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嫦娥五号此次太空之旅穿过了太阳系 B.月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天然卫星C.月球发光因为反射太阳光 D.嫦娥五号着陆器是人造天体2.关于月球环境特征推测正确的是()A.月球上夜晚能够看到更多“眨眼睛”的恒星 B.五星红旗在月球上迎风飘扬C.月球上的岩石成分与地球岩石成分相同 D.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答案】1.C2.D【解析】【分析】【1题详解】嫦娥五号此次太空之旅没有穿越太阳系,A错误;月球是绕地球运行的天然卫星,B错误;月球发光是因为反射太阳光,C正确;嫦娥五号着陆器不是天体,D错误。所以选C。【2题详解】在地面上看星星时会眨眼,是因为地球大气层的缘故,月球没有大气,所以不会有星星眨眼睛以及风的现象,A、B错误;月球上的岩石成分与地球岩石成分不同,C错误;月球没有大气,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天体系统以及月球的相关知识。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到15张类似“蘑菇”的照片,下图为火星“蘑菇”照片,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项目地球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1.4962.279赤道半径(km)63783395公转周期1年1.9年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24时37分质量(地球为1)10.11体积(地球为1)10.15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23°26′23°59′3.科学界大多认为图中白色球状物不是火星土壤生长出的“蘑菇”,其主要依据是火星()A.无大气层 B.表面光照太强C.无液态水 D.表面温度太高4.易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的是()A.太阳活动 B.火山活动C.太阳辐射 D.臭氧层空洞【答案】3.C4.A【解析】【分析】【3题详解】据科学家探索研究,火星有稀薄大气层,A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光照太强说法错误,B错误;据科学家研究,火星上无液态水存在,因此不会有“蘑菇”,C正确;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应该比地球低,D错误。故选C。【4题详解】太阳活动的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A正确;火山活动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不会干扰宇宙空间信号的传输,B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热量,不会干扰信号传播,C错误;臭氧层空洞指臭氧层变薄的现象,不会干扰信号传播,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大气;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据此完成下面题。5.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C.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6.“天问一号”升空时,导致南极地区上空出现绚丽极光的太阳活动是()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答案】5.A6.D【解析】【5题详解】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要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如果该物质位于依附于地球,则不是天体。火星探测器发射前位于地面,不属于天体;发射后飞向火星,位于宇宙太空中,属于(人造)天体。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太阳风是脱离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当到达地球时,会受地球磁场影响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太阳风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D正确;黑子、耀斑和日珥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不会来到地球上空,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目前人类在火星的探索还没有找到生命存在的证据。与火星相比,地球上生命繁盛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光照稳定 B.表层有充沛的液态水 C.宇宙环境安全 D.公转轨道的近圆性【答案】B【解析】【详解】目前的火星还没有发现液态水,而地球表面水的面积占大多数,而且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B正确;火星和地球同为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具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AC错误;公转轨道的近圆性不是影响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8.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答案】A【解析】【详解】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在地壳之下。结合材料中“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壳较厚,“钻井深8588米”,因此该钻井未穿透地壳,A对D错。莫霍面约在地表下33千米处,B错;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度约为60-120千米,C错。故本题选择A。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我国首次在寒武系地层取得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开辟了页岩气规模增储新阵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形成寒武系地层页岩时期的植物类型是()A.海生藻类 B.陆生蕨类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0.推测页岩气埋藏于()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答案】9.A10.A【解析】【9题详解】寒武纪时的植被为藻类,陆生蕨类在志留纪之后才能出现。裸子植物在中生代,被子植物在新生代,A正确,BCD错,选A。【10题详解】页岩气存于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地壳的组成物质为岩石,A正确;目前人类还不能对地幔及地核景象能源勘探开发,BCD错误。故选A。【点睛】早古生代为藻类时代,晚古生代为蕨类时代,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波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①地壳+地幔②外核③内核C.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核 D.①地壳+上地幔②下地幔③地核12.关于甲、乙地震波说法,正确的是()A.甲波传播速度慢,为横波 B.乙波在X界面消失,为纵波C.甲波在各圈层都能传播,为纵波 D.乙波只在①圈层传播,为纵波【答案】11B12.C【解析】【分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深度,越往右越深,左边纵坐标表示速度,越往上速度越快,甲地震波速度比乙地震波速度快,所以,甲为纵波,乙为横波。X界面大约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以判断X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莫霍界面至地面为地壳,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为地幔,则①表示地壳和地幔,古登堡界面之下为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内核位于地心,则②为外核,③为内核,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12题详解】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深度,越往右越深,左边纵坐标表示速度,越往上速度越快,甲地震波速度比乙地震波速度快,所以,甲为纵波,乙为横波,A错;X界面大约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在古登堡界面,乙波完全消失,乙波为横波,B错;甲为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在各圈层都能传播,C正确;乙波只在①圈层传播,为横波,D错。故本题选C。【点睛】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的改变而变化。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时正值九寨沟的旅游旺季,景区内的游客较多,但由于地震是在夜间发生的,九寨沟处于关闭状态,游客主要集中在景区外酒店区域,故地震对游客造成的影响不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3.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物质 D.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经过物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变14.地震波中的横波会引起地面左右摇晃,纵波会引起地面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地震波的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B正确,C错;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A错;不论是纵波和横波,其传播速度都因介质不同而有差异,D错。故选B。【1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因此当地震发生后,从纵波传来感受到地震发生,到横波传来、破坏建筑物之间的时间差,为最佳逃生时间,A正确;而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建筑物的抗震系数都不是“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2019年7月10日出现了土星冲日现象。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天体是A.水星 B.火星C.木星 D.海王星16.土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A.方向相同 B.轨道近圆C.轨道共面 D.安全稳定【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因为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所以出现冲日现象的应为地外行星。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火星、木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水星为地内行星,不会出现冲日现象。故A项正确。【16题详解】因土星和地球都有自己公转轨道,土星冲日时太阳、地球和土星处在同一直线,所以只有二者公转轨道在同一平面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性较大,与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及宇宙环境安全性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一座火山爆发,喷发的灰烬直冲约6096米的高空,甚至可能达7315米,引发航飞警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18.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答案】17.C18.B【解析】【1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为岩石圈,AB错误;生物圈占据了岩石圈的上部,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正确;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大气圈是由大气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误;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C表述不严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地球内部圈层之间也具有联系,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大气圈,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近地面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物组成,其主要成分是N、O,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圈,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由气态水、固态水和液态水组成,根据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并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3)生物圈,是渗透于其他圈层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其中生物是这里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20.