往,而数有恣言。(2)衡为融所荐,东坡谓融视操,特鬼蜮之雄,其势决不两立。14.作者认为李白的诗句评论祢衡非常恰当,那么李白是从哪些视角对祢衡进行评价的?请分条列举。【答案】10.D
11.C
12.C
13.(1)曹操打算召见祢衡,祢衡平常就轻视厌恶曹操,不肯前往,而且几次说不恭敬的话。(2)祢衡被孔融举荐,苏东坡认为孔融视曹操只不过是鬼蜮之英雄,他们两人势不两立。
14.①从曹操的视角,曹操统治天下,所以祢衡在他眼中是极其渺小的。②从黄祖的视角,黄祖因为杀掉祢衡,落得千古骂名。③从祢衡的文学造诣的角度,他以《鹦鹉赋》技压群雄。④从李白情感态度的视角,李白为祢衡的悲剧感到悲伤。(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比如说:“在高山峻岭中嬉戏游玩,在幽林深山中栖息停留。飞行时不盲目集结,翱翔时一定会选择树林。虽然都是用羽毛飞翔,可本来就有着不同的智慧和相异的心性。它有资格与凤凰媲美,怎么能拿它与其他的鸟儿比较德行?”“嬉游高峻”“栖峙幽深”句式一致,“飞不妄集”“翔必择林”句式一致,应分别单独成句,因此“飞”前断开,排除AC;“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句式一致,应分别单独成句,因此“配”前断开,排除B。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谢,谢罪,句意:现在请求能够亲自谢罪;谢,谢罪,句意: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B.正确。C.如,到,往,句意:即使想要奋力疾飞又能到哪里去呢;如,与“何”构成固定词组,把(对)……怎么样(怎么办),句意: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两个字含义不同,错误。D.正确。故选C。12.本题考查学说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C.“有篡夺大权的野心”错误,从文中“所谓语言狂悖者,必诵斥其有僭篡之志耳”看,言语狂放不羁的人会被认为有篡夺大权的野心,文中只提到祢衡的愤世嫉俗,并没有提到他有篡夺大权的野心。故选C。13.本题考查学说翻译句子的能力。(1)“素”,向来;“相”,偏指一方,代曹操;“轻疾”,轻视厌恶;“恣言”,不恭敬的话。(2)“为所”,表示被动;“特”,只是;“其”,他们。14.本题考查学说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学说分析李白的评价之语是从哪些视角对祢衡进行评价的?这就需要根据评价的言论分析其分别指向的对象,然后概括信息。由“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可知,本句从从曹操的视角,说曹操统治天下,所以祢衡在他眼中是极其渺小的,犹如一只蚂蚁。由“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可知,本句从黄祖的视角,指出黄祖因为杀掉祢衡,落得千古骂名。由“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石,句句欲飞鸣”可知,本句从祢衡的文学造诣的角度,写出祢衡才华横溢,以《鹦鹉赋》技压群雄。由“挚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可知,本句从李白情感态度的视角,李白为祢衡的悲剧感到悲伤。参考译文:孔融(向曹操)举荐祢衡,认为他“品质光明磊落,英才超绝,志怀像白雪一样纯洁,疾恶如仇,任座、史鱼的才能大概也超不过他,像祢衡这样的人,(实在)不可多得”。这样几次在曹操面前称赞祢衡。曹操打算召见祢衡,祢衡平常就轻视厌恶曹操,不肯前往,而且几次说不恭敬的话。曹操心怀愤怒,就召他敲鼓,并用赤身裸体来污辱他。孔融因为这事又拜见曹操,说祢衡有疯狂的病,现在请求能够亲自谢罪。曹操高兴了,命令守门人有客人来了就让进,用上等宴席招待,祢衡来后就在营门口坐下,说话很不礼貌,曹操大怒,把祢衡送给了刘表。祢衡被孔融举荐,苏东坡认为孔融视曹操只不过是鬼蜮之英雄,他们两人势不两立。不是孔融杀掉曹操,就是曹操杀害孔融。祢衡平生只与孔融和杨修交好,常常称赞说:“我的大儿子是孔融,小儿子是杨修。”孔融、杨修都是死在曹操的手中,祢衡没有办法保全他们。汉代史书上说祢衡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不满现实,轻侮他人,这大概是不清楚他看不起曹操,所以才身陷危机,说话狂放不羁的人,一定会被斥责有篡夺大权的野心罢了。刘表也容不下祢衡,把他给了黄祖。阅读祢衡写的《鹦鹉赋》,(看来是)专门写自己的,一篇赋里,多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比如说:“在高山峻岭中嬉戏游玩,在幽林深山中栖息停留。飞行时不盲目集结,翱翔时一定会选择树林。虽然都是用羽毛飞翔,可本来就有着不同的智慧和相异的心性。它有资格与凤凰媲美,怎么能拿它与其他的鸟儿比较德行?”又说:“即便是贤哲遭逢患难,也难免依附他人而栖游于外。何况禽鸟之类的卑微事物,怎能不驯服它来安然处世。”又说:“可叹自身那爵禄命运有多么衰微薄弱,为什么会遇到这么艰险的境地?难道是因为言语失当而引来祸灾,抑或是处事不周密而招致的危害。”又说:“回头看到翅膀已经残毁,即使想要奋力疾飞又能到哪里去呢?心怀回归的愿望却难以达成,只能躲在角落里怨恨哭泣。”文章结尾时又说:“暂且竭尽心力做好所干的事业,怎么敢违背恩惠而忘记初心。只有等待用死来报答恩德,甘愿用陋贱微薄的身躯来报效您。”我常常反复吟诵这些文字,并且为之悲伤。李白的诗说:“魏武帝治理的是整个天下,在他眼里,祢衡只是一只蚂蚁。黄祖则是一个气量窄、见识短的小人,因杀掉祢衡遭到千古的骂名。祢衡曾在吴江即席写作《鹦鹉赋》,落笔便压倒在座的群雄。字字铿锵如金石,句句飞动似云龙。不幸这只孤凤竟死在恶鹰的血爪下,这一千古悲剧使我伤情!”李白在这里对祢衡的论述最是精当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述怀(节选)①魏征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②。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注]①这首诗创作于魏征投奔唐朝之后,准备出关去山东招降瓦岗军残部之前,所以此诗又名《出关》。②九逝魂,这里指旅途遥远而艰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准备出关去山东之前,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虚写,想象出了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B.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他要报其知遇之恩,故面对荒凉的沿途景象和艰辛的旅途,诗人并不感到担心害怕。C.九、十两句想象出关后的行为:诗人借此表达要像季布那样,一诺千金;像侯嬴那样践言而舍生。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景物描写意境雄浑,情感抒发悲壮而不消沉。16.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简要分析。【答案】15.B
