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鉴赏(原卷版+解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_第1页
文言文阅读鉴赏(原卷版+解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_第2页
文言文阅读鉴赏(原卷版+解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_第3页
文言文阅读鉴赏(原卷版+解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_第4页
文言文阅读鉴赏(原卷版+解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鉴赏+专项练习(原卷版)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一般会考到实词、虚词、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实词解释技法一: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语境推断理解。以“乃募能使者”中的“使”为例,此句除“使”字外,可翻译为“于是招募能够……的人”,再结合上文“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汉朝正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据此可推断出“使”是“出使”的意思。技法二:课内迁移法首先,回忆课内学过的句中加点词的义项;其次,将其一一代入句中进行验证,看哪一个义项符合句意和语境。以“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中的“去”为例,课内《岳阳楼记》中“则有去国怀乡”的“去”意思为“离开”,将该意思代入句中,符合语境。据此可推断出“去”是“离开”的意思。技法三:联想相关成语、词语的本义,推断词义“吾始困时”的“困”,借助“济困扶危”来联想,可推断出“困”是“贫困”的意思。技法四:根据句式结构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很多分句结构一致的复句,对应位置的字(词)义常常是相同或相反的。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中“急湍”与“猛浪”相对,“箭”与“奔”相对,“箭”是“弓箭”的意思,名词,那么“奔”也是名词,据此可推断出“奔”为“飞奔的马”之意)。虚词解释技法一:代入检验法中考对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较为熟知的句子,所以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进行检验,就可以判断出其与课外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技法二: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四组句子,让同学们判断每组两个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可以将两个句子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及用法代入另一句中来理解,看句意是否通顺,如果通顺,那两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不通顺,就不一样。句子翻译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然后断句。初次读句,应先理解句子的大意,然后给句子划分节奏。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关键词”。作答前,先把重点的实词、虚词圈出来,然后逐个翻译,做到句中的每一个词都能与其解释一一对应。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常见文言文句式,详见下面“课内文言文典型句式集锦”。文意理解考向一、人物形象概括答题规范: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然后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是一个……的人,他做了……,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作答人物形象概括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如《刘宣苦读成才》,从标题就可看出写的是刘宣刻苦学习并最终成才的故事,所以体现的肯定是他肯于吃苦,勤于学习的精神。(2)从正面描写分析。结合文中描述的人物的肖像、神态、言行、心理等分析。(3)从侧面描写分析。结合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情感态度分析。(4)从评价性句子分析。(5)从所记述的事件分析。通过对与主人公有关的事件的概括,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考向二、课内外对比概括(1)阅读课外选段,把握课外选段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人、事、物、理”。课外选段一般与课内阅读在主题、人物、写作特色等方面有共通之处。(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阅读、对比其中的相同或不同点。(3)按照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考向三、内容理解(1)分析选文,把握主要内容。看选文包含了哪几段,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写景)。如写人叙事类选文,主要把握“谁在做什么”即可;写景类选文需把握描写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要点。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段还是整篇选文的内容,是要求用自己的话还是用原文某句话进行回答,是否有字数要求等。然后看分值,再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专项练习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③针黹(zhǐ):针线活。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3)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揣摩人物心理。(任选一句作答)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读了【甲】、【乙】两文,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干枯。(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湮于沙上②转转不已③及见外方人至④焦而不吾类(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转转不已②如是再啮③尝得一古画④善求(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①世隶耕②日扳仲永③称前时之闻④受之天(2)下面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夸父与日逐走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C.又七年,还自扬州屠自后断其股D.于舅家见之但当涉猪,见往事耳(3)翻译下列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方仲永作诗由“”到“”,充分说明了。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归田录》卷一)【乙】三上欧阳修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①亦笃学如此②康肃忿然曰③徐以杓酌油沥之④以我酌油知之(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________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________居。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选自刘向《列女传》)【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gǔ)人:商贩。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乃/遂/卒 B.乃/卒/遂 C.遂/乃/卒(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①尔辈不能究物理②自谓可将十万③竟不可得④恒独步庭阶(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惟此六字惟手熟尔B.一老河兵闻之何陋之有C.几为所擒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古人岂欺我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3)翻译下列句子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②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主簿:官名。②狱: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时期的家。(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①可爱者甚蕃②陶后鲜有闻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④将弃官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9.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虚受:虚心接受。③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可爱者甚蕃②陶后鲜有闻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④空以体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10.阅读《马说》,回答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本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骈死()②食马者()③策之不以其道()④执策而临之()(3)伯乐对千里马至关重要,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呢?(4)文章托物寓意,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中的“执策”者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如果将来你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他的教训,将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怎样的条件?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已而复如初()②冕因去()(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有龙则灵()②谈笑有鸿儒()③可以调素琴()(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B.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C.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觇(chān):察看,窥视。②围:指蛇的身围。③摆扑:扭动摔打。④审:仔细。殊:极,很,完全,非常。⑤攧:同“颠”,跌、摔。⑥额(é)上革肉:头顶的皮肉。(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B.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C.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D.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久之蛇竞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结合选文,说说小小韵螳螂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B.木兰乃易男装/移风易俗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愿驰千里足D.数建奇功/棹数小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1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及鲁肃过寻阳②即更刮目相待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16.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劝说。③[沟洫(xù)]沟渠。(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C.古人岂欺我哉!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①②空用原文问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黔无驴,有好①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②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注】①好:喜欢。②慭慭:小心谨慎。(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①阅十余岁②棹数小舟③庞然大物也④尽其肉,乃去(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则天下之事慭慭然,莫相知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庞然大物也,以为神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顺流下矣D.当求之于上流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②驴不胜怒,蹄之。【甲】【乙】两文讲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①临河干②求石兽③转转不已④盖石性坚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19.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甲)卖油翁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①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选自欧阳修《笔说》)(乙)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1)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A.