乙地质年代末期()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答案】19.B20.A【解析】【19题详解】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结合地球历史演化过程分析,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可知为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可知为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读图分析,乙为古生代,末期进入裸子植物时期,藏类植物明显衰退,A正确;恐龙灭绝是在甲中生代末期,B错误;该时期没有出现被子植物,不符合题意,C错误;爬行动物盛行是在甲中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A。【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据新疆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预报,2019年10月以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左图为太阳日面图,右图为光伏发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A.太阳内部圈层 B.色球层C.日冕层 D.光球层22.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原因是()A.新疆地处低纬,太阳辐射强B.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C.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D.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答案】21.D22.B【解析】【分析】【21题详解】由材料“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可知,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会出现在日面上,而根据所学可知,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光球层,而非色球层或日冕层,D正确,BC错。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而非太阳内部,A错。故选D。【22题详解】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少云,日照强烈;且纬度较高,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故其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发电,B项正确。新疆处于中纬度地区,A项错误。新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相对较高,但海拔很高表述不当,空气并非很稀薄,C项错误。新疆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盆地内部地势开阔平坦,盆地内部并非封闭,热量不易散失表述不恰当(但吐鲁番盆地等小型盆地以及一些狭窄的谷地符合热量不易散失的特点),且热量不易散失的结果是气温较高,与适合发展光伏发电站关联系不强,排除D。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太阳风等,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温度相对于光球层其他地区较低,从而亮度较暗的黑斑点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某些区域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太阳风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图示意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据此完成下题。23.若界面为地球内部圈层界面—古登堡面,则()A.甲—地壳乙—地幔 B.甲—地幔乙—地核C.界面横波速度加快 D.乙层具有固态特征2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波速变化 B.地下温度的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组成的变化25.若甲为太阳外部圈层—色球层,则发生在乙层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答案】23.B24.A25.A【解析】【23题详解】古登堡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读图分析,若界面为地球内部圈层界面—古登堡面,则甲为地幔,乙为地核,A错误、B正确;在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C错误;乙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横波不能传播,具有液态特征,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在地下33千米的地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猛然加快,这表明这里的物质密度很大,物质成分也与地球表面不同。地球内部这个深度,就被称为“莫霍面”。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分界面。因此,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波速变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太阳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因此若甲为太阳外部圈层---色球层,则乙层为光球层,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二、综合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km的太阳能路灯街道。材料二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2)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答案】(1)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太阳辐射的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可知,总体来看,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不均,大致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100多千卡/平方厘米到200多千卡/平方厘米);具体来看,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2)读图可知,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海拔、天气、日照时长、大气洁净程度等方面分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工业发达,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3)利用太阳能热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海水淡化、盐业生产、温室大棚、衣物晾晒;利用太阳能发电:航天科技、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信号灯、太阳能广告牌、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风扇、太阳能玩具;还有植物的光合作用。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2)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3)请列举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答案】(1)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为材料,主要涉及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辐射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判断,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地区;并且年太阳总辐射量大致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增加的趋势。【小问2详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昼长等。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萨的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于重庆,主要是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大气中的尘埃物质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拉萨以晴朗天气为主,年太阳日照射时数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导致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所以导致重庆的天气阴雨天、雾天较多,年日照时数较少;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综上分析,所以拉萨的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于重庆。【小问3详解】根据生活常识回答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就可以,诸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卫星等。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左图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右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_______和_______;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_______适中,所以_______适宜。(2)下图中太阳大气层②是_______层,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_______;③是_______层,地球上与该层太阳活动有关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3)地球作为特殊的星球,形成生命的外部条件有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1)①.地球②.火星③.距离④.温度(温度和光照)(2)①.色球②.耀斑/日珥③.日冕④.极光(3)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太阳结构示意图、地球部分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宜居带位置、太阳大气层次与太阳活动、形成生命的外部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温度(温度和光照)适宜。【小问2详解】太阳大气由里及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右图中太阳大气层②是由内向外的第二层色球层,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耀斑或日珥;③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日冕层,该层大气向外抛出带电粒子到达地球附近,地球磁场迫使其中一部分沿着磁场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当他们进入极地的高层大气(>80km)时,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并激发,能量释放产生的光芒形成围绕着磁极的大圆圈,即极光现象。【小问3详解】地球作为特殊的星球,形成生命的外部条件有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获得太阳稳定的光照的稳定的宇宙环境。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下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1)图1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态。(3)图2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读图可知,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4)地球约38.5亿年前开始出现生命,简述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答案】(1)图中“岩石圈”错误,应改为“地壳”(2)①.横波突然消失②.液态(或熔融)(3)①.古生代②.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4)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质量体积适中,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有液态水。【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理小组成果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演化历史,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圈层划分、地震波特征、地质年代划分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圈层及地质年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莫霍界面是划分地壳和地幔的不连续面,岩石圈是软流层顶部到地表的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小问2详解】古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