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郁纡……”等二句,从视觉写因为山路萦回,崎岖不平,所以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古木……”等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来渲染旅途的荒凉凄楚。这四句形象地暗示出完成使命的艰难和诗人心情的沉重。②直接抒情。中间四句诗人表示,虽然此去一路荒凉冷落的景象令人凄伤,旅途遥远而艰险,令人心惊,他也害怕路途的艰险,但他更感恩朝廷对他的恩遇。③用典抒情。九、十两句中,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重视信义、不图功名的思想感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故面对荒凉的沿途景象和艰辛的旅途,诗人并不感到担心害怕”错。“既伤”二句既表现作者不但知道前途的艰险,也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手法、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四句,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艰险景况。“郁纡”等二句,从视觉写因为山路萦回,崎岖不平,行迹在群山中放眼望去,那些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反衬出作者心情因任务艰巨,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古木”等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来渲染旅途的荒凉凄楚。这四句形象地描写了古老的丛林里寒鸟悲啼,深山夜间猿猴哀鸣,构成了一幅荒无人烟的凄凉图景,战乱留给人民的是一片凄凉。诗人把复杂的心情,都融汇到生动的旅途景物描写中,做到意境两浑,情景交融,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艰难和诗人心情的沉重。(2)直接抒情中间“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四句,既有对出关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既伤”二句既表现作者不但知道前途的艰险,个人也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伤千里目”是说远望心里伤感的意思。“岂不”二句的自问自答,显示出诗人胸襟的坦荡,更突现了他重意气、报唐王的知遇之恩。(3)用典抒情“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两句中,季布、侯赢都是一诺千金的人物。用典抒情,以季布、侯赢自比,表达了自己既然请缨就决不负使命的决心。“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明了作者重视信义,有恩必报,不图功名的思想。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____________”,并不是韩愈所说的老师。(2)《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既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________”。(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音响效果,说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消融。【答案】(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3)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受”,因”受“是个通假字,通”授“,故考生极易写错,”鳝“字考生也容易写错,考生没有见过鳝鱼,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蟮“,这是一个很深的陷阱。此外,考生容易漏掉一些句中和句尾的语气词,如:也、者、之,考生在平时背诵时力求精准,不然考试时就会由于粗心大意失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壳成18~20题。文化浮躁的突出表现,就是整个社会都急于求成:普通人期待一夜成名,渴望一夜暴富;地方管理动辄宏观战略,贪大求洋,不再扎实肯干、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科研人员不肯再刻苦钻研____________;(
)甚至一些社会决策也只顾眼前利益,忽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耐不住寂寞,守不住自我,静不下心来,____________、心浮气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在这种文化浮躁的氛围中,文化生活似乎越来越与真、善、美渐行渐远。抑制文化浮躁,无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让每个人沉下心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唯有如此,全社会才会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凝聚共识,更加从容与自信地走向未来。而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____________。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壁如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已成为家长越来越多培养孩子成才成长的新选择。传播传统文化的内容创业也开始出现莲勃发展的势头,传统文化衍生品也正在获得市场关注……如果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反过来产业发展又可以为节目创作提供新鲜的内容,两者____________,将成为文化类节目很有价值的外延意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是(
)A.兢兢业业
急公近义
恰如其分
相辅相成B.谨小慎微
急功近利
恰如其分
相反相成C.兢兢业业
急功近利
适逢其会
相辅相成D.谨小慎微
急公近义
适逢其会
相反相成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企业经营者也不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B.企业经营者不再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C.不再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的企业经营者D.企业经营者不愿意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譬如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已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新选择B.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譬如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己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培养孩子成才成长的新选择C.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譬如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已成为家长越来越多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新选择D.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譬如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已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新选择【答案】18.C