涣然冰释 B.如释重负 C.团疑莫释(2)用“/”给文中画线句①断句。(限断四处)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3)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①他将“”这一动词改为“”,然后增加了“”“”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②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请就画线的①②句加以解析说明。2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说:谈论。③化:融为一体。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2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可据理/臆断/欤(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山门圮于河②棹数小舟③是非木柿④盖石性坚重(3)翻译下面句子。①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22.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①其素行原如是也()A.朴素,质朴B.向来,平素②乃黄杨不憾天地()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23.文言文阅读。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①绝类弥勒②诎右臂支船③二人对酌于中④皆有机能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D.如是在啮/如其言(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沿河求之。(顺着河流寻找石兽)B.石必倒掷坎穴中。(用石头把坑洞填满)C.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D.竟不可得。(最终没找到)(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2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及鲁肃过寻阳②恐已暮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谈笑有鸿儒()②阅金经()③有仙则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2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饭/见往事耳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2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亭亭净植()④陶后鲜有闻()(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4)读文赏荷: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山门圮于河②尔辈不能究物理③阅十余岁④不亦颠乎(2)翻译下列句子。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遽(jù):立即。②契:用刀雕刻。30.文言文阅读窃符救赵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资治通鉴·周纪·窃符救赵》(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2)解释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臣有客在市屠中②睥睨,故久立③公子色愈和④宾客皆惊(3)阅读下面的小百科卡片,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4)人物品格往往在其言行中得以显现,请结合文章评析公子无忌这一人物形象。3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琬巧对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②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③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④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人。②建和元年: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③诏:皇帝的命令。④对:回答。(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①为魏郡太守为:②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未:(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3)幼时黄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举例说明。32.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B.竟不可得竟:竟然C.转转不已已:停止D.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2)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B.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C.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D.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3)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条理清晰,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B.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C.本文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33.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下列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社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B.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C.亭亭净植植:种植D.宜乎众矣宜:应当(2)下面句子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莲,花之君子者也(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陋室铭》一文,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开篇,引出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统领全篇,引出下文对“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的阐发,为表达主题作准备。D.《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对菊花、牡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羡慕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世人追逐名利的厌恶态度。3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①。有一乡人,醉而詈②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注释】①泰山北斗:像群山拱卫着泰山,像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比喻对某人的极度尊崇、敬仰。②詈(lì):辱骂,责骂。(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①归故里归:②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欲:(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3)吕公后悔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5.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完成小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翻译下列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情操?3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④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⑥,戒⑦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⑧之风。【注】①陈谏(jiàn)议:北宋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左谏议大夫,故称之。②驭:驾驭,控制。③厩:马棚。④贾(gǔ)人:商人。⑤遽:急忙,马上。⑥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⑦戒:通“诫”,告诚。⑧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蹄啮伤人多矣②因诘仆(2)翻译句子。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家中左右尚不能制(4)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具备怎样的“古仁人之风”。3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资治通鉴》作者是,(时期)政治家、史学家。(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但当涉猎②及鲁肃过寻阳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④自以为大有所益(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进步的?(4)孙权在劝说吕蒙时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请你谈谈孙权这样劝说的好处。3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师旷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⑥与昧行⑦乎?”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②暮:晚,迟。③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尚无蜡烛,称火炬为烛。④戏:戏弄。⑤盲臣:师旷为盲者,故自称盲臣。⑥孰:谁,哪个。⑦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黑暗。(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②恐已暮矣(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晋平公担心自己学而无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从师旷劝说晋平公的言辞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杜处士好画》)【注】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②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③一日曝书画曝:④尾搐入两股间股:(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②处士笑而然之。(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4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陈康肃公善射②但微颔之③康肃忿然曰④徐以杓酌油沥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射于家圃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3)从文中陈康肃的语言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鉴赏+专项练习(解析版)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一般会考到实词、虚词、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实词解释技法一: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语境推断理解。以“乃募能使者”中的“使”为例,此句除“使”字外,可翻译为“于是招募能够……的人”,再结合上文“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汉朝正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据此可推断出“使”是“出使”的意思。技法二:课内迁移法首先,回忆课内学过的句中加点词的义项;其次,将其一一代入句中进行验证,看哪一个义项符合句意和语境。以“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中的“去”为例,课内《岳阳楼记》中“则有去国怀乡”的“去”意思为“离开”,将该意思代入句中,符合语境。据此可推断出“去”是“离开”的意思。技法三:联想相关成语、词语的本义,推断词义“吾始困时”的“困”,借助“济困扶危”来联想,可推断出“困”是“贫困”的意思。技法四:根据句式结构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很多分句结构一致的复句,对应位置的字(词)义常常是相同或相反的。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中“急湍”与“猛浪”相对,“箭”与“奔”相对,“箭”是“弓箭”的意思,名词,那么“奔”也是名词,据此可推断出“奔”为“飞奔的马”之意)。虚词解释技法一:代入检验法中考对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较为熟知的句子,所以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进行检验,就可以判断出其与课外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技法二: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四组句子,让同学们判断每组两个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