19.B
20.A【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谨小慎微: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语境中有“刻苦钻研”的提示,故应选择“兢兢业业”。第二空,急公近义:热心公益,爱帮助人。褒义词。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贬义词。语境中,“心浮气躁”“守不住自我”显然是贬义词,故与之搭配的应选择“急功近利”。第三空,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适逢其会:恰巧碰到那个时机。语境指《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播出正好遇到了发扬民族文化的好时机,故应选择“适逢其会”。第四空,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相反相成: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语境中“文化类节目”与“产业发展”不是相反的关系,应选择“相辅相成”。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由上文“地方管理动辄宏观战略,贪大求洋,不再扎实肯干……”“科研人员不肯再刻苦钻研”可以判断此处的句式应是“……不再……”,据此排除ACD。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壁如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已成为家长越来越多培养孩子成才成长的新选择”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并列不当。“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壁如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不是并列关系,顿号改为逗号。②成分残缺。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之前加上“在”,排除D。③语序不当。“越来越多”应调到“家长”之前;“成才”“成长”互调。排除BC。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程。①不久前,中国广告协会实施并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②将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网络直播营销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③直播营销某种意义上是信任营销,④呵护信任至关重要。⑤在很多直播营销中,之所以出现“秒光”现象的原因,⑥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⑦而这种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⑧是长期培训的结果。【答案】①语序不当,改为“发布并实施”;②不合逻辑,去掉“将”;⑤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⑧搭配不当,“培训”改为“培育”或“培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①语序不当,“实施并发布”语序不当,应改为“发布并实施”;②不合逻辑,前文为“不久前……发布并实施……”,此句却说“将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网络直播营销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不符合逻辑,应该删去“将”;⑤句式杂糅,“之所以出现‘秒光’现象的原因”句式杂糅,结合后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删去“的原因”;⑧搭配不当,“信任的建立”不是“长期培训的结果”的结果,而是“长期培育(培养)的结果”,将“培训”改为“培育”或“培养”。22.高考成绩揭晓,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甲说:“生物工程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乙说:“我报的是国防类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军官的梦。”丙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谁知道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丁说:“我报的都是企业管理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以上四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来并予以修改。①②【答案】①乙报了国防类专业不一定被录取;即使被录取了,将来也不一定能当军官。②丁没有被企业管理类专业录取还有其他选择,并非没有前途了。【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表达之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给的语段,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题目中所给乙同学的话推理错误。首先报了医学专业有被录取与不被录取两种可能;其次,即使被录取将来有也不一定当军官,也就不一定“实现我当军官的梦”。所以“就一定能”表述绝对。丁同学,“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推断存在的问题为“要是……就”,“没被录”“没有前途了”不是必然关系,没有被财经专业录取还有其他选择,并非没有前途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老师问:“有个人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有的同学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学顿悟……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请以“舍与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23.【答案】参考范文:舍得之间,让智慧之花绽放“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我们选择了坚持,便会一步步迈向成功的顶峰。相对于此,还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